大宋超级学霸 作者:高月
陪同娇妻回门后的第二天,范宁便来到大内,开始着手公务了。
他这次回来除了述职和成婚外,还有不少杂事要处理,鲲州可不是独立王国,很多事情都必须要朝廷批准后才能做,比如筑城、开矿,都必须经过朝廷批准,像范宁打算筹建的第三座县城晋县,就是向知政堂申请,然后逐级审批。,
不过范宁今天是来跑修筑鲸州军城之事,这件事关系重大,鲸州一共会修筑两座军城,虽然不可能都在他任上完成,但他至少修建完一座,也就是最南面的一座,为宋军全面进驻鲸州打下坚实的基础。
鲲州第一座县城唐县是先斩后奏,补办的手续,第二座县城汉县是等手续齐全后才开工,有了经验,范宁知道需要办哪些手续?
不过在鲲州设三县本身就是知政堂的意见,不用范宁跑都会自动批转下来,关键是鲸州的军城,这是范宁提出的方案,申请和方案两年前就提交给朝廷,据说朝廷有不少重臣提出反对意见,一直便搁在那里,直到这次范宁述职,天子亲口批准建军城,范宁这才又心生希望。
他不指望自己返回鲲州之前就能批下来,但至少要让自己知道,这个申请已经到了哪一步。
范宁先来到三使司官衙,三使司官衙在元丰改制之前,一直就是大宋王朝的职能部门,尚书省六部和寺监基本上都是空架子,里面的官职都是名义上官职,官员们实际上出任三使司的各种差事。
三使司是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的合称,天下各州府的各种申请都会汇聚到这里,然后分类审批,各部官员众多,机构臃肿容冗繁,扯皮推拖之事天天发生,行政效率极为低下,一个申请,不拖上两三年是不会有消息。
当然,如果有关系,托人内部催促一下,审批倒是会快一点,本来这应该是偶然才会发生之事,现在却渐渐变成了常态。
三使司官衙是也皇城最大的一座官衙,占地一百多亩,分为三大院,下面又细分了无数座小院,每座小院则掌握一项审批权,由此可见三司职权之广泛,事务之般繁,令人眼花缭乱。
可以说宋初的三司架空了六部和寺监,下则尽统财权,上则直接对天子负责,天子由此而真正做到富甲天下。
范宁名气在外,只要他报出名字,没有谁会为难他,一路打听,他很快便找到了负责筑城的户部司修造案。
案相当于某某局某某署,是具体职能经办部门,这里的官员职务不高,但权力却不小。
这是一座很小的院子,里面只有五间屋,却掌握着天下所有的修造事项。
范宁走进院子,犹豫了一下,正好一名中年官员出来,问道:“请问这位官人找谁?”
范宁拱手道:“在下是鲲州知州范宁,想问一下谁负责掌管城池修建?”
“原来是范知州,失敬了,请跟我来!”
范宁跟随这名官员来到一间屋前,官员探头进去喊道:“老吴,生意上门了!”
房间里有四张桌子,只有最里面一张桌前坐在一人,其他三张桌子都空着,桌上都比较凌乱,似乎三名官员临时出去了。
里面官员抬起头问道:“是找我吗?”
“当然是找你!”
中年官员又对范宁笑道:“这位就是负责城池建造修葺的孔目官,姓吴,官任工部员外郎。”
工部员外郎只是这位吴姓官员的官职,但他真正的差事却是户部司修造案的孔目官,就像范宁的职务是秘书监少监,但实际职务是鲲州知州一样,和秘书监一点关系都没有。
吴姓官员打量范宁一下,见他穿着五品官袍,官阶要比自己高,他便很客气地起身行礼,“下官吴骏,请问官人找我有何事?”
官小权重是宋朝的官场的一大特色,也是为了便于天子控制,对于这些官职虽小,却手握重权的实职官,朝廷高官们都很客气,说不定有一天就要求到人家头上。
范宁连忙笑着行礼道:“员外郎客气了,我是鲲州范宁,上门叨扰,实在不好意思!”
听说对方便大名鼎鼎的鲲州范宁,这位吴姓官员倒有几分兴趣,他连忙回礼,“久闻范知州大名,请坐!”
他搬来一张椅子请范宁坐下,又笑道:“也是巧,我昨天正好看到一份批示,是关于鲲州晋县的安排,范知州是不是为此事而来。”
范宁虽然是为军城之事,但如果有晋县的消息,他也同样关注。
“设立晋县可是批下来了?”范宁期待地问道。
吴骏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从柜子里取出一份申请书,这是海外经略府两年前提出的设县申请书,那时鲲州官府还没有成立,便由经略府代为申请。
吴骏把申请书递给范宁,笑眯眯道:“基本上已经批复了,就差最后一步,实地勘察,勘察完就批准了。”
范宁心中顿时有些失望,鲲州路途遥远,还有季节限制,这一来二去,正式岂不是要拖到明年去了?
“这实地勘察一定要施行吗?鲲州情况特殊,唐县和汉县也都没有实地勘察,晋县是不是也可以.......”
吴骏摇摇头,“说实话,我也不想跑到鲲州去勘察,但这一次是知政堂要求的,据说是因为几位相公一致通过了一个决议,要加强对海外各州的约束,所以设立晋县就不能像从前那样从权了,选址、县城大小、人口规模等等都要朝廷审核批准,不过肯定也会参考州府的意见。”
范宁着实有点无奈,知政堂约束海外各州的决议他当然知道,他进京述职就是这个决议的结果,尤其变态的是,知政堂要求海外各州主官每年都要进京述职一次。
吴骏看出范宁眼中的无奈,他虽掌握实权,却不会轻易得罪高官,尤其像范宁这种前途远大的官员,适当的卖个人情对他只有好处。
吴骏又微微笑道:“任何事情都有变通的办法嘛!比如选址主要从交通便利上考虑,州府可以先修好路,最后选址就不会太离谱,我觉得州府完全可以把前期准备做起来,根据我的经验,很多地方是先设镇,然后朝廷批准后,由镇变城县城。”
范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又问道:“除了晋县之事,还有没有在鲸州设军城的消息?”
吴骏摇了摇头,“我这里没有任何消息,不过我知道设军城要比县城复杂得多,还要枢密院审批,那边才叫办事拖拉,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是批不下来的,如果范知州是刚刚才申请,那就暂时不要指望,我还是那句话,任何事情都有变通的办法。”
.........
从户部司修造案出来,范宁还在回味那位孔目官的话,他给自己介绍了很多合法的变通方法,比如先设镇,这是州府的权力,也就是说,除了不修城墙,不设官府,不叫县名,其他都可以和县城都没有什么区别。
这倒提醒了范宁,就像家乡木堵镇,四周被河道包围,镇上就有近七百户人家,明明就是一座县城,但在行政上它却是一座镇。
军城也是一样,海外经略府有权设军营,那就筑一座板式军营好了,里面各种设施都和军城一样,但它还是一座军营。
想通了这一点,范宁的心中的沮丧顿时一扫而空,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
范宁接下来的事情还有很多,要敲定下一步的移民人数,要确定金银矿的开矿数量,要确定鲲州的驻军规模,还要说服吏部,不要再往鲲州塞人了,鲲州的官员已经足够多,如果再塞人,就只能打发去鲸州,那势必会得罪人,这件事范宁打算去找富弼,他也很反对这种官员去海外镀金的做法,不过富弼暂时不在京城,得过两天再说。
除了官员之事,范宁另一个关注的重点便是移民,坦率地说,范宁并不希望鲲州的移民太多,毕竟鲲州是用来养马,不是农业重地,而且鲲州在冬天太冷,如果人数太多,会消耗大量木材资源,虽然日本劳工也消耗了不少资源,但他们本身就是一种重要资源。
在右相文彦博的朝房,这位权倾朝野的第一相国正在聆听范宁的建议。
五天前举行的范宁婚礼上,这位文相公并没有出席,但范宁还是给他送去了请柬,婚礼虽然是私事,但如果只请富弼和韩琦,而不请其他几位相公,实在是不明智的行为,所以五位相公,还包括老相公庞籍,范宁都送去了请柬,尽管各自有事没来,只派子侄送来一份贺仪,但范宁的人情却做到了,所以今天文彦博就显得心情不错,首先祝贺了范宁新婚。
“我能理解你的担心,朝廷也是把鲲州作为养马基地来考虑,但适当的移民还是需要,这是大宋对鲲州长期统治的保证。”
文彦博语速很慢,可以说字斟句酌,这固然是他说话的风格,但实际上也是因为范宁的建议他没有考虑过,所以言语之间就稍微显得有些谨慎。
“那你作为鲲州主官,有没有给朝廷一个具体建议呢?”
范宁点点头,“我建议不要超过三千户,总人数不超过两万。”
文彦博负手走了几步,回头道:“你的建议我会考虑,但作为鲲州主官的提议,我还是希望你在出发之前提出一份正式的书面报告。”
陪同娇妻回门后的第二天,范宁便来到大内,开始着手公务了。
他这次回来除了述职和成婚外,还有不少杂事要处理,鲲州可不是独立王国,很多事情都必须要朝廷批准后才能做,比如筑城、开矿,都必须经过朝廷批准,像范宁打算筹建的第三座县城晋县,就是向知政堂申请,然后逐级审批。,
不过范宁今天是来跑修筑鲸州军城之事,这件事关系重大,鲸州一共会修筑两座军城,虽然不可能都在他任上完成,但他至少修建完一座,也就是最南面的一座,为宋军全面进驻鲸州打下坚实的基础。
鲲州第一座县城唐县是先斩后奏,补办的手续,第二座县城汉县是等手续齐全后才开工,有了经验,范宁知道需要办哪些手续?
不过在鲲州设三县本身就是知政堂的意见,不用范宁跑都会自动批转下来,关键是鲸州的军城,这是范宁提出的方案,申请和方案两年前就提交给朝廷,据说朝廷有不少重臣提出反对意见,一直便搁在那里,直到这次范宁述职,天子亲口批准建军城,范宁这才又心生希望。
他不指望自己返回鲲州之前就能批下来,但至少要让自己知道,这个申请已经到了哪一步。
范宁先来到三使司官衙,三使司官衙在元丰改制之前,一直就是大宋王朝的职能部门,尚书省六部和寺监基本上都是空架子,里面的官职都是名义上官职,官员们实际上出任三使司的各种差事。
三使司是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的合称,天下各州府的各种申请都会汇聚到这里,然后分类审批,各部官员众多,机构臃肿容冗繁,扯皮推拖之事天天发生,行政效率极为低下,一个申请,不拖上两三年是不会有消息。
当然,如果有关系,托人内部催促一下,审批倒是会快一点,本来这应该是偶然才会发生之事,现在却渐渐变成了常态。
三使司官衙是也皇城最大的一座官衙,占地一百多亩,分为三大院,下面又细分了无数座小院,每座小院则掌握一项审批权,由此可见三司职权之广泛,事务之般繁,令人眼花缭乱。
可以说宋初的三司架空了六部和寺监,下则尽统财权,上则直接对天子负责,天子由此而真正做到富甲天下。
范宁名气在外,只要他报出名字,没有谁会为难他,一路打听,他很快便找到了负责筑城的户部司修造案。
案相当于某某局某某署,是具体职能经办部门,这里的官员职务不高,但权力却不小。
这是一座很小的院子,里面只有五间屋,却掌握着天下所有的修造事项。
范宁走进院子,犹豫了一下,正好一名中年官员出来,问道:“请问这位官人找谁?”
范宁拱手道:“在下是鲲州知州范宁,想问一下谁负责掌管城池修建?”
“原来是范知州,失敬了,请跟我来!”
范宁跟随这名官员来到一间屋前,官员探头进去喊道:“老吴,生意上门了!”
房间里有四张桌子,只有最里面一张桌前坐在一人,其他三张桌子都空着,桌上都比较凌乱,似乎三名官员临时出去了。
里面官员抬起头问道:“是找我吗?”
“当然是找你!”
中年官员又对范宁笑道:“这位就是负责城池建造修葺的孔目官,姓吴,官任工部员外郎。”
工部员外郎只是这位吴姓官员的官职,但他真正的差事却是户部司修造案的孔目官,就像范宁的职务是秘书监少监,但实际职务是鲲州知州一样,和秘书监一点关系都没有。
吴姓官员打量范宁一下,见他穿着五品官袍,官阶要比自己高,他便很客气地起身行礼,“下官吴骏,请问官人找我有何事?”
官小权重是宋朝的官场的一大特色,也是为了便于天子控制,对于这些官职虽小,却手握重权的实职官,朝廷高官们都很客气,说不定有一天就要求到人家头上。
范宁连忙笑着行礼道:“员外郎客气了,我是鲲州范宁,上门叨扰,实在不好意思!”
听说对方便大名鼎鼎的鲲州范宁,这位吴姓官员倒有几分兴趣,他连忙回礼,“久闻范知州大名,请坐!”
他搬来一张椅子请范宁坐下,又笑道:“也是巧,我昨天正好看到一份批示,是关于鲲州晋县的安排,范知州是不是为此事而来。”
范宁虽然是为军城之事,但如果有晋县的消息,他也同样关注。
“设立晋县可是批下来了?”范宁期待地问道。
吴骏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从柜子里取出一份申请书,这是海外经略府两年前提出的设县申请书,那时鲲州官府还没有成立,便由经略府代为申请。
吴骏把申请书递给范宁,笑眯眯道:“基本上已经批复了,就差最后一步,实地勘察,勘察完就批准了。”
范宁心中顿时有些失望,鲲州路途遥远,还有季节限制,这一来二去,正式岂不是要拖到明年去了?
“这实地勘察一定要施行吗?鲲州情况特殊,唐县和汉县也都没有实地勘察,晋县是不是也可以.......”
吴骏摇摇头,“说实话,我也不想跑到鲲州去勘察,但这一次是知政堂要求的,据说是因为几位相公一致通过了一个决议,要加强对海外各州的约束,所以设立晋县就不能像从前那样从权了,选址、县城大小、人口规模等等都要朝廷审核批准,不过肯定也会参考州府的意见。”
范宁着实有点无奈,知政堂约束海外各州的决议他当然知道,他进京述职就是这个决议的结果,尤其变态的是,知政堂要求海外各州主官每年都要进京述职一次。
吴骏看出范宁眼中的无奈,他虽掌握实权,却不会轻易得罪高官,尤其像范宁这种前途远大的官员,适当的卖个人情对他只有好处。
吴骏又微微笑道:“任何事情都有变通的办法嘛!比如选址主要从交通便利上考虑,州府可以先修好路,最后选址就不会太离谱,我觉得州府完全可以把前期准备做起来,根据我的经验,很多地方是先设镇,然后朝廷批准后,由镇变城县城。”
范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又问道:“除了晋县之事,还有没有在鲸州设军城的消息?”
吴骏摇了摇头,“我这里没有任何消息,不过我知道设军城要比县城复杂得多,还要枢密院审批,那边才叫办事拖拉,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是批不下来的,如果范知州是刚刚才申请,那就暂时不要指望,我还是那句话,任何事情都有变通的办法。”
.........
从户部司修造案出来,范宁还在回味那位孔目官的话,他给自己介绍了很多合法的变通方法,比如先设镇,这是州府的权力,也就是说,除了不修城墙,不设官府,不叫县名,其他都可以和县城都没有什么区别。
这倒提醒了范宁,就像家乡木堵镇,四周被河道包围,镇上就有近七百户人家,明明就是一座县城,但在行政上它却是一座镇。
军城也是一样,海外经略府有权设军营,那就筑一座板式军营好了,里面各种设施都和军城一样,但它还是一座军营。
想通了这一点,范宁的心中的沮丧顿时一扫而空,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
范宁接下来的事情还有很多,要敲定下一步的移民人数,要确定金银矿的开矿数量,要确定鲲州的驻军规模,还要说服吏部,不要再往鲲州塞人了,鲲州的官员已经足够多,如果再塞人,就只能打发去鲸州,那势必会得罪人,这件事范宁打算去找富弼,他也很反对这种官员去海外镀金的做法,不过富弼暂时不在京城,得过两天再说。
除了官员之事,范宁另一个关注的重点便是移民,坦率地说,范宁并不希望鲲州的移民太多,毕竟鲲州是用来养马,不是农业重地,而且鲲州在冬天太冷,如果人数太多,会消耗大量木材资源,虽然日本劳工也消耗了不少资源,但他们本身就是一种重要资源。
在右相文彦博的朝房,这位权倾朝野的第一相国正在聆听范宁的建议。
五天前举行的范宁婚礼上,这位文相公并没有出席,但范宁还是给他送去了请柬,婚礼虽然是私事,但如果只请富弼和韩琦,而不请其他几位相公,实在是不明智的行为,所以五位相公,还包括老相公庞籍,范宁都送去了请柬,尽管各自有事没来,只派子侄送来一份贺仪,但范宁的人情却做到了,所以今天文彦博就显得心情不错,首先祝贺了范宁新婚。
“我能理解你的担心,朝廷也是把鲲州作为养马基地来考虑,但适当的移民还是需要,这是大宋对鲲州长期统治的保证。”
文彦博语速很慢,可以说字斟句酌,这固然是他说话的风格,但实际上也是因为范宁的建议他没有考虑过,所以言语之间就稍微显得有些谨慎。
“那你作为鲲州主官,有没有给朝廷一个具体建议呢?”
范宁点点头,“我建议不要超过三千户,总人数不超过两万。”
文彦博负手走了几步,回头道:“你的建议我会考虑,但作为鲲州主官的提议,我还是希望你在出发之前提出一份正式的书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