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作者:官笙
已经十二月,大明内外都是寒风凛冽,气温冷的可怕,一场场大雪覆盖大明南北东西,甚至连云南都罕见的下起大雪,这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天气越来越怪,灾情越来越重,朝廷的压力越来越大!
皇宫内外也是两重天,宫外的路道很冷清,人烟稀少,宫内人影憧憧,热火朝天。
朱栩开启了疯狂的工作模式,内阁,六部基本上全是一样,已经年终了,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每个人几乎都忙的脚不沾地,分不清东西南北。
内阁上下三楼,几乎没有一刻停的,朱栩不走,内阁的那些大臣也甚少走,都是点灯到天明。
即便朱栩回到乾清宫,还有一群人追过来,不分昼夜,没个片刻休息。
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一个个官员要见,朱栩是头昏脑涨,不知今夕何夕,连他有时候都分不清东西南北,脑中混沌一片。
一连过了七八天,在张筠的提醒下,朱栩才按住了内阁那边的速度,这样下去,有害无益,内阁那边也意识到,刻意压了压,这才让所有人松口气。
景正二年,十二月十一,大雪。
朱栩,张筠等一群人,冒着雪出宫,寒风凛冽,大雪飘飞,好在路上已经清扫过,走的不那么辛苦。
出了东华门没多久,新婚的曹变蛟,苏音音夫妇就联袂而来,穿的厚厚的棉衣,走近要行单膝礼。
朱栩打量了两人一眼,笑呵呵的道:“免礼吧。”
“谢皇上。”两人起身,站在朱栩身前。
曹变蛟一身银色甲胄,英姿勃勃,傲然挺立。苏音音穿的单薄一些,飒爽干练,俏脸上是少妇独有的风韵。
朱栩笑着向前走,道:“你们才新婚,朕就派你们远行,心里没有怪朕吧?”
曹变蛟夫妻倾身,曹变蛟道:“为国除难,为君分忧,臣夫妻分内事,不敢有怨言。”
朱栩走在前面,道:“嗯。倭国的事情,步步为营即可,朕已经调了一部分海军入驻济州岛,对倭国进行监视,确保他们不会狗急跳墙。”
曹变蛟道:“是。帅府那边已经有了具体规划,臣先去朝鲜,再去萨摩藩,收集了足够的情报,臣会再做出具体的对倭策略,奏呈皇上以及帅府。”
“一切行动的成败,情报是关键!”
朱栩着重一点,道:“对情报工作要放在第一位,军情处在倭国的情报网,朕会让帅府全部给你放开,可以指挥,调用,拓展,你尽情发挥……”
“是。”曹变蛟跟着道。
迎面寒风凛冽,朱栩伸手给张筠正了正帽子,继而道:“朕知道,朝野很多人都认为倭国无需那么在意,即便他们侵略了朝鲜一次,不是心腹大患,不用这么着急,等渡过灾情也不迟,诸如此类。这些想法,很奇怪,朕已经懒得去批驳了。朕啊,说两个理由,第一个,中国不容挑衅,这是天道使然,天地之间只有一个中国,任何一丝一毫的挑衅都不能被容忍!第二,就是秩序,明眼人都应该看得出,朕在构建大中国圈,倭国是这个圈的东面唯一缺的一块,必须要拿下!一个是中国的尊严,一个是大势所趋,这是天道秩序所在,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张筠眨着眼,看着朱栩的侧脸,听着他的话,眼神里的都是崇拜之色。
实则上,她听不懂多少。
身后的曹化淳等人倒是饱读诗书,对朱栩的话能明白,却听到了另一个词——‘天道秩序’,这个词,很有深意!
曹变蛟听着朱栩的话,心头微震,道:“是,臣明白。”
朱栩不管曹变蛟能明白几分,转头看向曹化淳道:“回头记得提醒朕,写一个关于‘天道秩序’的文章,朕要署名发在朝报上,收录在景正字典之中。”
“是。”曹化淳道。
朱栩又看向曹变蛟,道:“朕会给你派些人,主要是在军队中做宣传,教士兵识字,尤其是倭国的那些武士,要好好训练,好好培养,将来都是我大明的先锋将士……”
曹变蛟听出朱栩话外之音,道:“是。听说左总兵手里有三千多倭国武士,臣到时候打算接手过来,进行统一,严格的训练,确保为我大明所用!”
朱栩点头,道:“其他的,朕就不多说了。王命令箭在手,库页岛,朝鲜,琉球,倭国的所有军队,情报网都任你调配,代朕给倭国一个深深的教训!也没必要顾忌,倭国真要胆大的挑衅我大明,朕就咬咬牙,派大军提前征讨,早些解决这个祸患!”
说到最后,朱栩眯着眼,眼神里露出冰冷的寒芒。
曹变蛟躬身,道:“是,臣明白!”
朱栩又看了眼苏音音,道:“皇嫂挂念你,昨天还跟皇后提起你,走之前,你去见见皇嫂吧,让她宽宽心。”
苏音音一直在曹变蛟身后,闻言走出来,静静的抿了抿嘴,道:“是。”
朱栩又看了两人一眼,没有多说。
这次曹变蛟出海,是给倭国施威,削弱倭国的实力,顺便检验一下联合舰队的实力。本身没有多少危险,以海战为主。
朱栩没有在曹变蛟的具体战术上说什么,这些他不擅长,交代几句大战略,便放走两人。
朱栩与张筠并肩,转道向城南。
大雪还在下,张筠全身裹的厚厚实实,她的身孕不到三个月,已经有小腹,一只手挽着朱栩,两人边走边聊。
光天化日这样的举动,在大明来说是有伤风化的,好在是冬天,穿着厚厚的棉衣,挤在一起,也没人跳出来说什么。
“有些话朕不好说,待会儿看朕的眼神,你呢,顺着话头,就赏赐一些银子,不要多,一次二十万,三次就够了……”朱栩在张筠身边耳语。
现在国库空虚,倒是他的内阁日渐充盈,各地各属国明面上,暗地里的进贡,神龙府今年的进项,海外一些金银矿的开采,还有过去那些战利品正在不断变现,比如在南直隶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博物馆,不管是出售藏品,还是参观门票钱,收入都是不菲。
其他林林总总,自然也不少,虽然是小数目,可聚沙成塔,着实是不少。
外加朱栩宫内的开销一直压的很低,他的内帑都快富过国库了。
张筠听着朱栩的话,眨了眨眼,道:“嗯。”
二十万,在她眼里已经很多,在过去的朝廷,是一笔巨款,户部都未必能说拿出来就拿出来。
朱栩踱着步子,没有多言,心里转悠着。
这笔钱,还得从国库出,朱栩不能一下子放出去太多,他需要观察大明民间藏银,需要对货币市场进行深入化的梳理,建立当前最为先进的货币管理体系。
任重道远!
许多事情急不来,比如现在的大明新币的替换工作,仍然还没有完成。所谓皇权不下县,不止权力,还有政策,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想要让县以下换币完成,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没多久,朱栩一群人就来到了政院,宋应星,张荣穘等已经在等着了。
“臣等参见皇上,皇后娘娘。”一群人站在雪地里行礼,颇为兴奋。
朱栩笑着摆了摆手,道:“都免礼。”
一群人谢恩,让开道,站在朱栩两侧。
朱栩向前走,看着宋应星微笑,道:“听说你们近来研究了不少东西,一定要朕来看看?”
宋应星神情罕见的激动,语气还有些乱,道“是,下面的几个研究所有些成效,这些都是皇上看重的,臣想皇上看到后,一定会很高兴……”
朱栩露出期待之色,道:“嗯,好,说的朕都等不了了。还有一段路,跟朕说说政院的事情。”
宋应星收敛表情,道:“是,皇上。目前皇家政院下属的各级书院,学院有七十座,各种合作,联合的有四十多,问题是一个是钱粮,二是人手,臣在加紧培养各科的教授,博士,也在联络各地,筹建更多的书院,每个月能建立两座……”
“书院的藏书楼是开放的,但并不够用,臣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建立一百个书院,这个相对容易一些,但投入需要时间……”
“政院已经基本建立了九加五的体系,县府省各三级,进行优胜劣汰,最后送到京城政院,总共十四年,虽然三年有些少,但没办法一下子做到太多,臣计划等政院扩展到足够,大明渡过灾情,有了充足的钱粮,可以将授课的时间逐步拉长,直到实现‘中国皆翰林’,‘天下无寒士’的目标……”
朱栩听着宋应星的话,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这些目标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持之以恒,一百年或许都用不了,就能实现大明人人识字,无文盲的初步目标。
宋应星接着又说政院的教学,研究以及成果,方方面面,但都是简短的说。
朱栩听着,最后的制约,还是两个字:钱粮。
以现在大明的情势,没有多少余力来全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哪怕是朱栩也分不出足够的精力关注。
“我们在与时间赛跑……”
来到一座大楼前,朱栩停下,思索片刻,他看着宋应星等人道:“现在国家困难,要克服太多的难处,没有多余的资源给你们,你们要体谅,咬咬牙,克服眼下的困境,要做好准备,打牢基础,厚积底蕴,真有一天要是给你们机会,一定要抵上大用,不能拖后腿……”
已经十二月,大明内外都是寒风凛冽,气温冷的可怕,一场场大雪覆盖大明南北东西,甚至连云南都罕见的下起大雪,这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天气越来越怪,灾情越来越重,朝廷的压力越来越大!
皇宫内外也是两重天,宫外的路道很冷清,人烟稀少,宫内人影憧憧,热火朝天。
朱栩开启了疯狂的工作模式,内阁,六部基本上全是一样,已经年终了,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每个人几乎都忙的脚不沾地,分不清东西南北。
内阁上下三楼,几乎没有一刻停的,朱栩不走,内阁的那些大臣也甚少走,都是点灯到天明。
即便朱栩回到乾清宫,还有一群人追过来,不分昼夜,没个片刻休息。
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一个个官员要见,朱栩是头昏脑涨,不知今夕何夕,连他有时候都分不清东西南北,脑中混沌一片。
一连过了七八天,在张筠的提醒下,朱栩才按住了内阁那边的速度,这样下去,有害无益,内阁那边也意识到,刻意压了压,这才让所有人松口气。
景正二年,十二月十一,大雪。
朱栩,张筠等一群人,冒着雪出宫,寒风凛冽,大雪飘飞,好在路上已经清扫过,走的不那么辛苦。
出了东华门没多久,新婚的曹变蛟,苏音音夫妇就联袂而来,穿的厚厚的棉衣,走近要行单膝礼。
朱栩打量了两人一眼,笑呵呵的道:“免礼吧。”
“谢皇上。”两人起身,站在朱栩身前。
曹变蛟一身银色甲胄,英姿勃勃,傲然挺立。苏音音穿的单薄一些,飒爽干练,俏脸上是少妇独有的风韵。
朱栩笑着向前走,道:“你们才新婚,朕就派你们远行,心里没有怪朕吧?”
曹变蛟夫妻倾身,曹变蛟道:“为国除难,为君分忧,臣夫妻分内事,不敢有怨言。”
朱栩走在前面,道:“嗯。倭国的事情,步步为营即可,朕已经调了一部分海军入驻济州岛,对倭国进行监视,确保他们不会狗急跳墙。”
曹变蛟道:“是。帅府那边已经有了具体规划,臣先去朝鲜,再去萨摩藩,收集了足够的情报,臣会再做出具体的对倭策略,奏呈皇上以及帅府。”
“一切行动的成败,情报是关键!”
朱栩着重一点,道:“对情报工作要放在第一位,军情处在倭国的情报网,朕会让帅府全部给你放开,可以指挥,调用,拓展,你尽情发挥……”
“是。”曹变蛟跟着道。
迎面寒风凛冽,朱栩伸手给张筠正了正帽子,继而道:“朕知道,朝野很多人都认为倭国无需那么在意,即便他们侵略了朝鲜一次,不是心腹大患,不用这么着急,等渡过灾情也不迟,诸如此类。这些想法,很奇怪,朕已经懒得去批驳了。朕啊,说两个理由,第一个,中国不容挑衅,这是天道使然,天地之间只有一个中国,任何一丝一毫的挑衅都不能被容忍!第二,就是秩序,明眼人都应该看得出,朕在构建大中国圈,倭国是这个圈的东面唯一缺的一块,必须要拿下!一个是中国的尊严,一个是大势所趋,这是天道秩序所在,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张筠眨着眼,看着朱栩的侧脸,听着他的话,眼神里的都是崇拜之色。
实则上,她听不懂多少。
身后的曹化淳等人倒是饱读诗书,对朱栩的话能明白,却听到了另一个词——‘天道秩序’,这个词,很有深意!
曹变蛟听着朱栩的话,心头微震,道:“是,臣明白。”
朱栩不管曹变蛟能明白几分,转头看向曹化淳道:“回头记得提醒朕,写一个关于‘天道秩序’的文章,朕要署名发在朝报上,收录在景正字典之中。”
“是。”曹化淳道。
朱栩又看向曹变蛟,道:“朕会给你派些人,主要是在军队中做宣传,教士兵识字,尤其是倭国的那些武士,要好好训练,好好培养,将来都是我大明的先锋将士……”
曹变蛟听出朱栩话外之音,道:“是。听说左总兵手里有三千多倭国武士,臣到时候打算接手过来,进行统一,严格的训练,确保为我大明所用!”
朱栩点头,道:“其他的,朕就不多说了。王命令箭在手,库页岛,朝鲜,琉球,倭国的所有军队,情报网都任你调配,代朕给倭国一个深深的教训!也没必要顾忌,倭国真要胆大的挑衅我大明,朕就咬咬牙,派大军提前征讨,早些解决这个祸患!”
说到最后,朱栩眯着眼,眼神里露出冰冷的寒芒。
曹变蛟躬身,道:“是,臣明白!”
朱栩又看了眼苏音音,道:“皇嫂挂念你,昨天还跟皇后提起你,走之前,你去见见皇嫂吧,让她宽宽心。”
苏音音一直在曹变蛟身后,闻言走出来,静静的抿了抿嘴,道:“是。”
朱栩又看了两人一眼,没有多说。
这次曹变蛟出海,是给倭国施威,削弱倭国的实力,顺便检验一下联合舰队的实力。本身没有多少危险,以海战为主。
朱栩没有在曹变蛟的具体战术上说什么,这些他不擅长,交代几句大战略,便放走两人。
朱栩与张筠并肩,转道向城南。
大雪还在下,张筠全身裹的厚厚实实,她的身孕不到三个月,已经有小腹,一只手挽着朱栩,两人边走边聊。
光天化日这样的举动,在大明来说是有伤风化的,好在是冬天,穿着厚厚的棉衣,挤在一起,也没人跳出来说什么。
“有些话朕不好说,待会儿看朕的眼神,你呢,顺着话头,就赏赐一些银子,不要多,一次二十万,三次就够了……”朱栩在张筠身边耳语。
现在国库空虚,倒是他的内阁日渐充盈,各地各属国明面上,暗地里的进贡,神龙府今年的进项,海外一些金银矿的开采,还有过去那些战利品正在不断变现,比如在南直隶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博物馆,不管是出售藏品,还是参观门票钱,收入都是不菲。
其他林林总总,自然也不少,虽然是小数目,可聚沙成塔,着实是不少。
外加朱栩宫内的开销一直压的很低,他的内帑都快富过国库了。
张筠听着朱栩的话,眨了眨眼,道:“嗯。”
二十万,在她眼里已经很多,在过去的朝廷,是一笔巨款,户部都未必能说拿出来就拿出来。
朱栩踱着步子,没有多言,心里转悠着。
这笔钱,还得从国库出,朱栩不能一下子放出去太多,他需要观察大明民间藏银,需要对货币市场进行深入化的梳理,建立当前最为先进的货币管理体系。
任重道远!
许多事情急不来,比如现在的大明新币的替换工作,仍然还没有完成。所谓皇权不下县,不止权力,还有政策,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想要让县以下换币完成,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没多久,朱栩一群人就来到了政院,宋应星,张荣穘等已经在等着了。
“臣等参见皇上,皇后娘娘。”一群人站在雪地里行礼,颇为兴奋。
朱栩笑着摆了摆手,道:“都免礼。”
一群人谢恩,让开道,站在朱栩两侧。
朱栩向前走,看着宋应星微笑,道:“听说你们近来研究了不少东西,一定要朕来看看?”
宋应星神情罕见的激动,语气还有些乱,道“是,下面的几个研究所有些成效,这些都是皇上看重的,臣想皇上看到后,一定会很高兴……”
朱栩露出期待之色,道:“嗯,好,说的朕都等不了了。还有一段路,跟朕说说政院的事情。”
宋应星收敛表情,道:“是,皇上。目前皇家政院下属的各级书院,学院有七十座,各种合作,联合的有四十多,问题是一个是钱粮,二是人手,臣在加紧培养各科的教授,博士,也在联络各地,筹建更多的书院,每个月能建立两座……”
“书院的藏书楼是开放的,但并不够用,臣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建立一百个书院,这个相对容易一些,但投入需要时间……”
“政院已经基本建立了九加五的体系,县府省各三级,进行优胜劣汰,最后送到京城政院,总共十四年,虽然三年有些少,但没办法一下子做到太多,臣计划等政院扩展到足够,大明渡过灾情,有了充足的钱粮,可以将授课的时间逐步拉长,直到实现‘中国皆翰林’,‘天下无寒士’的目标……”
朱栩听着宋应星的话,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这些目标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持之以恒,一百年或许都用不了,就能实现大明人人识字,无文盲的初步目标。
宋应星接着又说政院的教学,研究以及成果,方方面面,但都是简短的说。
朱栩听着,最后的制约,还是两个字:钱粮。
以现在大明的情势,没有多少余力来全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哪怕是朱栩也分不出足够的精力关注。
“我们在与时间赛跑……”
来到一座大楼前,朱栩停下,思索片刻,他看着宋应星等人道:“现在国家困难,要克服太多的难处,没有多余的资源给你们,你们要体谅,咬咬牙,克服眼下的困境,要做好准备,打牢基础,厚积底蕴,真有一天要是给你们机会,一定要抵上大用,不能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