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明 作者:蓝盔十九
十九日,天刚破晓,就在朱由检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窜的时候,守卫正阳门的兵部尚书张缙彦,第一个打开城门,接应天命军南路大军李绩部入城。
随即太监王相尧在宣武门投降,朝阳门的成国公朱纯臣也打开城门,接应天命军入城,曹化淳也打开西直门,在不到半日时间, 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全部陷落。
天命军包围了皇城,战斗已经没有了悬念,也没有了意义,京营总督、襄城伯李国桢迫于无奈,亲率残余的三大营士兵,在城外归顺了天命军,城内外的战斗,逐渐停息下来。
天主作美,今日的天气格外美好,高空晴朗,万里无云,天地之间似乎充满了吉祥的喜庆。
京师没有因为大明的灭亡而悲伤,也没有多少人关注朱由检的下落,百姓们在汉清局的导引下,像过节一样,家家户户在门上贴出黄贴,上面写着“华夏永昌皇帝万万岁”,“新皇帝万万岁”,他们聚集在城门口、市坊、交通要道,热烈欢迎天命军进城。
百姓对李自成的期望很高,真拿他当成了自己人,有些人还惦记着“李公子”给穷人派发五两银子的事,只不过没敢说出口。
已时三刻,李自成从北面的德胜门入了内城,在曹化淳的引导下,沿着德胜门大街,从太平仓转道宣武门里街,再向东一拐,已经在正阳门内。
沿途的百姓夹道欢迎,纷纷跪拜于地,“皇帝万岁”的声音不绝于耳,李自成含笑向百姓们挥手致意,何小米紧跟在李自成的身后,神情却是肃穆,尽管已经将亲兵护卫在李自成的周围,而欢迎的百姓中,也有不少汉清局的人,他还是十分紧张。
他是皇上的贴身护卫,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李自成转到南面,这里已经是皇城的城门了,看着门头上“大明门”三个大字,脸上浮现出诡异的笑容,心中却道:这个大明门,也该改为“华夏门”了吧?
大明门的内门是承天门(天安#门),这才是皇城真正的南门,李自成穿过门前的广场,在承天门前停了片刻,心中暗想,这个名字倒是不错,天命军就是“承天而生”,难道冥冥之中,一切都是天定?
“承天门”这个名字,自然不用换了,如果有必要,将来甚至可以用这个名字做做文章。
李自成再不停留,沿着金砖铺就的大道,穿过端门,前面是汉白玉栏杆的石桥,石桥下是紫禁城的护城河,谓之简子河。
从石桥上过了简子河,才是紫禁城的南门午门。
大明的皇帝,就在紫禁城内工作、生活,如果没有巨大变故,他们一辈子也走不出紫禁城。
李自成在午门前下了马,并不是紫禁城在心中有多么神圣,而是曹化淳告诉过他,午门之内,有不少上下起伏的台阶,骑马实在不便。
不知道朱由检现在在哪?
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园,被别人占据了,究竟是什么感想?
他想起昨日派杜勋入城与朱由检密谈的事,朱由检明明当着杜勋的面答应了禅让皇位,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变故。
难道朱由检就是这种没有信用的小人吗?
按照大明的规矩,只有皇帝可以走正门,文臣进出东侧门,武将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虽然大明不在了,但曹化淳还是向李自成提出了这样的规则。
李自成含笑不语,这条规则,多半年是大明震慑朝臣的一种法子,要不要废除,他现在尚未考虑。
不过,这次入宫,华夏的文臣武将都没有随行,跟在李自成身边的,除了曹化淳、王相尧、王德化等太监,便是亲兵营。
亲兵自然随时护卫在李自成的身边,而曹化淳这些太监,无论地位多高,都算不上文武官员,只能是皇帝的奴才,也可以随着皇帝走中门。
但曹化淳等人刚刚投靠天命军,尚未得到李自成的正式承认和授官,身份上有些尴尬。
曹化淳与王相尧、王德化对视一眼,终是不敢走正门,而是从东侧偏门而入。
午门之内,是宽阔的庭院,东西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加上北面的皇极门,围城一个相对封闭的四合院结构。
近前是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形似玉带,李自成从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的金水桥走过,跨国皇极门,迎面便是巍峨壮观的皇极殿,粉红色宫墙,明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檐出廊,枋下浑金雕龙雀替。
曹化淳小声地告诉李自成,皇极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取帝制九五至尊之意。
李自成浅笑不语,如果不修王道、仁政,再动听的宫殿,也不能保住王朝,这个朱由检,还不知在哪哭呢!想到这儿,随口问道:“曹公公知道崇祯帝现在何处?”
“奴才不知!”曹化淳微微躬着身子,道:“宫城就这么大,只要崇祯帝没有出城,总能找得到!”
李自成点点头,京师是攻破了,但朱由检下落不明,总归是个祸患,等大局稳定后,还要将他找出来。
不知不觉行至皇极殿前,李自成今日自然不用坐殿,就不用攀登台阶了,他从右侧的中作门穿过,依次经过中极殿、建极殿,又穿过乾清门,方才来到乾清宫。
乾清宫朱漆宫门紧闭,李自成轻皱眉头,难道朱由检还在宫中等死不成?
曹化淳躬身来到李自成的身边,小声道:“皇上,奴才去叫开宫门?”
李自成点点头,无论朱由检是否在乾清宫,这宫门是必须要打开的,他已经在西安称帝,入住乾清宫也是合情合理,用不着藏着掖着。
曹化淳上前敲了门,宫门很快便打开了,曹化淳与开门的宫女耳语几句,随即返身回来,道:“禀告皇上,崇祯帝并不在乾清宫,宫女们因为害怕,方才闭了宫门。”顿了一顿,又道:“皇上现在就入宫吗?”
既然来了,自然要入宫,尽快将自己安顿下来,京师有许多大事等着自己去处置呢。
李自成随着曹化淳入了乾清宫,亲兵门自去打扫房间,李自成在厅堂落座,正式召见了曹化淳、王相尧、王德化三人。
他们是最早投靠天命军的太监。
说起来太监也是苦人,操劳一辈子,连身子都不完整,既不能享受天伦之乐,又不能留下一儿半女。
李自成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今日入了宫城,太监问题必须要拿出一个具体的意见了。
留下太监这种人,实在是残忍,与他倡导的现代体制完全不合;如果废除太监制度,又可能带来负面效应,先前的这些王朝实行了太监制度,也不是没有道理,至少能保证皇家血统的纯正。
太监问题,得仔细斟酌,一时很难有定论,如果取消太监制度,必须有相应的制约措施。
曹化淳、王相尧、王德化三人恭恭敬敬地跪在李自成的面前,他们心中明白,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到了,虽然打开城门接应了天命军入城,但华夏的皇帝如何安置,他们心中没底。
“免礼平身!”李自成的脸上,是淡淡的笑意,看着曹化淳三人,道:“朕问你们一事,你们务必说实话你们如果说谎,朕未必不知道,如果让朕知道你们说了假话,你们应该能想象出后果!”
“奴才一定不敢欺瞒皇上!”
三人都是拱手而立,大气也不敢喘,王相尧、王德化甚至看了李自成的脸色,见李自成的脸上如同沐了春风,心中稍定。
“你们为何打开城门,接应天命军入城?”李自成的脸上虽然有一丝淡淡的笑意,但有一种慑人的气度,让人不得不从心底仰视,“你们是宫中的太监首领,崇祯应该待你们不薄吧?”
他心中明白,就像后世的爱情和友情,知道那么回事就行,千万别去考验,如果有意去考验,结果很可能是失望。
曹化淳他们对朱由检的感情,很可能也是这种状况,要经受亡国的考验,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当大明灭亡在即,他们身上的忠贞也就荡然无存了。
李自成这般问话,并非是要羞辱他们,而是看看他们能说几份真话。
曹化淳他们见风使舵,在关键时刻为天命军打开城门,不仅节约了时间,也减少了双方士兵的伤亡,这对天命军十分有利,天命军也需要这样的人。
但说到底,在朱由检尚未放弃抵抗的时候,曹化淳他们背叛了自己的主子,私下放天命军入城,这类人物,将来很难让人信任,如果天命军面临绝境,他们会不会再次出卖天命军?
李自成更喜欢周遇吉这样的人,主子只认一个,哪怕主子本身有问题,也要跟着一黑到底;至少要想孙传庭那样,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方才认清大势,顺应历史潮流。
曹化淳跪拜于地,不慌不忙地道:“大明气数已尽,不是亡于天命军,便是亡于关外的鞑子,与其亡于鞑子,不如亡于天命军,总归是汉人兄弟!”
十九日,天刚破晓,就在朱由检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窜的时候,守卫正阳门的兵部尚书张缙彦,第一个打开城门,接应天命军南路大军李绩部入城。
随即太监王相尧在宣武门投降,朝阳门的成国公朱纯臣也打开城门,接应天命军入城,曹化淳也打开西直门,在不到半日时间, 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全部陷落。
天命军包围了皇城,战斗已经没有了悬念,也没有了意义,京营总督、襄城伯李国桢迫于无奈,亲率残余的三大营士兵,在城外归顺了天命军,城内外的战斗,逐渐停息下来。
天主作美,今日的天气格外美好,高空晴朗,万里无云,天地之间似乎充满了吉祥的喜庆。
京师没有因为大明的灭亡而悲伤,也没有多少人关注朱由检的下落,百姓们在汉清局的导引下,像过节一样,家家户户在门上贴出黄贴,上面写着“华夏永昌皇帝万万岁”,“新皇帝万万岁”,他们聚集在城门口、市坊、交通要道,热烈欢迎天命军进城。
百姓对李自成的期望很高,真拿他当成了自己人,有些人还惦记着“李公子”给穷人派发五两银子的事,只不过没敢说出口。
已时三刻,李自成从北面的德胜门入了内城,在曹化淳的引导下,沿着德胜门大街,从太平仓转道宣武门里街,再向东一拐,已经在正阳门内。
沿途的百姓夹道欢迎,纷纷跪拜于地,“皇帝万岁”的声音不绝于耳,李自成含笑向百姓们挥手致意,何小米紧跟在李自成的身后,神情却是肃穆,尽管已经将亲兵护卫在李自成的周围,而欢迎的百姓中,也有不少汉清局的人,他还是十分紧张。
他是皇上的贴身护卫,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李自成转到南面,这里已经是皇城的城门了,看着门头上“大明门”三个大字,脸上浮现出诡异的笑容,心中却道:这个大明门,也该改为“华夏门”了吧?
大明门的内门是承天门(天安#门),这才是皇城真正的南门,李自成穿过门前的广场,在承天门前停了片刻,心中暗想,这个名字倒是不错,天命军就是“承天而生”,难道冥冥之中,一切都是天定?
“承天门”这个名字,自然不用换了,如果有必要,将来甚至可以用这个名字做做文章。
李自成再不停留,沿着金砖铺就的大道,穿过端门,前面是汉白玉栏杆的石桥,石桥下是紫禁城的护城河,谓之简子河。
从石桥上过了简子河,才是紫禁城的南门午门。
大明的皇帝,就在紫禁城内工作、生活,如果没有巨大变故,他们一辈子也走不出紫禁城。
李自成在午门前下了马,并不是紫禁城在心中有多么神圣,而是曹化淳告诉过他,午门之内,有不少上下起伏的台阶,骑马实在不便。
不知道朱由检现在在哪?
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园,被别人占据了,究竟是什么感想?
他想起昨日派杜勋入城与朱由检密谈的事,朱由检明明当着杜勋的面答应了禅让皇位,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变故。
难道朱由检就是这种没有信用的小人吗?
按照大明的规矩,只有皇帝可以走正门,文臣进出东侧门,武将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虽然大明不在了,但曹化淳还是向李自成提出了这样的规则。
李自成含笑不语,这条规则,多半年是大明震慑朝臣的一种法子,要不要废除,他现在尚未考虑。
不过,这次入宫,华夏的文臣武将都没有随行,跟在李自成身边的,除了曹化淳、王相尧、王德化等太监,便是亲兵营。
亲兵自然随时护卫在李自成的身边,而曹化淳这些太监,无论地位多高,都算不上文武官员,只能是皇帝的奴才,也可以随着皇帝走中门。
但曹化淳等人刚刚投靠天命军,尚未得到李自成的正式承认和授官,身份上有些尴尬。
曹化淳与王相尧、王德化对视一眼,终是不敢走正门,而是从东侧偏门而入。
午门之内,是宽阔的庭院,东西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加上北面的皇极门,围城一个相对封闭的四合院结构。
近前是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形似玉带,李自成从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的金水桥走过,跨国皇极门,迎面便是巍峨壮观的皇极殿,粉红色宫墙,明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檐出廊,枋下浑金雕龙雀替。
曹化淳小声地告诉李自成,皇极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取帝制九五至尊之意。
李自成浅笑不语,如果不修王道、仁政,再动听的宫殿,也不能保住王朝,这个朱由检,还不知在哪哭呢!想到这儿,随口问道:“曹公公知道崇祯帝现在何处?”
“奴才不知!”曹化淳微微躬着身子,道:“宫城就这么大,只要崇祯帝没有出城,总能找得到!”
李自成点点头,京师是攻破了,但朱由检下落不明,总归是个祸患,等大局稳定后,还要将他找出来。
不知不觉行至皇极殿前,李自成今日自然不用坐殿,就不用攀登台阶了,他从右侧的中作门穿过,依次经过中极殿、建极殿,又穿过乾清门,方才来到乾清宫。
乾清宫朱漆宫门紧闭,李自成轻皱眉头,难道朱由检还在宫中等死不成?
曹化淳躬身来到李自成的身边,小声道:“皇上,奴才去叫开宫门?”
李自成点点头,无论朱由检是否在乾清宫,这宫门是必须要打开的,他已经在西安称帝,入住乾清宫也是合情合理,用不着藏着掖着。
曹化淳上前敲了门,宫门很快便打开了,曹化淳与开门的宫女耳语几句,随即返身回来,道:“禀告皇上,崇祯帝并不在乾清宫,宫女们因为害怕,方才闭了宫门。”顿了一顿,又道:“皇上现在就入宫吗?”
既然来了,自然要入宫,尽快将自己安顿下来,京师有许多大事等着自己去处置呢。
李自成随着曹化淳入了乾清宫,亲兵门自去打扫房间,李自成在厅堂落座,正式召见了曹化淳、王相尧、王德化三人。
他们是最早投靠天命军的太监。
说起来太监也是苦人,操劳一辈子,连身子都不完整,既不能享受天伦之乐,又不能留下一儿半女。
李自成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今日入了宫城,太监问题必须要拿出一个具体的意见了。
留下太监这种人,实在是残忍,与他倡导的现代体制完全不合;如果废除太监制度,又可能带来负面效应,先前的这些王朝实行了太监制度,也不是没有道理,至少能保证皇家血统的纯正。
太监问题,得仔细斟酌,一时很难有定论,如果取消太监制度,必须有相应的制约措施。
曹化淳、王相尧、王德化三人恭恭敬敬地跪在李自成的面前,他们心中明白,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到了,虽然打开城门接应了天命军入城,但华夏的皇帝如何安置,他们心中没底。
“免礼平身!”李自成的脸上,是淡淡的笑意,看着曹化淳三人,道:“朕问你们一事,你们务必说实话你们如果说谎,朕未必不知道,如果让朕知道你们说了假话,你们应该能想象出后果!”
“奴才一定不敢欺瞒皇上!”
三人都是拱手而立,大气也不敢喘,王相尧、王德化甚至看了李自成的脸色,见李自成的脸上如同沐了春风,心中稍定。
“你们为何打开城门,接应天命军入城?”李自成的脸上虽然有一丝淡淡的笑意,但有一种慑人的气度,让人不得不从心底仰视,“你们是宫中的太监首领,崇祯应该待你们不薄吧?”
他心中明白,就像后世的爱情和友情,知道那么回事就行,千万别去考验,如果有意去考验,结果很可能是失望。
曹化淳他们对朱由检的感情,很可能也是这种状况,要经受亡国的考验,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当大明灭亡在即,他们身上的忠贞也就荡然无存了。
李自成这般问话,并非是要羞辱他们,而是看看他们能说几份真话。
曹化淳他们见风使舵,在关键时刻为天命军打开城门,不仅节约了时间,也减少了双方士兵的伤亡,这对天命军十分有利,天命军也需要这样的人。
但说到底,在朱由检尚未放弃抵抗的时候,曹化淳他们背叛了自己的主子,私下放天命军入城,这类人物,将来很难让人信任,如果天命军面临绝境,他们会不会再次出卖天命军?
李自成更喜欢周遇吉这样的人,主子只认一个,哪怕主子本身有问题,也要跟着一黑到底;至少要想孙传庭那样,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方才认清大势,顺应历史潮流。
曹化淳跪拜于地,不慌不忙地道:“大明气数已尽,不是亡于天命军,便是亡于关外的鞑子,与其亡于鞑子,不如亡于天命军,总归是汉人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