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郎中 作者:柳川
张氏愣了一下,对韩神医说道:“你又如何知道他是改嫁的人呢?”
韩神医说:“朝廷公文说了,他在京城大理寺投状书,状告他丈夫钱太子,要与钱太子断绝夫妻关系,要求官府判她们义绝,而大理寺同意了,下了一纸判文,认定他们俩义绝。从此各自婚嫁,不得干涉。这公文已经在衙门照墙张贴了的,我可是亲眼见到的。
一听这话,张氏顿时傻眼了。她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内幕,呆呆望着韩神医,觉得这时候神医一点都不好说话了。她却不知道,这事关韩神医女儿终身大事,如果让了妻的地位,女儿受了委屈,后悔就晚了,所以必须在源头上把这件事处理好。
媒婆看见张氏尴尬的神情,见到对方胸有成竹的架势,这情况自己可没掌握,不过她反应倒也快,脑袋眼珠转了几下,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女子当然比不上韩家的千金了,毕竟这属于德行有亏。如果杨家少爷将来当了大官,要册封夫人,朝廷是要仔细审查的,像这种有污点的夫人,不可能得到朝廷的册封的,妻子必须是德行完美的人。从这一点来看,韩家就占了上风,不知道郑氏还有什么显赫家势,尽快摆出来。”
张氏对太子妃也了解不多,只是知道他父亲是原来吴越国的枢密使,其他都不了解,甚至也不知道住在家里的文馨就是太子妃的亲人。而对于其他资料,她是不了解的,所以也说不上来。不过他相信,儿子一定会拣最紧要的事情告诉自己的。既然没有,那就没有值得夸耀的事情了。
张氏想不到涉及到韩雪娥的婚事的时候,他的父亲韩神医寸步不让,不过也可以理解,父亲总是希望女儿得到最好的结果,而且妻妾身份地位那是差别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官宦之家更是如此。韩神医当真是寸步不让。而且,韩神医抓住了太子妃最没招的问题,让人无法反驳。
这个媒婆是给韩雪娥说媒的,当然心里要帮着韩家,因此一副无奈的样子对张氏说:“我觉得韩神医说的也在理,要不,回去跟那位媳妇儿两个商量一下,看看她的意思?”
自从知道杨仙茅被皇帝封为四品伯爵后,韩飞猿已经远没有以前的咄咄逼人,反而笑呵呵说道:“我们也不是一定抱着这原配妻子的名分不让,只要那女子能够拿出盖过我们韩家的身份地位来,——我说的是现在,——那她当着原配也未尝不可呀,对不?”
张氏只好陪着笑说:“那是那是,要不,我回去再商量商量。”之后,跟着媒婆起身告辞,回到自家宅院。
张氏并没有把结果告诉杨仙茅,而是避开了杨仙茅,直接来到了文馨的小院子找太子妃。
太子妃跟文馨两人正在绣楼里泡茶说话,此刻已经是寒冬。虽然钱塘地处江南,但是到了冬季还是有些冷的,寒风凛冽,所以两人把窗户关了,在屋里烤火。
话题说得最多的当然是太子妃肚子里孩子的事情。又说起两人各自小时候的一些趣事,这时,丫鬟进来通报说老太太来了。
太子妃赶紧起身出去迎接,而文馨则端坐在火盆边,只是侧脸过去望着门口,这就是两人现在身份的不同,太子妃已经是杨家的准媳妇儿,婆婆来了,当然要起身相迎,而文馨公主是客居杨家,以前又贵为公主的身份,尽管现在已经失去了这种身份,但心里的高傲却并没有多少改变。
张氏笑吟吟挽着太子妃的手,两人微笑着走了进来,张氏看见屋里有文馨,不觉微微迟疑了一下。
这个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立刻被敏感的文馨感觉到了,她便知道张氏肯定有贴己的话想跟太子妃说,不方便自己在旁,于是便站起身说:“你们说话吧,我烤火怪闷的,想出去湖边走走。”
说罢,文馨给张氏福了一礼,便迈步出门下楼去了。
丫鬟奉上茶之后,也乖巧地退出屋外,把门拉上了,就留他们婆媳两在屋里说话。
张氏问寒问暖先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然后慢慢把话题引到了妻妾这件事上。东拉西扯遮遮掩掩,好不容易把刚才去韩家商议的经过说了出来。
张氏说完又是一番解释,生怕太子妃多心。太子妃只是低头不语,并没有什么不悦的表情。张氏咬咬牙,好歹要把话说出来的,便压低声音说:“你们两个手心手背都是肉,谁做妻谁做妾,都会委屈了另外一方,我还真是为难,不过媒婆说的法子也是通行的做法,眼下只能按照这个法子来了。所以,我来跟你再问问,你们家还有什么显赫之处,能盖过韩家的?若是有,这妻子的位子就是你的啦。”
太子妃心下道,我父亲原来是吴越国的枢密使,那可是宰相,级别之高,韩家又怎么能比得上呢?可现在,吴越国纳土归降之后已经不复存在,父亲的枢密使这个官职也烟消云散,如今已经是闲居在家,无官无职。现在这样的身份地位,又如何去跟人家攀比呢?再则说,自己能够寻觅到杨仙茅这个如意郎君,便已经是最大的满足了,便是做妾,自己也没有什么接受不了的事。
当下,太子妃勉强一笑,抬头起来,望着张氏说:“娘,你不用去费心啦,我就做妾室好了,让她做妻吧。我们家比不过她们家的。而且,我是改嫁之身,做妻也的确不合适。”
张氏一听,心里一块石头咯噔一下掉到地上,若是太子妃是这么个想法,那这件事就好办了,她现在最害怕的是两个媳妇谁也不让,闹得家宅不宁,那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一个人肯退让,那是再好不过,赶紧拉过她的手,轻轻拍了拍说:“我的儿,这件事娘知道委屈你了,你放心,不管是妻还是妾,在娘心中都是我的亲媳妇儿,我会一般的待你们好,不会有任何差别的。”
太子妃感激地笑了笑,说:“多谢娘。”
张氏又跟太子妃说了一会儿闲话,这才告辞离开。
她先回到自家屋里,把整个事情经过跟杨明德说了。
杨明德赞叹道:“难得她如此懂得谦让,这样一来,这事情就好办了。家和万事兴。以后你要多对郑氏好些,免得让孩子委屈了。”
张氏赶紧答应,于是,便把杨仙茅叫来,夫妻两个把商议的结果告诉了他。
杨仙茅想不到是这样一个结果,既然太子妃愿意退让,这样处理是最好的。
不过杨仙茅去提出来一个要求,那就是,太子妃要同一天过门。不然,大人能等,肚里的孩子可不能等。这也是杨明德夫妇的想法,当然满口答应。当下由张氏跟媒婆两人商议了具体的婚庆细节。
确定了妻妾的结果很快反馈到了韩家,韩家人也很高兴,于是立刻商议迎娶成亲的时间就在三天以后。
成亲这天,当真是高朋满座,杨仙茅是四品伯爵,又是皇帝当着众官的面封的,可见皇上对他的器重。这个消息随着公文早已经传遍了各地衙门。
宣州府县两级衙门不管是有官职的官员,还是没官职的蓄胥吏,那都是要来送礼巴结的,更不用说城里其他的社会名流上得了台面的一些商贾,也纷纷前来道贺。需要设宴款待的贵宾就有几十桌。收的礼物堆满了好几个房间。
宣州城有名的几家酒楼大厨全都被重金聘请来帮厨了,跑堂也都请来,不然靠杨家的厨房是没办法承办这么大的宴会的。
摆酒宴的地方倒不发愁,杨家的宅院很是宽大,有的是地方摆酒席,只是一下没那么多桌椅板凳,所以,除了院子里数十桌贵宾酒席外,院子外还摆了流水席,来了之后吃完就走,再换下一桌。
杨仙茅一大早便披红挂彩,骑着高头大马,在一大帮家丁的簇拥下,带着媒婆浩浩荡荡前往韩家医馆迎娶新娘。
他回来几天还没见过韩雪娥的。韩雪娥原本知道杨仙茅回来之后喜不自胜,便想去见他的,可是两家定亲之后,韩雪娥又羞又喜,都不好意思主动来找杨仙茅,反正想着嫁过去之后便能相见,也不急在这一时。
此刻,她身穿凤冠霞帔,由哥哥韩虎背着出了门,送上了花轿。杨仙茅在前头高头大马在花轿前领路,唢呐鼓乐手滴滴嗒嗒吹着,街两边看热闹的人仰着头踮着脚指指点点凑热闹的小孩,绕着花轿两边不停的跑来跑去
韩家陪嫁的嫁妆拉了十几马车,浩浩荡荡,吹吹打打,跟着花轿一起送到了杨家。
宣州府知府魏文德、胡通判以及宣城县的高知县、钟县尉等等大小官员都已经到杨家来祝贺了。
特别是魏文德知府还亲笔题了一个匾额,上写的是百年好合。这魏文德文笔倒还真是不错,这一笔字苍劲有力,龙飞凤舞,着实很有韵味,找工匠装裱好,吹吹打打的送到了杨家,郑重地挂在了喜堂之上。
魏文德知府带着众官来庆贺的时候,杨仙茅已经骑着高头大马迎亲去了,杨明德诚惶诚恐地出来迎接,反倒把魏知府弄得有些受宠若惊,忙不迭地告罪。杨明德将他们让到喜堂旁边首席上面就坐。
张氏愣了一下,对韩神医说道:“你又如何知道他是改嫁的人呢?”
韩神医说:“朝廷公文说了,他在京城大理寺投状书,状告他丈夫钱太子,要与钱太子断绝夫妻关系,要求官府判她们义绝,而大理寺同意了,下了一纸判文,认定他们俩义绝。从此各自婚嫁,不得干涉。这公文已经在衙门照墙张贴了的,我可是亲眼见到的。
一听这话,张氏顿时傻眼了。她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内幕,呆呆望着韩神医,觉得这时候神医一点都不好说话了。她却不知道,这事关韩神医女儿终身大事,如果让了妻的地位,女儿受了委屈,后悔就晚了,所以必须在源头上把这件事处理好。
媒婆看见张氏尴尬的神情,见到对方胸有成竹的架势,这情况自己可没掌握,不过她反应倒也快,脑袋眼珠转了几下,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女子当然比不上韩家的千金了,毕竟这属于德行有亏。如果杨家少爷将来当了大官,要册封夫人,朝廷是要仔细审查的,像这种有污点的夫人,不可能得到朝廷的册封的,妻子必须是德行完美的人。从这一点来看,韩家就占了上风,不知道郑氏还有什么显赫家势,尽快摆出来。”
张氏对太子妃也了解不多,只是知道他父亲是原来吴越国的枢密使,其他都不了解,甚至也不知道住在家里的文馨就是太子妃的亲人。而对于其他资料,她是不了解的,所以也说不上来。不过他相信,儿子一定会拣最紧要的事情告诉自己的。既然没有,那就没有值得夸耀的事情了。
张氏想不到涉及到韩雪娥的婚事的时候,他的父亲韩神医寸步不让,不过也可以理解,父亲总是希望女儿得到最好的结果,而且妻妾身份地位那是差别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官宦之家更是如此。韩神医当真是寸步不让。而且,韩神医抓住了太子妃最没招的问题,让人无法反驳。
这个媒婆是给韩雪娥说媒的,当然心里要帮着韩家,因此一副无奈的样子对张氏说:“我觉得韩神医说的也在理,要不,回去跟那位媳妇儿两个商量一下,看看她的意思?”
自从知道杨仙茅被皇帝封为四品伯爵后,韩飞猿已经远没有以前的咄咄逼人,反而笑呵呵说道:“我们也不是一定抱着这原配妻子的名分不让,只要那女子能够拿出盖过我们韩家的身份地位来,——我说的是现在,——那她当着原配也未尝不可呀,对不?”
张氏只好陪着笑说:“那是那是,要不,我回去再商量商量。”之后,跟着媒婆起身告辞,回到自家宅院。
张氏并没有把结果告诉杨仙茅,而是避开了杨仙茅,直接来到了文馨的小院子找太子妃。
太子妃跟文馨两人正在绣楼里泡茶说话,此刻已经是寒冬。虽然钱塘地处江南,但是到了冬季还是有些冷的,寒风凛冽,所以两人把窗户关了,在屋里烤火。
话题说得最多的当然是太子妃肚子里孩子的事情。又说起两人各自小时候的一些趣事,这时,丫鬟进来通报说老太太来了。
太子妃赶紧起身出去迎接,而文馨则端坐在火盆边,只是侧脸过去望着门口,这就是两人现在身份的不同,太子妃已经是杨家的准媳妇儿,婆婆来了,当然要起身相迎,而文馨公主是客居杨家,以前又贵为公主的身份,尽管现在已经失去了这种身份,但心里的高傲却并没有多少改变。
张氏笑吟吟挽着太子妃的手,两人微笑着走了进来,张氏看见屋里有文馨,不觉微微迟疑了一下。
这个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立刻被敏感的文馨感觉到了,她便知道张氏肯定有贴己的话想跟太子妃说,不方便自己在旁,于是便站起身说:“你们说话吧,我烤火怪闷的,想出去湖边走走。”
说罢,文馨给张氏福了一礼,便迈步出门下楼去了。
丫鬟奉上茶之后,也乖巧地退出屋外,把门拉上了,就留他们婆媳两在屋里说话。
张氏问寒问暖先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然后慢慢把话题引到了妻妾这件事上。东拉西扯遮遮掩掩,好不容易把刚才去韩家商议的经过说了出来。
张氏说完又是一番解释,生怕太子妃多心。太子妃只是低头不语,并没有什么不悦的表情。张氏咬咬牙,好歹要把话说出来的,便压低声音说:“你们两个手心手背都是肉,谁做妻谁做妾,都会委屈了另外一方,我还真是为难,不过媒婆说的法子也是通行的做法,眼下只能按照这个法子来了。所以,我来跟你再问问,你们家还有什么显赫之处,能盖过韩家的?若是有,这妻子的位子就是你的啦。”
太子妃心下道,我父亲原来是吴越国的枢密使,那可是宰相,级别之高,韩家又怎么能比得上呢?可现在,吴越国纳土归降之后已经不复存在,父亲的枢密使这个官职也烟消云散,如今已经是闲居在家,无官无职。现在这样的身份地位,又如何去跟人家攀比呢?再则说,自己能够寻觅到杨仙茅这个如意郎君,便已经是最大的满足了,便是做妾,自己也没有什么接受不了的事。
当下,太子妃勉强一笑,抬头起来,望着张氏说:“娘,你不用去费心啦,我就做妾室好了,让她做妻吧。我们家比不过她们家的。而且,我是改嫁之身,做妻也的确不合适。”
张氏一听,心里一块石头咯噔一下掉到地上,若是太子妃是这么个想法,那这件事就好办了,她现在最害怕的是两个媳妇谁也不让,闹得家宅不宁,那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一个人肯退让,那是再好不过,赶紧拉过她的手,轻轻拍了拍说:“我的儿,这件事娘知道委屈你了,你放心,不管是妻还是妾,在娘心中都是我的亲媳妇儿,我会一般的待你们好,不会有任何差别的。”
太子妃感激地笑了笑,说:“多谢娘。”
张氏又跟太子妃说了一会儿闲话,这才告辞离开。
她先回到自家屋里,把整个事情经过跟杨明德说了。
杨明德赞叹道:“难得她如此懂得谦让,这样一来,这事情就好办了。家和万事兴。以后你要多对郑氏好些,免得让孩子委屈了。”
张氏赶紧答应,于是,便把杨仙茅叫来,夫妻两个把商议的结果告诉了他。
杨仙茅想不到是这样一个结果,既然太子妃愿意退让,这样处理是最好的。
不过杨仙茅去提出来一个要求,那就是,太子妃要同一天过门。不然,大人能等,肚里的孩子可不能等。这也是杨明德夫妇的想法,当然满口答应。当下由张氏跟媒婆两人商议了具体的婚庆细节。
确定了妻妾的结果很快反馈到了韩家,韩家人也很高兴,于是立刻商议迎娶成亲的时间就在三天以后。
成亲这天,当真是高朋满座,杨仙茅是四品伯爵,又是皇帝当着众官的面封的,可见皇上对他的器重。这个消息随着公文早已经传遍了各地衙门。
宣州府县两级衙门不管是有官职的官员,还是没官职的蓄胥吏,那都是要来送礼巴结的,更不用说城里其他的社会名流上得了台面的一些商贾,也纷纷前来道贺。需要设宴款待的贵宾就有几十桌。收的礼物堆满了好几个房间。
宣州城有名的几家酒楼大厨全都被重金聘请来帮厨了,跑堂也都请来,不然靠杨家的厨房是没办法承办这么大的宴会的。
摆酒宴的地方倒不发愁,杨家的宅院很是宽大,有的是地方摆酒席,只是一下没那么多桌椅板凳,所以,除了院子里数十桌贵宾酒席外,院子外还摆了流水席,来了之后吃完就走,再换下一桌。
杨仙茅一大早便披红挂彩,骑着高头大马,在一大帮家丁的簇拥下,带着媒婆浩浩荡荡前往韩家医馆迎娶新娘。
他回来几天还没见过韩雪娥的。韩雪娥原本知道杨仙茅回来之后喜不自胜,便想去见他的,可是两家定亲之后,韩雪娥又羞又喜,都不好意思主动来找杨仙茅,反正想着嫁过去之后便能相见,也不急在这一时。
此刻,她身穿凤冠霞帔,由哥哥韩虎背着出了门,送上了花轿。杨仙茅在前头高头大马在花轿前领路,唢呐鼓乐手滴滴嗒嗒吹着,街两边看热闹的人仰着头踮着脚指指点点凑热闹的小孩,绕着花轿两边不停的跑来跑去
韩家陪嫁的嫁妆拉了十几马车,浩浩荡荡,吹吹打打,跟着花轿一起送到了杨家。
宣州府知府魏文德、胡通判以及宣城县的高知县、钟县尉等等大小官员都已经到杨家来祝贺了。
特别是魏文德知府还亲笔题了一个匾额,上写的是百年好合。这魏文德文笔倒还真是不错,这一笔字苍劲有力,龙飞凤舞,着实很有韵味,找工匠装裱好,吹吹打打的送到了杨家,郑重地挂在了喜堂之上。
魏文德知府带着众官来庆贺的时候,杨仙茅已经骑着高头大马迎亲去了,杨明德诚惶诚恐地出来迎接,反倒把魏知府弄得有些受宠若惊,忙不迭地告罪。杨明德将他们让到喜堂旁边首席上面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