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锦绣 作者:十年残梦
400毫米的火炮,这已经是战列舰的主炮的层次了,在一战时期,超无畏的战舰,他们的火炮口径大部分都是15到16寸左右,也就是到了二战时期,在武藏和大和这样级别的战舰,他们口径超过了400毫米,达到了460毫米,其他二战主要国家的战舰,少有超过400毫米。
当然了,日本的技术水准很低,他们的460毫米口径的火炮,未必会比美军的主力战列舰,356毫米的强到哪里去,火炮的口径,虽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速,管身倍,还有其他的音速,也相当的重要。
定海军目前,已经解决了材料和火药两个问题,同时还使用了三种,只有后世在20世纪中后期才出现的对火炮加强的方法,在火炮能够容纳的强度上面,已经达到了最大了,那么威力自然高。
火炮,说白了,是让火药在其中爆炸的,然后产生了膨胀气体,推动着的炮弹,往前快速移动,并且产生伤害的一种武器。
原则上,只要炮管能够承受多大攻击,火炮本身的威力,就会有多大。
爆炸产生的威力,是无限的,填充更多的火药,就可以产生多大的威力,有时候,炮管的寿命,大概就是几百炮而已,按照一发炮弹,在炮管之中爆炸的时间,几十,甚至几百分之一秒,几百炮的寿命,就是持续的力量作用几秒钟,甚至更低的。
无论是管身自紧,还是铁箍,还是涂层,这些都可以加强火炮的强度,三个一起上的前提下,单纯炮管的强度,定海军的炮管,已经达到了20世纪后半期,甚至是末的水准了,这个水准之下,超过2战水平,那是非常正常的。
哪怕定海军,在火炮的一些研究上面,并不深入,可是火炮,特别是大型火炮,最关键的基础是材料,只要材料解决了,火炮就等于解决了一半,对火炮了解的不深刻的话,或许无法缩小,可是放大,是没有问题。
就这样,在一定的巧合还有赵信的持续不断的投入之下,火炮也是越做越大了,目前最大的一门,已经制作出了,口径在400毫米以上,这个火炮,算起来是40厘米,经过了后世的技术理念,使用的是更先进的火药,还有更加强大的弹头,这些火炮的,威力无穷,哪怕是棱堡这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这样的火炮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
赵信是一个军事爱好者,他甚至亲自研究过长弓,还去打猎,作为重炮最巅峰的时代的代表作,无畏舰和超无畏舰的时代,他很希望的重现这些的舰船,火炮已经有了突破,比起无畏舰初期的时候,已经增大了很多了,可是无畏舰的另外一个基础,大型的轮船,却是一个制约的,定海军没办法制造出来。
定海军,因为赵信的跃进,直接跨越了木质铁肋的存在,直接走轮船,可惜,问题众多,定海军虽然有水池实验,还有更加科学的方法,可是崛起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别人用百年,数百年,才能够累积出来的收获,在定海军这边,可能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跨过了,这是因为赵信跃进的结果,可是并不代表没有瓶颈,现在,这个瓶颈就显示出来了。
在风帆时代,船已经是人类制作交通工具的最大的一个,到西班牙大帆船还有飞剪船这样的远洋船舶的时候,更是大了许多,从几十吨,一下子跃升到了千吨,可是从普通的风帆战舰,再进入到轮船这个程度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几千吨都是正常的,更大的也是。
如此不停攀升的重量,特别适用的不是木头这样,比水轻的材料,而是钢铁这样比谁更重的材料,这个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赵信从后世走来,又是经过了高考,并且受到了咨询洗礼这么多年的,他当然知道轮船的基本原理。
密度这个东西,是看整体的,而不是单独某一种材料,钢铁制作的轮船,之所以能够浮起水面,就是因为他的整体密度还是比水轻,说白了,就是把钢铁分割成不同的舱室,这样下来,空气的密度比水轻的多,空气跟钢铁,一经中和之下,就形成了比水重的东西,也可以制造船舶这一点。
空间,舱室,还有一些独特的设置,比如说流体,还有设计方面的,定海军,在赵信的推动之下,制作出了西班牙大帆船,还有飞剪船,对于流体体系并不陌生,飞剪船就是流体浮力的大成者,独特的设计,空心船首,会让船在迎着风力前行的时候,微微上翘,这样整个船跟水面接触的较小,同时,飞剪船的整体形状,就是一个刀锋一样的,产生的阻力更小,这才是飞剪船速度飞快的原因。
赵信没有对轮船有许多的研究,也没有力学和舰船学方面的知识,可是他看过的多,别的不说,螺旋桨的位置,他是会设计的,这个已经是后世轮船走过多少代才形成的,同时,整个轮船的形体,烟囱,还有一些整体的布置之类的,他也知道。
当然的,他知道发展的规律,从中国式帆船之后,到西班牙帆船,再到飞剪船,然后,不必考虑其他构成的交通工具,直接就进入到轮船,用钢铁制造这个领域了,这个领域的在后世是常识。
可是就算是如此,轮船的发展速度,还是很慢,之前所有的突飞猛进,在这里形成了巨大的屏障,哪怕费尽努力,都没办法完成轮船的定型和量产,连民用的小火轮,都没有弄出来,更别说还是军舰上面,真的是非常困难。
对于此,赵信也非常无奈,在火炮上面,有了巨大的推进,400毫米的火炮,别说跟一战相比,一战几乎是无敌的,就算是放在二战之中,也算是佼佼者,威力上高于356毫米,或许能够压它一头的,也只有大和那样的怪物了。
武器上面,特别是大口径重型火炮,已经是二战时期的水准了,钢铁质量,甚至已经达到了新世纪,在赵信看来的,一切都不成问题了,在大型的蒸汽机刚刚腌制完成之后,就开启了的轮船的研究。
本来想着,怎么,也应该有一点的发展,不说,万吨的战列舰,几千吨的战舰,应该是手到擒来的。
赵信忽视了船只的技术含量,毫不客气的说,就算是曾经的北宋,制造任何一艘在内河上面航行的船只,也需要很多的技术的,那些世代相传的,从一个最初级的帮工,一直到主持一艘船的大匠,这些需要好多年的路才能够走过。
到了西班牙帆船和飞剪船,他们的技术含量就更高了,毫不客气的说,其中每一个木板,每一面帆的设定,都需要无数次的计算,这也倒罢了,到了轮船这个层次,提升就更加的高了,几乎整体每一个结构,都需要计算,要给浮力不过关,那么刚刚送到水面,就会沉没的。
定海军在普通的河船,在西班牙帆船和飞剪船这些领域之中,积累了众多的经验的,后世的学院派和师徒传授的这两个方面结合,促进了定海军在远洋海船方面的发达的,可是在轮船方面,却不行,之前跨越式的发展,跳过了一些舰船的结构,最终产生的恶果,哪怕是水池实验,还有计算上面,都一切正确,但是,就是没办法制作出一个合格的船。
要么,制作出来的船,下水还好好地,一个浪花打过来,就沉没了,要么就非常可靠的,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初的时候的,研究人员只是以为,这是实验之中的必然的问题,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去解决就可以了,可是越是解决,越是有问题,甚至后来,制作出来一个,连水都没能下,因为只要进入水中,立刻就沉,船坞都出不去。
赵信一直都对轮船很关注,在找到了美洲的航道,并且在美洲已经踏足了一个立足点的前提下,未来美洲是肯定要开发的,南北美洲,这两个庞大的大陆,充满了动植物的宝物的地方,绝对是值得关注的。
北美也倒罢了,那不过是地盘大一点的,资源多一点而已的,可是南美,那真的是宝地,世界上第一大河亚马逊,巴西的热带雨林,蕴含了多少植物的宝库,把眼睛看向南方,在阿根廷,还有一个潘帕斯高原。
那可是一片宝地,在那么一片高原之上,是没有牛的,在16世纪,西班牙人第一次把牛带到了潘帕斯草原上,然后毫无天敌的他们,在这么一片肥美的草原上,疯狂的生长的,到了18世纪,西班牙人粗布的估算了一下,在这个高原上,一共有8800万头的野牛。
200年的时间,增长了几千万倍,恐怕生殖力比他们更强的,那就只有澳大利亚的兔子了吧。
难怪后来,网络上面,以后一个段子,说什么的阿根廷人,遇到了经济危机的时候,气愤无比,回家来一顿烤肉大餐压压惊,在阿根廷,曾经牛肉,是最便宜的那种。
飞剪船,相当的好,是整个风帆舰队的巅峰,可是它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那么轮船就可以完美的解决。
本以为,研究人员们,会给他一个完美的答卷,不说几千吨的,上万吨的那种的轮船的,一两千吨的小火轮总是应该可以吧,可是现实如同当头一棒,别说是一两千吨的,50吨,100吨的都没有做成。
到底是因为什么,难不成是比重不行么,可是按照他给的公式,密度和浮力上面的公式,或许,那个直接沉下去的,是浮力不行,可是另外的那些,就不是了,有一个就只是一个空心的钢板,剩下的全部是空的,比重这方面,比起木制的,要轻很多。
可是浮在水面上了,性能却更加不稳定,一旦大风大浪来临,就很容易倾覆。
赵信认真分析原因,突然想到了后世的发展,似乎从木质的帆船到轮船,还要经历一个铁肋的过程,虽然说,定海军已经用实力,越过了这个过程,会不会是这里出现了问题。
赵信在控制定海军,在推动定海军在技术和机械方面的发展的时候,大部分的情况是一帆风顺的,可是在一些特别的领域,还是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说,本来应该经过的部分,跨越过去了,看起来这个部分,似乎跟后面,没有直接的联系的,可是实际上,它却是这个研究过程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反,漏掉了这一个的,对于整个研究,都会有影响的。
处理了这些东西,特别是实实在在的例子,在赵信觉得,或许这个木船铁肋,对于整个轮船的产生,没有多少影响,可是还是指点技术人员,对这个方面进行了一番尝试。
果然,赵信的想法是正确的,木船铁肋,他是轮船必须要走过的一步的,只有给木船加铁肋,就可以掌控浮力的大小,本身帆船,有一定的重心,可以在海面上轻松的航行,并且受到了高海情,还可以成功稳住,不至于倾覆。
加上铁肋,这铁肋的重量,铁肋的大小,对于整体的重心非常之关键,这个不同于之前直接的轮船,这个可以前前后后的尝试,弄清楚了这个密度的问题,未来,在制作轮船有巨大的帮助。
讲清楚了,就是这么的简单,当然了,如果赵信对于密度,对于流体力学方面,有出色的认识,甚至研究非常的深入的情况下,不必经过这个过程,直接把重心,把整个船的形态都给弄出来就好了,可惜赵信没有,那么按照历史上面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把铁肋木船给制作出来之后,对着他一通的研究,就对轮船有底了,一些比例大体上先按照铁肋的来做,哪怕不理解,直接拿来主义,拿来用就好了,很快的,就收获了第一艘比较成功的轮船,不过,这个轮船,很小,只有100吨的排水量,最多就是19世纪的时候,过江的小火轮这个档次的,可是小的制作出来了,大的还远么?
400毫米的火炮,这已经是战列舰的主炮的层次了,在一战时期,超无畏的战舰,他们的火炮口径大部分都是15到16寸左右,也就是到了二战时期,在武藏和大和这样级别的战舰,他们口径超过了400毫米,达到了460毫米,其他二战主要国家的战舰,少有超过400毫米。
当然了,日本的技术水准很低,他们的460毫米口径的火炮,未必会比美军的主力战列舰,356毫米的强到哪里去,火炮的口径,虽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速,管身倍,还有其他的音速,也相当的重要。
定海军目前,已经解决了材料和火药两个问题,同时还使用了三种,只有后世在20世纪中后期才出现的对火炮加强的方法,在火炮能够容纳的强度上面,已经达到了最大了,那么威力自然高。
火炮,说白了,是让火药在其中爆炸的,然后产生了膨胀气体,推动着的炮弹,往前快速移动,并且产生伤害的一种武器。
原则上,只要炮管能够承受多大攻击,火炮本身的威力,就会有多大。
爆炸产生的威力,是无限的,填充更多的火药,就可以产生多大的威力,有时候,炮管的寿命,大概就是几百炮而已,按照一发炮弹,在炮管之中爆炸的时间,几十,甚至几百分之一秒,几百炮的寿命,就是持续的力量作用几秒钟,甚至更低的。
无论是管身自紧,还是铁箍,还是涂层,这些都可以加强火炮的强度,三个一起上的前提下,单纯炮管的强度,定海军的炮管,已经达到了20世纪后半期,甚至是末的水准了,这个水准之下,超过2战水平,那是非常正常的。
哪怕定海军,在火炮的一些研究上面,并不深入,可是火炮,特别是大型火炮,最关键的基础是材料,只要材料解决了,火炮就等于解决了一半,对火炮了解的不深刻的话,或许无法缩小,可是放大,是没有问题。
就这样,在一定的巧合还有赵信的持续不断的投入之下,火炮也是越做越大了,目前最大的一门,已经制作出了,口径在400毫米以上,这个火炮,算起来是40厘米,经过了后世的技术理念,使用的是更先进的火药,还有更加强大的弹头,这些火炮的,威力无穷,哪怕是棱堡这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这样的火炮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
赵信是一个军事爱好者,他甚至亲自研究过长弓,还去打猎,作为重炮最巅峰的时代的代表作,无畏舰和超无畏舰的时代,他很希望的重现这些的舰船,火炮已经有了突破,比起无畏舰初期的时候,已经增大了很多了,可是无畏舰的另外一个基础,大型的轮船,却是一个制约的,定海军没办法制造出来。
定海军,因为赵信的跃进,直接跨越了木质铁肋的存在,直接走轮船,可惜,问题众多,定海军虽然有水池实验,还有更加科学的方法,可是崛起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别人用百年,数百年,才能够累积出来的收获,在定海军这边,可能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跨过了,这是因为赵信跃进的结果,可是并不代表没有瓶颈,现在,这个瓶颈就显示出来了。
在风帆时代,船已经是人类制作交通工具的最大的一个,到西班牙大帆船还有飞剪船这样的远洋船舶的时候,更是大了许多,从几十吨,一下子跃升到了千吨,可是从普通的风帆战舰,再进入到轮船这个程度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几千吨都是正常的,更大的也是。
如此不停攀升的重量,特别适用的不是木头这样,比水轻的材料,而是钢铁这样比谁更重的材料,这个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赵信从后世走来,又是经过了高考,并且受到了咨询洗礼这么多年的,他当然知道轮船的基本原理。
密度这个东西,是看整体的,而不是单独某一种材料,钢铁制作的轮船,之所以能够浮起水面,就是因为他的整体密度还是比水轻,说白了,就是把钢铁分割成不同的舱室,这样下来,空气的密度比水轻的多,空气跟钢铁,一经中和之下,就形成了比水重的东西,也可以制造船舶这一点。
空间,舱室,还有一些独特的设置,比如说流体,还有设计方面的,定海军,在赵信的推动之下,制作出了西班牙大帆船,还有飞剪船,对于流体体系并不陌生,飞剪船就是流体浮力的大成者,独特的设计,空心船首,会让船在迎着风力前行的时候,微微上翘,这样整个船跟水面接触的较小,同时,飞剪船的整体形状,就是一个刀锋一样的,产生的阻力更小,这才是飞剪船速度飞快的原因。
赵信没有对轮船有许多的研究,也没有力学和舰船学方面的知识,可是他看过的多,别的不说,螺旋桨的位置,他是会设计的,这个已经是后世轮船走过多少代才形成的,同时,整个轮船的形体,烟囱,还有一些整体的布置之类的,他也知道。
当然的,他知道发展的规律,从中国式帆船之后,到西班牙帆船,再到飞剪船,然后,不必考虑其他构成的交通工具,直接就进入到轮船,用钢铁制造这个领域了,这个领域的在后世是常识。
可是就算是如此,轮船的发展速度,还是很慢,之前所有的突飞猛进,在这里形成了巨大的屏障,哪怕费尽努力,都没办法完成轮船的定型和量产,连民用的小火轮,都没有弄出来,更别说还是军舰上面,真的是非常困难。
对于此,赵信也非常无奈,在火炮上面,有了巨大的推进,400毫米的火炮,别说跟一战相比,一战几乎是无敌的,就算是放在二战之中,也算是佼佼者,威力上高于356毫米,或许能够压它一头的,也只有大和那样的怪物了。
武器上面,特别是大口径重型火炮,已经是二战时期的水准了,钢铁质量,甚至已经达到了新世纪,在赵信看来的,一切都不成问题了,在大型的蒸汽机刚刚腌制完成之后,就开启了的轮船的研究。
本来想着,怎么,也应该有一点的发展,不说,万吨的战列舰,几千吨的战舰,应该是手到擒来的。
赵信忽视了船只的技术含量,毫不客气的说,就算是曾经的北宋,制造任何一艘在内河上面航行的船只,也需要很多的技术的,那些世代相传的,从一个最初级的帮工,一直到主持一艘船的大匠,这些需要好多年的路才能够走过。
到了西班牙帆船和飞剪船,他们的技术含量就更高了,毫不客气的说,其中每一个木板,每一面帆的设定,都需要无数次的计算,这也倒罢了,到了轮船这个层次,提升就更加的高了,几乎整体每一个结构,都需要计算,要给浮力不过关,那么刚刚送到水面,就会沉没的。
定海军在普通的河船,在西班牙帆船和飞剪船这些领域之中,积累了众多的经验的,后世的学院派和师徒传授的这两个方面结合,促进了定海军在远洋海船方面的发达的,可是在轮船方面,却不行,之前跨越式的发展,跳过了一些舰船的结构,最终产生的恶果,哪怕是水池实验,还有计算上面,都一切正确,但是,就是没办法制作出一个合格的船。
要么,制作出来的船,下水还好好地,一个浪花打过来,就沉没了,要么就非常可靠的,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初的时候的,研究人员只是以为,这是实验之中的必然的问题,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去解决就可以了,可是越是解决,越是有问题,甚至后来,制作出来一个,连水都没能下,因为只要进入水中,立刻就沉,船坞都出不去。
赵信一直都对轮船很关注,在找到了美洲的航道,并且在美洲已经踏足了一个立足点的前提下,未来美洲是肯定要开发的,南北美洲,这两个庞大的大陆,充满了动植物的宝物的地方,绝对是值得关注的。
北美也倒罢了,那不过是地盘大一点的,资源多一点而已的,可是南美,那真的是宝地,世界上第一大河亚马逊,巴西的热带雨林,蕴含了多少植物的宝库,把眼睛看向南方,在阿根廷,还有一个潘帕斯高原。
那可是一片宝地,在那么一片高原之上,是没有牛的,在16世纪,西班牙人第一次把牛带到了潘帕斯草原上,然后毫无天敌的他们,在这么一片肥美的草原上,疯狂的生长的,到了18世纪,西班牙人粗布的估算了一下,在这个高原上,一共有8800万头的野牛。
200年的时间,增长了几千万倍,恐怕生殖力比他们更强的,那就只有澳大利亚的兔子了吧。
难怪后来,网络上面,以后一个段子,说什么的阿根廷人,遇到了经济危机的时候,气愤无比,回家来一顿烤肉大餐压压惊,在阿根廷,曾经牛肉,是最便宜的那种。
飞剪船,相当的好,是整个风帆舰队的巅峰,可是它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那么轮船就可以完美的解决。
本以为,研究人员们,会给他一个完美的答卷,不说几千吨的,上万吨的那种的轮船的,一两千吨的小火轮总是应该可以吧,可是现实如同当头一棒,别说是一两千吨的,50吨,100吨的都没有做成。
到底是因为什么,难不成是比重不行么,可是按照他给的公式,密度和浮力上面的公式,或许,那个直接沉下去的,是浮力不行,可是另外的那些,就不是了,有一个就只是一个空心的钢板,剩下的全部是空的,比重这方面,比起木制的,要轻很多。
可是浮在水面上了,性能却更加不稳定,一旦大风大浪来临,就很容易倾覆。
赵信认真分析原因,突然想到了后世的发展,似乎从木质的帆船到轮船,还要经历一个铁肋的过程,虽然说,定海军已经用实力,越过了这个过程,会不会是这里出现了问题。
赵信在控制定海军,在推动定海军在技术和机械方面的发展的时候,大部分的情况是一帆风顺的,可是在一些特别的领域,还是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说,本来应该经过的部分,跨越过去了,看起来这个部分,似乎跟后面,没有直接的联系的,可是实际上,它却是这个研究过程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反,漏掉了这一个的,对于整个研究,都会有影响的。
处理了这些东西,特别是实实在在的例子,在赵信觉得,或许这个木船铁肋,对于整个轮船的产生,没有多少影响,可是还是指点技术人员,对这个方面进行了一番尝试。
果然,赵信的想法是正确的,木船铁肋,他是轮船必须要走过的一步的,只有给木船加铁肋,就可以掌控浮力的大小,本身帆船,有一定的重心,可以在海面上轻松的航行,并且受到了高海情,还可以成功稳住,不至于倾覆。
加上铁肋,这铁肋的重量,铁肋的大小,对于整体的重心非常之关键,这个不同于之前直接的轮船,这个可以前前后后的尝试,弄清楚了这个密度的问题,未来,在制作轮船有巨大的帮助。
讲清楚了,就是这么的简单,当然了,如果赵信对于密度,对于流体力学方面,有出色的认识,甚至研究非常的深入的情况下,不必经过这个过程,直接把重心,把整个船的形态都给弄出来就好了,可惜赵信没有,那么按照历史上面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把铁肋木船给制作出来之后,对着他一通的研究,就对轮船有底了,一些比例大体上先按照铁肋的来做,哪怕不理解,直接拿来主义,拿来用就好了,很快的,就收获了第一艘比较成功的轮船,不过,这个轮船,很小,只有100吨的排水量,最多就是19世纪的时候,过江的小火轮这个档次的,可是小的制作出来了,大的还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