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争辩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 作者:似水年华流年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 作者:似水年华流年
只要有利可图的事,谁会放弃?
“你们自己不努力上进,却把希望寄托在和亲上,本身就是懦夫的行为。”余颖冷声笑着说,“再说了,我的确是有长公主的名衔,但是我当了几年的长公主,朝廷多给了我些什么?”
大殿上鸦雀无声,因为他们被这位长公主说的是抬不起头来,被一个女人说成是软蛋,这滋味真的不好受。有人被余颖说的,感觉心里有几分羞愧,他们不敢再去和这位国夫人对视。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等他们把鹿朝大军整顿好,再报仇就是。至于这个长公主是死?是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把北蛮人敷衍过去。
所以他们冷冷地看着这位长公主,女人不应该老老实实听话就是。结果这一位竟然敢抗旨,但是最可恶的是,太后娘娘坚决反对。
这就麻烦了,看太后的意思,谁要是敢把孝义长公主给送去和亲?那么太后会要算账的。
但是北蛮人实在是不好对付,他们都是在马背上长起来的,射箭、骑术远远高于鹿朝的军队,其实前面的汉人皇朝有不少,都是靠和亲结盟这样,过来的。
所以在某些人的心中,已经觉得送和亲公主这种行为,很正常。
在他们看来,皇家公主既然享受了一国公主的待遇,就应该为国分忧。
当然这位长公主说起来,并不是皇家血脉,甚至还是一位国公的遗孀,但这不是因为皇室中就没有适龄的公主,才把主意打到她的身上。
即使如此,他们还是认为这个女人太自私,就应该为了大义去和亲。想到这里,有人打算回去之后,让自己女儿、孙女上表请求去和亲,臊一臊这位长公主。
对于这种鄙视的眼神,余颖全没有放在心上。
“这些年,我这位名义上的长公主,在皇家的玉牒上吗?有什么俸禄吗?有封地吗?”余颖接着问道。
没有,统统没有,连俸禄也就是国夫人的。
可以说,余颖头上就是多了一个头衔,问到这里,余颖的目光转向文官那里,问道:“礼部尚书是哪位?你来回答一下我的问题吧。”
“……”礼部尚书嘴唇翕动了一下,却只想哭,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跪下。
说起来,礼部尚书之所以记得余颖,是因为这位长公主只是太后的义女,虽然太后比较喜欢,但是皇帝怎么可能喜欢自己明白多了个妹妹?
这样子,秉承圣意的礼部,也就是给这位公主送去一套礼服了事,因为这件事,有些独特,所以礼部尚书还记得。所以这时候,礼部尚书不知道该怎么说?
难道说这位长公主,这些年的确是只有一个头衔?什么都没有得,所以众大臣拿什么长公主享受荣耀,就要为了享受付出这一条,根本就不靠谱。
而且长公主这些年,只是在国公府里为夫守孝,清静自守,甚至连结交京城里贵妇圈都没有,也就是说,还没有开始显摆长公主的头衔。
结果朝中的大臣,都怕自己家的小娘子被和亲,就拿看上去最好算计的保国公一家人顶缸。而还没有守完孝的保国公一家人,就这样被卷进和亲的事情中。
难怪保国公他们一家人,根本就不想着遵旨,甚至为了讨个公道,打上大殿来。
这样的礼部尚书,左右为难,却什么也不敢多说。
看着跪在一边,脸涨得通红的礼部尚书,余颖根本就不想在追问答案,看向皇帝,说道:“看看,你凭什么让一个被扔在乡下,干了十年农活,差点熬死,甚至连夫君都为了就你而死的寡妇,去和亲?”
“什么皇家公主的荣耀?我从来就没有过!”余颖接着说。
不少人的脸发烫,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位国夫人就是一个农妇,甚至那双手就是再保养,也是粗大无比,看上去和一个男人一样。
“本来你们这些人,就在背后嘀嘀咕咕的,以为我不知道?说保国公一家,都是乡巴佬,那么我这乡巴佬要是和亲北蛮之后,你们又会如何说保国公府?肯定说我儿多了不少后爹。”余颖说到这里,看着皇帝。
皇帝听到这里,感觉自己的脸有些发烫,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
其实事情的发展,只会是向余颖所说的那样,阿和、阿秀他们两个人,就会成为京城之人所讥笑的对象。
而当初皇帝只顾得想要把余颖弄走,却遗忘了长公主还和保国公生育了孩子,要是国夫人和亲,岂不是说阿和、阿秀就多了所谓的后爹?而且是北蛮人的后爹。
所以就在刚才,阿和、阿秀兄妹两个人,在看皇帝的目光里,才会变得很冷淡,甚至带着一点看白眼狼的感觉,他们爹竟然救了一个想要出卖他妻儿的人,要是他爹知道,会不会后悔?。
想清楚这一点,皇帝也说不出来什么话来解释。
大殿之上,有人想要说什么,却最终没有说出口来,因为乡巴佬这种谩骂,原本就有,至于老保国公死了之后,还要带绿帽子,更是有人打趣过。
于是大家都静默了。
而余颖只是冷冷一笑,没有再追问,再说什么都没有意思。
于是余颖转移的话题道:“到了这个时候,既然你们认为我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那么好!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只要北蛮人能在擂台之上,打败我的侍卫阿一,那么就可以商量一下和亲人选。”
这句话一说,不少人都看向那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回到原处,站在国夫人身后的阿一,这时候,他们才想起来国夫人是有底牌的。
“但是要是北蛮人都败了的话,那么就让他们麻利滚蛋。”余颖冷声道。
然后余颖说:“阿和,跟娘走,咱们看看你太后奶奶再走。”
说完这些,余颖用眼睛示意傀儡出手,要知道这后面,还有不少长枪对着他们。
然后就在皇帝和众大臣注目下,阿一一探手,就把一把长枪攥在手里,还不等拿枪的人回过神,就被阿一一回腕,把他手中的长枪,抢过去。
就见阿一把枪尖一掰就掰下来,然后顺手就把枪尖扔掉。
那个枪尖就奔着另一个立柱而去,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那根立柱就如同豆腐做的一样,被枪尖轻轻松松地扎了进去,最后只露出一点点。
于是在一旁旁观的人,都倒吸了一口气,毕竟后来那些当兵的,都没有亲眼目睹,第一根立柱没了。
然后阿一扬起剩下的枪身,把那些惊得已经少了不少魂魄的人,都推到一边,然后余颖就带着阿和,就这样在一片下巴掉了的情况下,扬长而去。
这时候的皇帝,等他们走远,才回过神来,恨不得直跳脚。大殿里的人,也有人清醒过来,不少人很是想着看看这个立柱,是不是木头做的?
其实这立柱应该是豆腐做的!但是不可能啊!真要是豆腐做的,根本就支撑不住。
其实那根立柱的的确确是好木头做的,就是有人拍了一掌,也纹丝不动。
后来换下立柱,被人试过,就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和阿一一样,一掌把那根柱子击成灰灰。甚至费了不少劲,把手都拍断了,依旧是白费力气,皇帝这才知道余颖身边的人不好对付。
不过因此京城里的人家,谈起老国夫人就色变,就算在心里再看不上,面子上一个个都恭恭敬敬的。
就这样,这个大早朝就很快结束了,一个个上早朝的大臣们,心里惴惴不安地退朝,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那个保国公府,在他们心里一跃为不可以随便得罪的公府。
而皇帝没有管那些大臣们的想法,他留了下来,派他心腹之人试了一把,那人用尽力气砍了一刀,倒是砍进去了,只是卡在里面,费了不少劲,才拔出来,甚至把那个人摔了一跤。
看清楚这一切之后,皇帝心里又惊又怒,甚至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自己拿了把刀,砍过去,他还不如他的手下人,也只是砍出来一个小口子。
后来又换成枪头,但是只能在立柱上留下点痕迹,然后那个枪头就掉了下来,根本就做不到像阿一一样,轻描淡写得把枪头扔进去。
一般人那里做的到,可恶!
皇帝愤愤不平地想,为什么那个阿一认那个乡下女人为主?明明朕才是真龙天子!但是皇帝想了半天,想起来不知道太后知道点什么?不如去问问太后。
想到这里,皇帝都想着给自己两个耳光,其实就是太后偏心何英娣,但是国夫人就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甚至这位国夫人也一般很少进宫,按说是很老实的。
只怕这一次国夫人以后不会太老实,因为太老实就会被人拿捏,那么这位国夫人一定会有所动作,甚至有可能对皇家敬而远之,所以皇帝感觉自己出的是昏招。
要知道因为这件事,让原本是和皇帝曾经情同手足的老保国公后代,和皇家人之间变得格格不入,而皇家以后也不好随便处置保国公一家。
不过在临走之后,皇帝最终把那张圣旨给销毁了,因为要是敢再派国夫人做和亲公主的话,那么皇帝只怕自己老命难保,这可是皇帝在今天大殿上看出来的。
皇帝这时候庆幸他娘太后娘娘,和国夫人的感情很深,这不管怎么说,这代表着一切还有回旋的余地。
想到这里,皇帝有些唉声叹气,以后这之后,皇帝在长公主这件事上,只怕是在母后面前也少了不少底气。
其实这时候的皇帝,才真正清醒知道一件事,自己选的第一个媳妇是怎么不着调,其实有了她,连原本最亲近的母子之间,都算是有了不小的隔阂。
这应该是太后喜欢国夫人的原因所在,他娘应该是把对儿媳的愤怒,发泄到了做儿子的身上。
其实早知道是这样的话,皇帝就不娶温婉了,不知道和婆婆打好关系的女人,实在是不知道让皇帝说什么好,这一点上姚皇后就聪明的多。
可是这世上就没有买后悔药的,皇帝就是贵为天子,也买不来后悔药。
虽然打算去见太后,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皇帝感觉很不好意思,所以还是没有先去见太后,而是先去洗漱一番,清醒一下自己的头脑。
后来就见太后派了人来找,皇帝也没有多说,就跟着人去了太后的慈安宫。
其实说起来,太后这一次出宫,皇帝只知道他娘去了一个地方,神神秘秘的。
但皇帝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甚至太后娘娘到了那里,就命人把那里的人抓起来,一个个打板子,让皇帝是奇怪,不知道他娘是怎么想的?
原本皇帝还想着等太后回来之后,再问问清楚是怎么回事?
结果就还没有等太后回来,就发生和亲这件事。甚至太后娘娘为了何英娣,甚至顾不上去休息,就连夜赶回来,想想都让皇帝不舒服。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就是心里对余颖有再大的醋意,也都不敢表露,只是藏在心里。不过皇帝脸上带了几分恭恭敬敬,进了太后的慈安宫。
见到太后的时候,皇帝赶紧先跪下,“母后,儿子见过母后。”
太后已经睡了一觉,感觉好了不少。
看到皇帝来,太后娘娘也没有多激动,淡淡地说:“起吧,皇帝已经是一国之君。而我这个老婆子,活一天就讨一天别人的厌烦。”
“娘!儿子从来就没有这样想过。”皇帝说道,
他们母子之间的隔阂,从娶谁做儿媳时起产生,但是皇帝一向认为是亲母子,那里有隔夜仇?所以听了太后的话,有些急眼。
太后的话,在皇帝看来有些诛心,让别人听了以为他这个皇帝是个不孝子,跪在地上不起来。
“你没有这样想,这我知道,就是娘想要对阿娣好一点,你都不愿意。”太后喝着水道。
原本太后是不知道皇帝的想法,还是姚皇后为了皇帝,特地找上门来,太后才知道,儿子皇帝竟然认为国夫人抢了太后的注意力。
对于这一点,太后有些可笑,其实她之所以对阿娣好,是有原因的。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 作者:似水年华流年
只要有利可图的事,谁会放弃?
“你们自己不努力上进,却把希望寄托在和亲上,本身就是懦夫的行为。”余颖冷声笑着说,“再说了,我的确是有长公主的名衔,但是我当了几年的长公主,朝廷多给了我些什么?”
大殿上鸦雀无声,因为他们被这位长公主说的是抬不起头来,被一个女人说成是软蛋,这滋味真的不好受。有人被余颖说的,感觉心里有几分羞愧,他们不敢再去和这位国夫人对视。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等他们把鹿朝大军整顿好,再报仇就是。至于这个长公主是死?是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把北蛮人敷衍过去。
所以他们冷冷地看着这位长公主,女人不应该老老实实听话就是。结果这一位竟然敢抗旨,但是最可恶的是,太后娘娘坚决反对。
这就麻烦了,看太后的意思,谁要是敢把孝义长公主给送去和亲?那么太后会要算账的。
但是北蛮人实在是不好对付,他们都是在马背上长起来的,射箭、骑术远远高于鹿朝的军队,其实前面的汉人皇朝有不少,都是靠和亲结盟这样,过来的。
所以在某些人的心中,已经觉得送和亲公主这种行为,很正常。
在他们看来,皇家公主既然享受了一国公主的待遇,就应该为国分忧。
当然这位长公主说起来,并不是皇家血脉,甚至还是一位国公的遗孀,但这不是因为皇室中就没有适龄的公主,才把主意打到她的身上。
即使如此,他们还是认为这个女人太自私,就应该为了大义去和亲。想到这里,有人打算回去之后,让自己女儿、孙女上表请求去和亲,臊一臊这位长公主。
对于这种鄙视的眼神,余颖全没有放在心上。
“这些年,我这位名义上的长公主,在皇家的玉牒上吗?有什么俸禄吗?有封地吗?”余颖接着问道。
没有,统统没有,连俸禄也就是国夫人的。
可以说,余颖头上就是多了一个头衔,问到这里,余颖的目光转向文官那里,问道:“礼部尚书是哪位?你来回答一下我的问题吧。”
“……”礼部尚书嘴唇翕动了一下,却只想哭,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跪下。
说起来,礼部尚书之所以记得余颖,是因为这位长公主只是太后的义女,虽然太后比较喜欢,但是皇帝怎么可能喜欢自己明白多了个妹妹?
这样子,秉承圣意的礼部,也就是给这位公主送去一套礼服了事,因为这件事,有些独特,所以礼部尚书还记得。所以这时候,礼部尚书不知道该怎么说?
难道说这位长公主,这些年的确是只有一个头衔?什么都没有得,所以众大臣拿什么长公主享受荣耀,就要为了享受付出这一条,根本就不靠谱。
而且长公主这些年,只是在国公府里为夫守孝,清静自守,甚至连结交京城里贵妇圈都没有,也就是说,还没有开始显摆长公主的头衔。
结果朝中的大臣,都怕自己家的小娘子被和亲,就拿看上去最好算计的保国公一家人顶缸。而还没有守完孝的保国公一家人,就这样被卷进和亲的事情中。
难怪保国公他们一家人,根本就不想着遵旨,甚至为了讨个公道,打上大殿来。
这样的礼部尚书,左右为难,却什么也不敢多说。
看着跪在一边,脸涨得通红的礼部尚书,余颖根本就不想在追问答案,看向皇帝,说道:“看看,你凭什么让一个被扔在乡下,干了十年农活,差点熬死,甚至连夫君都为了就你而死的寡妇,去和亲?”
“什么皇家公主的荣耀?我从来就没有过!”余颖接着说。
不少人的脸发烫,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位国夫人就是一个农妇,甚至那双手就是再保养,也是粗大无比,看上去和一个男人一样。
“本来你们这些人,就在背后嘀嘀咕咕的,以为我不知道?说保国公一家,都是乡巴佬,那么我这乡巴佬要是和亲北蛮之后,你们又会如何说保国公府?肯定说我儿多了不少后爹。”余颖说到这里,看着皇帝。
皇帝听到这里,感觉自己的脸有些发烫,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
其实事情的发展,只会是向余颖所说的那样,阿和、阿秀他们两个人,就会成为京城之人所讥笑的对象。
而当初皇帝只顾得想要把余颖弄走,却遗忘了长公主还和保国公生育了孩子,要是国夫人和亲,岂不是说阿和、阿秀就多了所谓的后爹?而且是北蛮人的后爹。
所以就在刚才,阿和、阿秀兄妹两个人,在看皇帝的目光里,才会变得很冷淡,甚至带着一点看白眼狼的感觉,他们爹竟然救了一个想要出卖他妻儿的人,要是他爹知道,会不会后悔?。
想清楚这一点,皇帝也说不出来什么话来解释。
大殿之上,有人想要说什么,却最终没有说出口来,因为乡巴佬这种谩骂,原本就有,至于老保国公死了之后,还要带绿帽子,更是有人打趣过。
于是大家都静默了。
而余颖只是冷冷一笑,没有再追问,再说什么都没有意思。
于是余颖转移的话题道:“到了这个时候,既然你们认为我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那么好!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只要北蛮人能在擂台之上,打败我的侍卫阿一,那么就可以商量一下和亲人选。”
这句话一说,不少人都看向那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回到原处,站在国夫人身后的阿一,这时候,他们才想起来国夫人是有底牌的。
“但是要是北蛮人都败了的话,那么就让他们麻利滚蛋。”余颖冷声道。
然后余颖说:“阿和,跟娘走,咱们看看你太后奶奶再走。”
说完这些,余颖用眼睛示意傀儡出手,要知道这后面,还有不少长枪对着他们。
然后就在皇帝和众大臣注目下,阿一一探手,就把一把长枪攥在手里,还不等拿枪的人回过神,就被阿一一回腕,把他手中的长枪,抢过去。
就见阿一把枪尖一掰就掰下来,然后顺手就把枪尖扔掉。
那个枪尖就奔着另一个立柱而去,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那根立柱就如同豆腐做的一样,被枪尖轻轻松松地扎了进去,最后只露出一点点。
于是在一旁旁观的人,都倒吸了一口气,毕竟后来那些当兵的,都没有亲眼目睹,第一根立柱没了。
然后阿一扬起剩下的枪身,把那些惊得已经少了不少魂魄的人,都推到一边,然后余颖就带着阿和,就这样在一片下巴掉了的情况下,扬长而去。
这时候的皇帝,等他们走远,才回过神来,恨不得直跳脚。大殿里的人,也有人清醒过来,不少人很是想着看看这个立柱,是不是木头做的?
其实这立柱应该是豆腐做的!但是不可能啊!真要是豆腐做的,根本就支撑不住。
其实那根立柱的的确确是好木头做的,就是有人拍了一掌,也纹丝不动。
后来换下立柱,被人试过,就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和阿一一样,一掌把那根柱子击成灰灰。甚至费了不少劲,把手都拍断了,依旧是白费力气,皇帝这才知道余颖身边的人不好对付。
不过因此京城里的人家,谈起老国夫人就色变,就算在心里再看不上,面子上一个个都恭恭敬敬的。
就这样,这个大早朝就很快结束了,一个个上早朝的大臣们,心里惴惴不安地退朝,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那个保国公府,在他们心里一跃为不可以随便得罪的公府。
而皇帝没有管那些大臣们的想法,他留了下来,派他心腹之人试了一把,那人用尽力气砍了一刀,倒是砍进去了,只是卡在里面,费了不少劲,才拔出来,甚至把那个人摔了一跤。
看清楚这一切之后,皇帝心里又惊又怒,甚至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自己拿了把刀,砍过去,他还不如他的手下人,也只是砍出来一个小口子。
后来又换成枪头,但是只能在立柱上留下点痕迹,然后那个枪头就掉了下来,根本就做不到像阿一一样,轻描淡写得把枪头扔进去。
一般人那里做的到,可恶!
皇帝愤愤不平地想,为什么那个阿一认那个乡下女人为主?明明朕才是真龙天子!但是皇帝想了半天,想起来不知道太后知道点什么?不如去问问太后。
想到这里,皇帝都想着给自己两个耳光,其实就是太后偏心何英娣,但是国夫人就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甚至这位国夫人也一般很少进宫,按说是很老实的。
只怕这一次国夫人以后不会太老实,因为太老实就会被人拿捏,那么这位国夫人一定会有所动作,甚至有可能对皇家敬而远之,所以皇帝感觉自己出的是昏招。
要知道因为这件事,让原本是和皇帝曾经情同手足的老保国公后代,和皇家人之间变得格格不入,而皇家以后也不好随便处置保国公一家。
不过在临走之后,皇帝最终把那张圣旨给销毁了,因为要是敢再派国夫人做和亲公主的话,那么皇帝只怕自己老命难保,这可是皇帝在今天大殿上看出来的。
皇帝这时候庆幸他娘太后娘娘,和国夫人的感情很深,这不管怎么说,这代表着一切还有回旋的余地。
想到这里,皇帝有些唉声叹气,以后这之后,皇帝在长公主这件事上,只怕是在母后面前也少了不少底气。
其实这时候的皇帝,才真正清醒知道一件事,自己选的第一个媳妇是怎么不着调,其实有了她,连原本最亲近的母子之间,都算是有了不小的隔阂。
这应该是太后喜欢国夫人的原因所在,他娘应该是把对儿媳的愤怒,发泄到了做儿子的身上。
其实早知道是这样的话,皇帝就不娶温婉了,不知道和婆婆打好关系的女人,实在是不知道让皇帝说什么好,这一点上姚皇后就聪明的多。
可是这世上就没有买后悔药的,皇帝就是贵为天子,也买不来后悔药。
虽然打算去见太后,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皇帝感觉很不好意思,所以还是没有先去见太后,而是先去洗漱一番,清醒一下自己的头脑。
后来就见太后派了人来找,皇帝也没有多说,就跟着人去了太后的慈安宫。
其实说起来,太后这一次出宫,皇帝只知道他娘去了一个地方,神神秘秘的。
但皇帝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甚至太后娘娘到了那里,就命人把那里的人抓起来,一个个打板子,让皇帝是奇怪,不知道他娘是怎么想的?
原本皇帝还想着等太后回来之后,再问问清楚是怎么回事?
结果就还没有等太后回来,就发生和亲这件事。甚至太后娘娘为了何英娣,甚至顾不上去休息,就连夜赶回来,想想都让皇帝不舒服。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就是心里对余颖有再大的醋意,也都不敢表露,只是藏在心里。不过皇帝脸上带了几分恭恭敬敬,进了太后的慈安宫。
见到太后的时候,皇帝赶紧先跪下,“母后,儿子见过母后。”
太后已经睡了一觉,感觉好了不少。
看到皇帝来,太后娘娘也没有多激动,淡淡地说:“起吧,皇帝已经是一国之君。而我这个老婆子,活一天就讨一天别人的厌烦。”
“娘!儿子从来就没有这样想过。”皇帝说道,
他们母子之间的隔阂,从娶谁做儿媳时起产生,但是皇帝一向认为是亲母子,那里有隔夜仇?所以听了太后的话,有些急眼。
太后的话,在皇帝看来有些诛心,让别人听了以为他这个皇帝是个不孝子,跪在地上不起来。
“你没有这样想,这我知道,就是娘想要对阿娣好一点,你都不愿意。”太后喝着水道。
原本太后是不知道皇帝的想法,还是姚皇后为了皇帝,特地找上门来,太后才知道,儿子皇帝竟然认为国夫人抢了太后的注意力。
对于这一点,太后有些可笑,其实她之所以对阿娣好,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