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作者:星辰玖
朱慈炅对着地图陷入了沉思,他已经决定等坦克制造出来再对西伯利亚发起全面进攻,但那最早也是明年的事了,今年剩下的这几个月如果浪费了就太可惜了,该让卢象升和孙传庭他们干点什么好呢?
大明这次集结的人马可不少,光是陆军、海军、藩属国军团和预备军团的人数加起来就超过了两百万,耗费的钱粮堪称恐怖,如果不干点什么,实在是太浪费了。
想着想着,他的手指忍不住在地图上滑动起来,他知道,现在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幅冰冷的地图,但是一旦他下发旨意,地图上标记的地方就会变成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之间殊死搏斗的战场。
一句话,决定数万甚至是数十万人的生死,他怎能不慎重!
盯着地图看了半天,他终于发现一个漏洞,那就是西伯利亚平原东南角的棱堡密度很低,或许是因为那里靠近喀尔喀,而喀尔喀属于高原地区,沙俄觉得那里没有太大的价值,所以,暂时没有想向那个方向推进。
喀尔喀对沙俄来说是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西伯利亚东南角那块地方对大明来说却有重大的价值,因为大明完全可以通过那里将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连接起来!
只要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连接到一起,东路明军和南路明军就变成了一个整体,那样的话,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都能形成合力,战斗力将增加了五成还不止,而且铁路修通以后物资转运也方便很多,不必再东路南路两头送,直接通过更近的西域铁路运送就行了。
西伯利亚平原东南角这块棱堡真的不多,总共才八座,单一路大军半个月一座,四个月就拿下来了,两边同时发力的话,就算慢慢来,一座棱堡花费一个月,也只需要四个月时间。
是单派一路,还是两路并进呢?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多想,两路并进的效果肯定要比单派一路的好,因为沙俄驻军的总数不会变的,一路大军要面对五十万敌人,还有点危险,派两路的话沙俄就必须分兵,危险性相对来说就小的多了。
想到这里,朱慈炅双手往地图上一按,蹭的一下站起来,朗声道:”曹化淳。“
曹化淳还是一如既往的守护在门口,他闻声立马躬身疾步走进去,拱手道:”微臣在。“
朱慈炅接着朗声道:”准备发电报,你拿纸记一下。“
曹化淳闻言,立刻飞快的准备起笔墨纸砚,他几乎每天都要写圣旨或者记电文,准备起来自然是轻车熟路,很快,他便提笔恭立在一旁。
朱慈炅清了清嗓子,然后朗声道:”令卢象升调集大军,于四个月内攻取沙俄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号棱堡,十天后巳时准时发动进攻,配合孙传庭打通西南两线,将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连接起来。“
沙俄修筑的棱堡实在是太多了,卢象升他们很难一一打探到棱堡的名字,朱慈炅干脆就让他们以数字编号来区分,这样的话,电报里面传递起来就方便多了。
曹化淳飞速的将皇上的旨意记下,然后又提笔恭候起来,他知道皇上应该还有其他旨意,光这一条的话,根本就不需要记在纸上。
果然,朱慈炅一见他写完,紧接着又朗声道:”令孙传庭调集大军,于四个月内攻取沙俄第十八号、第十九号、第二十号、第二十一号棱堡,十天后巳时准时发动进攻,同时沿这四个棱堡的方向将铁路线向叶泥河流域延伸,五个月内,一定要把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连接起来。“
下完这两道旨意,朱慈炅停下来想了想,接着又继续朗声道:”令史可法率禁卫军第二军团,赴嘉峪关接替边防军第四军团防务,镇守嘉峪关、哈密卫到雷姆河一线防务。令侯拱极率边防军第四军团交接防务后即刻赶赴雷姆河前线,接收孙传庭调遣。“
说完这些,朱慈炅再次停下来想了想,又继续道:”再派人传朕口谕,令忠贞侯秦良玉派五万人马去东大营接收禁卫军第二军团防务,去吧。“
他之所以派史可法率禁卫军第二军团远赴嘉峪关,主要还是想锻炼一下史可法,老是让他留守京城,不但对他个人发展不利,同时,禁卫军第二军团也容易养成懒散的习惯,这次正好前线作战任务并不是很重,不需要禁卫军第一军团去支援,让他率禁卫军第二军团去支援一下,就当是练兵了。
当然,也不能一下就将他派上战场,毕竟史可法和禁卫军第二军团都还未经受过战火的洗礼,陡然派他们上去,伤亡率必然会高于久经沙场的侯拱极所率的边防军第四军团,先让他们去嘉峪关一下熟悉一下战场的气氛,下次再让他们上战场应该能好点,毕竟明军将士也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能避免的伤亡,自然要尽量避免。
朱慈炅的旨意刚一传达下去,明军立刻开始了大规模的调动,禁卫军第一军团、禁卫军第二军团和边防军第四军团的换防自不必说,那就是交接一下防务而已,并不需要动什么脑筋。
卢象升和孙传庭那边就没这么简单了,他们的任务可是出兵去攻打沙俄的棱堡,面对棱堡恐怖的防御力,不管多厉害的将领都不敢等闲视之。
还好,朱慈炅下的任务并不重,东路大军和南路大军都只需在四个月内攻取四座棱堡,时间上是很充裕的。
卢象升和孙传庭接到旨意后都不约而同的召集各军团主将商议起来,每次在作战之前都开会讨论具体战术已经成为明军的一个优良传统,这使得明军往往能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战果。
话说一个主帅怎么没点主见和担当,老是要去争取下面人的意见岂不显得无能?
并不是说卢象升和孙传庭的能力不行,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再厉害,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再说,他们手下的将领也不是臭皮匠,而是身经百战的宿将,考虑自然更周全。
四个月攻取四座棱堡对卢象升和孙传庭来说都不是难度太大的任务,很快,他们便制定出详细的作战计划,一场大战就此慢慢拉开序幕。
朱慈炅对着地图陷入了沉思,他已经决定等坦克制造出来再对西伯利亚发起全面进攻,但那最早也是明年的事了,今年剩下的这几个月如果浪费了就太可惜了,该让卢象升和孙传庭他们干点什么好呢?
大明这次集结的人马可不少,光是陆军、海军、藩属国军团和预备军团的人数加起来就超过了两百万,耗费的钱粮堪称恐怖,如果不干点什么,实在是太浪费了。
想着想着,他的手指忍不住在地图上滑动起来,他知道,现在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幅冰冷的地图,但是一旦他下发旨意,地图上标记的地方就会变成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之间殊死搏斗的战场。
一句话,决定数万甚至是数十万人的生死,他怎能不慎重!
盯着地图看了半天,他终于发现一个漏洞,那就是西伯利亚平原东南角的棱堡密度很低,或许是因为那里靠近喀尔喀,而喀尔喀属于高原地区,沙俄觉得那里没有太大的价值,所以,暂时没有想向那个方向推进。
喀尔喀对沙俄来说是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西伯利亚东南角那块地方对大明来说却有重大的价值,因为大明完全可以通过那里将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连接起来!
只要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连接到一起,东路明军和南路明军就变成了一个整体,那样的话,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都能形成合力,战斗力将增加了五成还不止,而且铁路修通以后物资转运也方便很多,不必再东路南路两头送,直接通过更近的西域铁路运送就行了。
西伯利亚平原东南角这块棱堡真的不多,总共才八座,单一路大军半个月一座,四个月就拿下来了,两边同时发力的话,就算慢慢来,一座棱堡花费一个月,也只需要四个月时间。
是单派一路,还是两路并进呢?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多想,两路并进的效果肯定要比单派一路的好,因为沙俄驻军的总数不会变的,一路大军要面对五十万敌人,还有点危险,派两路的话沙俄就必须分兵,危险性相对来说就小的多了。
想到这里,朱慈炅双手往地图上一按,蹭的一下站起来,朗声道:”曹化淳。“
曹化淳还是一如既往的守护在门口,他闻声立马躬身疾步走进去,拱手道:”微臣在。“
朱慈炅接着朗声道:”准备发电报,你拿纸记一下。“
曹化淳闻言,立刻飞快的准备起笔墨纸砚,他几乎每天都要写圣旨或者记电文,准备起来自然是轻车熟路,很快,他便提笔恭立在一旁。
朱慈炅清了清嗓子,然后朗声道:”令卢象升调集大军,于四个月内攻取沙俄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号棱堡,十天后巳时准时发动进攻,配合孙传庭打通西南两线,将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连接起来。“
沙俄修筑的棱堡实在是太多了,卢象升他们很难一一打探到棱堡的名字,朱慈炅干脆就让他们以数字编号来区分,这样的话,电报里面传递起来就方便多了。
曹化淳飞速的将皇上的旨意记下,然后又提笔恭候起来,他知道皇上应该还有其他旨意,光这一条的话,根本就不需要记在纸上。
果然,朱慈炅一见他写完,紧接着又朗声道:”令孙传庭调集大军,于四个月内攻取沙俄第十八号、第十九号、第二十号、第二十一号棱堡,十天后巳时准时发动进攻,同时沿这四个棱堡的方向将铁路线向叶泥河流域延伸,五个月内,一定要把西域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连接起来。“
下完这两道旨意,朱慈炅停下来想了想,接着又继续朗声道:”令史可法率禁卫军第二军团,赴嘉峪关接替边防军第四军团防务,镇守嘉峪关、哈密卫到雷姆河一线防务。令侯拱极率边防军第四军团交接防务后即刻赶赴雷姆河前线,接收孙传庭调遣。“
说完这些,朱慈炅再次停下来想了想,又继续道:”再派人传朕口谕,令忠贞侯秦良玉派五万人马去东大营接收禁卫军第二军团防务,去吧。“
他之所以派史可法率禁卫军第二军团远赴嘉峪关,主要还是想锻炼一下史可法,老是让他留守京城,不但对他个人发展不利,同时,禁卫军第二军团也容易养成懒散的习惯,这次正好前线作战任务并不是很重,不需要禁卫军第一军团去支援,让他率禁卫军第二军团去支援一下,就当是练兵了。
当然,也不能一下就将他派上战场,毕竟史可法和禁卫军第二军团都还未经受过战火的洗礼,陡然派他们上去,伤亡率必然会高于久经沙场的侯拱极所率的边防军第四军团,先让他们去嘉峪关一下熟悉一下战场的气氛,下次再让他们上战场应该能好点,毕竟明军将士也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能避免的伤亡,自然要尽量避免。
朱慈炅的旨意刚一传达下去,明军立刻开始了大规模的调动,禁卫军第一军团、禁卫军第二军团和边防军第四军团的换防自不必说,那就是交接一下防务而已,并不需要动什么脑筋。
卢象升和孙传庭那边就没这么简单了,他们的任务可是出兵去攻打沙俄的棱堡,面对棱堡恐怖的防御力,不管多厉害的将领都不敢等闲视之。
还好,朱慈炅下的任务并不重,东路大军和南路大军都只需在四个月内攻取四座棱堡,时间上是很充裕的。
卢象升和孙传庭接到旨意后都不约而同的召集各军团主将商议起来,每次在作战之前都开会讨论具体战术已经成为明军的一个优良传统,这使得明军往往能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战果。
话说一个主帅怎么没点主见和担当,老是要去争取下面人的意见岂不显得无能?
并不是说卢象升和孙传庭的能力不行,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再厉害,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再说,他们手下的将领也不是臭皮匠,而是身经百战的宿将,考虑自然更周全。
四个月攻取四座棱堡对卢象升和孙传庭来说都不是难度太大的任务,很快,他们便制定出详细的作战计划,一场大战就此慢慢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