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 作者:来自远方
在递送过程中,三位阁老同时皱眉。
端了海贼老巢,竟未有金银斩获?
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朝中,剿匪官兵私吞?
果不其然,战报下到兵部,一片哗然,骤起群议。
官兵截留部分缴获,和火耗冰敬一样,都是摆到台面上的潜规则。但全部截留,一两不落,实在说不过去。
兵部炸开,户部光禄寺也炸了。
礼部都察院六科接连上疏,此等不正之风,必须遏制!
吃可以,但不能太过分,吃相这么难看!
“陛下,此事不能不查!”
群情激奋,言辞如刀。
奏禀之时,声声嘶哑,可比杜鹃啼血。
朱厚照十分淡定,坐在龙椅上,借长袖遮掩,吞下一块米糕。任由群臣声嘶力竭,就是不出声。
三位阁老抬头,看过一眼,即满脸黑线。
陛下,早朝之上吃东西,能否低调点?
腮帮子鼓起这么高,再举袖子也遮不住。
众人参奏几回,天子始终不出声,都感到情况不太对头。
待奉天殿中安静下来,朱厚照咽下米糕,方道:“诸位爱卿不说了?”
群臣:“……”
“那朕说了。”
“……”抻着脖子喊了小半个时辰,敢情陛下就这反应?
“此事,朕知道。”朱厚照靠在龙椅,悠然道,“是出自朕意。”
群臣愕然,当即有户部侍郎出班,直谏道:“陛下,此事关重大,岂可不下六部商议?”
“为何不能?下六部商议,商议到最后,能商议出什么好结果?还不是要送入京中,不知落入谁的口袋。”
这话打击面太大,群臣都是脸色微变。
“陛下!”
不理谏言的朝官,朱厚照转头,道:“张伴伴,把东西给廖卿家看看。”
“是。”
张永躬身行礼,从袖中取出一本薄册,步下御阶,走到跪地的廖侍郎跟前,道:“廖大人,您请看,看仔细些。”
簿册翻开,摊在地上。
廖侍郎怒视张永,对方袖着手,压根不理会。
其后低下头,扫过两眼,立时双眼瞪大,脸色发白,额头冒出冷汗。
“可看明白了?”
“臣……”
廖侍郎伏地,无言以对。
朱厚照俯视群臣,道:“三百万两白银,户部报上来,只剩一百万两。一斛珍珠,两百多枚,经光禄寺清点封存,少去一大半。”
“二十颗?官兵剿匪,就剿到二十颗米粒大的珍珠!”
“这且不论,钦差上报,珊瑚树十五株,宝石三十箱,玛瑙两箱,夜明珠四颗,都哪去了?”
“龙涎香两块,特地用三层木箱装裹,又哪去了?”
“古玩字画,玉器环佩,都长腿跑了?!”
“朕不言,非是不知。”
朱厚照猛地站起身,扔出另一本簿册,表情严厉,目光如刀。
“朕不是傻子!”
“杨先生钦差江浙,殚精竭虑,剿匪缉盗,为国肃净海疆。缴获金银珠宝,玛瑙玉石,俱造册封存,送入京中,未留分毫!”
“尔等倒好,袖手京中,贪得无厌,雁过拔毛!朕要建卫所,调卫军戍守海岛,防御外来之敌,却是推三阻四,只道国库空虚!”
“国库为何而空?因何人而空?”
“朕许截留缴获,即为建造卫所,亦为军饷!”
“送入京中?”朱厚照冷笑,“喂硕鼠不成?”
群臣垂首,颈后发凉。廖侍郎跪在地上,抖如筛糠。
“弹劾杨先生狂妄,无臣子之操,君子之德,素行贪婪?”
“尔等也配!”
天子骤然发难,犹雷霆之怒。
奉天殿中,刹那一片死寂。
第一百一十五章 归京
天子一怒,非同小可。
宝剑亮出,不见血光怎能还鞘。
两本簿册,一本记录户部光禄寺金银玉石出入,凡被贪墨少去,不差分毫。另一本则为官员名录,凡曾伸手之人,俱在其上。
户部,光禄寺,兵部,同为重灾区。
这些衙门油水丰厚,往日里,文武朝臣无不羡慕。
如今当真该庆幸,自己不在其中。否则,必也与犯事同僚一样,被摘去乌纱,除去官服,死狗一样拖出殿外。
大汉将军早得皇命,为好好表现,拖人时豪不手软。
原本,少年天子还想玩出点花样,来一个摔杯为号。奈何奉天殿面积太大,大汉将军同御阶距离太远,只能作罢。
“陛下,求陛下开恩!”
“求陛下开恩呐!”
先时满面正气,直言进谏,弹劾钦差狂悖,江浙卫军不法的官员,此时皆噤口不言,自同寒蝉。
眼见同僚被拖走,求饶声音远去,一个个脸色发白,双手颤抖,几乎握不住朝笏。
朱厚照摔出的名册,并非全部。上录之人,仅涉事官员一半。
名录中,官职最高者为户部侍郎,其后为光禄寺少卿,通政使司誊黄右通政。再之后为户部员外郎,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最后为户部、兵部照磨等小官。加上左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数名文武官员,总计达二十六人。
在朝官员,当即被拖到殿外,除去官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行廷杖。
未有资格列朝者,由锦衣卫至刑科开出驾帖,至部中衙门或府中拿人。
弘治帝性格宽厚,向以仁慈著称。
朝官犯错,也少有行刑。除万妃党羽,即便有朝官犯下死罪,送三法司会审,也没动过廷杖。
现如今,正德帝登基刚刚一载,便当着满朝文武大动廷杖,如何不让人心惊胆寒。
内阁三老早知此事,未见半分惊讶。
天子手握名单,早晚都会发作。
仅暗中思量,早朝之上,天子雷霆之怒,下这般狠手,怕是要杀一儆百。
六部九卿,武将功臣,同样心情复杂。
今日被摘乌纱之人,多为三品以下官员,无一名六部主官。天子能知晓一名八品照磨贪钱,如何会错漏正二品的尚书?
唯一的解释,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行刑!”
奉天殿前,石阶之下,十一名犯官只着中衣,被按在地上。
锦衣卫持杖,大汉将军报数,中官监刑。
犯官不停挣扎,惊骇欲绝,声音渐渐沙哑。传入殿中,愈发变得模糊,听不清楚。
啪!
第一杖落下,求饶声陡然变作惨叫。
啪!
第二杖落下,惨叫拔高数阶,不绝于耳。
啪!
第三杖落下,少数几名犯官,竟碍不住,当场晕了过去。
真晕还是假晕,无人计较。
锦衣卫在场,自有办法让人清醒。
禁卫没有半分留情,一杖接着一杖。到后来,只闻报数,听不到一声惨叫。
立在殿中,文武百官手脚冰冷,如同身受。
第十杖落下,犯官多已脸色惨白,晕死过去。中衣下摆却未见血痕。
非是行刑人留手,实是用了暗劲。
这些人中,有一个算一个,贪墨之数皆以千计。甭管投入诏狱,还是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审,都是死路一条。
流放戍边?
怕还比不上砍头。
上法场,一刀了结,好歹痛快。流放南域北疆,路途遥遥,依这些官老爷的身板,十有八九会死在路上。
在递送过程中,三位阁老同时皱眉。
端了海贼老巢,竟未有金银斩获?
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朝中,剿匪官兵私吞?
果不其然,战报下到兵部,一片哗然,骤起群议。
官兵截留部分缴获,和火耗冰敬一样,都是摆到台面上的潜规则。但全部截留,一两不落,实在说不过去。
兵部炸开,户部光禄寺也炸了。
礼部都察院六科接连上疏,此等不正之风,必须遏制!
吃可以,但不能太过分,吃相这么难看!
“陛下,此事不能不查!”
群情激奋,言辞如刀。
奏禀之时,声声嘶哑,可比杜鹃啼血。
朱厚照十分淡定,坐在龙椅上,借长袖遮掩,吞下一块米糕。任由群臣声嘶力竭,就是不出声。
三位阁老抬头,看过一眼,即满脸黑线。
陛下,早朝之上吃东西,能否低调点?
腮帮子鼓起这么高,再举袖子也遮不住。
众人参奏几回,天子始终不出声,都感到情况不太对头。
待奉天殿中安静下来,朱厚照咽下米糕,方道:“诸位爱卿不说了?”
群臣:“……”
“那朕说了。”
“……”抻着脖子喊了小半个时辰,敢情陛下就这反应?
“此事,朕知道。”朱厚照靠在龙椅,悠然道,“是出自朕意。”
群臣愕然,当即有户部侍郎出班,直谏道:“陛下,此事关重大,岂可不下六部商议?”
“为何不能?下六部商议,商议到最后,能商议出什么好结果?还不是要送入京中,不知落入谁的口袋。”
这话打击面太大,群臣都是脸色微变。
“陛下!”
不理谏言的朝官,朱厚照转头,道:“张伴伴,把东西给廖卿家看看。”
“是。”
张永躬身行礼,从袖中取出一本薄册,步下御阶,走到跪地的廖侍郎跟前,道:“廖大人,您请看,看仔细些。”
簿册翻开,摊在地上。
廖侍郎怒视张永,对方袖着手,压根不理会。
其后低下头,扫过两眼,立时双眼瞪大,脸色发白,额头冒出冷汗。
“可看明白了?”
“臣……”
廖侍郎伏地,无言以对。
朱厚照俯视群臣,道:“三百万两白银,户部报上来,只剩一百万两。一斛珍珠,两百多枚,经光禄寺清点封存,少去一大半。”
“二十颗?官兵剿匪,就剿到二十颗米粒大的珍珠!”
“这且不论,钦差上报,珊瑚树十五株,宝石三十箱,玛瑙两箱,夜明珠四颗,都哪去了?”
“龙涎香两块,特地用三层木箱装裹,又哪去了?”
“古玩字画,玉器环佩,都长腿跑了?!”
“朕不言,非是不知。”
朱厚照猛地站起身,扔出另一本簿册,表情严厉,目光如刀。
“朕不是傻子!”
“杨先生钦差江浙,殚精竭虑,剿匪缉盗,为国肃净海疆。缴获金银珠宝,玛瑙玉石,俱造册封存,送入京中,未留分毫!”
“尔等倒好,袖手京中,贪得无厌,雁过拔毛!朕要建卫所,调卫军戍守海岛,防御外来之敌,却是推三阻四,只道国库空虚!”
“国库为何而空?因何人而空?”
“朕许截留缴获,即为建造卫所,亦为军饷!”
“送入京中?”朱厚照冷笑,“喂硕鼠不成?”
群臣垂首,颈后发凉。廖侍郎跪在地上,抖如筛糠。
“弹劾杨先生狂妄,无臣子之操,君子之德,素行贪婪?”
“尔等也配!”
天子骤然发难,犹雷霆之怒。
奉天殿中,刹那一片死寂。
第一百一十五章 归京
天子一怒,非同小可。
宝剑亮出,不见血光怎能还鞘。
两本簿册,一本记录户部光禄寺金银玉石出入,凡被贪墨少去,不差分毫。另一本则为官员名录,凡曾伸手之人,俱在其上。
户部,光禄寺,兵部,同为重灾区。
这些衙门油水丰厚,往日里,文武朝臣无不羡慕。
如今当真该庆幸,自己不在其中。否则,必也与犯事同僚一样,被摘去乌纱,除去官服,死狗一样拖出殿外。
大汉将军早得皇命,为好好表现,拖人时豪不手软。
原本,少年天子还想玩出点花样,来一个摔杯为号。奈何奉天殿面积太大,大汉将军同御阶距离太远,只能作罢。
“陛下,求陛下开恩!”
“求陛下开恩呐!”
先时满面正气,直言进谏,弹劾钦差狂悖,江浙卫军不法的官员,此时皆噤口不言,自同寒蝉。
眼见同僚被拖走,求饶声音远去,一个个脸色发白,双手颤抖,几乎握不住朝笏。
朱厚照摔出的名册,并非全部。上录之人,仅涉事官员一半。
名录中,官职最高者为户部侍郎,其后为光禄寺少卿,通政使司誊黄右通政。再之后为户部员外郎,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最后为户部、兵部照磨等小官。加上左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数名文武官员,总计达二十六人。
在朝官员,当即被拖到殿外,除去官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行廷杖。
未有资格列朝者,由锦衣卫至刑科开出驾帖,至部中衙门或府中拿人。
弘治帝性格宽厚,向以仁慈著称。
朝官犯错,也少有行刑。除万妃党羽,即便有朝官犯下死罪,送三法司会审,也没动过廷杖。
现如今,正德帝登基刚刚一载,便当着满朝文武大动廷杖,如何不让人心惊胆寒。
内阁三老早知此事,未见半分惊讶。
天子手握名单,早晚都会发作。
仅暗中思量,早朝之上,天子雷霆之怒,下这般狠手,怕是要杀一儆百。
六部九卿,武将功臣,同样心情复杂。
今日被摘乌纱之人,多为三品以下官员,无一名六部主官。天子能知晓一名八品照磨贪钱,如何会错漏正二品的尚书?
唯一的解释,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行刑!”
奉天殿前,石阶之下,十一名犯官只着中衣,被按在地上。
锦衣卫持杖,大汉将军报数,中官监刑。
犯官不停挣扎,惊骇欲绝,声音渐渐沙哑。传入殿中,愈发变得模糊,听不清楚。
啪!
第一杖落下,求饶声陡然变作惨叫。
啪!
第二杖落下,惨叫拔高数阶,不绝于耳。
啪!
第三杖落下,少数几名犯官,竟碍不住,当场晕了过去。
真晕还是假晕,无人计较。
锦衣卫在场,自有办法让人清醒。
禁卫没有半分留情,一杖接着一杖。到后来,只闻报数,听不到一声惨叫。
立在殿中,文武百官手脚冰冷,如同身受。
第十杖落下,犯官多已脸色惨白,晕死过去。中衣下摆却未见血痕。
非是行刑人留手,实是用了暗劲。
这些人中,有一个算一个,贪墨之数皆以千计。甭管投入诏狱,还是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审,都是死路一条。
流放戍边?
怕还比不上砍头。
上法场,一刀了结,好歹痛快。流放南域北疆,路途遥遥,依这些官老爷的身板,十有八九会死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