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作者:风之清扬
在王濬和傅佥这两路兵马发起进攻的同时,其余四路兵马也在七月初一这一天,同时向吴国境内发起了进攻。小说 w
黄崇率领东路人马,从徐州下邳出兵,一路向南,攻打徐中重镇淮阴。
汉军在淮河上搭起了浮桥,虽然在搭建浮桥的过程中,遭到了吴军反击,但黄崇沉着应战,大量地调集弓箭兵,集中火力,对南岸之敌进行箭矢攻击,射杀了不少的吴兵,清理了修建浮桥的障碍。
浮桥建成之后,汉军通过浮桥,源源不断地开进到了淮河南岸,将淮阴城团团地围困了起来,便在随后对淮阴城发起了强攻。
淮阴守军虽然是拼死抵抗,但终究还是寡不敌众,坚守了五六日之后,西门率先地被汉军所攻破,汉军从西门入城,很快地就控制了全城,守军大部被歼,守将也被俘。
拿下淮阴之后,黄崇率军是长驱南下,攻打江北重镇广陵。
除了黄崇这一路人马之外,攻打寿春的蒋斌,攻打弋阳的牵弘,攻打江夏的王颀这三路人马,都要面对抢渡淮河这个难题。
淮河说宽不宽,说窄也不窄,如果使用船渡的话,这四路人马同时渡河,所需要的船只数量是极为惊人的,所以在准备行动之间,抢渡淮河就设计了使用浮桥这个方案,计划每一路人马,至少要架设三座浮桥,那么四路人马,就需要同时架设十二座浮桥。
所以在先前的准备工作之中,浮桥便是一个前提先决条件,最先进行了充分地淮备,等到渡河之时,建造浮桥的所有物件都已准备停当,浮桥搭建的速度也是相当地快。
就算象东路黄崇那样受到吴军的拦阻,这种状况也发生在了寿春和弋阳河段,不过事先汉军都做过应急预案,并且为此进行了多方的操练,为了掩护浮桥的顺利搭建,汉军诸兵种协同配合,果断出击,成功地击退了吴军的阻挠,顺利地完成了渡河任务。
跨越淮河之后,几路汉军是齐头并进,蒋斌这一路大举围攻寿春,牵弘这一路是强攻弋阳,只有王颀这一路受到阻力最小,他们一路长驱南下,进攻江夏。
弋阳在这几路之中,是一块最为难啃的硬骨头,担任弋阳督的是吴国大将张咸,张咸跟随陆抗征战多年,参与过当年西征益州和洛阳之战,陆抗临终之时,将弋阳重镇的防守任务,交到了张咸的手中。
弋阳是陆抗在世之时经营了近十年的一座要塞级城池,是吴国北伐中原的前进基地,同时是也江淮防线上的重要一环,进可攻,退可守,扼守在淮河南岸,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次汉军伐吴,第三路人马的首要攻击目标,便是拨除弋阳这颗钉子,为汉军横扫江淮扫清障碍。
在淮河上搭建浮桥之时,张咸并派出人马来试图干扰汉军的行动,不过汉军似乎早有准备,未等吴军接近,便是一通乱箭射来,逼得吴军无法靠近岸边,让吴军试图破坏浮桥的计划破产了。
张咸无奈,只得收缩兵力,退守弋阳,准备固守城池。
汉军渡河成功之后,很快便发动了对弋阳的强攻。
这几路人马虽然都未曾配备火器,但其他的大型攻城器械如投石车、床弩、连弩车,攻城车,冲车等器械是一应俱全。攻城行动开始这后,投石车飞投出去的一枚枚石弹,砸向了弋阳的城墙,就算是再坚固的城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摇晃和损坏,汉军连番地用石弹狂砸,弋阳城的城墙是千疮百孔,床弩射出的踏橛箭,则是牢牢地钉在城墙上,为攻城部队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张咸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亲自在城楼上督战,城墙那儿出现裂缝,那儿有些垮塌,张咸都会亲赴出险处,指挥吴兵进行封堵修复。
汉军发起进攻之后,张咸更是日夜不歇地亲自在城头上指挥战斗,浴血奋战,与汉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吴军将士在张咸的激励之下,个个奋勇,人人当先,皆是舍身忘死,拼死而战,抵挡住了汉军的一次次进攻。
汉军这边,由于连日强攻也未能拿下弋阳,牵弘也有些着急了,亲自上阵督战,并加强了攻击的力度。
城池的攻防战就等同于消耗战,拖的时间越久,战斗的消耗就越大,这种消耗不光是人员的消耗,还有武器的消耗,物资的消耗。
季汉为了这一次的进攻,筹备了整整的五年之久,雄厚的国力,让它的准备是极其地完善,而反观吴国,由于国贫民弱,资源有限,对弋阳前线的投入自然也有限,这场战役爆发之后,只不过进行了十余日,弋阳历年来的积存便消耗一空,人员伤亡后产生的缺口也无法补充。
不是张咸不想补充,而是整个江淮的防线都无比吃紧,现在吴国后方几乎再抽调不出一兵一卒来增援前线了,现在张咸除了靠自己,再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
但张咸的热血是有,他也是绝对悍不畏死的,但守住弋阳的信心,却在每日的消耗战之中一点点地殆磨尽了。
随着伤亡人数的越来越多,张咸能调动的防守兵力也是越来越少了,许多城墙地段人手匮乏,已经无力再应对汉军的强攻了。
似乎是嗅到了吴军力不能支的状况,汉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越来越疯狂了,终于这股洪流变成了可怕洪灾,冲垮了吴军最后的防线,张咸也倒在了这滔天的巨浪之中,弋阳沦陷了。
紧接着,寿春失守,六安失守,合肥失守,告急的文书雪片一样的飞向了建业,孙壾急令陆机移师濡须口,做垂死之挣扎。
东路大捷的同时,王颀率领中路人马,长驱南下,这一路人马的攻击之处,只是吴国荆州和扬州结合部,最为薄弱,王颀几乎未曾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一路南下,克江夏,直抵长江北岸。
在王濬和傅佥这两路兵马发起进攻的同时,其余四路兵马也在七月初一这一天,同时向吴国境内发起了进攻。小说 w
黄崇率领东路人马,从徐州下邳出兵,一路向南,攻打徐中重镇淮阴。
汉军在淮河上搭起了浮桥,虽然在搭建浮桥的过程中,遭到了吴军反击,但黄崇沉着应战,大量地调集弓箭兵,集中火力,对南岸之敌进行箭矢攻击,射杀了不少的吴兵,清理了修建浮桥的障碍。
浮桥建成之后,汉军通过浮桥,源源不断地开进到了淮河南岸,将淮阴城团团地围困了起来,便在随后对淮阴城发起了强攻。
淮阴守军虽然是拼死抵抗,但终究还是寡不敌众,坚守了五六日之后,西门率先地被汉军所攻破,汉军从西门入城,很快地就控制了全城,守军大部被歼,守将也被俘。
拿下淮阴之后,黄崇率军是长驱南下,攻打江北重镇广陵。
除了黄崇这一路人马之外,攻打寿春的蒋斌,攻打弋阳的牵弘,攻打江夏的王颀这三路人马,都要面对抢渡淮河这个难题。
淮河说宽不宽,说窄也不窄,如果使用船渡的话,这四路人马同时渡河,所需要的船只数量是极为惊人的,所以在准备行动之间,抢渡淮河就设计了使用浮桥这个方案,计划每一路人马,至少要架设三座浮桥,那么四路人马,就需要同时架设十二座浮桥。
所以在先前的准备工作之中,浮桥便是一个前提先决条件,最先进行了充分地淮备,等到渡河之时,建造浮桥的所有物件都已准备停当,浮桥搭建的速度也是相当地快。
就算象东路黄崇那样受到吴军的拦阻,这种状况也发生在了寿春和弋阳河段,不过事先汉军都做过应急预案,并且为此进行了多方的操练,为了掩护浮桥的顺利搭建,汉军诸兵种协同配合,果断出击,成功地击退了吴军的阻挠,顺利地完成了渡河任务。
跨越淮河之后,几路汉军是齐头并进,蒋斌这一路大举围攻寿春,牵弘这一路是强攻弋阳,只有王颀这一路受到阻力最小,他们一路长驱南下,进攻江夏。
弋阳在这几路之中,是一块最为难啃的硬骨头,担任弋阳督的是吴国大将张咸,张咸跟随陆抗征战多年,参与过当年西征益州和洛阳之战,陆抗临终之时,将弋阳重镇的防守任务,交到了张咸的手中。
弋阳是陆抗在世之时经营了近十年的一座要塞级城池,是吴国北伐中原的前进基地,同时是也江淮防线上的重要一环,进可攻,退可守,扼守在淮河南岸,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次汉军伐吴,第三路人马的首要攻击目标,便是拨除弋阳这颗钉子,为汉军横扫江淮扫清障碍。
在淮河上搭建浮桥之时,张咸并派出人马来试图干扰汉军的行动,不过汉军似乎早有准备,未等吴军接近,便是一通乱箭射来,逼得吴军无法靠近岸边,让吴军试图破坏浮桥的计划破产了。
张咸无奈,只得收缩兵力,退守弋阳,准备固守城池。
汉军渡河成功之后,很快便发动了对弋阳的强攻。
这几路人马虽然都未曾配备火器,但其他的大型攻城器械如投石车、床弩、连弩车,攻城车,冲车等器械是一应俱全。攻城行动开始这后,投石车飞投出去的一枚枚石弹,砸向了弋阳的城墙,就算是再坚固的城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摇晃和损坏,汉军连番地用石弹狂砸,弋阳城的城墙是千疮百孔,床弩射出的踏橛箭,则是牢牢地钉在城墙上,为攻城部队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张咸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亲自在城楼上督战,城墙那儿出现裂缝,那儿有些垮塌,张咸都会亲赴出险处,指挥吴兵进行封堵修复。
汉军发起进攻之后,张咸更是日夜不歇地亲自在城头上指挥战斗,浴血奋战,与汉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吴军将士在张咸的激励之下,个个奋勇,人人当先,皆是舍身忘死,拼死而战,抵挡住了汉军的一次次进攻。
汉军这边,由于连日强攻也未能拿下弋阳,牵弘也有些着急了,亲自上阵督战,并加强了攻击的力度。
城池的攻防战就等同于消耗战,拖的时间越久,战斗的消耗就越大,这种消耗不光是人员的消耗,还有武器的消耗,物资的消耗。
季汉为了这一次的进攻,筹备了整整的五年之久,雄厚的国力,让它的准备是极其地完善,而反观吴国,由于国贫民弱,资源有限,对弋阳前线的投入自然也有限,这场战役爆发之后,只不过进行了十余日,弋阳历年来的积存便消耗一空,人员伤亡后产生的缺口也无法补充。
不是张咸不想补充,而是整个江淮的防线都无比吃紧,现在吴国后方几乎再抽调不出一兵一卒来增援前线了,现在张咸除了靠自己,再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
但张咸的热血是有,他也是绝对悍不畏死的,但守住弋阳的信心,却在每日的消耗战之中一点点地殆磨尽了。
随着伤亡人数的越来越多,张咸能调动的防守兵力也是越来越少了,许多城墙地段人手匮乏,已经无力再应对汉军的强攻了。
似乎是嗅到了吴军力不能支的状况,汉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越来越疯狂了,终于这股洪流变成了可怕洪灾,冲垮了吴军最后的防线,张咸也倒在了这滔天的巨浪之中,弋阳沦陷了。
紧接着,寿春失守,六安失守,合肥失守,告急的文书雪片一样的飞向了建业,孙壾急令陆机移师濡须口,做垂死之挣扎。
东路大捷的同时,王颀率领中路人马,长驱南下,这一路人马的攻击之处,只是吴国荆州和扬州结合部,最为薄弱,王颀几乎未曾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一路南下,克江夏,直抵长江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