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作者:报纸糊墙
罗用与那带路的寺人走在宫城之中,不时与之闲话几句,那寺人的态度也是十分和善。
罗用问他:“不知徐内侍可还安好。”
那寺人答曰:“徐内侍甚好,听闻罗县令归来,这几日颇高兴。”
罗用笑道:“那便好。”
待进了宫殿,见了圣人,圣人问罗用这一路上可是辛苦了,罗用道不辛苦,如今道路通畅,比七年前他西去那时候,已是好了许多。
一说到七年前罗用被迫离开长安的事情,老皇帝面上的笑容不禁也是滞了一滞,他虽知晓眼前这块棺材板不是个好货,却也不料今日方才一见面,他便给自己提起了这一茬。
要说中国历史上那许多君王,李世民的脾气也算是比较好的,至少表面上是好的。
他这时候倒也没跟罗用生气,而是嘉奖了他这些年的付出,慰劳了他这些年的不易,作为政治场上的一只老鸟,说起好听话来那着实也是熨帖得很。
罗用听得也很是感动,紧接着就对皇帝说起了掏心窝子的话。
他说自己就是这么一块料子,只想一心搞建设,争权夺利的心思那是一点都没有的,圣人若是信得过,便留他在长安城中物尽其用,若是信不过,便叫他再回离石老家罢了(liao)。
这一通“掏心窝子的话”,听得老皇帝嘴角一阵抽抽:“罗爱卿,这好好的,你怎又说起要回离石老家的话来?可是遇着了什么难处?”
动不动就说自己要回老家不当官了,朝中一些老油条常用这个套路,如今这棺材板不知哪根筋没搭对,竟也跟他玩起了苦情。
“眼下倒也并无难处。”其实他就是想搞点大动作,只是这件事若是得不到皇帝的支持,光靠他自己肯定是干不成。
“那究竟是什么事,你便直说了吧。”皇帝那点子耐心这时候终于也耗尽了,懒怠跟他扮那仁慈君王模样。
“臣,欲兴办工学。”罗用郑重道。
皇帝一听,一时便不说话了,这不是一件小事,他得稍微想想。
之后,罗用便与他细细阐述了自己之所以要兴办工学的原因。
如今在这长安城中,针对王公贵族子弟的教育机构有弘文馆,还有罗用离开长安城第二年兴办起来的崇文广,另有培养官员子弟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又有以培养吏员为目的的书学、算学、律学,最后,各州又设有医学,长安城中亦有之。
然而,全国上下,却没有一所传授工程技术的学校,匠人技艺大多都是世代相传,敝帚自珍,缺乏交流和沟通,哪一支血脉若是断了,有些技艺便也随之失传,着实可惜。
罗用兴办这个工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集各家之所长,不断研究新技术,并且致力于传播先进技术,作为这件事情的发起人,为了表示诚意,他愿意让自己的弟子先拿出他们目前所掌握的一些技术。
“……想必圣人亦是有所耳闻,除了那风力水力,热力亦能为人所用,我的弟子们眼下打造出来的器械,已经在常乐县那边的针坊之中投入使用,只需焚烧石炭便可实现拉丝切断这些劳作,无需投入多少人力。”
“而今河西能产白叠花,产量巨大,臣以为,应是可以用热能实现纺纱织布的过程,只是还需一些时日去细细研究,衣被天下,此为大业,我的弟子们能力有限,若能兴办此工学,召集天下最出色的匠人前来参与,集思广益,定有将此设想化为现实那一日,又可在工学之中培养青年工匠,使得这些技术得以经久流传,不断优化……”
老皇帝坐在木榻之上,听罗用滔滔不绝地讲述,衣被天下,那是怎样的盛世繁华,若是果真像他所说,纺纱织布无需那许多人力,只需烧些石炭便能实现,那么这个人世间,怕是都要变个模样。
如今的李世民害怕那样的变化吗?他是不怕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每况愈下,热情的逐渐缺失,他心里其实也在期盼着一些新的事物,一些新的可能,甚至是,一些奇迹。
辽东之战已经成为遗憾,能让他寄予幻想和期待的丹药,也被孙思邈劝得不再服用了。
孙思邈早前自己也炼丹药,如今他都不练了,其中必有缘由,再说像他那样的人物,定也没有诓骗自己的道理,老皇帝思来想去,那便不吃了吧,只是心中难免有些失落,这个精神寄托也没有了。
眼前这个年轻人倒是十分敢想,竟能想出取石炭之热能,用其纺纱织布的奇事。
看着他干劲满满那副模样,老皇帝不禁也要在心里叹一句,还是年轻人好,朝中那些个老朽们,哪里又能有这样的劲头。
“善,便按你说的,兴办工学。”老皇帝想想觉得这个事情也是不错,便同意了。
“陛下圣明!”罗用连忙把马屁奉上。
“罢了,朕乏了,你且去吧。”皇帝也不想听他这些个没诚意的马屁,让他说完事了就赶紧走吧。
“陛下,那工学博士之职,臣有人选举荐!”罗用连忙又道。
“谁人?”皇帝问道。
“臣之弟子衡致,虽是出身微末,然则技艺超群,担得此太学博士之职。”罗用也不能总让自家弟子吃亏,该给他们争取福利的时候就要积极争取。
“善。”皇帝答应得十分爽快。
毕竟罗用都提议要把自己手里掌握的先进技术拿出来了,给他徒弟安排这样一个官职,也不算什么很过分的要求,再说衡致这个人他也曾听闻过,确实是有真才实干。
“还有那国子学校书侯蔺!亦当得此职位!”罗用又道。
罗用与那带路的寺人走在宫城之中,不时与之闲话几句,那寺人的态度也是十分和善。
罗用问他:“不知徐内侍可还安好。”
那寺人答曰:“徐内侍甚好,听闻罗县令归来,这几日颇高兴。”
罗用笑道:“那便好。”
待进了宫殿,见了圣人,圣人问罗用这一路上可是辛苦了,罗用道不辛苦,如今道路通畅,比七年前他西去那时候,已是好了许多。
一说到七年前罗用被迫离开长安的事情,老皇帝面上的笑容不禁也是滞了一滞,他虽知晓眼前这块棺材板不是个好货,却也不料今日方才一见面,他便给自己提起了这一茬。
要说中国历史上那许多君王,李世民的脾气也算是比较好的,至少表面上是好的。
他这时候倒也没跟罗用生气,而是嘉奖了他这些年的付出,慰劳了他这些年的不易,作为政治场上的一只老鸟,说起好听话来那着实也是熨帖得很。
罗用听得也很是感动,紧接着就对皇帝说起了掏心窝子的话。
他说自己就是这么一块料子,只想一心搞建设,争权夺利的心思那是一点都没有的,圣人若是信得过,便留他在长安城中物尽其用,若是信不过,便叫他再回离石老家罢了(liao)。
这一通“掏心窝子的话”,听得老皇帝嘴角一阵抽抽:“罗爱卿,这好好的,你怎又说起要回离石老家的话来?可是遇着了什么难处?”
动不动就说自己要回老家不当官了,朝中一些老油条常用这个套路,如今这棺材板不知哪根筋没搭对,竟也跟他玩起了苦情。
“眼下倒也并无难处。”其实他就是想搞点大动作,只是这件事若是得不到皇帝的支持,光靠他自己肯定是干不成。
“那究竟是什么事,你便直说了吧。”皇帝那点子耐心这时候终于也耗尽了,懒怠跟他扮那仁慈君王模样。
“臣,欲兴办工学。”罗用郑重道。
皇帝一听,一时便不说话了,这不是一件小事,他得稍微想想。
之后,罗用便与他细细阐述了自己之所以要兴办工学的原因。
如今在这长安城中,针对王公贵族子弟的教育机构有弘文馆,还有罗用离开长安城第二年兴办起来的崇文广,另有培养官员子弟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又有以培养吏员为目的的书学、算学、律学,最后,各州又设有医学,长安城中亦有之。
然而,全国上下,却没有一所传授工程技术的学校,匠人技艺大多都是世代相传,敝帚自珍,缺乏交流和沟通,哪一支血脉若是断了,有些技艺便也随之失传,着实可惜。
罗用兴办这个工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集各家之所长,不断研究新技术,并且致力于传播先进技术,作为这件事情的发起人,为了表示诚意,他愿意让自己的弟子先拿出他们目前所掌握的一些技术。
“……想必圣人亦是有所耳闻,除了那风力水力,热力亦能为人所用,我的弟子们眼下打造出来的器械,已经在常乐县那边的针坊之中投入使用,只需焚烧石炭便可实现拉丝切断这些劳作,无需投入多少人力。”
“而今河西能产白叠花,产量巨大,臣以为,应是可以用热能实现纺纱织布的过程,只是还需一些时日去细细研究,衣被天下,此为大业,我的弟子们能力有限,若能兴办此工学,召集天下最出色的匠人前来参与,集思广益,定有将此设想化为现实那一日,又可在工学之中培养青年工匠,使得这些技术得以经久流传,不断优化……”
老皇帝坐在木榻之上,听罗用滔滔不绝地讲述,衣被天下,那是怎样的盛世繁华,若是果真像他所说,纺纱织布无需那许多人力,只需烧些石炭便能实现,那么这个人世间,怕是都要变个模样。
如今的李世民害怕那样的变化吗?他是不怕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每况愈下,热情的逐渐缺失,他心里其实也在期盼着一些新的事物,一些新的可能,甚至是,一些奇迹。
辽东之战已经成为遗憾,能让他寄予幻想和期待的丹药,也被孙思邈劝得不再服用了。
孙思邈早前自己也炼丹药,如今他都不练了,其中必有缘由,再说像他那样的人物,定也没有诓骗自己的道理,老皇帝思来想去,那便不吃了吧,只是心中难免有些失落,这个精神寄托也没有了。
眼前这个年轻人倒是十分敢想,竟能想出取石炭之热能,用其纺纱织布的奇事。
看着他干劲满满那副模样,老皇帝不禁也要在心里叹一句,还是年轻人好,朝中那些个老朽们,哪里又能有这样的劲头。
“善,便按你说的,兴办工学。”老皇帝想想觉得这个事情也是不错,便同意了。
“陛下圣明!”罗用连忙把马屁奉上。
“罢了,朕乏了,你且去吧。”皇帝也不想听他这些个没诚意的马屁,让他说完事了就赶紧走吧。
“陛下,那工学博士之职,臣有人选举荐!”罗用连忙又道。
“谁人?”皇帝问道。
“臣之弟子衡致,虽是出身微末,然则技艺超群,担得此太学博士之职。”罗用也不能总让自家弟子吃亏,该给他们争取福利的时候就要积极争取。
“善。”皇帝答应得十分爽快。
毕竟罗用都提议要把自己手里掌握的先进技术拿出来了,给他徒弟安排这样一个官职,也不算什么很过分的要求,再说衡致这个人他也曾听闻过,确实是有真才实干。
“还有那国子学校书侯蔺!亦当得此职位!”罗用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