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贞观九年的第一件大事,是皇宫开始搬迁了,趁着春节长达半个多月的休浴时间,大唐十部,皇城有司,全部都将搬入修建好了的大明宫办公,而旧的皇城,掖庭,东宫,以皇城旁边的布政,颁政等等原先用于各衙办公的地方,将会全部清空,成为皇城公园,大唐帝国博物馆,大唐帝国动物园,以及多个新型房地产项目。
可别小看了这次搬迁,他对于大唐的未来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首先,办公地点宽敞了好多倍,可以让超大型的饮宴和朝会,可以体面的进行,彰显了国家大气。
其次,皇帝,太子和朝廷各部的办公地点,全部集在了十三栋距离不超过五百米的大楼内,其办公效率,将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任何事情的奏报批复,都能很快的完成,除皇帝和太子外,十部衙门的办公楼以及政事堂,都是全天十二个时辰有一位可以直接处置事情,或者向奏事的官员当值,紧急公务,几乎是零耽误,资料查阅,工作汇报,也是随叫随到,等于是将内政能力,整体升了一大级。
再之后,是都城驻防方面的改动了,因为整个皇宫直接被甩到了长安城的城墙以外,那么,原有的驻防制度,面临着整体变革,既然有直接将皇宫暴露给别人的自信,要有绝对保卫皇宫安全的实力。
长安城今后将只保留城卫军,编制为十万,由原先的监门卫为主体扩编,皇宫的守卫,则是专门设置了南衙禁军,编制也是十万,由原先的羽林卫,千牛卫,飞骑军为主体扩编,而十六卫军的其它各卫,随着军制改革,全部撤销,设立新的集团军,包括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军,合在一起,成立二十个集团军编制,其海军占四个集团军编制,其余的编制,对应大唐的十四个州道,以及两个大都护府。
而且,以后除非内部奏报,各军番号都需要全部隐藏,因为,唐军,已经过了需要用旗帜,番号,来指挥调动军士的时期了,今后,每个集团军的将领,军队人数,驻防位置,等等一系列的信息,都将对外保密。这些改革,其实在府兵制撤销,募兵制度和军衔制度马之后,一直在缓慢推进,只是正好到了这个节点落实而已。
各集团军人数,三万到五万不等,安西和安东两大都护府的人马略多,大约十二万到十五万,总体来说,二十个集团军,差不多有一百万兵力,加长安的二十万,以及地方州县,五百到一千不等的驻防兵力,大唐总共有约一百五十万职业军人,而且,这些军人里面,目前完全没有老弱病残,因为,萧瑀推动的军人退休制度,在新年之前落实了。
以身体素质来评判的话,人其实到了三十岁,不适合在前线战斗了,但大唐现在的人口数量有限,地盘又太大,为了维持稳定,需要保持目前的军队数量,所以,只能将校尉以下军职的兵卒的退休年龄,定在三十五岁,校尉到将军,定在四十岁,将军到大将军,定到四十五岁。
而且,校尉以下低级军官和士兵退休,并非是直接走人,朝廷会根据士兵意愿和级别,安排转业,校尉以军官,则是可以申请继续留在军队体系,不过会转到非战斗序列当去,将军级别的,除了可以根据身体情况,申请最多五年的延迟退休之外,同样能够获得同品级的转职。
大将军级别的,则较自由,除了可以申请最多十年的延迟退休之外,到了五十五岁的极限退休年龄,还可以去军事学院担任教授,可以一直担任到本人不愿意担任为止,而且,在军事学院任教期间,仍然可以随时对大唐的军事方面提出建议。
这个制度设定下来,基本得到了武将的认同,因为现在武将班子里面在职最年长的尉迟恭,也才刚刚到五十岁,还可以在位置待五年呢!像张公瑾,程知节,段志炫,侯君集,李绩,李孝恭,李道宗这一类的,都还有十年,甚至十几年才到极限退休年龄,还早的很。
倒是年龄最长的,已经加了骠骑大将军和辅国大将军虚衔的冯盎和李靖两人,直接进了军事学院当副院长,因为院长只能是李世民本人。
几乎所有人都对新的办公环境很满意,舒适干净便捷的环境,会让大家的心情愉悦,官员之间走的近了之后,隔阂也少了许多,一些想进投表现的年轻人,也不用害怕司看不到自己的工作,因为,站在御书房大落地玻璃前的李世民,一眼可以看到左右两侧的十二栋办公大楼,如果,他架望远镜的话,甚至还能看到他们详细的工作场景,因为,这些办公大楼虽然没有像李世民的御书房一样开大落地玻璃,但也都是透明玻璃窗扇,靠窗的办公室,只要不拉窗帘,开不开窗,外面都能看的到。
正月初五,长孙无忌的奏折到了长安,李世民是在窗明几净的新御书房观看的这封奏折,即便是新年的休浴日,即便是朝廷下现在并没有什么大事,李世民也爱待着这里,通过各地发过来的奏章,来了解这个天下的变化。
“好一个少年国说,好一个孙正明,竟能作出此等雄,当真,当真······”
李世民当真了许久,也没有找出一个好的形容词来形容他,最后,却是让王得用找来了大纸,用自己最擅长的飞白,将其全书写其,签了日期之后用印,挂在御书房左侧的墙壁,并且,让人去请了虞世南来品鉴,因为,这次书写,他的自我感觉非常好。
“陛下的字,写的越发的神形兼备了,老臣只怕没有什么好指点陛下的了。”虞世南是被四个内侍,用轿子抬到御书房来的,毕竟,御书房虽然是在大明宫主殿的三楼,但其需要爬的楼梯,之六层楼也不少,现在连在平地走路都费劲的虞世南,靠自己,可不来。
闻言,李世民有些得意道,“朕也是自觉良好,放才请了虞卿你来品评,不过,今日朕请卿来,可不仅仅是评字,卿以为,此作的如何?”
李世民得意的一笑,早已落入了虞世南的眼,孙享福将这篇章写出来之后,可并没有专门传信给虞世南看,所以,此刻虞世南还以为,这是李世民原创的呢!
而实际,他看到这篇章的内容之后,首先被里面表达的意思所震撼了,开口赞道,“此乃千古雄,当流芳百世也!臣为陛下贺。”
“千古雄,流芳百世。”李世民在心里默默的念了这八个字,心里却突然有了一丝明悟,不过,嘴却是道,“虞卿可是赞错了,这篇章,乃是你的孙婿孙正明所写,辅机今日奏来,朕一时技痒,才将其抄写下来的。”
“正明?”
虞世南闻言虽然有些意外,但想想亦是了然,他最近不时有些田园诗被虞秀儿传过来,倒都是一些佳之作,只是平时他作,一般都是白话,看来,不是他写不好雅,而是不愿写而已。
而这时,李世民又道,“正明能写出流芳百世的千古雄,那么,他本人之名,必然也能流芳百世,朕若对此等大才太过刻薄,只怕于后世之名有损,是以,朕打算复其官爵,卿以为如何?”
“陛下若是为后世之名考虑,复其爵足以,官的话,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虞世南说到这里,话语生生止住了,至于李世民要往那个方向考虑,是他自己的事情了,毕竟,孙享福之前的主要实权官职,可是农部尚书,而现在,农部尚书是韦挺在担任,并且当的也还不错。
如果,李世民不怕孙享福在百姓心里的地位,更加的根深蒂固的话,那倒是可以强行把他调回来主管农部,不过,再之后,除非他升官,否则,一旦他在这个位置再有什么起落,都很可能引起民间百姓的一系列反应,因为,他一旦做了农部尚书,那么在农民百姓心目的地位,会越来越高,之后再没有任何人它更适合当农部尚书。
可谁知,李世民却道,“萧相已经向朕请辞,朕想让温卿接任尚书左仆射,让正明回朝,任尚书右仆射之职。”
“尚书右仆射?陛下,正明今年,可才刚刚二十五啊!这往后·····”虞世南有些惊道。
他的意思,可不是说孙享福不够格,或者没有才能做尚书右仆射,其实,他之前担任的安北大都督和太子少师之职,也都是从二品,只是排在尚书右仆射之后而已,只是,这么年轻做到尚书右仆射,以后,哪里还有升职的空间,以现在制定的退休年龄来算,他可是还能在朝堂任职三十年啊!谁当三十年的宰相,都不是李世民所愿看到的。
最终,他点头道,“那便复其太子少师之职,卿以为如何?”
见到李世民转的这么快,人老成精的虞世南知道李世民对于孙享福的未来,还是存在一些顾忌,便开口道,“一切都凭陛下做主,不过,正明有种稻大任在身,此乃事关天下黎明百姓根本之事,陛下不应打断,只需要给他挂个虚衔便可,不必召其回朝任事。”
“如此,朕便着有司拟旨,在开春之时,与南下种稻诸位小王爷一起送往九垸县。
另外,辅机曾言,九垸县学有一些宝和一批学生要到长安做展示,不几日便到,事关教育,朕意,请诸位大臣,弘馆学子一同观赏,虞卿到时候也来看看,朕若有疑,正可相询。”
“陛下,即是事关教育,为何,不请国子监诸位同僚和学子同观?”虞世南疑惑问道。
李世民略带神秘一笑道,“辅机言明,事关我大唐一些发展产业的实用之学,不好向国子监的外籍学子展示。”
闻言,虞世南心了然,看来,孙享福是要赶在孔颖达的《五经正义》编好之前,向教育出手了,而且,这要展示的内容,恐怕有些惊天动地,都已经到了需要防止其向外流传的地步了,如此一来的话,儒家学说制霸教育体系的局面,只怕将一去不复返了。
这事,要是换任何一个人来做,身为儒家子弟的他,只怕都是要出来反对一下的,但是孙正明来做,他却是反对不起来,因为他知道,孙享福弄的东西,肯定是确确实实能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好处的,自己如果做了卫道士,那么,是害了国家和百姓。
贞观九年的第一件大事,是皇宫开始搬迁了,趁着春节长达半个多月的休浴时间,大唐十部,皇城有司,全部都将搬入修建好了的大明宫办公,而旧的皇城,掖庭,东宫,以皇城旁边的布政,颁政等等原先用于各衙办公的地方,将会全部清空,成为皇城公园,大唐帝国博物馆,大唐帝国动物园,以及多个新型房地产项目。
可别小看了这次搬迁,他对于大唐的未来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首先,办公地点宽敞了好多倍,可以让超大型的饮宴和朝会,可以体面的进行,彰显了国家大气。
其次,皇帝,太子和朝廷各部的办公地点,全部集在了十三栋距离不超过五百米的大楼内,其办公效率,将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任何事情的奏报批复,都能很快的完成,除皇帝和太子外,十部衙门的办公楼以及政事堂,都是全天十二个时辰有一位可以直接处置事情,或者向奏事的官员当值,紧急公务,几乎是零耽误,资料查阅,工作汇报,也是随叫随到,等于是将内政能力,整体升了一大级。
再之后,是都城驻防方面的改动了,因为整个皇宫直接被甩到了长安城的城墙以外,那么,原有的驻防制度,面临着整体变革,既然有直接将皇宫暴露给别人的自信,要有绝对保卫皇宫安全的实力。
长安城今后将只保留城卫军,编制为十万,由原先的监门卫为主体扩编,皇宫的守卫,则是专门设置了南衙禁军,编制也是十万,由原先的羽林卫,千牛卫,飞骑军为主体扩编,而十六卫军的其它各卫,随着军制改革,全部撤销,设立新的集团军,包括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军,合在一起,成立二十个集团军编制,其海军占四个集团军编制,其余的编制,对应大唐的十四个州道,以及两个大都护府。
而且,以后除非内部奏报,各军番号都需要全部隐藏,因为,唐军,已经过了需要用旗帜,番号,来指挥调动军士的时期了,今后,每个集团军的将领,军队人数,驻防位置,等等一系列的信息,都将对外保密。这些改革,其实在府兵制撤销,募兵制度和军衔制度马之后,一直在缓慢推进,只是正好到了这个节点落实而已。
各集团军人数,三万到五万不等,安西和安东两大都护府的人马略多,大约十二万到十五万,总体来说,二十个集团军,差不多有一百万兵力,加长安的二十万,以及地方州县,五百到一千不等的驻防兵力,大唐总共有约一百五十万职业军人,而且,这些军人里面,目前完全没有老弱病残,因为,萧瑀推动的军人退休制度,在新年之前落实了。
以身体素质来评判的话,人其实到了三十岁,不适合在前线战斗了,但大唐现在的人口数量有限,地盘又太大,为了维持稳定,需要保持目前的军队数量,所以,只能将校尉以下军职的兵卒的退休年龄,定在三十五岁,校尉到将军,定在四十岁,将军到大将军,定到四十五岁。
而且,校尉以下低级军官和士兵退休,并非是直接走人,朝廷会根据士兵意愿和级别,安排转业,校尉以军官,则是可以申请继续留在军队体系,不过会转到非战斗序列当去,将军级别的,除了可以根据身体情况,申请最多五年的延迟退休之外,同样能够获得同品级的转职。
大将军级别的,则较自由,除了可以申请最多十年的延迟退休之外,到了五十五岁的极限退休年龄,还可以去军事学院担任教授,可以一直担任到本人不愿意担任为止,而且,在军事学院任教期间,仍然可以随时对大唐的军事方面提出建议。
这个制度设定下来,基本得到了武将的认同,因为现在武将班子里面在职最年长的尉迟恭,也才刚刚到五十岁,还可以在位置待五年呢!像张公瑾,程知节,段志炫,侯君集,李绩,李孝恭,李道宗这一类的,都还有十年,甚至十几年才到极限退休年龄,还早的很。
倒是年龄最长的,已经加了骠骑大将军和辅国大将军虚衔的冯盎和李靖两人,直接进了军事学院当副院长,因为院长只能是李世民本人。
几乎所有人都对新的办公环境很满意,舒适干净便捷的环境,会让大家的心情愉悦,官员之间走的近了之后,隔阂也少了许多,一些想进投表现的年轻人,也不用害怕司看不到自己的工作,因为,站在御书房大落地玻璃前的李世民,一眼可以看到左右两侧的十二栋办公大楼,如果,他架望远镜的话,甚至还能看到他们详细的工作场景,因为,这些办公大楼虽然没有像李世民的御书房一样开大落地玻璃,但也都是透明玻璃窗扇,靠窗的办公室,只要不拉窗帘,开不开窗,外面都能看的到。
正月初五,长孙无忌的奏折到了长安,李世民是在窗明几净的新御书房观看的这封奏折,即便是新年的休浴日,即便是朝廷下现在并没有什么大事,李世民也爱待着这里,通过各地发过来的奏章,来了解这个天下的变化。
“好一个少年国说,好一个孙正明,竟能作出此等雄,当真,当真······”
李世民当真了许久,也没有找出一个好的形容词来形容他,最后,却是让王得用找来了大纸,用自己最擅长的飞白,将其全书写其,签了日期之后用印,挂在御书房左侧的墙壁,并且,让人去请了虞世南来品鉴,因为,这次书写,他的自我感觉非常好。
“陛下的字,写的越发的神形兼备了,老臣只怕没有什么好指点陛下的了。”虞世南是被四个内侍,用轿子抬到御书房来的,毕竟,御书房虽然是在大明宫主殿的三楼,但其需要爬的楼梯,之六层楼也不少,现在连在平地走路都费劲的虞世南,靠自己,可不来。
闻言,李世民有些得意道,“朕也是自觉良好,放才请了虞卿你来品评,不过,今日朕请卿来,可不仅仅是评字,卿以为,此作的如何?”
李世民得意的一笑,早已落入了虞世南的眼,孙享福将这篇章写出来之后,可并没有专门传信给虞世南看,所以,此刻虞世南还以为,这是李世民原创的呢!
而实际,他看到这篇章的内容之后,首先被里面表达的意思所震撼了,开口赞道,“此乃千古雄,当流芳百世也!臣为陛下贺。”
“千古雄,流芳百世。”李世民在心里默默的念了这八个字,心里却突然有了一丝明悟,不过,嘴却是道,“虞卿可是赞错了,这篇章,乃是你的孙婿孙正明所写,辅机今日奏来,朕一时技痒,才将其抄写下来的。”
“正明?”
虞世南闻言虽然有些意外,但想想亦是了然,他最近不时有些田园诗被虞秀儿传过来,倒都是一些佳之作,只是平时他作,一般都是白话,看来,不是他写不好雅,而是不愿写而已。
而这时,李世民又道,“正明能写出流芳百世的千古雄,那么,他本人之名,必然也能流芳百世,朕若对此等大才太过刻薄,只怕于后世之名有损,是以,朕打算复其官爵,卿以为如何?”
“陛下若是为后世之名考虑,复其爵足以,官的话,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虞世南说到这里,话语生生止住了,至于李世民要往那个方向考虑,是他自己的事情了,毕竟,孙享福之前的主要实权官职,可是农部尚书,而现在,农部尚书是韦挺在担任,并且当的也还不错。
如果,李世民不怕孙享福在百姓心里的地位,更加的根深蒂固的话,那倒是可以强行把他调回来主管农部,不过,再之后,除非他升官,否则,一旦他在这个位置再有什么起落,都很可能引起民间百姓的一系列反应,因为,他一旦做了农部尚书,那么在农民百姓心目的地位,会越来越高,之后再没有任何人它更适合当农部尚书。
可谁知,李世民却道,“萧相已经向朕请辞,朕想让温卿接任尚书左仆射,让正明回朝,任尚书右仆射之职。”
“尚书右仆射?陛下,正明今年,可才刚刚二十五啊!这往后·····”虞世南有些惊道。
他的意思,可不是说孙享福不够格,或者没有才能做尚书右仆射,其实,他之前担任的安北大都督和太子少师之职,也都是从二品,只是排在尚书右仆射之后而已,只是,这么年轻做到尚书右仆射,以后,哪里还有升职的空间,以现在制定的退休年龄来算,他可是还能在朝堂任职三十年啊!谁当三十年的宰相,都不是李世民所愿看到的。
最终,他点头道,“那便复其太子少师之职,卿以为如何?”
见到李世民转的这么快,人老成精的虞世南知道李世民对于孙享福的未来,还是存在一些顾忌,便开口道,“一切都凭陛下做主,不过,正明有种稻大任在身,此乃事关天下黎明百姓根本之事,陛下不应打断,只需要给他挂个虚衔便可,不必召其回朝任事。”
“如此,朕便着有司拟旨,在开春之时,与南下种稻诸位小王爷一起送往九垸县。
另外,辅机曾言,九垸县学有一些宝和一批学生要到长安做展示,不几日便到,事关教育,朕意,请诸位大臣,弘馆学子一同观赏,虞卿到时候也来看看,朕若有疑,正可相询。”
“陛下,即是事关教育,为何,不请国子监诸位同僚和学子同观?”虞世南疑惑问道。
李世民略带神秘一笑道,“辅机言明,事关我大唐一些发展产业的实用之学,不好向国子监的外籍学子展示。”
闻言,虞世南心了然,看来,孙享福是要赶在孔颖达的《五经正义》编好之前,向教育出手了,而且,这要展示的内容,恐怕有些惊天动地,都已经到了需要防止其向外流传的地步了,如此一来的话,儒家学说制霸教育体系的局面,只怕将一去不复返了。
这事,要是换任何一个人来做,身为儒家子弟的他,只怕都是要出来反对一下的,但是孙正明来做,他却是反对不起来,因为他知道,孙享福弄的东西,肯定是确确实实能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好处的,自己如果做了卫道士,那么,是害了国家和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