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 作者:屋外风吹凉
“哎呀!三爷说真的哩?”
墨竹院东暖阁内,小红和春燕惊喜的差点没跳起来,一人一边拉着贾琮的胳膊连连问道。
贾琮也高兴,不过还是提醒两人:“只在仪厅内陪老爷见客,不是进里头见老太太。”
小红和春燕闻言,果然面色一滞,掩饰不住的失望之色。
只是随后,小红就恢复了过来,看着贾琮鼓励道:“纵然一时见不得老太太也不当紧,有老爷看重三爷,还带三爷去见那些为官做宰的,日后三爷都用得到,也是极好的哩!”
贾琮闻言,登时对小红刮目相看。
这个丫头,确实长了颗玲珑心。
寻常小丫头家,哪里能想到这些?
春燕也算聪明的,听了小红说罢,反应了会儿也反应过来,又跟着欢喜起来。
主仆三人说了会儿话后,小红去厨房取午饭,贾琮则去读书写字。
只是没等一会儿,就见春燕有些忸怩的走过来,双手背在身后。
贾琮见之纳罕,顿住笔笑问道:“春燕姐姐可有事没有?”
春燕闻言,脸上一红,洁白的贝齿咬了咬唇角,缓缓将藏在背后的手伸出,只见她一双手中捧着一个巴掌大小的刺绣荷包,鼓鼓囊囊的。
春燕垂着眼,小声道:“三爷,给你使……”
贾琮见之微怔,接过手来,拉开系绳一瞧,就见荷包里面装满了铜钱和碎银子。
贾琮心中有所猜测,还是不解问道:“春燕姐姐,你这是……”
春燕小声道:“三爷啊,老太太二十一过生儿,你也要送寿礼哩。
你又没几个银钱,这些……这些都是我攒的私房梯己钱,没给我妈要了去。
你拿去用吧,买个好些的寿礼……”
贾琮闻言,心里好一阵感动,却摇头笑道:“我怎好使你的私房钱?快收了去!”
听此,春燕登时急道:“三爷啊,赶上老太太的生儿,你可别清高,好生买些好礼送了去,没准老太太就喜欢你了哩!
往后里面再请东道,也不会单单落下三爷一个,我都……我们都心疼呢!
三爷不要,莫不是瞧不起我这做奴婢的……”
看着春燕焦急的模样,好似生怕他迂腐拒绝,贾琮先将那荷囊缓缓收起,握在手中。
见春燕破涕为笑后,贾琮方道:“春燕姐姐,这银钱我先给你收着,赶明儿去外面给你买些好玩意儿……”
“哎呀三爷!”
春燕登时又急了,跺脚嗔道。
贾琮却摆手一笑,道:“你听我说完嘛。
比起先前的日子,如今我已经极满意了。
虽然还不得老太太的喜欢,可有老爷他们看重,难道还不知足?
再说,老太太什么样的人?
是一点值钱的礼就能讨好的?
一味的去钻营,反倒容易让老太太不喜。
既然老太太之前几次让人传话于我,命我好好读书,那我就好好读书便是。
读好书,才是对老太太的孝道。
赶明儿进了学,中了秀才举人,也能为老太太增添点光彩,你说对不对?”
春燕闻言,面色渐渐和缓起来,见贾琮笑吟吟的看着她,脸色又红了起来,道:“是我想左了,差点误了三爷……”
贾琮摇头道:“哪里话?春燕姐姐能这般关心我,我特别感动,真的。”
春燕闻言,红着脸低下头,微不可闻道:“能帮到三爷就好。”
不过没等贾琮再说什么,她便一转身,边往外走边道:“耳房的水烧开了,我去给三爷沏茶!”
看着春燕的背影,贾琮眼中闪过一抹无奈。
他又不傻,如何看不出春燕的心思?
只是……
在他看来,比他大不了两岁的春燕,其实还是个小丫头。
顶多由于生长环境之故,受到那些口无遮拦的婆子们的影响,早熟了些,对他有些朦胧的好感。
当然,对于一个小女孩而言,这种好感很美好。
贾琮自不会冷酷的去泼冷水冷淡疏离,因为他也觉得很美好。
但他却不会在这个时候有什么想法……
很难想象一个大叔内心的人,会对一个小学四五年纪的小女生产生想法……
只能一如往常,顺其自然。
也许随着光阴的蔓延,这种朦胧的好感,就会渐渐消散。
谁没有情窦初开时,谁又不是如此过来的……
只要妥当处置,再过些年回首往事,那些留在岁月里的好感,会依旧美好……
……
过了灯节,便是贾母生辰。
虽然今年不是整寿,但以老太太一等国夫人的地位,依旧动静不小。
从十八那天起,就不断有寿礼送来。
甚至还有人远从金陵老家而来。
到了二十日,都中各大王公府第,也纷纷遣人来送礼。
因为不是整寿,所以贾家并未大发请柬,宴请宾客。
所来送礼者,也多是管家婆妇之流。
尽管声势依旧浩荡,却让贾琮有些失望……
他所想见者,可不是这些人。
不过随即他就冷静的想明白过来,他自己有些太过心急了些。
何况,若当真是大张旗鼓的操办贾母生辰,贾政反倒不便将他带在身边。
那太不给贾赦颜面了不说,再者,他的出身,也不合适。
豪门大宴,没有庶子招待的道理。
如此做法,近乎当面打脸,贾政又怎会为之?
再者,贾母也未必乐意。
因为这等待遇,怕是连宝玉都未曾有过。
贾宝玉也只有在小规模待客时,才能被贾政带在身边。
说到底,荣府明面上依旧是贾赦为承爵人,继承人则是贾琏。
贾政亦不好做的太过……
想清楚这些后,贾琮自我安慰之余,也在自省己身。
人心不足蛇吞象,凡事最好不要想的太容易。
可以借势,却不要奢望不劳而获。
立正己身方是根本。
所幸,也不全无好消息。
虽然除却几家极好的世交故旧遣了内眷来贺寿外,王公府第没什么正经来客。
但有准信儿,贾政在工部衙门的诸多同僚,大都应了他的请,明日会前来赴宴。
并不是贾政想给自己添光,别的不请单请自己衙门的人。
只是之前大部分世交故旧,在除夕祭祖和之后的十五日年节里,大都请过了。
短时间内再请一遭,不合适。
工部衙门的同僚之前没请,一是因为他们的级别有些低,二则是,贾政的级别有些低。
对于工部的大部分官来说,国公府的门槛还是太高了些。
而贾政在工部不过是员外郎的职务。
偌大一个工部衙门,除却从一品的工部尚书,二品的左右侍郎,往下还有四五品的四司郎中等职,哪一个都比从五品的贾政官大。
断没有上官给下属拜年的道理。
明日却极是时候,工部衙门的上官们给下属拜年不合适,会引来非议。
但工部的官儿,来给荣国太夫人祝寿,任谁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只有艳羡的份。
又因为是贾政宴请同僚,所以贾赦不必露面。
也因此,贾政才会开口带贾琮见见世面。
坐在墨竹院书房内,贾琮暗自思索着明日可能发生之事。
会是顺,还是逆……
……
崇康十年,正月二十一。
荣国太夫人贾母大寿。
辰时初刻,贾琏便带着贾蓉、贾蔷等荣宁二府嫡脉子弟立于荣国正门前,等待迎宾。
贾宝玉和贾琮两人,则陪同贾政于仪门内向南大厅候客。
倒不是说贾琮的地位已经能和贾宝玉比肩了。
他没能和贾琏等人于正门迎客,依旧是身份问题。
嫡庶之分,乃是纲常之别。
若是日后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鲤鱼跃过龙门,那他还能“改换身份”,从此不再为人小觑。
否则,似如今这般白身,他若是出门迎客,多半会让宾客不喜,以为贾家无礼。
而宝玉不出去,则纯粹是因为贾母叮嘱,不许见了风,仔细染了风寒……
所以宝玉和贾琮两人,才被留在向南大厅,作为晚辈侍奉贾政,负责端茶倒水。
不过,若是让贾宝玉选择,他宁肯和贾琏等人一起站在大门外吹冷风,也不愿与贾政同处于向南大厅内。
因为趁着候客的功夫,贾政就已经连续点了五六题考校两人。
即使贾琮已经再三藏拙,却还是高出贾宝玉一筹。
倒不是贾琮破题有多出众,而是宝二爷对于这等科举文章,嗅之如恶臭,观之欲作呕,实在难以下咽,极少观读。
所以连起码的及格线都达不到……
见贾政的面色愈发难看,贾宝玉也如丧考妣的站在那,。
程日兴、詹光、单聘仁等清客相公劝之无用,贾琮道:“老爷,宝玉有一项极出众的学问,我却未曾入门。
往后若有机会,当向他讨教学习。”
贾政闻言皱眉喝道:“琮儿莫学这些油滑心思!
你是清白读书人,如何为这畜生辩解?
你虽比他只大半天,也是他的兄长,当严厉教训才是。”
贾琮苦笑道:“老爷,非我轻狂,敢当老爷面乱言。
只是听说,宝玉的韵诗作的极好。
可我……还根本没入门。
日后下场,经义、韵诗和策论都是必考之题。
我却只读了四书,所以方有此言。”
贾政闻言面色稍霁,见贾琮一脸诚恳之色,点头道:“你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自揭己短,又能不耻下问,便是好的。
不过,你如今才读四书,离下场还早,怎可急于求成?
待一气将四书读熟读透了后,再论韵诗吧。
到时候,可寻这几位老先生请教。”
贾琮闻言,躬身领教道:“谨遵老爷吩咐。”
又对程日兴、詹光、单聘仁等贾政看重的清客相公们行礼。
贾政见其能领受他的教诲,又如此知礼,恭敬之中保持着不卑不亢之态,便愈发入了眼,连连点头。
又经此打岔,淡化了方才恨铁不成钢的怒气,再看宝玉,也没了先前那样大的火气。
随意教训指点了两句,让其用功读书后,就听大厅门外传来通报声:
“顺天府通判,傅试傅大人到!”
……
PS:说两点,一,关于贾母生辰之日。
原著中就有两个说法,一是过了灯节,与宝钗撞了个巧,也就是正月二十一。
还有一说法是八月。
这个不影响什么,所以就选了头一个说法。
第二点,关于上一章争议比较大的问题。
老书友多是从上本书跟过来的,对这种说法真的见多了,所以觉得太水。
但新书里又不得不定下基调,否则好多新书友还以为贾家是个乡村地主家,只要贾琮中个秀才举人,就能全家跪舔。
至于行文散的问题,是因为我寻的那些论证观点,都是从红楼前八十回里自己总结出来的,有点像论文了,故事性就差了许多。
确实还是心急了些,完全可以在后面故事中一点点展露出来。
只是不集中论证,又怕没有说服力,逻辑性连贯不上。
所以只能这样,抱歉。
“哎呀!三爷说真的哩?”
墨竹院东暖阁内,小红和春燕惊喜的差点没跳起来,一人一边拉着贾琮的胳膊连连问道。
贾琮也高兴,不过还是提醒两人:“只在仪厅内陪老爷见客,不是进里头见老太太。”
小红和春燕闻言,果然面色一滞,掩饰不住的失望之色。
只是随后,小红就恢复了过来,看着贾琮鼓励道:“纵然一时见不得老太太也不当紧,有老爷看重三爷,还带三爷去见那些为官做宰的,日后三爷都用得到,也是极好的哩!”
贾琮闻言,登时对小红刮目相看。
这个丫头,确实长了颗玲珑心。
寻常小丫头家,哪里能想到这些?
春燕也算聪明的,听了小红说罢,反应了会儿也反应过来,又跟着欢喜起来。
主仆三人说了会儿话后,小红去厨房取午饭,贾琮则去读书写字。
只是没等一会儿,就见春燕有些忸怩的走过来,双手背在身后。
贾琮见之纳罕,顿住笔笑问道:“春燕姐姐可有事没有?”
春燕闻言,脸上一红,洁白的贝齿咬了咬唇角,缓缓将藏在背后的手伸出,只见她一双手中捧着一个巴掌大小的刺绣荷包,鼓鼓囊囊的。
春燕垂着眼,小声道:“三爷,给你使……”
贾琮见之微怔,接过手来,拉开系绳一瞧,就见荷包里面装满了铜钱和碎银子。
贾琮心中有所猜测,还是不解问道:“春燕姐姐,你这是……”
春燕小声道:“三爷啊,老太太二十一过生儿,你也要送寿礼哩。
你又没几个银钱,这些……这些都是我攒的私房梯己钱,没给我妈要了去。
你拿去用吧,买个好些的寿礼……”
贾琮闻言,心里好一阵感动,却摇头笑道:“我怎好使你的私房钱?快收了去!”
听此,春燕登时急道:“三爷啊,赶上老太太的生儿,你可别清高,好生买些好礼送了去,没准老太太就喜欢你了哩!
往后里面再请东道,也不会单单落下三爷一个,我都……我们都心疼呢!
三爷不要,莫不是瞧不起我这做奴婢的……”
看着春燕焦急的模样,好似生怕他迂腐拒绝,贾琮先将那荷囊缓缓收起,握在手中。
见春燕破涕为笑后,贾琮方道:“春燕姐姐,这银钱我先给你收着,赶明儿去外面给你买些好玩意儿……”
“哎呀三爷!”
春燕登时又急了,跺脚嗔道。
贾琮却摆手一笑,道:“你听我说完嘛。
比起先前的日子,如今我已经极满意了。
虽然还不得老太太的喜欢,可有老爷他们看重,难道还不知足?
再说,老太太什么样的人?
是一点值钱的礼就能讨好的?
一味的去钻营,反倒容易让老太太不喜。
既然老太太之前几次让人传话于我,命我好好读书,那我就好好读书便是。
读好书,才是对老太太的孝道。
赶明儿进了学,中了秀才举人,也能为老太太增添点光彩,你说对不对?”
春燕闻言,面色渐渐和缓起来,见贾琮笑吟吟的看着她,脸色又红了起来,道:“是我想左了,差点误了三爷……”
贾琮摇头道:“哪里话?春燕姐姐能这般关心我,我特别感动,真的。”
春燕闻言,红着脸低下头,微不可闻道:“能帮到三爷就好。”
不过没等贾琮再说什么,她便一转身,边往外走边道:“耳房的水烧开了,我去给三爷沏茶!”
看着春燕的背影,贾琮眼中闪过一抹无奈。
他又不傻,如何看不出春燕的心思?
只是……
在他看来,比他大不了两岁的春燕,其实还是个小丫头。
顶多由于生长环境之故,受到那些口无遮拦的婆子们的影响,早熟了些,对他有些朦胧的好感。
当然,对于一个小女孩而言,这种好感很美好。
贾琮自不会冷酷的去泼冷水冷淡疏离,因为他也觉得很美好。
但他却不会在这个时候有什么想法……
很难想象一个大叔内心的人,会对一个小学四五年纪的小女生产生想法……
只能一如往常,顺其自然。
也许随着光阴的蔓延,这种朦胧的好感,就会渐渐消散。
谁没有情窦初开时,谁又不是如此过来的……
只要妥当处置,再过些年回首往事,那些留在岁月里的好感,会依旧美好……
……
过了灯节,便是贾母生辰。
虽然今年不是整寿,但以老太太一等国夫人的地位,依旧动静不小。
从十八那天起,就不断有寿礼送来。
甚至还有人远从金陵老家而来。
到了二十日,都中各大王公府第,也纷纷遣人来送礼。
因为不是整寿,所以贾家并未大发请柬,宴请宾客。
所来送礼者,也多是管家婆妇之流。
尽管声势依旧浩荡,却让贾琮有些失望……
他所想见者,可不是这些人。
不过随即他就冷静的想明白过来,他自己有些太过心急了些。
何况,若当真是大张旗鼓的操办贾母生辰,贾政反倒不便将他带在身边。
那太不给贾赦颜面了不说,再者,他的出身,也不合适。
豪门大宴,没有庶子招待的道理。
如此做法,近乎当面打脸,贾政又怎会为之?
再者,贾母也未必乐意。
因为这等待遇,怕是连宝玉都未曾有过。
贾宝玉也只有在小规模待客时,才能被贾政带在身边。
说到底,荣府明面上依旧是贾赦为承爵人,继承人则是贾琏。
贾政亦不好做的太过……
想清楚这些后,贾琮自我安慰之余,也在自省己身。
人心不足蛇吞象,凡事最好不要想的太容易。
可以借势,却不要奢望不劳而获。
立正己身方是根本。
所幸,也不全无好消息。
虽然除却几家极好的世交故旧遣了内眷来贺寿外,王公府第没什么正经来客。
但有准信儿,贾政在工部衙门的诸多同僚,大都应了他的请,明日会前来赴宴。
并不是贾政想给自己添光,别的不请单请自己衙门的人。
只是之前大部分世交故旧,在除夕祭祖和之后的十五日年节里,大都请过了。
短时间内再请一遭,不合适。
工部衙门的同僚之前没请,一是因为他们的级别有些低,二则是,贾政的级别有些低。
对于工部的大部分官来说,国公府的门槛还是太高了些。
而贾政在工部不过是员外郎的职务。
偌大一个工部衙门,除却从一品的工部尚书,二品的左右侍郎,往下还有四五品的四司郎中等职,哪一个都比从五品的贾政官大。
断没有上官给下属拜年的道理。
明日却极是时候,工部衙门的上官们给下属拜年不合适,会引来非议。
但工部的官儿,来给荣国太夫人祝寿,任谁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只有艳羡的份。
又因为是贾政宴请同僚,所以贾赦不必露面。
也因此,贾政才会开口带贾琮见见世面。
坐在墨竹院书房内,贾琮暗自思索着明日可能发生之事。
会是顺,还是逆……
……
崇康十年,正月二十一。
荣国太夫人贾母大寿。
辰时初刻,贾琏便带着贾蓉、贾蔷等荣宁二府嫡脉子弟立于荣国正门前,等待迎宾。
贾宝玉和贾琮两人,则陪同贾政于仪门内向南大厅候客。
倒不是说贾琮的地位已经能和贾宝玉比肩了。
他没能和贾琏等人于正门迎客,依旧是身份问题。
嫡庶之分,乃是纲常之别。
若是日后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鲤鱼跃过龙门,那他还能“改换身份”,从此不再为人小觑。
否则,似如今这般白身,他若是出门迎客,多半会让宾客不喜,以为贾家无礼。
而宝玉不出去,则纯粹是因为贾母叮嘱,不许见了风,仔细染了风寒……
所以宝玉和贾琮两人,才被留在向南大厅,作为晚辈侍奉贾政,负责端茶倒水。
不过,若是让贾宝玉选择,他宁肯和贾琏等人一起站在大门外吹冷风,也不愿与贾政同处于向南大厅内。
因为趁着候客的功夫,贾政就已经连续点了五六题考校两人。
即使贾琮已经再三藏拙,却还是高出贾宝玉一筹。
倒不是贾琮破题有多出众,而是宝二爷对于这等科举文章,嗅之如恶臭,观之欲作呕,实在难以下咽,极少观读。
所以连起码的及格线都达不到……
见贾政的面色愈发难看,贾宝玉也如丧考妣的站在那,。
程日兴、詹光、单聘仁等清客相公劝之无用,贾琮道:“老爷,宝玉有一项极出众的学问,我却未曾入门。
往后若有机会,当向他讨教学习。”
贾政闻言皱眉喝道:“琮儿莫学这些油滑心思!
你是清白读书人,如何为这畜生辩解?
你虽比他只大半天,也是他的兄长,当严厉教训才是。”
贾琮苦笑道:“老爷,非我轻狂,敢当老爷面乱言。
只是听说,宝玉的韵诗作的极好。
可我……还根本没入门。
日后下场,经义、韵诗和策论都是必考之题。
我却只读了四书,所以方有此言。”
贾政闻言面色稍霁,见贾琮一脸诚恳之色,点头道:“你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自揭己短,又能不耻下问,便是好的。
不过,你如今才读四书,离下场还早,怎可急于求成?
待一气将四书读熟读透了后,再论韵诗吧。
到时候,可寻这几位老先生请教。”
贾琮闻言,躬身领教道:“谨遵老爷吩咐。”
又对程日兴、詹光、单聘仁等贾政看重的清客相公们行礼。
贾政见其能领受他的教诲,又如此知礼,恭敬之中保持着不卑不亢之态,便愈发入了眼,连连点头。
又经此打岔,淡化了方才恨铁不成钢的怒气,再看宝玉,也没了先前那样大的火气。
随意教训指点了两句,让其用功读书后,就听大厅门外传来通报声:
“顺天府通判,傅试傅大人到!”
……
PS:说两点,一,关于贾母生辰之日。
原著中就有两个说法,一是过了灯节,与宝钗撞了个巧,也就是正月二十一。
还有一说法是八月。
这个不影响什么,所以就选了头一个说法。
第二点,关于上一章争议比较大的问题。
老书友多是从上本书跟过来的,对这种说法真的见多了,所以觉得太水。
但新书里又不得不定下基调,否则好多新书友还以为贾家是个乡村地主家,只要贾琮中个秀才举人,就能全家跪舔。
至于行文散的问题,是因为我寻的那些论证观点,都是从红楼前八十回里自己总结出来的,有点像论文了,故事性就差了许多。
确实还是心急了些,完全可以在后面故事中一点点展露出来。
只是不集中论证,又怕没有说服力,逻辑性连贯不上。
所以只能这样,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