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作者:风之清扬
这点自信刘胤还是有的,靖军山顶的惊天爆炸留给邓艾的心理阴影绝对不可能这么快地消散,即使邓艾重新控制了靖军山,也不得不谨小慎微,绝对不会轻易地来追击,这便留给刘胤从容的撤退时间。
从靖军山到清川口,一共也只有三十里的山路,而到达清川口之后,那儿便有刘胤留守的大本营,有马匹和车辆。也就是说,只要刘胤一行可以安全地撤退到清川口,邓艾就算追得上来,也是望尘莫及了。
至于死守靖军山,和邓艾拼一个鱼死网破的想法,刘胤可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时候,可不是逞英雄的,凭着一百多号的私兵,与尚有数千人的魏军进行肉搏战,这个结果就算是脑袋被人挤坏了的人也能算得出来。
也许靖军山阻击战并没有完美的谢幕,但对于刘胤而言,已经是足够了,邓艾的三万大军,已经被灭掉了九成五,剩下的一两千人,也就再掀不起什么风浪了,就算他们能到达江油城下,面对坚关险隘,这么点兵力完全是杯水车薪。
这也当初刘胤没有调动江油关的守军前往靖军山御敌的原因,靖军山阻击战的能否成功,说实话,刘胤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把江油关的一千来人调上去,也未必能起到什么太多的作用。蜀军内地的驻防兵,战斗力和前线的人马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一千人的战力甚至抵不过魏军五百人,而且调往靖军山之后,受地势影响,也完全施展不开。与私兵之间的配合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搞不好反而成了累赘。
所以当初张乐建议调江油关的守军前往的时候,刘胤摇头否决了,如果不是倚仗先进的武器,刘胤也绝没有胆量仅凭着地势险要就敢和邓艾来叫板。这些装备低劣的蜀军,真的调上来也起不了大的作用。
相反的,他们守在江油关却有着积极的意义,由傅著和傅募领军,最起码江油关可以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万一靖军山战事不利。自己也算有个退路。
一声令下,家兵们很快地就离开了第一道防线,迅速向第二道防线撤退。
刘胤心情很好,根本就没有半点丢掉阵地时的沮丧,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讲。靖军山阻击战都是成功的,四天的战斗,刘胤以九百私兵力拒邓艾的两万余大军,并成功地毙敌近两万人,此战果辉煌,堪称是空前绝后。
到达第二道防线之后,刘胤的私军也完全没有休息停滞的意思,一行人轻装而进。向清川口退却而去。
魏军攻破山顶之后,显然要比上次登顶谨慎了许多,每一步都步履凝重。甚至他们只有在翻开脚下的土地确认没有危险之后,才敢向前迈出脚步,相比于攻山之时的果敢骁勇,登顶之后无人抵抗了,反倒变得畏手畏脚起来,甚至他们无人敢接近蜀兵的第二道防线。
那灾难性的一幕。深刻地印入他们的脑海之中,谁又能保证蜀军不会故技重演?
一个是快速撤离。一个是踌躇不前,双方的距离由原本的百步距离很快地加大了到了千步之外。魏军已经坐失了追歼蜀军的机会。
就连邓艾来到山顶之后,也不敢贸然地发起攻击,只是派了些斥侯去探看蜀军的动静。
很快地,斥侯就回来禀报称蜀军已经放弃了第二道防线,沿着山路向江油方向退却。
这个时候邓艾才恍然大悟,刘胤真的到了强弩之末,所有的底牌他已经全部用光了,看来他并非是使诈而是真的要逃离靖军山了。
邓艾不禁是恨声连连,这小子临到末尾居然耍了个金蝉脱壳,逃之夭夭,亏得自己居然还在这儿步步为营,而且从刘胤逃走的方向来看,毫无疑问是江油关,如果被他逃到江油关,再联合守军,自己想要拿下江油关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虽然说江油关守将已经被策反了(邓艾到了此时还不知道魏国所派的间谍白雀和被他策反的守将马邈已经挂了的消息),但只要刘胤存在,这中间的变数可就不会小。
“全力追击!”邓艾简短地下达了命令。
不过谨慎起见,邓艾还是将军队拉开了距离,在追击的同时,以策安全,刘胤的大招他们都见识过了,如果真的再被他如法炮制,剩下这兵力可真不够折腾的。
双方的距离已经达到了两三里,魏军错失了最好的机会之后,此时再想追得上刘胤的蜀军,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刘胤完全是夺路狂奔,到象一支打了败仗被敌人追击着大溃逃的队伍,不过刘胤可真不在乎什么形象了,这个时候,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尽快地赶到清川口大本营,与留守在那儿的部队汇合,退守江油关,这样才可保安全。
打蛇不死,反噬其身,邓艾这条巨蟒,被自己收拾了个半残,现在虽然是奄奄一息,但依然有能力把自己一口吞掉,刘胤在丧失了尖牙利爪之后,最明智他的选择就是逃得远远的,不要让这条狂暴的毒蛇在临死之前反咬自己一口。
这个时候再逞英雄,那可真是脑子进水了。
虽然激战一天,家兵们都有些精疲力竭,但没人愿意落后半步,三十里的羊肠小路,家兵们一路狂奔,居然只用了不到一个半时辰就完成了,远远地将追兵甩在身后。
看到大本营的营帐,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经历过九死一生的战斗,此刻才发觉生命是如此地可贵。
正当刘胤下令家兵穿过清川口返回营地之时,就瞧见前方突然间尘土飞扬,冲出一彪人马来,向着营地奔袭而来。
众人皆是大惊失色,现在谁也搞不清楚来者是敌是友,如果是友军的话,倒还罢了,如果是敌军的话,那可就是腹背受敌啊。
由于相隔太远,看不清对方的旗号,众人只能是愀心地等待着。(未完待续)
这点自信刘胤还是有的,靖军山顶的惊天爆炸留给邓艾的心理阴影绝对不可能这么快地消散,即使邓艾重新控制了靖军山,也不得不谨小慎微,绝对不会轻易地来追击,这便留给刘胤从容的撤退时间。
从靖军山到清川口,一共也只有三十里的山路,而到达清川口之后,那儿便有刘胤留守的大本营,有马匹和车辆。也就是说,只要刘胤一行可以安全地撤退到清川口,邓艾就算追得上来,也是望尘莫及了。
至于死守靖军山,和邓艾拼一个鱼死网破的想法,刘胤可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时候,可不是逞英雄的,凭着一百多号的私兵,与尚有数千人的魏军进行肉搏战,这个结果就算是脑袋被人挤坏了的人也能算得出来。
也许靖军山阻击战并没有完美的谢幕,但对于刘胤而言,已经是足够了,邓艾的三万大军,已经被灭掉了九成五,剩下的一两千人,也就再掀不起什么风浪了,就算他们能到达江油城下,面对坚关险隘,这么点兵力完全是杯水车薪。
这也当初刘胤没有调动江油关的守军前往靖军山御敌的原因,靖军山阻击战的能否成功,说实话,刘胤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把江油关的一千来人调上去,也未必能起到什么太多的作用。蜀军内地的驻防兵,战斗力和前线的人马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一千人的战力甚至抵不过魏军五百人,而且调往靖军山之后,受地势影响,也完全施展不开。与私兵之间的配合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搞不好反而成了累赘。
所以当初张乐建议调江油关的守军前往的时候,刘胤摇头否决了,如果不是倚仗先进的武器,刘胤也绝没有胆量仅凭着地势险要就敢和邓艾来叫板。这些装备低劣的蜀军,真的调上来也起不了大的作用。
相反的,他们守在江油关却有着积极的意义,由傅著和傅募领军,最起码江油关可以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万一靖军山战事不利。自己也算有个退路。
一声令下,家兵们很快地就离开了第一道防线,迅速向第二道防线撤退。
刘胤心情很好,根本就没有半点丢掉阵地时的沮丧,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讲。靖军山阻击战都是成功的,四天的战斗,刘胤以九百私兵力拒邓艾的两万余大军,并成功地毙敌近两万人,此战果辉煌,堪称是空前绝后。
到达第二道防线之后,刘胤的私军也完全没有休息停滞的意思,一行人轻装而进。向清川口退却而去。
魏军攻破山顶之后,显然要比上次登顶谨慎了许多,每一步都步履凝重。甚至他们只有在翻开脚下的土地确认没有危险之后,才敢向前迈出脚步,相比于攻山之时的果敢骁勇,登顶之后无人抵抗了,反倒变得畏手畏脚起来,甚至他们无人敢接近蜀兵的第二道防线。
那灾难性的一幕。深刻地印入他们的脑海之中,谁又能保证蜀军不会故技重演?
一个是快速撤离。一个是踌躇不前,双方的距离由原本的百步距离很快地加大了到了千步之外。魏军已经坐失了追歼蜀军的机会。
就连邓艾来到山顶之后,也不敢贸然地发起攻击,只是派了些斥侯去探看蜀军的动静。
很快地,斥侯就回来禀报称蜀军已经放弃了第二道防线,沿着山路向江油方向退却。
这个时候邓艾才恍然大悟,刘胤真的到了强弩之末,所有的底牌他已经全部用光了,看来他并非是使诈而是真的要逃离靖军山了。
邓艾不禁是恨声连连,这小子临到末尾居然耍了个金蝉脱壳,逃之夭夭,亏得自己居然还在这儿步步为营,而且从刘胤逃走的方向来看,毫无疑问是江油关,如果被他逃到江油关,再联合守军,自己想要拿下江油关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虽然说江油关守将已经被策反了(邓艾到了此时还不知道魏国所派的间谍白雀和被他策反的守将马邈已经挂了的消息),但只要刘胤存在,这中间的变数可就不会小。
“全力追击!”邓艾简短地下达了命令。
不过谨慎起见,邓艾还是将军队拉开了距离,在追击的同时,以策安全,刘胤的大招他们都见识过了,如果真的再被他如法炮制,剩下这兵力可真不够折腾的。
双方的距离已经达到了两三里,魏军错失了最好的机会之后,此时再想追得上刘胤的蜀军,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刘胤完全是夺路狂奔,到象一支打了败仗被敌人追击着大溃逃的队伍,不过刘胤可真不在乎什么形象了,这个时候,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尽快地赶到清川口大本营,与留守在那儿的部队汇合,退守江油关,这样才可保安全。
打蛇不死,反噬其身,邓艾这条巨蟒,被自己收拾了个半残,现在虽然是奄奄一息,但依然有能力把自己一口吞掉,刘胤在丧失了尖牙利爪之后,最明智他的选择就是逃得远远的,不要让这条狂暴的毒蛇在临死之前反咬自己一口。
这个时候再逞英雄,那可真是脑子进水了。
虽然激战一天,家兵们都有些精疲力竭,但没人愿意落后半步,三十里的羊肠小路,家兵们一路狂奔,居然只用了不到一个半时辰就完成了,远远地将追兵甩在身后。
看到大本营的营帐,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经历过九死一生的战斗,此刻才发觉生命是如此地可贵。
正当刘胤下令家兵穿过清川口返回营地之时,就瞧见前方突然间尘土飞扬,冲出一彪人马来,向着营地奔袭而来。
众人皆是大惊失色,现在谁也搞不清楚来者是敌是友,如果是友军的话,倒还罢了,如果是敌军的话,那可就是腹背受敌啊。
由于相隔太远,看不清对方的旗号,众人只能是愀心地等待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