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作者:官笙
包理游听了大喜,飞快的将这群文坛大佬迎接入内阁。
‘新政’之所以举步维艰,被处处诟病,除了太过超前,超越了大部分人的心里承受能力,还有就是缺少士林的支持。
最为反对的,自然也是士林那些顽固的儒学大家。
如果有眼前的这些大佬背书,不但能大大减少‘新政’的阻力,还将拥有更加坚定的舆论支持。
孙传庭听到消息,自然大喜过望。他的威望不足,这些文坛大佬,正是雪中送炭。
孙传庭亲自出迎,带着一干阁老,六部尚书,集体陪同。
“这个内阁大殿,是先帝传位以来,皇上登极后,新建的仅有的两个大殿之一……”
孙传庭带着这些人,参观内阁大殿,沿途做讲解员,道:“为了节省钱粮用于抗灾,皇宫里省吃俭用,从未奢侈,更没有大兴土木,连陵墓都被皇上否决……”
船山先生背着手,在大殿里慢慢走着,似乎会意孙传庭的话外之音,道:“先帝与当今皇上,那是尧舜之圣,有众多人证,有传位诏书,即便是那些谋逆不臣之辈也未曾质疑,这件事,是为铁案,朝廷无需争辩,以免落入陷阱。”
“所谓的‘铜臭皇帝’,这是一派胡言!”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气的胡须乱颤,道:“都说圣人爱钱,可曾见过皇上有奢侈之举?谣言纷飞,无非还是为了阻挡‘新政’!若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只是东施效颦,何来知新?孔圣之后,何来亚圣?何来朱子,阳明先生?”
“有些事情,要讲清楚,以免世人误会。有些道理,要讲明白,以免遗祸千年。圣人的很多话,遭到了曲解,半解,甚至是恶解。当能宋相说半本论语治天下,这是何等滑稽,还出自一国丞相之口?这对天下读书人是何等的误导,对天下官员又会造成何样的困惑?”一位五十多岁的儒雅中年人,神情肃然的说道。
“读书治国,可以从书里学到治国的知识,为国久了也会有新的心得,因此,读书治国是相辅相成,哪里是读书决定如何治国?简直是荒唐!‘绝知此事要躬行’,当要书行合一,走万里路,观万海千川,方知天地轮廓,深究其理……”
“读书为做官,这简直是谬论,是对圣人的亵渎!这种说法,要严厉批驳,朝廷对这样的人,不能任用!”
……
一群人随着孙传庭参观着,不断的发表着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令孙传庭等人大为意外,深合‘新政’的需要,就是他们以往在报纸上拼命宣传的东西。
孙传庭等人带着这些大家,走过内阁,得到司礼监同意,开始参观内廷,乾清宫,御膳房,太医院等等。
乾清宫已经好多年没有装修,看上去颇有些‘寒酸’,桌椅板凳,各种装饰也不见奢华。
孙传庭道:“皇上速来喜素,酒肉女色皆很节制,皇后娘娘以及诸位娘娘一样没有什么奢侈,宫里一年的用度,不足天启年间的十分之一,万历年间的二十分之一……”
船山先生看着颇显寒酸的乾清宫,感慨道:“凡成大事,莫不自律,皇上能持之以恒十多年,非常难得了。”
“不错,外面的一些谣言,必须适可而止!”
“谣言虽止于智者,但为了不被误导的民众,朝廷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避居乡野,潜心读书。对于黎民社稷,对于大明社会,未来发展,前途扼要等漠不关心,现在思来,确实是有些自私自利。”
“我们当有力所能及的做些事情,不说国家社稷的大事,单单是乡里福祉也要有所顾及才是。”
孙传庭等人听着,面面相觑。
这些大儒,哪一个不是清高自傲,对于俗务避之不及,厌恶头顶,这次是怎么了?
这些疑惑按耐在心底,孙传庭带着他们逛了皇宫,又出了大明门,来到宫外的六部所在,带着他们一一观看。
之后甚至还去了皇家政院等地,将大明机构所在,通通走了一圈。
这些儒学大家自然又发了一通感慨,话里话外都是支持孙传庭的内阁,支持‘新政’,呼吁孙传庭有所作为,无惧流言蜚语,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扫除大明陈病旧窠。
当晚,孙传庭宴请这些大佬,朝廷六部,包括宗人府,皇家政院,皇家银行等要员齐聚,与这些大儒畅谈。
第二天一道早,有五十多明朝当世最为顶端的大儒的联名文章发表在朝报上。
这篇文章是船山先生亲手操刀,写的不算华丽,但有理有据,结合圣人之言,又有新的解释,是固化的儒家思想向前迈的一大步。
朝报已经覆盖所有身份,报纸发展这么多,已经有了相当一部分固定读者。船山先生这篇文章一出,在大明上下,尤其是士林之间掀起巨大风浪。
这五十多个大儒,徒子徒孙的关系网相当复杂,一时间压住了很多声音,士林间支持‘新政’的声音甚嚣尘上,第一次盖过了反对声,占据舆论主导。
接着,这些大儒的私人访谈开始,一些大编辑开始对他们进行访问,并进行记录,整理,第二天开始陆续发表。
一连三天,有这些大儒背书,孙传庭的处境大为改变。加之权力稳固,还在进行的清扫,孙传庭四周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支持者,出现了一呼百应的盛景!
三天后,这些大儒要走了,孙传庭热情相送,还派了巡防营的士兵专门保护。
大家们进京得到了很好的招待,临走还带了一些形式各异的‘润笔费’,算是皆大欢喜。
轮到最后的船山先生,孙传庭刻意留了一下,冒着雪,在包理游陪同下,送船山先生出城。
船山先生边走边说,道“‘新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孙阁老责任重大,望请坚持,勿要轻言放弃。”
孙传庭点头应是,瞥了眼前面不远处的亭子,停住脚步,道:“老先生,现在该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会一同进京来支持学生了吧?”
船山先生一怔,看着孙传庭笑着道:“我还以为你早就猜到了,那你猜猜,谁有这么大本事,能请动我们这些深山老林,顽固不化的老家伙?”
包理游听了大喜,飞快的将这群文坛大佬迎接入内阁。
‘新政’之所以举步维艰,被处处诟病,除了太过超前,超越了大部分人的心里承受能力,还有就是缺少士林的支持。
最为反对的,自然也是士林那些顽固的儒学大家。
如果有眼前的这些大佬背书,不但能大大减少‘新政’的阻力,还将拥有更加坚定的舆论支持。
孙传庭听到消息,自然大喜过望。他的威望不足,这些文坛大佬,正是雪中送炭。
孙传庭亲自出迎,带着一干阁老,六部尚书,集体陪同。
“这个内阁大殿,是先帝传位以来,皇上登极后,新建的仅有的两个大殿之一……”
孙传庭带着这些人,参观内阁大殿,沿途做讲解员,道:“为了节省钱粮用于抗灾,皇宫里省吃俭用,从未奢侈,更没有大兴土木,连陵墓都被皇上否决……”
船山先生背着手,在大殿里慢慢走着,似乎会意孙传庭的话外之音,道:“先帝与当今皇上,那是尧舜之圣,有众多人证,有传位诏书,即便是那些谋逆不臣之辈也未曾质疑,这件事,是为铁案,朝廷无需争辩,以免落入陷阱。”
“所谓的‘铜臭皇帝’,这是一派胡言!”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气的胡须乱颤,道:“都说圣人爱钱,可曾见过皇上有奢侈之举?谣言纷飞,无非还是为了阻挡‘新政’!若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只是东施效颦,何来知新?孔圣之后,何来亚圣?何来朱子,阳明先生?”
“有些事情,要讲清楚,以免世人误会。有些道理,要讲明白,以免遗祸千年。圣人的很多话,遭到了曲解,半解,甚至是恶解。当能宋相说半本论语治天下,这是何等滑稽,还出自一国丞相之口?这对天下读书人是何等的误导,对天下官员又会造成何样的困惑?”一位五十多岁的儒雅中年人,神情肃然的说道。
“读书治国,可以从书里学到治国的知识,为国久了也会有新的心得,因此,读书治国是相辅相成,哪里是读书决定如何治国?简直是荒唐!‘绝知此事要躬行’,当要书行合一,走万里路,观万海千川,方知天地轮廓,深究其理……”
“读书为做官,这简直是谬论,是对圣人的亵渎!这种说法,要严厉批驳,朝廷对这样的人,不能任用!”
……
一群人随着孙传庭参观着,不断的发表着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令孙传庭等人大为意外,深合‘新政’的需要,就是他们以往在报纸上拼命宣传的东西。
孙传庭等人带着这些大家,走过内阁,得到司礼监同意,开始参观内廷,乾清宫,御膳房,太医院等等。
乾清宫已经好多年没有装修,看上去颇有些‘寒酸’,桌椅板凳,各种装饰也不见奢华。
孙传庭道:“皇上速来喜素,酒肉女色皆很节制,皇后娘娘以及诸位娘娘一样没有什么奢侈,宫里一年的用度,不足天启年间的十分之一,万历年间的二十分之一……”
船山先生看着颇显寒酸的乾清宫,感慨道:“凡成大事,莫不自律,皇上能持之以恒十多年,非常难得了。”
“不错,外面的一些谣言,必须适可而止!”
“谣言虽止于智者,但为了不被误导的民众,朝廷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避居乡野,潜心读书。对于黎民社稷,对于大明社会,未来发展,前途扼要等漠不关心,现在思来,确实是有些自私自利。”
“我们当有力所能及的做些事情,不说国家社稷的大事,单单是乡里福祉也要有所顾及才是。”
孙传庭等人听着,面面相觑。
这些大儒,哪一个不是清高自傲,对于俗务避之不及,厌恶头顶,这次是怎么了?
这些疑惑按耐在心底,孙传庭带着他们逛了皇宫,又出了大明门,来到宫外的六部所在,带着他们一一观看。
之后甚至还去了皇家政院等地,将大明机构所在,通通走了一圈。
这些儒学大家自然又发了一通感慨,话里话外都是支持孙传庭的内阁,支持‘新政’,呼吁孙传庭有所作为,无惧流言蜚语,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扫除大明陈病旧窠。
当晚,孙传庭宴请这些大佬,朝廷六部,包括宗人府,皇家政院,皇家银行等要员齐聚,与这些大儒畅谈。
第二天一道早,有五十多明朝当世最为顶端的大儒的联名文章发表在朝报上。
这篇文章是船山先生亲手操刀,写的不算华丽,但有理有据,结合圣人之言,又有新的解释,是固化的儒家思想向前迈的一大步。
朝报已经覆盖所有身份,报纸发展这么多,已经有了相当一部分固定读者。船山先生这篇文章一出,在大明上下,尤其是士林之间掀起巨大风浪。
这五十多个大儒,徒子徒孙的关系网相当复杂,一时间压住了很多声音,士林间支持‘新政’的声音甚嚣尘上,第一次盖过了反对声,占据舆论主导。
接着,这些大儒的私人访谈开始,一些大编辑开始对他们进行访问,并进行记录,整理,第二天开始陆续发表。
一连三天,有这些大儒背书,孙传庭的处境大为改变。加之权力稳固,还在进行的清扫,孙传庭四周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支持者,出现了一呼百应的盛景!
三天后,这些大儒要走了,孙传庭热情相送,还派了巡防营的士兵专门保护。
大家们进京得到了很好的招待,临走还带了一些形式各异的‘润笔费’,算是皆大欢喜。
轮到最后的船山先生,孙传庭刻意留了一下,冒着雪,在包理游陪同下,送船山先生出城。
船山先生边走边说,道“‘新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孙阁老责任重大,望请坚持,勿要轻言放弃。”
孙传庭点头应是,瞥了眼前面不远处的亭子,停住脚步,道:“老先生,现在该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会一同进京来支持学生了吧?”
船山先生一怔,看着孙传庭笑着道:“我还以为你早就猜到了,那你猜猜,谁有这么大本事,能请动我们这些深山老林,顽固不化的老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