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每到丰收的时节,即便是再累,人们的心情也都是愉悦的。
稻田之中,看着跟着自己割了一个时辰也不带歇一口气的李泰和李恪兄弟俩,李世民这才感觉到,自己的这些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
“父皇,您要是累了,就先歇歇吧!要做表率的话,象征性的割一下就算了,一直割的话,百姓们会觉得我们很傻的。”见到李世民直起身子看自己,总算逮到机会说话的李泰开口道。
“觉得咱们傻?”
“是啊!垸田这边的田地,平整的像刀切的一般,用改良过的前推式割草车割稻,即轻松又快,人工只需要割割边边角角那些没有割到的地方就好,您一直在这里割,那些大臣也只能跟着”
李泰说到这里的时候,便闭嘴不敢言语了,因为,李世民的脸已经黑了下来。
此刻,他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头者的责任有多重大了,只要自己一错,就很有可能会出现所有人都跟着自己一起错的情况,当然,也还是有那么个别不一样情况。
孙享福就没有和众多伴驾来到一号垸田的大臣们一样,拿着镰刀躬身割稻子,此刻,他左边怀里抱着二女儿孙婉瑜,右边怀里抱着二儿子孙丰,大女儿孙婉婷趴在他的后背上,用一张巨大的荷叶当伞,帮他们遮着太阳,而大儿子孙靖,则是拿着一根芦苇穗子,坐在孙享福前面,驱赶着将割稻车缓缓往前推的大水牛,需要转弯的时候,孙享福还会叮嘱儿子拉系在牛橛子上的绳子,那样子,咋一看上去,像是在教儿子怎么赶割稻的车子,实际上,他是在陪着孩子,玩这个需要牛才推的动的割稻车,将其当成了一个大玩具。
“诸位爱卿辛苦了,朕亲自带领大家下地收割,就是想让大家体会农人的辛苦,今后,在建言献策的时候,多多偏向于农民这样的弱势群体。”
“陛下仁慈”
见到稻田里山呼海啸的恭维之声,李泰有些发愣的看向李世民,此刻他才发现,自己距离一个帝王的差距有多远。
“让那家伙过来。”
李世民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指了指正带着孩子,在割稻车上玩的不亦乐乎的孙享福道。
不多时,李世民已经放下割稻子的镰刀,坐在了放置踏水车的凉棚里。
“陛下,您找草民有事?”孙享福好像很不情愿的走到凉棚里道,和几个孩子正在割稻车上玩的兴起呢,被打搅了,自然是有些郁闷。
“你们九垸县的百姓,都用上那种割稻车了?”
“是啊!关中都有割麦子的车,咱么九垸县,自然也有割稻子的车,现在,渭南的农具厂,不是在研究打麦子和打稻子的车么,一但弄出来了,我九垸县肯定第一时间采购,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农具的进步,是会让咱们在田地里耕种收割的时候,越来越轻松的好东西。”
“据朕所知,一台这样的割稻车,需要非常锋利的刀片,和坚韧的齿轮机括装置,造价不下百贯,他们家里,都这么有钱了?”
“有啊!从去年十一月,各垸的生意开始做起来后,他们每家的产出,都在不断的往外卖,而且,九垸商会的盈利部分,除了支出福利保障的方面,每个月的盈利,只有三成归经营管理者,其余的,都会按户给所有百姓分红,就像之前北方的劳工返乡,以王家为首的世家,可是一笔过,就在九垸商会采购了价值二十多万贯的货物呢!光是这笔生意的盈利,就足够九垸县三万来户百姓,每家都分到好几贯的钱财呢!”
孙享福这么说,李世民倒是想起了这事,他看九垸县的数据的时候,都是看最新的,却没有想过,将之前几个月的一些资料,全部结合起来看,从最初每天盈利一两千贯,到现在的每天盈利四五千贯,平均下来,九垸县各个产业的月盈利在八万贯以上,半年累积下来,就是四十多万贯,就算除去福利项目上十几万贯的开支,也还剩下二三十万贯呢!
这还只是商会对外销售产品的盈算,百姓们向商会出售的原材料,以及在商会做工拿的工资,根本没有计算在内,如果再加上之前三年多累积下来的家底,每户不说多,两百多贯的存款还是有的。
花十贯八贯,购买一辆农具厂生产的铁轴承板车,一号垸田的百姓一点压力也没有。
再花个十贯八贯,购买一条本地船厂打造的上好的乌篷船,也都是各家的标配。
至于这种百来贯才能购买到的割稻车,不是家家都买,但是一个村,至少也有三五十辆了,十户八户,共用一辆,在双抢时期,能够省下很多的劳动力,之后,再出了其它新式的大件农具时候,那些没有买割稻车的百姓家庭,就会出钱去买,基本能保证所有的农活,都能在最高效的农具的效率加成下,快速的完成。
“你这样让他们用最好的农具,是想让他们多种点地?”
“那倒不是,是想让他们种地的时候更加轻松些,能省下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时间。”
李世民一下子就点出了孙享福这句话的重点,然后又看了看远处,大小伙子一般的李泰可李恪兄弟,心里又多了一些明悟,原来,‘时间’是这么的重要。
片刻之后,李世民再度开口道,“你之前跟孙大力说,你让他们更好的种地,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以后不种地,我从皇后哪里,又听说,你有将我大唐推到一个全面超越秦汉的全新高度的志向,莫非,在你心中,那个全新的高度里,大家的重心,不是种田?”
闻言,孙享福一愣,这个想法,他也就跟虞秀儿讲过,看来,是虞秀儿跟长孙皇后聊到了这个事情了,倒是让他不能藏着掖着,必须给李世民说道说道了。
“陛下,您在九垸县住了也有一段时间了,您觉得,九垸县,缺什么?”
“九垸县还缺什么?”
听到孙享福这个问题,李世民诧异了,莫非,连九垸县现在的状态,在孙享福的眼里,也不是完美的?
“在我看来,还缺很多东西,首先,他就缺人才,各个产业都缺乏管理人才,现有的这些管理人才,原先大多都是普通百姓被强推上去的,他们处理突发事件,和对外开拓的能力,都非常低下。
官员的水平,也只停留在处理简单日常公务的层次上面,并没有制定长远有效的管理机制的能力,监管方面,也只能做到很片面的程度,如果,他们处理的事情更加复杂,他们对手,更加狡诈,就能轻易的毁掉整个体系。
而如何能够做到这些?
只有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光是开启民智方面而言,咱们也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比如,现在九垸县共有六万多适龄入学的孩童,可整个县,却只有五六百个教师,他们平均每个人,要教一百多个学生,上课时间,基本全天无休。
连九垸县都是这种状况,其它地方,那就更加不用提了。
像去年全部筑好垸田。安置下了百姓的纪南县,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实施这些福利项目?他们可是直接引入了九垸商会与官府和当地百姓合作。
这是因为他们现在还只做到了硬件相当,在软件方面,条件还不成熟。
普通百姓,需要至少半年的民学课教育,各方面的管理人才,至少也要有半年以上的培养,在所有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产出能力,与九垸县现在的水平相当之后,才能最终实施,至于今年初才筑好垸,安置下百姓的钟祥县,那更是要等到一年多以后了。
所以,从这些脉络,咱们就可以看到,民智不开,它就会阻碍咱们的发展,而民智开启之后,种田,那真的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只要不是智障儿,都能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咱们一代代累积下来的,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种出能够满足很多人所需的农作物来。”
李世民一边听,一边点头,在孙享福停下来了之后,他又道,“你所说的那个全新的高度,就是一个民智全开,百姓不用再为最基础的生活物资发愁的社会?”
“差不多就是这样吧!咱们种好田,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用种田,去学习研究更多各个方面的技术,而研究这些技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又是为了能够让咱们更加轻松的得到咱们赖以生存的所有物资,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里,咱们这个国家,会变的越来越强,逐渐的将一些缺陷,漏洞,补足起来,让咱们一直保持世界最强竞争力,当咱们大唐在各方面的竞争力一直是别人无法超越的时候,那么,它就是最稳定,富强的。”
“良性循环?这个词”
“哦,就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好的意思。”
“朕想说的是,这个词,用的好。”李世民听完孙享福的解释,话锋一转道。
“多谢陛下夸奖了,其实,在我的眼里,并没有完美的政策或者国家,或许,等到咱们大唐真的全面超越了秦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还是会觉得,它有很多短板需要补足,或许,作为一个国家的管理者,本就应该时刻想着补短板吧!”
孙享福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多想,倒是让李世民心里,又多了一阵感悟。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就应该时刻想着如何补足这个国家的短板,不能有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的思想,多精辟的道理啊!
每到丰收的时节,即便是再累,人们的心情也都是愉悦的。
稻田之中,看着跟着自己割了一个时辰也不带歇一口气的李泰和李恪兄弟俩,李世民这才感觉到,自己的这些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
“父皇,您要是累了,就先歇歇吧!要做表率的话,象征性的割一下就算了,一直割的话,百姓们会觉得我们很傻的。”见到李世民直起身子看自己,总算逮到机会说话的李泰开口道。
“觉得咱们傻?”
“是啊!垸田这边的田地,平整的像刀切的一般,用改良过的前推式割草车割稻,即轻松又快,人工只需要割割边边角角那些没有割到的地方就好,您一直在这里割,那些大臣也只能跟着”
李泰说到这里的时候,便闭嘴不敢言语了,因为,李世民的脸已经黑了下来。
此刻,他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头者的责任有多重大了,只要自己一错,就很有可能会出现所有人都跟着自己一起错的情况,当然,也还是有那么个别不一样情况。
孙享福就没有和众多伴驾来到一号垸田的大臣们一样,拿着镰刀躬身割稻子,此刻,他左边怀里抱着二女儿孙婉瑜,右边怀里抱着二儿子孙丰,大女儿孙婉婷趴在他的后背上,用一张巨大的荷叶当伞,帮他们遮着太阳,而大儿子孙靖,则是拿着一根芦苇穗子,坐在孙享福前面,驱赶着将割稻车缓缓往前推的大水牛,需要转弯的时候,孙享福还会叮嘱儿子拉系在牛橛子上的绳子,那样子,咋一看上去,像是在教儿子怎么赶割稻的车子,实际上,他是在陪着孩子,玩这个需要牛才推的动的割稻车,将其当成了一个大玩具。
“诸位爱卿辛苦了,朕亲自带领大家下地收割,就是想让大家体会农人的辛苦,今后,在建言献策的时候,多多偏向于农民这样的弱势群体。”
“陛下仁慈”
见到稻田里山呼海啸的恭维之声,李泰有些发愣的看向李世民,此刻他才发现,自己距离一个帝王的差距有多远。
“让那家伙过来。”
李世民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指了指正带着孩子,在割稻车上玩的不亦乐乎的孙享福道。
不多时,李世民已经放下割稻子的镰刀,坐在了放置踏水车的凉棚里。
“陛下,您找草民有事?”孙享福好像很不情愿的走到凉棚里道,和几个孩子正在割稻车上玩的兴起呢,被打搅了,自然是有些郁闷。
“你们九垸县的百姓,都用上那种割稻车了?”
“是啊!关中都有割麦子的车,咱么九垸县,自然也有割稻子的车,现在,渭南的农具厂,不是在研究打麦子和打稻子的车么,一但弄出来了,我九垸县肯定第一时间采购,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农具的进步,是会让咱们在田地里耕种收割的时候,越来越轻松的好东西。”
“据朕所知,一台这样的割稻车,需要非常锋利的刀片,和坚韧的齿轮机括装置,造价不下百贯,他们家里,都这么有钱了?”
“有啊!从去年十一月,各垸的生意开始做起来后,他们每家的产出,都在不断的往外卖,而且,九垸商会的盈利部分,除了支出福利保障的方面,每个月的盈利,只有三成归经营管理者,其余的,都会按户给所有百姓分红,就像之前北方的劳工返乡,以王家为首的世家,可是一笔过,就在九垸商会采购了价值二十多万贯的货物呢!光是这笔生意的盈利,就足够九垸县三万来户百姓,每家都分到好几贯的钱财呢!”
孙享福这么说,李世民倒是想起了这事,他看九垸县的数据的时候,都是看最新的,却没有想过,将之前几个月的一些资料,全部结合起来看,从最初每天盈利一两千贯,到现在的每天盈利四五千贯,平均下来,九垸县各个产业的月盈利在八万贯以上,半年累积下来,就是四十多万贯,就算除去福利项目上十几万贯的开支,也还剩下二三十万贯呢!
这还只是商会对外销售产品的盈算,百姓们向商会出售的原材料,以及在商会做工拿的工资,根本没有计算在内,如果再加上之前三年多累积下来的家底,每户不说多,两百多贯的存款还是有的。
花十贯八贯,购买一辆农具厂生产的铁轴承板车,一号垸田的百姓一点压力也没有。
再花个十贯八贯,购买一条本地船厂打造的上好的乌篷船,也都是各家的标配。
至于这种百来贯才能购买到的割稻车,不是家家都买,但是一个村,至少也有三五十辆了,十户八户,共用一辆,在双抢时期,能够省下很多的劳动力,之后,再出了其它新式的大件农具时候,那些没有买割稻车的百姓家庭,就会出钱去买,基本能保证所有的农活,都能在最高效的农具的效率加成下,快速的完成。
“你这样让他们用最好的农具,是想让他们多种点地?”
“那倒不是,是想让他们种地的时候更加轻松些,能省下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时间。”
李世民一下子就点出了孙享福这句话的重点,然后又看了看远处,大小伙子一般的李泰可李恪兄弟,心里又多了一些明悟,原来,‘时间’是这么的重要。
片刻之后,李世民再度开口道,“你之前跟孙大力说,你让他们更好的种地,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以后不种地,我从皇后哪里,又听说,你有将我大唐推到一个全面超越秦汉的全新高度的志向,莫非,在你心中,那个全新的高度里,大家的重心,不是种田?”
闻言,孙享福一愣,这个想法,他也就跟虞秀儿讲过,看来,是虞秀儿跟长孙皇后聊到了这个事情了,倒是让他不能藏着掖着,必须给李世民说道说道了。
“陛下,您在九垸县住了也有一段时间了,您觉得,九垸县,缺什么?”
“九垸县还缺什么?”
听到孙享福这个问题,李世民诧异了,莫非,连九垸县现在的状态,在孙享福的眼里,也不是完美的?
“在我看来,还缺很多东西,首先,他就缺人才,各个产业都缺乏管理人才,现有的这些管理人才,原先大多都是普通百姓被强推上去的,他们处理突发事件,和对外开拓的能力,都非常低下。
官员的水平,也只停留在处理简单日常公务的层次上面,并没有制定长远有效的管理机制的能力,监管方面,也只能做到很片面的程度,如果,他们处理的事情更加复杂,他们对手,更加狡诈,就能轻易的毁掉整个体系。
而如何能够做到这些?
只有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光是开启民智方面而言,咱们也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比如,现在九垸县共有六万多适龄入学的孩童,可整个县,却只有五六百个教师,他们平均每个人,要教一百多个学生,上课时间,基本全天无休。
连九垸县都是这种状况,其它地方,那就更加不用提了。
像去年全部筑好垸田。安置下了百姓的纪南县,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实施这些福利项目?他们可是直接引入了九垸商会与官府和当地百姓合作。
这是因为他们现在还只做到了硬件相当,在软件方面,条件还不成熟。
普通百姓,需要至少半年的民学课教育,各方面的管理人才,至少也要有半年以上的培养,在所有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产出能力,与九垸县现在的水平相当之后,才能最终实施,至于今年初才筑好垸,安置下百姓的钟祥县,那更是要等到一年多以后了。
所以,从这些脉络,咱们就可以看到,民智不开,它就会阻碍咱们的发展,而民智开启之后,种田,那真的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只要不是智障儿,都能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咱们一代代累积下来的,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种出能够满足很多人所需的农作物来。”
李世民一边听,一边点头,在孙享福停下来了之后,他又道,“你所说的那个全新的高度,就是一个民智全开,百姓不用再为最基础的生活物资发愁的社会?”
“差不多就是这样吧!咱们种好田,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用种田,去学习研究更多各个方面的技术,而研究这些技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又是为了能够让咱们更加轻松的得到咱们赖以生存的所有物资,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里,咱们这个国家,会变的越来越强,逐渐的将一些缺陷,漏洞,补足起来,让咱们一直保持世界最强竞争力,当咱们大唐在各方面的竞争力一直是别人无法超越的时候,那么,它就是最稳定,富强的。”
“良性循环?这个词”
“哦,就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好的意思。”
“朕想说的是,这个词,用的好。”李世民听完孙享福的解释,话锋一转道。
“多谢陛下夸奖了,其实,在我的眼里,并没有完美的政策或者国家,或许,等到咱们大唐真的全面超越了秦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还是会觉得,它有很多短板需要补足,或许,作为一个国家的管理者,本就应该时刻想着补短板吧!”
孙享福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多想,倒是让李世民心里,又多了一阵感悟。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就应该时刻想着如何补足这个国家的短板,不能有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的思想,多精辟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