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驸马 作者:萧玄武
<a href="" target="_blank"></a> ,最快更新极品驸马最新章节!
几天之内,十五万吐蕃人马或死或俘或逃散,彻底从青海湖附近烟销云散。薛绍派人清理战场,光是上好的战马就收剿了十三万匹,青壮俘虏三万余人。
杀敌太多,一时无法统计。眼下薛绍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他让党金毗和郭大封率本部人马仍旧驻防青海湖,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向大非川挺进。
那里还有一大拨吐蕃人马,在与黑齿常之厮杀不休。
此一役,黑齿常之尽显名将之风。面对三倍于己的敌人,他不仅把大非川营盘守得是固若金汤滴水不漏,还几度施手反杀,让敌人吃了好几个闷亏。刚刚加入他麾下的牛奔更是名声大噪````小说```,他率领刚刚从六胡州招来的三千拓羯,在好几次与吐蕃骑兵的硬碰硬当中大获全胜。
牛奔的武勇固然不如往昔,但他的信念、勇气和领导能力绝对是今非昔比。诺真水一战让他痛失了半条手臂,却让他收获了名声和荣誉。尤其是在成亲生子之后,他彻底的变成了一个成熟的男人。现在牛奔的官虽然不大,但在河陇一带的六胡州胡人子民当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灵州大都督狄仁杰在处理许多“民族”问题的时候,都曾不止一次的请牛奔出面帮忙。
这次薛绍要在河陇招兵,牛奔骑着马出去蹓跶一圈就带来了三千精锐骑兵。人数虽是不多,但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成色一点都不比最初的“三千拓羯”差。要不是薛绍走得太快,牛奔肯定会跟着他一起去往洮州对战噶尔钦陵了。
青海湖这边的战场消息,已然传到了大非川。这里的吐蕃大军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赞普都被人捉了,这个仗还打个毛线?!
薛绍率领五万大军还没走到大非川,先送出了俘虏的大论往吐蕃军营里走了一趟。
毫无疑问,吐蕃人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当然是奋死反击夺回赞普。但是投鼠忌器,他们又很怕薛绍将赞普“撕票”。
现在赞普还这么年轻,继承人肯定无法靠谱。曾经掌控高原的噶尔钦陵已经灰飞烟灭了,新任命的大论小论等等一干儿吐蕃重臣都或死或俘。如果这时候赞普再有个三长两短,整个吐蕃王朝可就真的完了。
战争的胜负尚且能够去拼争,但是这灭国的风险,吐蕃人实在冒不起。
于是,十五万吐蕃大军就地而降。
大非川响起了百里不绝的欢呼之声,大周的旗帜遍地飞扬。
这时,有一名朝廷派来的大员刚刚抵达了大非川。
来人和薛绍不是一般的熟悉,凤阁侍郎姚元崇。
单从官职上讲,仅差一步就入阁拜相的凤阁侍郎,现在比薛绍这位夏官尚书还要牛那么一点点。但薛绍已经拥有“平章军事重事”的特权视与宰相平级,再加上姚元崇又曾是薛绍的亲密下属。所以不难看出武则天派姚元崇来担任“特使”颇具匠心,首先不会让薛绍感觉这是朝廷在“强压”于他,这是尊重。再者熟人好办事,姚元崇和薛绍的意见很容易就能达成统一。
至于姚元崇的来意更是简单,朝廷那边正和吐蕃使臣商谈“和盟”之事,大非川这边却突然打了起来,这实在是骇人听闻。姚元崇此来一为了解情况,二为劝架调解。
但是当姚元崇抵达大非川时,却是彻底的傻了眼。
这架不用劝,已经打完了。吐蕃三十万大军在数日之内就被薛绍彻底干趴,连赞普和大论都被活捉了。
光是震惊,已经不足以形容姚元崇的此刻的心情了。以他的觉悟不难想到,这一次大非川之战的意义之重大,足以改变两国历史。高原内战并失去了噶尔家族,本来就是一场重疮。现在赞普亲率三十万大军被薛绍一战打残,本人还做了俘虏,这离灭国都不太远了。
至于大周这边……大非川一战之后,还有什么能够阻止薛绍的强势回归,并从此领袖群伦呢?!
此时此刻,吐蕃王朝是存是灭,几乎是在薛绍一念之间。因此姚元崇不敢丝毫怠慢,马上先找薛绍谈了一谈。
其实对于薛绍来说,生擒赞普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自己此行,只为打败噶尔钦陵而来。
姚元崇问,薛帅可曾与赞普谈过了?
薛绍说还没有,因为我还没想好,该和他谈点什么。
姚元崇算是比较了解薛绍的,他心里清楚,以薛绍的思维之敏捷和头脑之冷静,哪会不知道该和赞普谈什么?他就是在等朝廷的人来了之后,再和赞普开谈。
这是一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统帅,才会拥有的高级“职业素养”。
想到这一层,姚元崇也就不敢擅作主张了。他建议,把大非川的战况飞马快报给朝廷。让女皇来决定,该要怎么和赞普来谈。
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抗击外敌的战争,而是不亚于当年太宗皇帝平定突厥草原的“历史大功绩”。这样的功绩肯定不能是臣子独享,必须先要让女皇成为最大的赢家。
于是姚元崇亲自操刀写下了一篇华辞华美、慷慨激昂的上表,飞送洛阳。只等这篇上表及达京城,必然是天下震惊举国欢腾。对于女皇来说,这就不仅仅是有益于塑造她的光辉形象了,她的历史地位都将被拔高许多。
在等候朝廷回令的这段时间里,薛绍要做的事情也并不少。十几万吐蕃俘虏要管制,并不是一个轻松的问题。如何对待和处置他们还是后话,那得听朝廷的意思来办。但在朝廷的意思抵达之前,薛绍对他们用了一条能让器弩悉弄吐血的“绝户计”他让论弓仁去招纳降卒。
这十几万人当中,少不得有许多曾是噶尔钦陵的麾下旧部和死忠,或是与噶尔家族沾亲带亲颇有渊源的人物。论弓仁的特殊身份果然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仅用了五天时间,他就招来了三万劲卒。
和强行发配到军队的战俘不同,这些“主动投诚”的吐蕃降卒不会被列为贱籍军奴,而是享有一般雇佣兵的待遇,就和之前跟随论弓仁一同前来投诚的那五千人马一样。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心甘情愿前来投诚的,这样就不会埋下什么大的隐患,将来管理和融合起来都会很容易。
论弓仁前前后后给薛绍弄来了三万余高原骑兵,这对中原王朝来说绝对是有钱也买不到的极品宝贝。然而比这三万人加起来还要更加珍贵的,是论弓仁这一员虎将。
所以薛绍觉得,自己这回真是当了一回爆发户,赚大发了。
还有一件事情,薛绍也想认真的办下来。那就是安葬噶尔钦陵。
俘虏器弩悉弄之后,将士们在吐蕃的大营里找到了噶尔钦陵的尸体。虽然器弩悉弄很想将他碎尸万段弃之荒野,但考虑到噶尔钦陵在军队里的威望,他暂时没有这么做。于是他打算战争结束之后,再将噶尔钦陵的尸体带回高原进行处理。
如何安葬噶尔钦陵,对于论弓仁和投诚过来的三万余吐蕃将士来说,显然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薛绍决定,无论朝廷将会如何处置器弩悉弄,安葬噶尔钦陵这件事情自己必须给论弓仁做个主。
另外,薛绍派郭安等人去了一趟洮州,把吴铭和月奴接来了。
论弓仁的心情很复杂,按理说噶尔钦陵最应该被葬在高原,但是现在高原上的政治局势如此复杂,万一以后有人想要将他剖棺沥尸怎么办?如果葬到中原,对噶尔钦陵来说又是做了“客死异乡”的无主孤魂。
一代枭雄,死后连下葬之地都是难寻,论弓仁心中的悲愤旁人难于想像。
最后论弓仁做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决定,他要将噶尔钦陵火葬,然后一直将父亲的骨灰带在身边。自己走到哪里,就将它带到哪里。如果有一天自己也死了,那就和父亲的骨灰葬在一处。
有亲人同葬,就算是回家了。
薛绍觉得,这可能是目前最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他还觉得,原来论弓仁也是一个挺有浪漫情怀的血性男人。
吴铭和月奴到了。
月奴仍旧蒙在鼓里,只当是仗打完了薛绍接她来团聚,高兴得不得了。吴铭把一切心情都放在他的眼神之中,与薛绍心照不宣。
三万们吐蕃降卒,聚集到了噶尔钦陵的尸体旁。
噶尔钦陵一身戎装,躺在高高的柴堆上。论弓仁站在火堆旁,手里拿着一个还未点燃的火把,脸上的神情无比的庄严与肃穆。
月奴站在薛绍的身边,好奇的看了论弓仁好一阵,小声道:“公子,那个吐蕃蛮子……好眼熟呢!”
吐蕃蛮子?
薛绍心中暗自一笑,对月奴道:“你可别当面这么叫他。他是噶尔钦陵的亲生儿子,是和薛楚玉旗鼓相当的猛将。他刚刚率领大军前来归顺于我,以后就是我的一个兄弟臂膀了。”
“噢……”月奴眨着眼睛,小声的嘟嚷,“这蛮子,莫非真是在哪里见过?”
葬礼开始了。
论弓仁第一个上前,将火把扔进了巨大的柴堆里。三万多吐蕃降卒也选出了十几个代表,每人上前扔一个火把。
薛绍对月奴道:“你也上前点一把火。就当是,代表我去的。”
月奴一愣,“我?”
“对。就是你。”
<a href="" target="_blank"></a> ,最快更新极品驸马最新章节!
几天之内,十五万吐蕃人马或死或俘或逃散,彻底从青海湖附近烟销云散。薛绍派人清理战场,光是上好的战马就收剿了十三万匹,青壮俘虏三万余人。
杀敌太多,一时无法统计。眼下薛绍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他让党金毗和郭大封率本部人马仍旧驻防青海湖,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向大非川挺进。
那里还有一大拨吐蕃人马,在与黑齿常之厮杀不休。
此一役,黑齿常之尽显名将之风。面对三倍于己的敌人,他不仅把大非川营盘守得是固若金汤滴水不漏,还几度施手反杀,让敌人吃了好几个闷亏。刚刚加入他麾下的牛奔更是名声大噪````小说```,他率领刚刚从六胡州招来的三千拓羯,在好几次与吐蕃骑兵的硬碰硬当中大获全胜。
牛奔的武勇固然不如往昔,但他的信念、勇气和领导能力绝对是今非昔比。诺真水一战让他痛失了半条手臂,却让他收获了名声和荣誉。尤其是在成亲生子之后,他彻底的变成了一个成熟的男人。现在牛奔的官虽然不大,但在河陇一带的六胡州胡人子民当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灵州大都督狄仁杰在处理许多“民族”问题的时候,都曾不止一次的请牛奔出面帮忙。
这次薛绍要在河陇招兵,牛奔骑着马出去蹓跶一圈就带来了三千精锐骑兵。人数虽是不多,但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成色一点都不比最初的“三千拓羯”差。要不是薛绍走得太快,牛奔肯定会跟着他一起去往洮州对战噶尔钦陵了。
青海湖这边的战场消息,已然传到了大非川。这里的吐蕃大军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赞普都被人捉了,这个仗还打个毛线?!
薛绍率领五万大军还没走到大非川,先送出了俘虏的大论往吐蕃军营里走了一趟。
毫无疑问,吐蕃人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当然是奋死反击夺回赞普。但是投鼠忌器,他们又很怕薛绍将赞普“撕票”。
现在赞普还这么年轻,继承人肯定无法靠谱。曾经掌控高原的噶尔钦陵已经灰飞烟灭了,新任命的大论小论等等一干儿吐蕃重臣都或死或俘。如果这时候赞普再有个三长两短,整个吐蕃王朝可就真的完了。
战争的胜负尚且能够去拼争,但是这灭国的风险,吐蕃人实在冒不起。
于是,十五万吐蕃大军就地而降。
大非川响起了百里不绝的欢呼之声,大周的旗帜遍地飞扬。
这时,有一名朝廷派来的大员刚刚抵达了大非川。
来人和薛绍不是一般的熟悉,凤阁侍郎姚元崇。
单从官职上讲,仅差一步就入阁拜相的凤阁侍郎,现在比薛绍这位夏官尚书还要牛那么一点点。但薛绍已经拥有“平章军事重事”的特权视与宰相平级,再加上姚元崇又曾是薛绍的亲密下属。所以不难看出武则天派姚元崇来担任“特使”颇具匠心,首先不会让薛绍感觉这是朝廷在“强压”于他,这是尊重。再者熟人好办事,姚元崇和薛绍的意见很容易就能达成统一。
至于姚元崇的来意更是简单,朝廷那边正和吐蕃使臣商谈“和盟”之事,大非川这边却突然打了起来,这实在是骇人听闻。姚元崇此来一为了解情况,二为劝架调解。
但是当姚元崇抵达大非川时,却是彻底的傻了眼。
这架不用劝,已经打完了。吐蕃三十万大军在数日之内就被薛绍彻底干趴,连赞普和大论都被活捉了。
光是震惊,已经不足以形容姚元崇的此刻的心情了。以他的觉悟不难想到,这一次大非川之战的意义之重大,足以改变两国历史。高原内战并失去了噶尔家族,本来就是一场重疮。现在赞普亲率三十万大军被薛绍一战打残,本人还做了俘虏,这离灭国都不太远了。
至于大周这边……大非川一战之后,还有什么能够阻止薛绍的强势回归,并从此领袖群伦呢?!
此时此刻,吐蕃王朝是存是灭,几乎是在薛绍一念之间。因此姚元崇不敢丝毫怠慢,马上先找薛绍谈了一谈。
其实对于薛绍来说,生擒赞普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自己此行,只为打败噶尔钦陵而来。
姚元崇问,薛帅可曾与赞普谈过了?
薛绍说还没有,因为我还没想好,该和他谈点什么。
姚元崇算是比较了解薛绍的,他心里清楚,以薛绍的思维之敏捷和头脑之冷静,哪会不知道该和赞普谈什么?他就是在等朝廷的人来了之后,再和赞普开谈。
这是一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统帅,才会拥有的高级“职业素养”。
想到这一层,姚元崇也就不敢擅作主张了。他建议,把大非川的战况飞马快报给朝廷。让女皇来决定,该要怎么和赞普来谈。
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抗击外敌的战争,而是不亚于当年太宗皇帝平定突厥草原的“历史大功绩”。这样的功绩肯定不能是臣子独享,必须先要让女皇成为最大的赢家。
于是姚元崇亲自操刀写下了一篇华辞华美、慷慨激昂的上表,飞送洛阳。只等这篇上表及达京城,必然是天下震惊举国欢腾。对于女皇来说,这就不仅仅是有益于塑造她的光辉形象了,她的历史地位都将被拔高许多。
在等候朝廷回令的这段时间里,薛绍要做的事情也并不少。十几万吐蕃俘虏要管制,并不是一个轻松的问题。如何对待和处置他们还是后话,那得听朝廷的意思来办。但在朝廷的意思抵达之前,薛绍对他们用了一条能让器弩悉弄吐血的“绝户计”他让论弓仁去招纳降卒。
这十几万人当中,少不得有许多曾是噶尔钦陵的麾下旧部和死忠,或是与噶尔家族沾亲带亲颇有渊源的人物。论弓仁的特殊身份果然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仅用了五天时间,他就招来了三万劲卒。
和强行发配到军队的战俘不同,这些“主动投诚”的吐蕃降卒不会被列为贱籍军奴,而是享有一般雇佣兵的待遇,就和之前跟随论弓仁一同前来投诚的那五千人马一样。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心甘情愿前来投诚的,这样就不会埋下什么大的隐患,将来管理和融合起来都会很容易。
论弓仁前前后后给薛绍弄来了三万余高原骑兵,这对中原王朝来说绝对是有钱也买不到的极品宝贝。然而比这三万人加起来还要更加珍贵的,是论弓仁这一员虎将。
所以薛绍觉得,自己这回真是当了一回爆发户,赚大发了。
还有一件事情,薛绍也想认真的办下来。那就是安葬噶尔钦陵。
俘虏器弩悉弄之后,将士们在吐蕃的大营里找到了噶尔钦陵的尸体。虽然器弩悉弄很想将他碎尸万段弃之荒野,但考虑到噶尔钦陵在军队里的威望,他暂时没有这么做。于是他打算战争结束之后,再将噶尔钦陵的尸体带回高原进行处理。
如何安葬噶尔钦陵,对于论弓仁和投诚过来的三万余吐蕃将士来说,显然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薛绍决定,无论朝廷将会如何处置器弩悉弄,安葬噶尔钦陵这件事情自己必须给论弓仁做个主。
另外,薛绍派郭安等人去了一趟洮州,把吴铭和月奴接来了。
论弓仁的心情很复杂,按理说噶尔钦陵最应该被葬在高原,但是现在高原上的政治局势如此复杂,万一以后有人想要将他剖棺沥尸怎么办?如果葬到中原,对噶尔钦陵来说又是做了“客死异乡”的无主孤魂。
一代枭雄,死后连下葬之地都是难寻,论弓仁心中的悲愤旁人难于想像。
最后论弓仁做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决定,他要将噶尔钦陵火葬,然后一直将父亲的骨灰带在身边。自己走到哪里,就将它带到哪里。如果有一天自己也死了,那就和父亲的骨灰葬在一处。
有亲人同葬,就算是回家了。
薛绍觉得,这可能是目前最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他还觉得,原来论弓仁也是一个挺有浪漫情怀的血性男人。
吴铭和月奴到了。
月奴仍旧蒙在鼓里,只当是仗打完了薛绍接她来团聚,高兴得不得了。吴铭把一切心情都放在他的眼神之中,与薛绍心照不宣。
三万们吐蕃降卒,聚集到了噶尔钦陵的尸体旁。
噶尔钦陵一身戎装,躺在高高的柴堆上。论弓仁站在火堆旁,手里拿着一个还未点燃的火把,脸上的神情无比的庄严与肃穆。
月奴站在薛绍的身边,好奇的看了论弓仁好一阵,小声道:“公子,那个吐蕃蛮子……好眼熟呢!”
吐蕃蛮子?
薛绍心中暗自一笑,对月奴道:“你可别当面这么叫他。他是噶尔钦陵的亲生儿子,是和薛楚玉旗鼓相当的猛将。他刚刚率领大军前来归顺于我,以后就是我的一个兄弟臂膀了。”
“噢……”月奴眨着眼睛,小声的嘟嚷,“这蛮子,莫非真是在哪里见过?”
葬礼开始了。
论弓仁第一个上前,将火把扔进了巨大的柴堆里。三万多吐蕃降卒也选出了十几个代表,每人上前扔一个火把。
薛绍对月奴道:“你也上前点一把火。就当是,代表我去的。”
月奴一愣,“我?”
“对。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