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厂区生活 作者:南瓜夹心
电站。
而另外一侧,同样占据了半边山的家属区则是条理清晰分明,山脚下地势最为平坦的位置上,修建着厂职工子弟小学、中学还有幼儿园,与学校相邻的就是电厂医院,医院旁边则是小广场,广场西侧的位置修建着一座全部由水泥铺面的,地坑样式的篮球场。
与电厂医院一条小路相隔的有七、八栋红砖修建起来的三层筒子楼,那些楼已经很老旧了,就算在筒子楼里面也能算得上是最老的一批,据说是当年电厂初建的时候,与第一号机组同一时间一起建造的,而那已经是建国之前的事情了。
那些红砖筒子楼是第一批电厂职工的家属楼,后来随着厂子扩建工人越来越多,家属楼一批又一批的盖起来,这里就成为了单身职工的宿舍楼。
紧挨着那些红砖筒子楼的是四、五十栋五层高的单元楼,它们是50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陆陆续续被修建起来的。
那些也是员工的福利房,也是筒子楼的结构,只不过这些筒子楼与那些红砖楼比起来要耐看实用的多,至少它们的房间内是带有独立卫生间的,只是厨房还需要与邻居共用而已,在没有调房到新楼房之前,孙骈的家就在这些筒子楼里。
沿着那些筒子楼一路向上,就能看到一块被铲平的山脚,那里修建着二十几栋楼房,是典型的七零年代建筑,六层的单元楼有着灰色的外墙皮,虽然看起来毫不显眼,但住过的人都知道,质量杠杠的。
在向上的半山腰上,还矗立着十二栋新楼,那是前年电厂才刚刚建好的福利房。
新房子位置高采光好,电厂自供水电,厂区统一供暖,楼房东侧就是厂子新修的大众浴池,这种居住条件就算在市区内也是顶尖的。
苹果绿的外墙实木框架的玻璃窗,十二栋楼七十二个单元,可想而知立在那里是多么的抢眼。
想当初为了分房资格,厂子里也是绞尽脑汁,为的就是尽量保证公平。幸好孙家父母是双职工,又都不是普通职工,在加上家中孩子多,原居住房屋的面积实在是小,这才有资格被调剂到新房这边来。
围着这些家属楼的外围,厂子还修建了一些连在一起的二层小楼,这些小楼是居住区的配套设施。
每一栋小楼都是一个营业网点,商店、饭店、浴池,杂货铺、理发店、储蓄所,方方面面琳琅满目可以说不论是功能还是项目都不比镇子上差。
在距离居民区几十米之外的地方,不高的野草从中潜伏着一条钢铁巨龙,那是市区为了方便给电厂供给煤炭燃料和各种物资,专门修建出来的一条铁轨。
这条电厂专用的物资补给线是所有电厂人的骄傲,毕竟整座城市能有这种待遇的唯有电厂而已。
电站。
而另外一侧,同样占据了半边山的家属区则是条理清晰分明,山脚下地势最为平坦的位置上,修建着厂职工子弟小学、中学还有幼儿园,与学校相邻的就是电厂医院,医院旁边则是小广场,广场西侧的位置修建着一座全部由水泥铺面的,地坑样式的篮球场。
与电厂医院一条小路相隔的有七、八栋红砖修建起来的三层筒子楼,那些楼已经很老旧了,就算在筒子楼里面也能算得上是最老的一批,据说是当年电厂初建的时候,与第一号机组同一时间一起建造的,而那已经是建国之前的事情了。
那些红砖筒子楼是第一批电厂职工的家属楼,后来随着厂子扩建工人越来越多,家属楼一批又一批的盖起来,这里就成为了单身职工的宿舍楼。
紧挨着那些红砖筒子楼的是四、五十栋五层高的单元楼,它们是50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陆陆续续被修建起来的。
那些也是员工的福利房,也是筒子楼的结构,只不过这些筒子楼与那些红砖楼比起来要耐看实用的多,至少它们的房间内是带有独立卫生间的,只是厨房还需要与邻居共用而已,在没有调房到新楼房之前,孙骈的家就在这些筒子楼里。
沿着那些筒子楼一路向上,就能看到一块被铲平的山脚,那里修建着二十几栋楼房,是典型的七零年代建筑,六层的单元楼有着灰色的外墙皮,虽然看起来毫不显眼,但住过的人都知道,质量杠杠的。
在向上的半山腰上,还矗立着十二栋新楼,那是前年电厂才刚刚建好的福利房。
新房子位置高采光好,电厂自供水电,厂区统一供暖,楼房东侧就是厂子新修的大众浴池,这种居住条件就算在市区内也是顶尖的。
苹果绿的外墙实木框架的玻璃窗,十二栋楼七十二个单元,可想而知立在那里是多么的抢眼。
想当初为了分房资格,厂子里也是绞尽脑汁,为的就是尽量保证公平。幸好孙家父母是双职工,又都不是普通职工,在加上家中孩子多,原居住房屋的面积实在是小,这才有资格被调剂到新房这边来。
围着这些家属楼的外围,厂子还修建了一些连在一起的二层小楼,这些小楼是居住区的配套设施。
每一栋小楼都是一个营业网点,商店、饭店、浴池,杂货铺、理发店、储蓄所,方方面面琳琅满目可以说不论是功能还是项目都不比镇子上差。
在距离居民区几十米之外的地方,不高的野草从中潜伏着一条钢铁巨龙,那是市区为了方便给电厂供给煤炭燃料和各种物资,专门修建出来的一条铁轨。
这条电厂专用的物资补给线是所有电厂人的骄傲,毕竟整座城市能有这种待遇的唯有电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