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沥肥其实并不难,这个时期能够轻易做到的有高温堆肥法,和腐化发酵法,由于高温堆肥法会污染空气,在人口密集的关中根本不适合用,所以孙享福只是教了这些孩子们腐化发酵法。
过程很简单,在挖好的池澡中放入动物或人的粪便,以百比一的比例加入桔梗粉末,锯末,麸皮之类的发酵即可。
夏季,这种传统发酵的粪池只需要十几天就能彻底腐熟,沥出来的有机肥施用很方便,气味也小,而且一般不会出现二次发酵,烧根烧苗的现象,施用过一次,就能够多年受益,以鸡粪的效用最高。
当然,沥这种肥最不好掌握的是比例问题,因为没有人去称粪便的重量,大多是目测一下,发酵物添加的太多或者太少,发酵出来的肥料都有一定的区别,他们都是孩子,做事情难免丢三落四的,像赵河,就胡乱撒了一把东西在自己挖的猪粪池中,每次他跑去看粪池的时候,还习惯性的撒泡童子尿在粪池里,结果他那一池粪就没有孙得寿,王二小他们沥的好。
但幸福村的学习氛围是轻松,包容的,错了可以,再来过,一直弄对了为止,村子里有足够的储备让他们试验,玩耍。
从去年孙享福知道今年的家禽家畜饲料储备丰富之后,就交待过孙二力组织人手,挖沼池储肥了,这半年多过去,各大沼池里的沼液,沼渣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量,一旦今年的蝗灾过去,孙享福在关中能够耕种的土地,都会用这种高肥力的东西做底肥,按照后世的耕种标准,种植一季农田。
“陛下来了,拜见陛下”
看到皇帝一行人朝这边走来过来,孩子们一点也不整齐的朝李世民行了一通礼道,不过李世民也没有责怪他们,笑着看向孙得寿道,“你们刚才所说的生菜,是什么菜?朕怎么没听说过?”
“呃,生菜是我大哥从岭南带回来的一种蔬菜,关中夏日里也适合种植,王二小,赵河,马育他们三人都有种植,您看。”
生菜种植历史悠久,是一种在唐朝中页就在中原大地全面普及的蔬菜,孙享福在岭南看到这种蔬菜之后,想到长安貌似还没有什么人种植,就弄了些种子回来,今年还是第一批在长安种植,当然,随着赵龙往中南亚地区跑的越频繁,更多的蔬菜植物种子会被他收集到长安来。
李世民随着孙得寿指引的方向菜地里看去,只见一株株绿莹莹的蔬菜整齐的排列在田地里头,发干的泥巴上,还有他们刚用水壶浇过的水迹。
“这些菜是你们这些孩子种出来的?”
不光是生菜,其它好多种农作物都是整齐排列在田地里,不是专业搞农耕的,还真认不全,虽然此时天干地旱,蝗虫很多,但这里的蔬菜长势却很喜人,显然是整天都有人在照料。
“是的,这是我农门子弟的课业。”
“课业?”
李世民有些惊讶,他发觉自己对这个农门的了解竟然只有一本《齐民要术》,却没想过农门居然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教育系统,他们的传承可不是读懂那本书而已,而是要实际动手。
“你们学习的东西不是《齐民要术》上面记载的吗?”李世民继续问道。
“呃,我大哥说,《齐民要术》上记载的只是基础,是第一代老祖研究的知识,我们农门传人必须一代接一代的创造出更先进的耕种养殖技术,哦,先进,就是更好更高明的意思。
而我大哥是第四代传人,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两代师祖的知识超越了祖师爷,而他掌握的知识,至少比《齐民要术》上面记载的超出了三代,要高明的多,而我们的任务,则要超越我大哥,争取成为下一代的接班人。”孙得寿照着孙享福之前编的谎话解释道。
“这农门的传承,竟然是这样的。”
不光是李世民,萧和房玄龄等人都是十分惊讶,古人对前人留下来的知识都是比较尊重的,生怕传承的时候出现错漏,古籍孤本之所以那么珍贵,除了因为少,还因为上面记载的是最原始的知识,似农门这种专司推翻前人的教育方式,却还从未出现过。
“呵呵,我大哥还说过,其实不仅是耕种养殖的技术,其它任何技术,都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寻求突破,进步,这样,人类的文明才会快速进步,不再因为无知,而做很多傻事。”
孙得寿毕竟还是个孩子,没有什么心机,孙享福怎么跟他讲的,他就怎么说出来了,不过这话却是勾起了李世民几人的兴趣。
“你大哥认为这世上很多人在做傻事?”李世民刁钻的接过话道。
“是啊!我大哥说那些造反的人就很傻,无论成功与否,还不是一日三餐,生老病死,图的是个啥?虚荣心而已,这是一种很低级的情绪,被这种低级情绪左右的人,都是还没有活明白的傻瓜。”
孙得寿这句话李世民很认同,没有带领天下人过上好日子的政治抱负,只因为自己的一时贪念而造反的人,确实很傻,但是,他所说的文明的进步,能减少这样的傻子诞生吗?
这是一个李世民值得思考的问题,就像之前他突然感觉自己应该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在前面一样,是未来他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你先前说你大哥的农耕技术已经超越了《齐民要术》记载的很多,那他现在能把一亩田,种出几倍的产量来吗?”李世民问了个大家都很感兴趣的问题道。
孙得寿思考了一下,点点头答道,“理论上可以,去年大哥在没有沥出有机肥的情况下,把小麦的产量提高到了四石多一点,今年,有了有机肥,产量可能会再提高几成,比原本两石多的产量高出两三倍是不在话下的。”
后世的小麦亩产达到一千斤以上并不难,那就是八石多,即便现在因为种子,肥力,农药的缘故,不能完全达到后世的产量,但亩产六七石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别忘了,这个时期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污染基本没有,日照十分充足,只要田地里肥力足,种植的方法科学,农作物的长势未必会比后世差。
“什么叫理论上?”李世民再度追问道。
“就是,在各方面准备全部做到最好的情况下,就好比小子这试验田里种的冬瓜,几乎满足了冬瓜生长的最好条件,如果是按照这种条件种植一亩地,产量恐怕会达到过万斤。”孙得寿指了指插着他的名字的牌牌的那块区域的几根冬瓜物道。
中原人很早就学会了种植冬瓜,《齐民要术》上就有种植冬瓜的记载,然而,在有机肥和定植授粉的帮助下,试验田里的冬瓜会比普通农户种植出来的冬瓜大很多,当然,孙享福不会无聊的让他去研究一种已经有较成熟种植技术的瓜物,他给孙得寿的命题是让冬瓜变种,长出同样适合夏季食用的节瓜。
“亩产万斤的冬瓜?”
李世民和几位大臣们都有些发愣,冬瓜个头大不假,但这个时期,能超过十斤的冬瓜已经算个头大的了,而且冬瓜生长需要的肥力和水分特别大,是以,很少有人大面积的种活,专门种植冬瓜的田地,亩产两三千斤倒是可能做到,可亩产万斤,那就不是一两倍了,那是五倍以上的产量。
他们却不知道,去年幸福村的大棚里,就曾经种出过好多个重量在五十斤以上的冬瓜,在后世,通常有冬瓜长到一个成年人都抱不动的地步,一百斤以上的冬瓜比比皆是,甚至有长到200多斤的超级大冬瓜,亩产万斤那可不是什么难事。
“嗯,植物通常比动物更简单,了解了它的生长习性,满足它的生长条件,就能让它长的很好,我们现在种植这些实验田,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农作物的习性,然之后,做一些优种培育或者变种,寻找一些突破的可能性。”
好吧!讲的专业了些,李世民等人就更加不懂了,但不管怎么样,今天在幸福村转完这一圈,李世民对于农门,有了更深的了解。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门能很好的解决百姓食物的问题,那他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他现在对于这个学派有了更多的期待,回头这帮孩子的名单只怕都会被密卫记录在案,等到他们长大成人时,李世民很有可能大用他们。
像看稀奇一般在孩子们的试验田里参观了一遍之后,李世民看到了被侍卫从长安大牢里提出来的孙大力,由于李世民原本就没有打算为难他,所以,他在大牢里过的还算舒坦,他现在身上还挂着皇庄管事的身份,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李世民的家臣,只是还没有入品级而已。
“孙大力,如果孙正明遭遇了什么不测,你能不能将这个村子继续保持现在的样子经营下去?”
“呃,回禀陛下,这个,小人没有想过。”孙大力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见皇帝,有些局促的抓了抓头皮道。
“这里的一切都很好,朕很喜欢,所以,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都希望它像现在这样继续走下去,为朕的大唐带来更多奇迹。”
“那个,您说的是真的?不管用什么办法?”
“君无戏言。”
“既然如此,小人想委托官府帮忙收购关中之地的蝗虫,一文钱一斤,有多少要多少,我们幸福村出现钱收购,不知道陛下能帮助小人这个忙不?”
由于孙享福经常在孙大力面前提皇帝,导致了孙大力对于皇帝的敬畏之心也不像其它百姓一样那么厚重,所以有些大胆的提道。
收购蝗虫的事情是孙享福早前就交待过他的,不过蝗灾才刚爆发没多久,他就被官府抓到了大牢里,事情却是耽搁了下来,现在一被放出来,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完成孙享福交办的事情。
“蝗虫,一文钱一斤?你要那么多蝗虫干什么?”说完这话,他又突然想到了自己先前吃的那三块蝗虫粉蒸饼,现在,半天时间都过去了,自己竟然没有肌饿感。
蝗虫粉是高蛋白,热量充足,三块蒸饼的热量比几碗粗粮米饭都要高的多,自然能够供给李世民的消耗,事实上这玩意就应该给从事重体力活的劳力吃才能物尽其用。
“此事朕同意了,不过,你们村里产出来的蝗虫饼,只能用来赈济灾民。”
朝廷负责收蝗虫,幸福村出钱,收上来的蝗虫只能用来免费赈济灾民,孙二力不知道李世民这是什么逻辑,这是要幸福村白白的出钱帮朝廷解决问题吗?
应该是的,但偏偏这样的条件,孙二力想都没想,就喜滋滋的答应了。
沥肥其实并不难,这个时期能够轻易做到的有高温堆肥法,和腐化发酵法,由于高温堆肥法会污染空气,在人口密集的关中根本不适合用,所以孙享福只是教了这些孩子们腐化发酵法。
过程很简单,在挖好的池澡中放入动物或人的粪便,以百比一的比例加入桔梗粉末,锯末,麸皮之类的发酵即可。
夏季,这种传统发酵的粪池只需要十几天就能彻底腐熟,沥出来的有机肥施用很方便,气味也小,而且一般不会出现二次发酵,烧根烧苗的现象,施用过一次,就能够多年受益,以鸡粪的效用最高。
当然,沥这种肥最不好掌握的是比例问题,因为没有人去称粪便的重量,大多是目测一下,发酵物添加的太多或者太少,发酵出来的肥料都有一定的区别,他们都是孩子,做事情难免丢三落四的,像赵河,就胡乱撒了一把东西在自己挖的猪粪池中,每次他跑去看粪池的时候,还习惯性的撒泡童子尿在粪池里,结果他那一池粪就没有孙得寿,王二小他们沥的好。
但幸福村的学习氛围是轻松,包容的,错了可以,再来过,一直弄对了为止,村子里有足够的储备让他们试验,玩耍。
从去年孙享福知道今年的家禽家畜饲料储备丰富之后,就交待过孙二力组织人手,挖沼池储肥了,这半年多过去,各大沼池里的沼液,沼渣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量,一旦今年的蝗灾过去,孙享福在关中能够耕种的土地,都会用这种高肥力的东西做底肥,按照后世的耕种标准,种植一季农田。
“陛下来了,拜见陛下”
看到皇帝一行人朝这边走来过来,孩子们一点也不整齐的朝李世民行了一通礼道,不过李世民也没有责怪他们,笑着看向孙得寿道,“你们刚才所说的生菜,是什么菜?朕怎么没听说过?”
“呃,生菜是我大哥从岭南带回来的一种蔬菜,关中夏日里也适合种植,王二小,赵河,马育他们三人都有种植,您看。”
生菜种植历史悠久,是一种在唐朝中页就在中原大地全面普及的蔬菜,孙享福在岭南看到这种蔬菜之后,想到长安貌似还没有什么人种植,就弄了些种子回来,今年还是第一批在长安种植,当然,随着赵龙往中南亚地区跑的越频繁,更多的蔬菜植物种子会被他收集到长安来。
李世民随着孙得寿指引的方向菜地里看去,只见一株株绿莹莹的蔬菜整齐的排列在田地里头,发干的泥巴上,还有他们刚用水壶浇过的水迹。
“这些菜是你们这些孩子种出来的?”
不光是生菜,其它好多种农作物都是整齐排列在田地里,不是专业搞农耕的,还真认不全,虽然此时天干地旱,蝗虫很多,但这里的蔬菜长势却很喜人,显然是整天都有人在照料。
“是的,这是我农门子弟的课业。”
“课业?”
李世民有些惊讶,他发觉自己对这个农门的了解竟然只有一本《齐民要术》,却没想过农门居然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教育系统,他们的传承可不是读懂那本书而已,而是要实际动手。
“你们学习的东西不是《齐民要术》上面记载的吗?”李世民继续问道。
“呃,我大哥说,《齐民要术》上记载的只是基础,是第一代老祖研究的知识,我们农门传人必须一代接一代的创造出更先进的耕种养殖技术,哦,先进,就是更好更高明的意思。
而我大哥是第四代传人,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两代师祖的知识超越了祖师爷,而他掌握的知识,至少比《齐民要术》上面记载的超出了三代,要高明的多,而我们的任务,则要超越我大哥,争取成为下一代的接班人。”孙得寿照着孙享福之前编的谎话解释道。
“这农门的传承,竟然是这样的。”
不光是李世民,萧和房玄龄等人都是十分惊讶,古人对前人留下来的知识都是比较尊重的,生怕传承的时候出现错漏,古籍孤本之所以那么珍贵,除了因为少,还因为上面记载的是最原始的知识,似农门这种专司推翻前人的教育方式,却还从未出现过。
“呵呵,我大哥还说过,其实不仅是耕种养殖的技术,其它任何技术,都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寻求突破,进步,这样,人类的文明才会快速进步,不再因为无知,而做很多傻事。”
孙得寿毕竟还是个孩子,没有什么心机,孙享福怎么跟他讲的,他就怎么说出来了,不过这话却是勾起了李世民几人的兴趣。
“你大哥认为这世上很多人在做傻事?”李世民刁钻的接过话道。
“是啊!我大哥说那些造反的人就很傻,无论成功与否,还不是一日三餐,生老病死,图的是个啥?虚荣心而已,这是一种很低级的情绪,被这种低级情绪左右的人,都是还没有活明白的傻瓜。”
孙得寿这句话李世民很认同,没有带领天下人过上好日子的政治抱负,只因为自己的一时贪念而造反的人,确实很傻,但是,他所说的文明的进步,能减少这样的傻子诞生吗?
这是一个李世民值得思考的问题,就像之前他突然感觉自己应该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在前面一样,是未来他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你先前说你大哥的农耕技术已经超越了《齐民要术》记载的很多,那他现在能把一亩田,种出几倍的产量来吗?”李世民问了个大家都很感兴趣的问题道。
孙得寿思考了一下,点点头答道,“理论上可以,去年大哥在没有沥出有机肥的情况下,把小麦的产量提高到了四石多一点,今年,有了有机肥,产量可能会再提高几成,比原本两石多的产量高出两三倍是不在话下的。”
后世的小麦亩产达到一千斤以上并不难,那就是八石多,即便现在因为种子,肥力,农药的缘故,不能完全达到后世的产量,但亩产六七石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别忘了,这个时期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污染基本没有,日照十分充足,只要田地里肥力足,种植的方法科学,农作物的长势未必会比后世差。
“什么叫理论上?”李世民再度追问道。
“就是,在各方面准备全部做到最好的情况下,就好比小子这试验田里种的冬瓜,几乎满足了冬瓜生长的最好条件,如果是按照这种条件种植一亩地,产量恐怕会达到过万斤。”孙得寿指了指插着他的名字的牌牌的那块区域的几根冬瓜物道。
中原人很早就学会了种植冬瓜,《齐民要术》上就有种植冬瓜的记载,然而,在有机肥和定植授粉的帮助下,试验田里的冬瓜会比普通农户种植出来的冬瓜大很多,当然,孙享福不会无聊的让他去研究一种已经有较成熟种植技术的瓜物,他给孙得寿的命题是让冬瓜变种,长出同样适合夏季食用的节瓜。
“亩产万斤的冬瓜?”
李世民和几位大臣们都有些发愣,冬瓜个头大不假,但这个时期,能超过十斤的冬瓜已经算个头大的了,而且冬瓜生长需要的肥力和水分特别大,是以,很少有人大面积的种活,专门种植冬瓜的田地,亩产两三千斤倒是可能做到,可亩产万斤,那就不是一两倍了,那是五倍以上的产量。
他们却不知道,去年幸福村的大棚里,就曾经种出过好多个重量在五十斤以上的冬瓜,在后世,通常有冬瓜长到一个成年人都抱不动的地步,一百斤以上的冬瓜比比皆是,甚至有长到200多斤的超级大冬瓜,亩产万斤那可不是什么难事。
“嗯,植物通常比动物更简单,了解了它的生长习性,满足它的生长条件,就能让它长的很好,我们现在种植这些实验田,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农作物的习性,然之后,做一些优种培育或者变种,寻找一些突破的可能性。”
好吧!讲的专业了些,李世民等人就更加不懂了,但不管怎么样,今天在幸福村转完这一圈,李世民对于农门,有了更深的了解。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门能很好的解决百姓食物的问题,那他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他现在对于这个学派有了更多的期待,回头这帮孩子的名单只怕都会被密卫记录在案,等到他们长大成人时,李世民很有可能大用他们。
像看稀奇一般在孩子们的试验田里参观了一遍之后,李世民看到了被侍卫从长安大牢里提出来的孙大力,由于李世民原本就没有打算为难他,所以,他在大牢里过的还算舒坦,他现在身上还挂着皇庄管事的身份,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李世民的家臣,只是还没有入品级而已。
“孙大力,如果孙正明遭遇了什么不测,你能不能将这个村子继续保持现在的样子经营下去?”
“呃,回禀陛下,这个,小人没有想过。”孙大力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见皇帝,有些局促的抓了抓头皮道。
“这里的一切都很好,朕很喜欢,所以,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都希望它像现在这样继续走下去,为朕的大唐带来更多奇迹。”
“那个,您说的是真的?不管用什么办法?”
“君无戏言。”
“既然如此,小人想委托官府帮忙收购关中之地的蝗虫,一文钱一斤,有多少要多少,我们幸福村出现钱收购,不知道陛下能帮助小人这个忙不?”
由于孙享福经常在孙大力面前提皇帝,导致了孙大力对于皇帝的敬畏之心也不像其它百姓一样那么厚重,所以有些大胆的提道。
收购蝗虫的事情是孙享福早前就交待过他的,不过蝗灾才刚爆发没多久,他就被官府抓到了大牢里,事情却是耽搁了下来,现在一被放出来,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完成孙享福交办的事情。
“蝗虫,一文钱一斤?你要那么多蝗虫干什么?”说完这话,他又突然想到了自己先前吃的那三块蝗虫粉蒸饼,现在,半天时间都过去了,自己竟然没有肌饿感。
蝗虫粉是高蛋白,热量充足,三块蒸饼的热量比几碗粗粮米饭都要高的多,自然能够供给李世民的消耗,事实上这玩意就应该给从事重体力活的劳力吃才能物尽其用。
“此事朕同意了,不过,你们村里产出来的蝗虫饼,只能用来赈济灾民。”
朝廷负责收蝗虫,幸福村出钱,收上来的蝗虫只能用来免费赈济灾民,孙二力不知道李世民这是什么逻辑,这是要幸福村白白的出钱帮朝廷解决问题吗?
应该是的,但偏偏这样的条件,孙二力想都没想,就喜滋滋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