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 作者:tx程志
第二十一章夏虫不可语冰
陈应听到这个名字的瞬间,就想到了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孔颖达。这老夫子火力极猛,又是引经据典,又是讽刺挖苦,把就差直指着陈应的鼻子破口大骂:“小人……”
陈应淡淡的笑着,脸上始终都是那么一副表情。
李建成赞许的点点头,暗道陈应涵养不错,城府极深。
然而,陈应根本就听不懂孔颖达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如果李建成知道陈应是这个原因,恐怕还真会跌破眼镜。
这个时代的人,争论也好,经议也罢,他们即使政见不和,也不是像泼妇骂街一样,指名道姓的大骂。不过,孔颖达实在是浪费表情了,因为陈应好多意思都不明白。
众臣倒是明白,可是当着李渊的面,也不好说什么。
李建成倒是大急,孔颖达对陈应的言辞攻击,难道是李渊的一个信号?
果然,李渊一副古波不惊的样子。孔颖达越说越是起劲,一番长篇大论,孔颖达痛心疾首的叹道:“陈驸马错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乃为政之本,弃道德如敝履,升平尚不可得,况乎太平?”
“动辙言利,绝非上策。履霜坚冰至,可不慎哉。”光禄大夫、同中书门下、民部尚书萧瑀躬身道:“老臣附议孔博士。!”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陛下诏令所至,无从景从,天下士人归心,诚服陛下,难道仅仅是为食大唐之禄吗?”陈叔达也信誓旦旦的道:“他们怀揣着对朝廷的忠诚而来,为的是义……”
“苟利于国家,我辈何惜乎身后名!”尚书左仆射裴寂道。
陈应终于琢磨出味来了,他就算再迟钝,也知道这些大臣针对他而来。当然,陈应并不知道的是,因为陈应胡来,把工匠的地位提高得太高了。在这些大臣看来,士乃四民之首,士乃四民之首,农工商辈于士不得无礼。无礼,即心中无士也。
可是陈应呢?不仅仅给卑贱的工匠,贯以大家之名,尊以大家,这是要在一方面有着绝对的建树,才可以称为大家。
郑玄善经,称为经学大家。
一个打铁匠,称为大家,他们就看不过眼了。
众臣纷纷评击陈应,李建成几次想要替陈应解围,却被李渊用眼神制止住了。不过,这一幕却落入了众臣的眼中,众臣皆以为李渊在赞同孔颖达的主张,于是对准陈应的炮火,更加猛烈。
孔颖达继续道:“陛下拨乱反正,好不容易看到一点太平盛世的希望,若如陈驸马所言,人人逐利,不知忠信,这才是国之大不幸。老臣请旨,请陛下决断!”
孔颖达论盖大帽子的本事,还真不是盖的。从一件小小的事情,引伸到了国之大义,又将锅甩给了李渊。
陈应哪怕再反应迟钝,也知道绝对不能再让孔颖达说下去了。
陈应反驳道:“若以孔博士所言,以论道讲经,等突厥大军破关而来的时候,士人可否诵经退敌?”
听到陈应这话,李建成差点笑出声。
诵经退敌,还不是让他们学方士,撒豆成兵。
孔颖达正想反驳,却听陈应根本就给他这个开口的机会,直接道:“太史公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引经据典,只有你孔夫子才会吗?
陈应出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各种媒体了解的资料,超过孔颖达万万倍,哪怕孔颖达再如何聪慧,也无法否认,司马迁的这一段话。
孔颖达正想开口辩驳陈应,陈应突然走到孔颖达身道:“孔博士,你家中仆役有多少?光给他们讲经义,讲道德,他们会不会不要工钱?”
孔颖达道:“君子不与小人争利!”
陈应故作恍然大悟道:“原来与此,君子不爱财,可以这样理解吗?”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颖达眼睛里快要喷出火了。
陈应说话没有固定的章法,东扯一堆,西拉一团。
然而,陈应又望着眼前的众臣道:“诸位也都是有为君子喽!”
“然也!”孔颖达道。
陈应转而望着萧瑀道:“萧尚书,你掌管着民部,应该清楚,如何大唐国库如何吧?由于连年大战,靡费军资亿兆,若诸位不爱财,不耻与利,羞愧谈于利,那么诸位是不是捐献俸禄,以解朝廷燃眉之急?陛下,臣有本凑,臣日感国库空虚,急朝廷之所急,臣愿意捐献十年俸禄,以充国资。”
陈应如今是从二品镇军大将军,享受从二品待遇,按照唐朝的俸禄,陈应应该七十二贯的俸钱,四百七十石俸料,一百八十亩职田,一百八十贯的仆役钱,总共加在一起,大约是三百五十贯左右,折后世的钱,差不多相当于一百三十五万的左右的样子。十年的俸禄,其实也不是三千五百贯。对于陈应而言,这点钱,还真是小钱。
陈应的办法其实是很简单,你不是自谕君子,耻于言利吗?朝廷诸公都是君子,那么君子难道不应慷慨解囊吗?
要慷慨解囊,那就大家一起来。
隋唐是科举考试的发起时期,在此之前的官员主要是名门望族,士大夫,这些人有封地与财产。做官是义务,国家给的俸禄对他们拥有的财产来说。很少很少,所以俸禄对于他们而言无所谓。
而到隋唐后,寒门也可当官,当官成为士人生存发家的道路,为此朝廷也相应大幅提高官员的待遇,以保证官员们安心办公,而无须为生计操劳。唐朝官员的俸禄确实不高,基本上相当于宋朝时期的十分之一。可是,朝廷里的官员,可不全部都是世族门阀子弟,还有寒门。
如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依旧捐献俸禄,即使是万石大员,其实他们的俸禄也不高,在贞观年间,米价是五文钱一斗。十斗为一石,万石,也就是相当于五百贯左右。但是像县令这种四百石官员,他们的俸禄大约只有二十贯。
满朝诸公,倒是毫不在乎。毕竟在场的众臣都是贵族,裴寂一看陈应表态,他也不甘落后,直接道:“老臣愿意捐献一年俸禄,以解朝廷之急。”
宇文士及、杨恭仁等赶紧表态。
不过,在这个时候,李渊却气坏了。
因为争论着,画风突然变了。变成了义利之争,对于陈应提出了的打造大唐文勋官的事情,被无意间带偏了。
读书人都是好的吗?
李渊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自然清楚,现在正是日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候,特别是所谓的士人,更是个个有奶就是娘,虚言经义,空谈道德,只知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却忘了圣人本意,还说什么今日不作乐,更待何时。
这哪里还有一点以天下为己任的样子?隋朝文帝奖掖儒学,提倡气节,苦心经营,好容易看到一点太平盛世的希望,谁曾想这些读书人却先败坏了。
陈应将孔颖达带到沟里,这个时候,众臣表态的时候,他已经反应过来了。可是为时已晚。孔颖达哈哈一笑,脸上却看不到一丝笑容,反倒多了几分讥讽。“陈驸马,以唇为刀,以舌为矛,气势雄浑,令人难当啊!”
陈应却没有任何尴尬,淡淡的笑道:“孔博士,你应该庆幸!”
“庆幸什么?”孔颖达莫名奇妙的道。
李渊恍然大悟,这才想起陈应曾骂死陆季览此节,这个时候,与孔颖达一旁站着的杨恭仁,将陈应光辉的战绩告诉了孔颖达,孔颖达一时间尴尬不已,顾左右而言他。“夏虫不可语冰。”
PS:这个情节太考验笔力,老程不擅长此道,写不出那种感觉,不好意思抱歉!
第二十一章夏虫不可语冰
陈应听到这个名字的瞬间,就想到了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孔颖达。这老夫子火力极猛,又是引经据典,又是讽刺挖苦,把就差直指着陈应的鼻子破口大骂:“小人……”
陈应淡淡的笑着,脸上始终都是那么一副表情。
李建成赞许的点点头,暗道陈应涵养不错,城府极深。
然而,陈应根本就听不懂孔颖达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如果李建成知道陈应是这个原因,恐怕还真会跌破眼镜。
这个时代的人,争论也好,经议也罢,他们即使政见不和,也不是像泼妇骂街一样,指名道姓的大骂。不过,孔颖达实在是浪费表情了,因为陈应好多意思都不明白。
众臣倒是明白,可是当着李渊的面,也不好说什么。
李建成倒是大急,孔颖达对陈应的言辞攻击,难道是李渊的一个信号?
果然,李渊一副古波不惊的样子。孔颖达越说越是起劲,一番长篇大论,孔颖达痛心疾首的叹道:“陈驸马错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乃为政之本,弃道德如敝履,升平尚不可得,况乎太平?”
“动辙言利,绝非上策。履霜坚冰至,可不慎哉。”光禄大夫、同中书门下、民部尚书萧瑀躬身道:“老臣附议孔博士。!”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陛下诏令所至,无从景从,天下士人归心,诚服陛下,难道仅仅是为食大唐之禄吗?”陈叔达也信誓旦旦的道:“他们怀揣着对朝廷的忠诚而来,为的是义……”
“苟利于国家,我辈何惜乎身后名!”尚书左仆射裴寂道。
陈应终于琢磨出味来了,他就算再迟钝,也知道这些大臣针对他而来。当然,陈应并不知道的是,因为陈应胡来,把工匠的地位提高得太高了。在这些大臣看来,士乃四民之首,士乃四民之首,农工商辈于士不得无礼。无礼,即心中无士也。
可是陈应呢?不仅仅给卑贱的工匠,贯以大家之名,尊以大家,这是要在一方面有着绝对的建树,才可以称为大家。
郑玄善经,称为经学大家。
一个打铁匠,称为大家,他们就看不过眼了。
众臣纷纷评击陈应,李建成几次想要替陈应解围,却被李渊用眼神制止住了。不过,这一幕却落入了众臣的眼中,众臣皆以为李渊在赞同孔颖达的主张,于是对准陈应的炮火,更加猛烈。
孔颖达继续道:“陛下拨乱反正,好不容易看到一点太平盛世的希望,若如陈驸马所言,人人逐利,不知忠信,这才是国之大不幸。老臣请旨,请陛下决断!”
孔颖达论盖大帽子的本事,还真不是盖的。从一件小小的事情,引伸到了国之大义,又将锅甩给了李渊。
陈应哪怕再反应迟钝,也知道绝对不能再让孔颖达说下去了。
陈应反驳道:“若以孔博士所言,以论道讲经,等突厥大军破关而来的时候,士人可否诵经退敌?”
听到陈应这话,李建成差点笑出声。
诵经退敌,还不是让他们学方士,撒豆成兵。
孔颖达正想反驳,却听陈应根本就给他这个开口的机会,直接道:“太史公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引经据典,只有你孔夫子才会吗?
陈应出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各种媒体了解的资料,超过孔颖达万万倍,哪怕孔颖达再如何聪慧,也无法否认,司马迁的这一段话。
孔颖达正想开口辩驳陈应,陈应突然走到孔颖达身道:“孔博士,你家中仆役有多少?光给他们讲经义,讲道德,他们会不会不要工钱?”
孔颖达道:“君子不与小人争利!”
陈应故作恍然大悟道:“原来与此,君子不爱财,可以这样理解吗?”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颖达眼睛里快要喷出火了。
陈应说话没有固定的章法,东扯一堆,西拉一团。
然而,陈应又望着眼前的众臣道:“诸位也都是有为君子喽!”
“然也!”孔颖达道。
陈应转而望着萧瑀道:“萧尚书,你掌管着民部,应该清楚,如何大唐国库如何吧?由于连年大战,靡费军资亿兆,若诸位不爱财,不耻与利,羞愧谈于利,那么诸位是不是捐献俸禄,以解朝廷燃眉之急?陛下,臣有本凑,臣日感国库空虚,急朝廷之所急,臣愿意捐献十年俸禄,以充国资。”
陈应如今是从二品镇军大将军,享受从二品待遇,按照唐朝的俸禄,陈应应该七十二贯的俸钱,四百七十石俸料,一百八十亩职田,一百八十贯的仆役钱,总共加在一起,大约是三百五十贯左右,折后世的钱,差不多相当于一百三十五万的左右的样子。十年的俸禄,其实也不是三千五百贯。对于陈应而言,这点钱,还真是小钱。
陈应的办法其实是很简单,你不是自谕君子,耻于言利吗?朝廷诸公都是君子,那么君子难道不应慷慨解囊吗?
要慷慨解囊,那就大家一起来。
隋唐是科举考试的发起时期,在此之前的官员主要是名门望族,士大夫,这些人有封地与财产。做官是义务,国家给的俸禄对他们拥有的财产来说。很少很少,所以俸禄对于他们而言无所谓。
而到隋唐后,寒门也可当官,当官成为士人生存发家的道路,为此朝廷也相应大幅提高官员的待遇,以保证官员们安心办公,而无须为生计操劳。唐朝官员的俸禄确实不高,基本上相当于宋朝时期的十分之一。可是,朝廷里的官员,可不全部都是世族门阀子弟,还有寒门。
如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依旧捐献俸禄,即使是万石大员,其实他们的俸禄也不高,在贞观年间,米价是五文钱一斗。十斗为一石,万石,也就是相当于五百贯左右。但是像县令这种四百石官员,他们的俸禄大约只有二十贯。
满朝诸公,倒是毫不在乎。毕竟在场的众臣都是贵族,裴寂一看陈应表态,他也不甘落后,直接道:“老臣愿意捐献一年俸禄,以解朝廷之急。”
宇文士及、杨恭仁等赶紧表态。
不过,在这个时候,李渊却气坏了。
因为争论着,画风突然变了。变成了义利之争,对于陈应提出了的打造大唐文勋官的事情,被无意间带偏了。
读书人都是好的吗?
李渊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自然清楚,现在正是日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候,特别是所谓的士人,更是个个有奶就是娘,虚言经义,空谈道德,只知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却忘了圣人本意,还说什么今日不作乐,更待何时。
这哪里还有一点以天下为己任的样子?隋朝文帝奖掖儒学,提倡气节,苦心经营,好容易看到一点太平盛世的希望,谁曾想这些读书人却先败坏了。
陈应将孔颖达带到沟里,这个时候,众臣表态的时候,他已经反应过来了。可是为时已晚。孔颖达哈哈一笑,脸上却看不到一丝笑容,反倒多了几分讥讽。“陈驸马,以唇为刀,以舌为矛,气势雄浑,令人难当啊!”
陈应却没有任何尴尬,淡淡的笑道:“孔博士,你应该庆幸!”
“庆幸什么?”孔颖达莫名奇妙的道。
李渊恍然大悟,这才想起陈应曾骂死陆季览此节,这个时候,与孔颖达一旁站着的杨恭仁,将陈应光辉的战绩告诉了孔颖达,孔颖达一时间尴尬不已,顾左右而言他。“夏虫不可语冰。”
PS:这个情节太考验笔力,老程不擅长此道,写不出那种感觉,不好意思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