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作者:南宫草堂

    月光下,锦衣卫百户南栖原正命人向地撒下一个个类似铁钉、铁锥之类的东西。 英勇千户所驻地附近,也有人军士开始布撒同样的东西,只是数量似乎少了点。

    此物名叫铁蒺藜,是一种军用铁质尖刺、撒布障碍物,亦称蒺藜。有四根伸出的铁刺,方向各异、长数寸,凡着地约有一铁刺朝,刺尖如草本植物“蒺藜“,故名铁蒺藜。

    在各种陆地战,将铁蒺藜撒布在地面、道路,用以迟滞敌军行动;也可洒于城池外围,用于防御措施;大军驻营时,可在营外四周撒布,用于防护。

    有的铁蒺藜心有孔,可用细绳串联,以便敷设和收取。铁蒺藜的种类也较多,如有布设在水的“铁菱角“,联缀于木板的“地涩“,拦马用的“蹄“,在刺涂敷毒药的“鬼箭“等等。

    此物,早在初次北到榆林府一带查看地形时,仲逸曾反复思量过:抛开地形而言,或许铁蒺藜,将是北征最大的‘功臣’。

    当然,这都是后话。

    由于离京时匆忙,大批铁蒺藜还未打造出来,此次北仲逸所带的,只是一小部分。

    …………

    次日清晨,阳光洒下,军营,将士们例行防守、不紧不慢,毫无紧张之感,一如往常的节奏。

    仲逸起的不算早,程默端来一些早餐,他几乎没有什么胃口,只是喝了一杯温水,紧接着便随意洗把脸。

    林宗武则与仲逸不同,他起的很早,在仲逸懒懒走出营帐时,宗武已带着英勇千户所的将士操练了一圈,刚刚回来。

    “你那边怎么样了?”,林宗武吩咐左右退下,自己与仲逸来到营帐后一块大大的空地。

    北漠气候不同于东南沿海,风沙大、多干燥,出行多用马匹,若是运送货物之类,也有使用骆驼的。

    这也是为何鞑靼军精于马战、强于马战的一个缘故。

    毋庸置疑,若想战胜敌军,首先要想法克制他们的马匹、马阵。

    仲逸拍拍衣袖,笑着说道:“师兄放心,锦衣卫的人出马,错不了的。只是你们英勇千户所留下的那批的兄弟,何时能到?”。

    当初,临出京城时,林宗武曾专门派了百余名军士留下,等候即将打造好的这批铁蒺藜。

    同时,也是为能避开众人的耳目,尽量能秘密将这批特殊的兵器,直接运到北漠来。

    这批铁蒺藜,数量之大、用料充足,是经多次调整、反复校改过的,专门用于对付北方的鞑靼、鞑靼的马阵。

    为此,仲逸不惜向老姜头请教,并用他那个打磨玉器的后院进行试验,后来总算是得到了一个较满意的结果。

    最新打出来的这批铁蒺藜,依旧为四角不规格,其一端或两端用于地面固定,朝的那根铁刺,将用于对付敌军的马蹄,在行军必经之路,或重要通道布下此物,敌军马群将几乎寸步难行。

    相反,一旦马蹄受伤,马儿势必会受惊,加地面布满铁蒺藜,骑兵定会受损,而步兵也不可轻易前来增援,若朝廷大军占据有利地形,开弓搭箭,结果不难想象……

    说到负责运送兵器的军士,林宗武还是颇为自信的,这些人都是自己调教出来的,从东南到北漠,从山东到京城,无论四十人的敢死队,还是三百人的‘兵’,只要一声令下,从未有二话。

    自然,这次也不例外。

    “师弟,这些都不劳你操心,此次北征,除对付鞑靼军外,你最重要的任务便是设法将戎一昶逼到绝境,剩下的事儿,交给我了”。

    林宗武微微笑道:“到时,不管是他戎大人阵前自尽,还是英勇阵亡,不都是我们一句话吗?”。

    呵呵,说到这里,林宗武有些迫不及待。

    与鞑靼较量,之前早交过手,可是亲手灭戎一昶,还是第一次。

    相而言,他似乎对后者更有兴趣。

    师兄的脾气,仲逸自然不会陌生,只是现在时机未到……

    两军对决,主将的生死安危,甚至一举一动,对全军影响甚大,眼下敌军意图不明,冒然处决了戎一昶,对士气有极大影响。

    “之前不是早说了吗?既然来到北漠,不会让他戎一昶活着回去的”。

    仲逸郑重其事道:“对付他,办法有的是,只是时机未到,还请师兄稍安勿躁,到时,自有你大显身手的机会”。

    林宗武此举也并非仅是因报仇心切。

    相当初,他来北漠与鞑靼决战,结果负了重伤,被当地猎户救下后,送到了无名山,被吴风医好伤势。

    而吴风是戎一昶的属下,那个三番五次盯着兵书不放的人。

    据听说,师父凌云子当年被人陷害才被迫离开军,是这个戎一昶在背后搞的鬼。

    如今,戎一昶又染指兵器军备造假一事,他又是那个背后操控之人。

    看来,此人的强项并非军事务,正是喜欢搞点背后小动作。

    基于以种种,以林宗武的脾气,能忍得到这一步,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当然,这或许也是仲逸的安排之一。

    师父曾说过:师兄林宗武虽忠勇有加,但若想成为真正为将之人,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首先,是要磨磨性子。

    为官之人,大多都是表面和气、背地较劲,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最后才将所有的手段搬到台面来,这既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也是一贯默认的。

    要想真正在朝立足,仲逸对自己倒似乎并不担心,或者说对自己的担心,远不及于对师兄的担心。

    如今,师兄林宗武已是京卫指挥使司的指挥佥事,负责宫禁、协助拱卫京师,若是再压不住事儿,武力当先,遇事便是刀剑,那迟早是会出大事的。

    戎一昶与凌云子的恩怨,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自然要问过师父才行。离京之时,朝廷催的紧,仲逸原本是打算回趟凌云山,请示师父的。

    后来,三人干脆商议:他们师兄弟二人先随军背,仲姝即刻去凌云山,请示师父凌云子后,她再来北漠找师兄、师弟。

    ……

    傍晚十分,驻扎在营的将士们闲来无事,晚饭后便三五成群闲聊起来,负责站岗执勤的军士,也不由的竖起耳朵听几句,之后便是一阵阵的笑声。

    众人七嘴八舌,俨然有些茶余饭后之态。不知何时,众人一阵起哄,将一个瘦瘦高高的军士推到了木台之,让他唱那么一嗓子。

    歌声起,众人倒是安静了下来。

    从打好营帐至今,戎一昶每隔一个时辰便派出一队人马前去探查,结果皆是同样的回复:未见敌军来犯的迹象。

    敌军不来犯,我军也不主动进攻,用戎一昶自己的话说:“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他么还不动”。

    两万之余的兵力,离京之时,已备好三月之余的粮草,连同当地驻军、州府衙门的供给,支撑半年不成问题。

    可是,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难道,眼睁睁的看着鞑靼军吗?只是双方的距离拉近了一些?

    若是这样,与呆在京城什么区别?还不如等战事打响,一路北直接阵前交战痛快了。

    对此,戎逸昶也有一番说辞,他向将领们解释道:鞑靼游牧为生,喜动而不喜静,也不善农耕细作,他们存粮不多,所以才来我大明抢掠,眼下正是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而我们粮草充足,这样耗着……

    这番说辞看似有理,终久还是经不住推敲:茫茫北漠,仅是这两万之人的兵力驻扎在此,鞑靼军正是没有粮草了,完全可以策马千里,绕道他处,该怎么抢,还是怎么抢。

    或者,他们纠结更多的兵力,直接将支兵马消灭,连同他们随身携带的这些个粮草,足可支撑数月。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鞑靼并不想彻底与大明决裂,又不得不做主一副姿态,以求达到他们的条件。

    同样,大明也并非向对待真正的倭贼那样,来对待北方的鞑靼,只是眼下鞑靼一副大战在即的样子,箭在弦不得不发。

    看来,这一仗是必打无疑,而且双方都要争取到打赢这个‘结果’。

    对于一个只是用来谈判的筹码,对战事结果的把握,会变得复杂起来。

    可以说,这是在外笼罩着一层多方因素的战事:瞻前顾后、左右衡量,这样的仗,打的不过瘾。

    ……

    林宗武带着属下继续巡视英勇千户所的驻地,这是他带兵以来的一个习惯,每晚都会亲自查营一遍,才放心。

    千户谭辽、副千户周通紧随其后,对英勇千户所的将士来说:戎一昶是谁不重要,林宗武才是他们的主将。

    多年的历练,这个千户所,随时可以应战、开战、决战。

    对此,林宗武还是颇为自信的,而他属下千余名将士,也确实有这个胆识、本事。

    参军仲逸刚用过晚饭,微微坐在木椅之,程默去大营外听热闹去了,屋安静了许多,微微的灯光摇曳着,倒出一个静静的人影。

    饭后一杯,既非茶、又非酒,仲逸将那杯热水端在手,不由的盘算着眼下的形势。

    眼前的饭桌,如同一幅还未开局的棋盘,等待着博弈之人先走出一个棋子。

    当然,无论对方如何出棋子,都掩盖不住一个事实:博弈之人,首先,只能是戎一昶。

    尽管如此,仲逸还是苦苦思索,心不由的说服着自己:如何,才能将此次北征,打出一个新的高度呢?

    戎一昶,只是一个插曲而已。

    而北虏南寇,才是大明多年隐患所在。

    这两个隐患,当初的皇帝朱厚熜花了一生的精力,取得成果不小,但直至今日,隐患也并未彻底解除,对于才继位的朱载垕而言,他同样要面对这些个难题。

    对北方而言,真正的隐患从来都不止鞑靼一部,还有东北的女真一族。

    相而言,仲逸还是更担心后者。

    在回到唐小丫所在的那个时代,他便知道了后来的这一切……

    锦衣卫百户南栖原一早便去了驻军所在地的知府、知县衙门,他带了二十名左右的随从,剩余的大多留在军,负责仲逸的安全。

    当然,还有一些人,既非谁的随从,也不会停留在军把守,甚至于连锦衣卫的服饰都不穿,或是一身布衣,或是差役的模样,兵卒的样子、商人的打扮……

    锦衣卫执行秘密差事,这几乎是不公开的秘密,大家对此并不陌生,也不过分的惊讶。

    当然,若是在那个衙门,或那些人身边发现了锦衣卫的密探,在露出身份那一刻,还是会有个不小的惊讶。

    州府衙门、知县衙门,南栖原虽说只是来走走、看看,顺便口传几句圣之言:务必要恪尽职守、奉公守法、勤政爱民之类的话。

    而后,便是由这些知府知县,连同同知、县丞主簿之类属官,带着锦衣卫的人在衙门、城四处走走、看看。

    此举,既能显示朝廷对地方的一种姿态,更能借此看出衙门、城是否有不轨、不稳之行为。

    如说秘密练兵、牢喊冤、私铸兵器、官员僭越之类,这些都是锦衣卫可查、严查的范围……

    一通转悠下来,南栖原并非发现异常之处,衙门安排了饭菜,专门为他们准备的,自然要军伙食好许多。

    恭敬不如从命吧,南栖原也不推辞,只是吩咐属下:“饭菜随便,饮酒不得超过三杯,还有正事……”。

    当锦衣卫一行二十余人,行走在通往驻军大营的路时,已是天空月色之时,此处不同与大明其他山路,连个种地晚归或走夜路的人也没有。

    二十余人,全都骑着高头大马,百户南栖原坐在马背之,一手轻轻按在刀柄之,身后随从校尉有序排开,稳稳当当走在大道,没有太多的声响。

    果真纪录严明,包括南栖原本人,也喝了三小杯,加起也不足一小碗。

    眼下,走着夜路,既无醉意,又能壮几分胆识。

    “百户大人,前面动静……”。

    突然,最前面的锦衣卫校尉,说了这么一句。

    他这一动,所有人开始警觉。

    南栖原微微摆摆手:“兄弟们莫慌,看看再说……”。

章节目录

大明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南宫草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宫草堂并收藏大明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