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作者:星辰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曲《凉州词》道尽了西北边疆的壮美风光,同时也道出了戍边将士生活环境的艰苦。
为什么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呢?
大抵意思应该是玉门关一带的风要么是干冷的,要么是干热的,没有春风那种暖暖的,温润的,充满生机的感觉。
当然,凉州是西汉到隋唐时期的叫法,在明朝,这里叫陕西行都司,在明朝,西域丝绸之路的要隘也不再是玉门关和阳关,而是更靠近东边的嘉峪关。
这会儿朱慈炅也没有什么哀怨的情绪,春风虽然没吹到嘉峪关,西域各国的使臣却是一个个跑过来了,大明终于继汉唐之后重新掌控西域,这是普天同庆的大好事,朱慈炅自然欣喜不已。
西域各国既已臣服,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派将领去收了他们的兵权,解散他们原来的军队,重新整编成藩属国军团。
不管一等藩国,还是二等属国,军队都要交由大明兵部掌控,这才是控制他们的根本,自然马虎不得。
为此,朱慈炅专门招兵部尚书孙元化到嘉峪关,协商西域各国军团设置和将领人选的问题。
孙元化根据以往的史料记载和崇正朝历次大战情况的分析,得出一个前人都明白,却没有重视的问题,那就是游牧民族其实是全民皆兵,他们的部落就相当于大明卫所的性质。
要让游牧民族彻底臣服,就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像漠南草原就是个很成功的范例,青壮年全部让他们去开矿赚取生活所需,集中在一起接受大明工部官员的管理,久而久之,他们的野性就磨平了,再也不会去想那些反叛争霸的问题了。
朱慈炅对他的观点十分赞同,如果让他们继续过着屯卫般的游牧生活,等他们人丁兴旺又掌握了火药武器,指不定什么时候又会造反,甚至窥视中原,必须改变他们这种屯卫性质的生活习惯,才能使大明西北稳定。
要把平民训练成屯卫很难,要把屯卫变成平民却简单的多。
要让他们不再到处游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他们集中起来,也就是建城。
其实西域各国人口都不是很多,最多的瓦刺、月即别和哈萨克都只有一百多万人,像叶尔羌和喀尔喀这会儿才几十万人,只要建立几个几十万人的大城,将大部分人口迁移过去,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就行了。
至于怎么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其实很简单,他们辛辛苦苦的四处游牧,不就是为了生存,为了吃饱,为了穿暖,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为了钱。
只要让他们不用游牧也能吃的更饱,穿的更暖,他们的生活习惯就会慢慢改变过来。
说到这个赚钱,朱慈炅随便想想就想出很多办法。
比如让他们种植经济作物,以西域的气候特征这个时候推广粮食种植是有点不现实,但有很多经济作物很适合在这边生长,让吏部调派一批经验丰富的官员过来,将经济作物的种植搞起来,他们赚的钱绝对比游牧的时候多。
有了经济作物,还可以推广初加工,精加工,甚至是商业活动,这样一来,他们赚的钱就更多了,还有几个人会辛辛苦苦跑去游牧,估计到时候请他们去养马,养牛都没几个人愿意去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要改变人的生活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整编军队,建立藩属国军团。
西域各国到底组建多少军团合适呢?
如果按人口比例来算,不管是按东边的东瀛、朝鲜和琉球,还是按南洋的暹罗、东胡和安南的人口比例,他们这么点人口,最多也就能征召两三万人。
但是,西域各国的军队数量却远远不止这个数,他们现在可是都是全民皆兵,随随便便都能拉出十万,甚至是二三十万军队来。
如果按实际数量来算,现在西域四国,月即别、哈萨克、喀尔喀、叶尔羌军队总数加起来最少有五六十万,这么多人马到底整编成多少个军团合适呢?
孙元化最后提议,要改变,就从现在开始,干脆,不管什么月即别、哈萨克、喀尔喀、叶尔羌,只组建一个西域军团,其他多余的人马,全部给他解散了!
这个提议的确很好,但执行起来却有一点难度,喀尔喀和叶尔羌这两个小国可能不会怎么反对,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多少军队,像月即别和哈萨克很有可能会有点不愿意,因为他们原本的军队连二十万都不止。
不过,既然已经臣服大明,那就由不得他们了,怎么做对大明最有利,自然就怎么来。
朱慈炅考虑了一下,就接受了孙元化的建议,就组建一个西域军团,一次性把他们压服。
这个军团要组建起来难度就有点大了,须得一员得力的将领,而且还必须明军配合,大军压境,他们才会乖乖听话遣散军队。
关于西域军团主将人选,孙元化提供了很多,像什么黄得功、孙祖寿、黑云龙、麻登云等等,这些都是明军宿将,都曾担任过总兵,资历都没什么问题。
要朱慈炅来选,自然是选黄得功,因为他认识啊,当初在金陵将开国元勋后裔、江南士大夫集团和东林党贪腐官吏一网打尽的时候,他可是立了大功的,忠诚度那更是没得说。
原本这样一个认识的将领,朱慈炅早就应该提拔起来了,但他一直在凤阳留守,离京城太远,再加上朱慈炅也忙,竟然把他给忘了!
还好,这次孙元化把他列入了候选将领名单,没得说,就他了。
关于西域军团的人员配置,朱慈炅决定,在月即别和哈萨克各征召四万,在喀尔喀和叶尔羌各征召一万,皆为骑兵,而且师团以上将领全部从明军各正规军团调拨。
紧接着,朱慈炅开始颁布旨意,令黄得功来嘉峪关面授机宜,又令孙传庭和侯世禄调派三个军团进入月即别,调派两个军团进入哈萨克,配合黄得功,先将这两个藩属国的军队整编好。
至于喀尔喀和叶尔羌,直接令他们各选一万精骑赴哈密卫城外听令,其余军队全部解散,如果不听话,后果他们自己想的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曲《凉州词》道尽了西北边疆的壮美风光,同时也道出了戍边将士生活环境的艰苦。
为什么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呢?
大抵意思应该是玉门关一带的风要么是干冷的,要么是干热的,没有春风那种暖暖的,温润的,充满生机的感觉。
当然,凉州是西汉到隋唐时期的叫法,在明朝,这里叫陕西行都司,在明朝,西域丝绸之路的要隘也不再是玉门关和阳关,而是更靠近东边的嘉峪关。
这会儿朱慈炅也没有什么哀怨的情绪,春风虽然没吹到嘉峪关,西域各国的使臣却是一个个跑过来了,大明终于继汉唐之后重新掌控西域,这是普天同庆的大好事,朱慈炅自然欣喜不已。
西域各国既已臣服,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派将领去收了他们的兵权,解散他们原来的军队,重新整编成藩属国军团。
不管一等藩国,还是二等属国,军队都要交由大明兵部掌控,这才是控制他们的根本,自然马虎不得。
为此,朱慈炅专门招兵部尚书孙元化到嘉峪关,协商西域各国军团设置和将领人选的问题。
孙元化根据以往的史料记载和崇正朝历次大战情况的分析,得出一个前人都明白,却没有重视的问题,那就是游牧民族其实是全民皆兵,他们的部落就相当于大明卫所的性质。
要让游牧民族彻底臣服,就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像漠南草原就是个很成功的范例,青壮年全部让他们去开矿赚取生活所需,集中在一起接受大明工部官员的管理,久而久之,他们的野性就磨平了,再也不会去想那些反叛争霸的问题了。
朱慈炅对他的观点十分赞同,如果让他们继续过着屯卫般的游牧生活,等他们人丁兴旺又掌握了火药武器,指不定什么时候又会造反,甚至窥视中原,必须改变他们这种屯卫性质的生活习惯,才能使大明西北稳定。
要把平民训练成屯卫很难,要把屯卫变成平民却简单的多。
要让他们不再到处游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他们集中起来,也就是建城。
其实西域各国人口都不是很多,最多的瓦刺、月即别和哈萨克都只有一百多万人,像叶尔羌和喀尔喀这会儿才几十万人,只要建立几个几十万人的大城,将大部分人口迁移过去,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就行了。
至于怎么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其实很简单,他们辛辛苦苦的四处游牧,不就是为了生存,为了吃饱,为了穿暖,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为了钱。
只要让他们不用游牧也能吃的更饱,穿的更暖,他们的生活习惯就会慢慢改变过来。
说到这个赚钱,朱慈炅随便想想就想出很多办法。
比如让他们种植经济作物,以西域的气候特征这个时候推广粮食种植是有点不现实,但有很多经济作物很适合在这边生长,让吏部调派一批经验丰富的官员过来,将经济作物的种植搞起来,他们赚的钱绝对比游牧的时候多。
有了经济作物,还可以推广初加工,精加工,甚至是商业活动,这样一来,他们赚的钱就更多了,还有几个人会辛辛苦苦跑去游牧,估计到时候请他们去养马,养牛都没几个人愿意去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要改变人的生活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整编军队,建立藩属国军团。
西域各国到底组建多少军团合适呢?
如果按人口比例来算,不管是按东边的东瀛、朝鲜和琉球,还是按南洋的暹罗、东胡和安南的人口比例,他们这么点人口,最多也就能征召两三万人。
但是,西域各国的军队数量却远远不止这个数,他们现在可是都是全民皆兵,随随便便都能拉出十万,甚至是二三十万军队来。
如果按实际数量来算,现在西域四国,月即别、哈萨克、喀尔喀、叶尔羌军队总数加起来最少有五六十万,这么多人马到底整编成多少个军团合适呢?
孙元化最后提议,要改变,就从现在开始,干脆,不管什么月即别、哈萨克、喀尔喀、叶尔羌,只组建一个西域军团,其他多余的人马,全部给他解散了!
这个提议的确很好,但执行起来却有一点难度,喀尔喀和叶尔羌这两个小国可能不会怎么反对,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多少军队,像月即别和哈萨克很有可能会有点不愿意,因为他们原本的军队连二十万都不止。
不过,既然已经臣服大明,那就由不得他们了,怎么做对大明最有利,自然就怎么来。
朱慈炅考虑了一下,就接受了孙元化的建议,就组建一个西域军团,一次性把他们压服。
这个军团要组建起来难度就有点大了,须得一员得力的将领,而且还必须明军配合,大军压境,他们才会乖乖听话遣散军队。
关于西域军团主将人选,孙元化提供了很多,像什么黄得功、孙祖寿、黑云龙、麻登云等等,这些都是明军宿将,都曾担任过总兵,资历都没什么问题。
要朱慈炅来选,自然是选黄得功,因为他认识啊,当初在金陵将开国元勋后裔、江南士大夫集团和东林党贪腐官吏一网打尽的时候,他可是立了大功的,忠诚度那更是没得说。
原本这样一个认识的将领,朱慈炅早就应该提拔起来了,但他一直在凤阳留守,离京城太远,再加上朱慈炅也忙,竟然把他给忘了!
还好,这次孙元化把他列入了候选将领名单,没得说,就他了。
关于西域军团的人员配置,朱慈炅决定,在月即别和哈萨克各征召四万,在喀尔喀和叶尔羌各征召一万,皆为骑兵,而且师团以上将领全部从明军各正规军团调拨。
紧接着,朱慈炅开始颁布旨意,令黄得功来嘉峪关面授机宜,又令孙传庭和侯世禄调派三个军团进入月即别,调派两个军团进入哈萨克,配合黄得功,先将这两个藩属国的军队整编好。
至于喀尔喀和叶尔羌,直接令他们各选一万精骑赴哈密卫城外听令,其余军队全部解散,如果不听话,后果他们自己想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