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 作者:雾十
卫玠被晋惠帝钦点着也写了一段,还没有被能工巧匠开始拓印,因为哪怕是卫老爷子、卫父那样的大书法家,都写写换换了好几次,总觉得不甚满意。卫玠就更是重视了,在此之前他甚至都不好意思告诉身边的朋友,总觉他何德何能能参与到这样的事情里。
在太学前下马,卫玠和楚王世子遇到了不少同学,与住在校舍的,也有早上从家里赶来的。
卫玠和楚王世子算是洛阳太学里的知名人物了,哪怕没见过卫玠的,在见到卫玠那张见之忘俗的脸后也会迅速反应过来这就是卫玠了,这也只能是传说中“谁家璧人”能够拥有的容貌。
一路行来,遇到不少和卫玠打招呼的同学,卫玠也笑着一一回应。
“身体已经好了。”
“谢谢关心,没什么大碍。”
“感谢之前你的礼物,我很喜欢。”
没多少话,却足以让与卫玠搭上话的学生高兴一整天。
卫玠和楚王世子在进入太学后,并没有分道扬镳,反而一起相携着去上了由国子祭酒裴頠亲自讲学的《崇有论》。
对,你没错,国子祭酒,来太学讲学。
这是每一个月洛阳太学就会和国子学发生一场辩论考试的彩头之一,谁家赢了,谁家的老师就要去对手家“帮扶弱小”,讲学一个月。
这种“输了反而占便宜”的不讲道理的奖励方式,很显然是出自卫玠之手。
当年下套的时候,把国子学一帮世家子弟整的一愣一愣的,好像莫名其妙的就开始帮着洛阳太学取长补短了。赢了,洛阳太学得名,输了,洛阳太学得利,他们当初到底是怎么稀里糊涂就同意这种事情的?
如今回想起来,好像只剩下了记忆里卫玠笑的比冬日阳光还要温暖的笑容,以及拉偏架的晋惠帝的一声:“恩,既然诸位卿家没有异议,那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吧。”
决定什么了?
怎么就愉快了?
等等啊喂。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互相别矛头的辩论竞争一直保留至今。六年的时间足以它成为一个传统、一个惯例,洛阳太学也从一开始的“输了也是我们赚了的”乐呵心理,转变成了如今“劳资下个月一定要送劳资的老师去嘲讽隔壁那群傻逼啊啊啊”的雄心壮志。
不过,现实总是如此残酷,大部分时间还是国子学的老师来洛阳太学讲学。
在卫玠代表洛阳太学出战的时候,往往才会赢得胜利。可是卫玠身体不好,先不说他经常请假,只说哪怕他能坚持日日上课,他的家人不会同意他每个月都来一场过于耗费心神的辩论。
当然,也不是说没了卫玠,洛阳太学就彻底不行了,他们偶尔也能赢(楚王世子的“童子郎”头衔就来自于此),只不过赢面还是不够大,达不到卫玠心目中所期望的五五之数。但至少每一年都是在进步的,洛阳太学与国子学之间的差异在有目共睹的缩减着。
国子学诸生也被刺激的不轻,努力程度明显超越了过去。
也因此,朝中世家出身的大臣,这才没有过多的干预两校之间的良性竞争。
去年冬天学期末的最后一次辩论,是洛阳太学赢了,在没有卫玠的情况下,由楚王世子领队,在太极殿下背水一战;开春新学期的第一个月,却是洛阳太学输了。所以,等卫玠过了花朝节假期才开始复课的时候,他最先要上的就是裴頠的《崇有论》。
《崇有论》是裴頠写的,他讲的也确实是自己的著作。
虽然谦虚一直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但是在魏晋时期的名士中,却不太流行自谦,反而有一个算一个,都觉得自己天上有地下无、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
卫玠有时候挺喜欢这些名士的,因为他觉得他们很真很可爱。
当然,最主要的是,卫玠私下里也蛮嘚瑟的,他很高兴他不是个被时代抛下的异类。
楚王世子虽然和卫玠不是同一个年级,却也选择了旁听《崇有论》,没有人对此产生什么异议,这不是特权,而是洛阳太学的个人特色。裴頠的课上,不止有卫玠和楚王世子这两种颜色的戟结,几乎已经凑齐了八种色彩,准备召唤神龙,是洛阳太学落败后少有的热闹景象。
前面说了,洛阳太学的教学真的是很人性化,这个特点体现在方方面面。
好比学习年份的选择上,也好比在上课的方式上。
洛阳太学的授课基本分为两种,不限学生人数的大课教学(最多时可达千人),以及小课堂单独授课。
卫玠可以用拓跋六修发誓(拓跋六修:恩?),这不是他引进古代的,是洛阳太学自己本身从汉朝开始就一直延续至今的上学模式。简直就是现代大学选修课和必修课的雏形版本了。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去听不同的科目,自由支配学习时间,甚至还有去京中拜访大儒、名士的课外社交活动。
——古人真会玩。
讲真,要不是因为这是历史真实存在的学校,乍然写进古代穿越小说里,肯定要被黑粉精分出A、B、C等多种人格追着掐的好吗?
就像是三星堆里出土的那个充满漫画风、堪称汉代泥石流的青铜马头,要是随随便便摆在街上,根本不会有人信这是上千年的文物好吗?
但古人真心就有这么活泼的存在啊。
与其问中国历史在汉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不如问问中国历史在宋明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把好好一个生机勃勃的文明古国,变成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辟雍”关于西周、汉朝时期的介绍大部分来自史料;而西晋部分,因为没有多少确凿的资料,蠢作者就根据剧情需要自己发挥啦,么么哒~
三星堆的马头图片[笑哭],简直是行走的表情包啊:
PS:周日,小表弟过来玩,二更时间不定QAQ可以肯定的是我一定会更哒,只不过会有点晚,亲亲们见谅,么么哒。
☆、第138章 古代一百三十八点都不友好:
裴頠是魏晋有名的名士,人人交口称赞,赞他“弘雅有远识”,是八王八裴之一,出身河东闻喜的裴氏。闻喜在现代属于山西,当地的煮饼很好吃,闻名全国,是一种芝麻包裹的传统面食,甜而不腻,久不变质。
咳,一提起闻喜,卫玠就容易想到煮饼,可惜,暂时是吃不到了。
因为这种对于现代来说有好几百年历史的传统小吃,对于魏晋来说还是从未出现过的神奇食物。卫玠试着和身边负责统管他吃食的婢子阿钱(已经是2.0版了)描述过煮饼,但最后……阿钱却给他整出了一碗干吃汤圆。也就是麻薯or草饼。
卫玠也只能服气,幸好,草饼也很好吃。草绿色的皮衣散发着淡淡的芝麻香,红豆做的内馅清甜软糯,口感Q弹,外观晶莹。不管是自己吃,还是招待朋友,泡一壶清茶,几小碟点心,会显得特别有情调。
唯一的缺点是不好克化,王氏不许卫玠多吃。阿钱每次做完,卫玠只能吃一到两个,其余的都放在精致的木质食盒里,让卫玠拿去太学送给了同窗好友。
不得不说,这种食物外交是十分成功的,帮助卫玠快速融入了与他有一定生活隔阂的同学之中。
趁着开课之前,卫玠再一次发了一圈点心,见者有份,吃过早餐的可以当个零食,没吃的正好可以垫垫肚子。既不会给家境拮据的同学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也不算拿不出手的过于寒碜的物品。唯一需要小心的就是会不会有人在食物上做手脚,在这点上,从不会让卫玠入口的东西离开自己视线的阿钱用她的生命做了保障。
身为博士的欧阳建也凑了过来,一边吃一边问旁边的楚王世子:“三郎吃了吗?”
“两个。”楚王世子比了一下手指。卫玠身边的朋友都被王氏拜托过,要注意卫玠的饮食。小时候,王氏生怕卫玠吃的少,长大了,被晋江两个疾医科普了一脑门子的饮食注意后,王氏又生怕卫玠贪嘴,要求他少餐多食忌油腻,甜食也要控制。卫玠和王济都是甜食党,吃起来就没完没了。卫玠比王济好的地方是,他还不至于牙疼,但要是不警醒,早晚会步了王济的后尘。
欧阳建点点头,对楚王世子道:“那就不能再吃了。”
“我盯着呢,放心吧。”楚王世子心里有数的很。
卫玠:“……”我几把还在旁边坐着呢,魂淡!你们这么当着我的面讨论真的好吗?
外围一圈的人却深有戚戚然的点点头,无不赞叹,就差鼓掌了,觉得为了能看到更久的美人,必须控制美人的饮食啊!
最后还是裴頠的到来,解救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卫玠。
裴頠刚过而立之年,梳着一把魏晋名士标志性的美髯,对待学生的温和态度,与对外的态度截然不同。裴頠一直都在致力于品评推荐他能够结交到的学生、名士,不看家世,只看学识和人品,听说少有的发自真心觉得国家重视教育,才能拥有未来的古人。这也是卫老爷子让他在国子祭酒这个位置上安然坐到今天的原因。换个重血统门第的上去,那基本就是要糟。
裴頠从门口进来的时候,正好要路过卫玠的书桌,还特意和卫玠打了声招呼,关心了一下卫玠纸片人一样的身体。
卫玠和裴頠也算是拐弯抹角的亲戚,裴頠的堂伯便是裴楷,裴楷是卫玠的大姨夫,所以裴頠和卫玠也算是沾亲带故,只要双方互相想认识,那么他们就一定有办法攀上亲戚,这算是世家世代联姻难得的好处之一。
裴頠与卫玠交好的理由很简单粗暴,他的主要职位是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王济是他的顶头上司,王济对卫玠的喜欢几乎所有人都知道。
有个罩着你的校长,这自然很好。卫玠的学校生活在裴頠和谢安的保驾护航下,可以说过的是十分惬意的。
但也有弊端,好比连裴頠都对卫玠道了句:“你是该少吃点这种糯米类的甜食。”
然后,裴頠就一边吃,一边目不斜视的端走了卫玠的食盒。
“……”
几百人的课堂,裴頠就生生敢这么慢悠悠的一直吃到完,间或还要喝点酪浆饮料,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这是来野炊呢。
卫玠看了一下左右,发现没有学生表示不满,甚至有觉得裴頠这是洒脱的名士真风度。
时代的代沟真的不太好逾越啊,卫玠望天如是想。
吃完了,课终于开始了。
然后,裴頠说了个生动活泼又奇葩的开场白,之乎者也的大意卫玠就不表述了,直接翻译,中心思想一句话,你们肯定以为我要讲《崇有论》了吧?嘿嘿,所以我决定讲《辩才论》!
《崇有论》和《辩才论》都是裴頠自己写的作品。
《崇有论》说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裴頠很反感何晏当年提出的贵无论,觉得时代的风气过于浮夸。
《辩才论》讲的则是时下的才性问题。
都是针砭时弊的优秀作品,讲什么都很有市场。卫玠也听听的津津有味。心想着,真是赚到了。
历史上,裴頠进了尚书左朴射,但死于赵王之手。
如今,赵王早早的退出了历史舞台,裴頠因缘际会没能升成尚书左朴射,但也没有英年早逝,这大概算是一件破官免灾的好事。历史上裴頠死前没能写完的《辩才论》,也终于算是顺利的快要写完了,卫玠作为有幸成为第一批听到它的学生,自然是赚到了。
裴頠来太学讲学,备受欢迎,不止学生,连博士(老师)都来了,刚刚来和卫玠打招呼的欧阳建就是其中之一。
欧阳健是石崇的外甥,和裴頠一样,都是古代研究唯物辩证的先驱。
六年前,卫玠就想过要是欧阳建能和裴頠认识一下,说不定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结果后来根本不需要卫玠从中牵线搭桥,裴頠和欧阳建就作为同好认识了,并且聊的火热。朝着唯物主义哲学这个在如今看来还不算是正道的理论狂奔而去,拉都拉不住。
哲学重要吗?
哲学当然重要。它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思潮。物理、化学、政治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在一长串的身份介绍时,最后肯定都会挂一个哲学家的身份。牛顿是哲学家、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作者)是哲学家、富兰克林(发现了电)是哲学家,欧洲各国的启蒙运动几乎都离不开这些哲学先驱。
比起很多小说里写的,什么也不准备,就直接跳跃似的先变法,发展工业、商业,卫玠却反而觉得最先应该做的是提高教育,在读书人心中种下一个“不断创新”的种子。
一个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能够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
而一个社会的发展,一个时代的进步,甚至是让一个民族屹立在世界之端,却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百年或者更久,没有捷径,也没有办法跳过。
不少人看到了工业革命,看到了大航海,看到了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却看不到促使这一切发生的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而是几百上千年、数辈人文化的积累与沉淀,是先有了启蒙运动潜移默化了人们的思维,无数辈商人努力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大量的教育培养出了能够发明、继承各种各样工业技术的人,这才在量的积累下,不失时机的促成了质的飞跃。
卫玠觉得他能做到的,也就是通过“卫玠”这个古代美男在历史上必然会有的影响性,带动思想启蒙。
一人力小,众人势大。
卫玠不准备一个人去做这种事,而是准备拉上一帮子人一起做。
好比卫玠的朋友们,魏晋的名士风气,已经为百花齐放的学识未来开了一个很好的头,这是在很多年代都很难做到的事情。
也好比傻皇帝晋惠帝。有个傻皇帝,是忠臣的不幸,也是能臣的幸运,他们可以在国家这张白布上任意挥洒,将它改变成为了社会进步而有的模样,不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扭曲脸孔。
不管成功与否,卫玠都会尽己所能,希望能在百年后无愧穿越这一遭!
作者有话要说: 不是说发展技术不重要,而是从卫玠的角度来看,在魏晋时期先发展思想启蒙更合适。当时的社会环境还比较开放,更适合学术的百花齐放。等社会风气变了,后面的事情也就更容易发展了。
当然,从蠢作者有限的个人看法里,最重要的还是武力值啊,捶地【喂可惜,卫玠的小身板上不了战场,只能靠其他人了,好比熠姐,好比未来的拓跋六修同学~
PS:只是蠢作者个人不太成熟的想法,纯属YY,请勿当真,么么哒~
☆、第139章 古代一百三十九点都不友好:
课下,裴頠特意留下了卫玠叙旧说事。
“没耽误你吧?”裴頠还是很贴心的,怕因为自己留下卫玠,而导致卫玠没办法赶上接下来的课程,特意询问了一下,若耽误了就晚些时候再谈。
卫玠被晋惠帝钦点着也写了一段,还没有被能工巧匠开始拓印,因为哪怕是卫老爷子、卫父那样的大书法家,都写写换换了好几次,总觉得不甚满意。卫玠就更是重视了,在此之前他甚至都不好意思告诉身边的朋友,总觉他何德何能能参与到这样的事情里。
在太学前下马,卫玠和楚王世子遇到了不少同学,与住在校舍的,也有早上从家里赶来的。
卫玠和楚王世子算是洛阳太学里的知名人物了,哪怕没见过卫玠的,在见到卫玠那张见之忘俗的脸后也会迅速反应过来这就是卫玠了,这也只能是传说中“谁家璧人”能够拥有的容貌。
一路行来,遇到不少和卫玠打招呼的同学,卫玠也笑着一一回应。
“身体已经好了。”
“谢谢关心,没什么大碍。”
“感谢之前你的礼物,我很喜欢。”
没多少话,却足以让与卫玠搭上话的学生高兴一整天。
卫玠和楚王世子在进入太学后,并没有分道扬镳,反而一起相携着去上了由国子祭酒裴頠亲自讲学的《崇有论》。
对,你没错,国子祭酒,来太学讲学。
这是每一个月洛阳太学就会和国子学发生一场辩论考试的彩头之一,谁家赢了,谁家的老师就要去对手家“帮扶弱小”,讲学一个月。
这种“输了反而占便宜”的不讲道理的奖励方式,很显然是出自卫玠之手。
当年下套的时候,把国子学一帮世家子弟整的一愣一愣的,好像莫名其妙的就开始帮着洛阳太学取长补短了。赢了,洛阳太学得名,输了,洛阳太学得利,他们当初到底是怎么稀里糊涂就同意这种事情的?
如今回想起来,好像只剩下了记忆里卫玠笑的比冬日阳光还要温暖的笑容,以及拉偏架的晋惠帝的一声:“恩,既然诸位卿家没有异议,那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吧。”
决定什么了?
怎么就愉快了?
等等啊喂。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互相别矛头的辩论竞争一直保留至今。六年的时间足以它成为一个传统、一个惯例,洛阳太学也从一开始的“输了也是我们赚了的”乐呵心理,转变成了如今“劳资下个月一定要送劳资的老师去嘲讽隔壁那群傻逼啊啊啊”的雄心壮志。
不过,现实总是如此残酷,大部分时间还是国子学的老师来洛阳太学讲学。
在卫玠代表洛阳太学出战的时候,往往才会赢得胜利。可是卫玠身体不好,先不说他经常请假,只说哪怕他能坚持日日上课,他的家人不会同意他每个月都来一场过于耗费心神的辩论。
当然,也不是说没了卫玠,洛阳太学就彻底不行了,他们偶尔也能赢(楚王世子的“童子郎”头衔就来自于此),只不过赢面还是不够大,达不到卫玠心目中所期望的五五之数。但至少每一年都是在进步的,洛阳太学与国子学之间的差异在有目共睹的缩减着。
国子学诸生也被刺激的不轻,努力程度明显超越了过去。
也因此,朝中世家出身的大臣,这才没有过多的干预两校之间的良性竞争。
去年冬天学期末的最后一次辩论,是洛阳太学赢了,在没有卫玠的情况下,由楚王世子领队,在太极殿下背水一战;开春新学期的第一个月,却是洛阳太学输了。所以,等卫玠过了花朝节假期才开始复课的时候,他最先要上的就是裴頠的《崇有论》。
《崇有论》是裴頠写的,他讲的也确实是自己的著作。
虽然谦虚一直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但是在魏晋时期的名士中,却不太流行自谦,反而有一个算一个,都觉得自己天上有地下无、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
卫玠有时候挺喜欢这些名士的,因为他觉得他们很真很可爱。
当然,最主要的是,卫玠私下里也蛮嘚瑟的,他很高兴他不是个被时代抛下的异类。
楚王世子虽然和卫玠不是同一个年级,却也选择了旁听《崇有论》,没有人对此产生什么异议,这不是特权,而是洛阳太学的个人特色。裴頠的课上,不止有卫玠和楚王世子这两种颜色的戟结,几乎已经凑齐了八种色彩,准备召唤神龙,是洛阳太学落败后少有的热闹景象。
前面说了,洛阳太学的教学真的是很人性化,这个特点体现在方方面面。
好比学习年份的选择上,也好比在上课的方式上。
洛阳太学的授课基本分为两种,不限学生人数的大课教学(最多时可达千人),以及小课堂单独授课。
卫玠可以用拓跋六修发誓(拓跋六修:恩?),这不是他引进古代的,是洛阳太学自己本身从汉朝开始就一直延续至今的上学模式。简直就是现代大学选修课和必修课的雏形版本了。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去听不同的科目,自由支配学习时间,甚至还有去京中拜访大儒、名士的课外社交活动。
——古人真会玩。
讲真,要不是因为这是历史真实存在的学校,乍然写进古代穿越小说里,肯定要被黑粉精分出A、B、C等多种人格追着掐的好吗?
就像是三星堆里出土的那个充满漫画风、堪称汉代泥石流的青铜马头,要是随随便便摆在街上,根本不会有人信这是上千年的文物好吗?
但古人真心就有这么活泼的存在啊。
与其问中国历史在汉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不如问问中国历史在宋明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把好好一个生机勃勃的文明古国,变成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辟雍”关于西周、汉朝时期的介绍大部分来自史料;而西晋部分,因为没有多少确凿的资料,蠢作者就根据剧情需要自己发挥啦,么么哒~
三星堆的马头图片[笑哭],简直是行走的表情包啊:
PS:周日,小表弟过来玩,二更时间不定QAQ可以肯定的是我一定会更哒,只不过会有点晚,亲亲们见谅,么么哒。
☆、第138章 古代一百三十八点都不友好:
裴頠是魏晋有名的名士,人人交口称赞,赞他“弘雅有远识”,是八王八裴之一,出身河东闻喜的裴氏。闻喜在现代属于山西,当地的煮饼很好吃,闻名全国,是一种芝麻包裹的传统面食,甜而不腻,久不变质。
咳,一提起闻喜,卫玠就容易想到煮饼,可惜,暂时是吃不到了。
因为这种对于现代来说有好几百年历史的传统小吃,对于魏晋来说还是从未出现过的神奇食物。卫玠试着和身边负责统管他吃食的婢子阿钱(已经是2.0版了)描述过煮饼,但最后……阿钱却给他整出了一碗干吃汤圆。也就是麻薯or草饼。
卫玠也只能服气,幸好,草饼也很好吃。草绿色的皮衣散发着淡淡的芝麻香,红豆做的内馅清甜软糯,口感Q弹,外观晶莹。不管是自己吃,还是招待朋友,泡一壶清茶,几小碟点心,会显得特别有情调。
唯一的缺点是不好克化,王氏不许卫玠多吃。阿钱每次做完,卫玠只能吃一到两个,其余的都放在精致的木质食盒里,让卫玠拿去太学送给了同窗好友。
不得不说,这种食物外交是十分成功的,帮助卫玠快速融入了与他有一定生活隔阂的同学之中。
趁着开课之前,卫玠再一次发了一圈点心,见者有份,吃过早餐的可以当个零食,没吃的正好可以垫垫肚子。既不会给家境拮据的同学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也不算拿不出手的过于寒碜的物品。唯一需要小心的就是会不会有人在食物上做手脚,在这点上,从不会让卫玠入口的东西离开自己视线的阿钱用她的生命做了保障。
身为博士的欧阳建也凑了过来,一边吃一边问旁边的楚王世子:“三郎吃了吗?”
“两个。”楚王世子比了一下手指。卫玠身边的朋友都被王氏拜托过,要注意卫玠的饮食。小时候,王氏生怕卫玠吃的少,长大了,被晋江两个疾医科普了一脑门子的饮食注意后,王氏又生怕卫玠贪嘴,要求他少餐多食忌油腻,甜食也要控制。卫玠和王济都是甜食党,吃起来就没完没了。卫玠比王济好的地方是,他还不至于牙疼,但要是不警醒,早晚会步了王济的后尘。
欧阳建点点头,对楚王世子道:“那就不能再吃了。”
“我盯着呢,放心吧。”楚王世子心里有数的很。
卫玠:“……”我几把还在旁边坐着呢,魂淡!你们这么当着我的面讨论真的好吗?
外围一圈的人却深有戚戚然的点点头,无不赞叹,就差鼓掌了,觉得为了能看到更久的美人,必须控制美人的饮食啊!
最后还是裴頠的到来,解救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卫玠。
裴頠刚过而立之年,梳着一把魏晋名士标志性的美髯,对待学生的温和态度,与对外的态度截然不同。裴頠一直都在致力于品评推荐他能够结交到的学生、名士,不看家世,只看学识和人品,听说少有的发自真心觉得国家重视教育,才能拥有未来的古人。这也是卫老爷子让他在国子祭酒这个位置上安然坐到今天的原因。换个重血统门第的上去,那基本就是要糟。
裴頠从门口进来的时候,正好要路过卫玠的书桌,还特意和卫玠打了声招呼,关心了一下卫玠纸片人一样的身体。
卫玠和裴頠也算是拐弯抹角的亲戚,裴頠的堂伯便是裴楷,裴楷是卫玠的大姨夫,所以裴頠和卫玠也算是沾亲带故,只要双方互相想认识,那么他们就一定有办法攀上亲戚,这算是世家世代联姻难得的好处之一。
裴頠与卫玠交好的理由很简单粗暴,他的主要职位是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王济是他的顶头上司,王济对卫玠的喜欢几乎所有人都知道。
有个罩着你的校长,这自然很好。卫玠的学校生活在裴頠和谢安的保驾护航下,可以说过的是十分惬意的。
但也有弊端,好比连裴頠都对卫玠道了句:“你是该少吃点这种糯米类的甜食。”
然后,裴頠就一边吃,一边目不斜视的端走了卫玠的食盒。
“……”
几百人的课堂,裴頠就生生敢这么慢悠悠的一直吃到完,间或还要喝点酪浆饮料,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这是来野炊呢。
卫玠看了一下左右,发现没有学生表示不满,甚至有觉得裴頠这是洒脱的名士真风度。
时代的代沟真的不太好逾越啊,卫玠望天如是想。
吃完了,课终于开始了。
然后,裴頠说了个生动活泼又奇葩的开场白,之乎者也的大意卫玠就不表述了,直接翻译,中心思想一句话,你们肯定以为我要讲《崇有论》了吧?嘿嘿,所以我决定讲《辩才论》!
《崇有论》和《辩才论》都是裴頠自己写的作品。
《崇有论》说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裴頠很反感何晏当年提出的贵无论,觉得时代的风气过于浮夸。
《辩才论》讲的则是时下的才性问题。
都是针砭时弊的优秀作品,讲什么都很有市场。卫玠也听听的津津有味。心想着,真是赚到了。
历史上,裴頠进了尚书左朴射,但死于赵王之手。
如今,赵王早早的退出了历史舞台,裴頠因缘际会没能升成尚书左朴射,但也没有英年早逝,这大概算是一件破官免灾的好事。历史上裴頠死前没能写完的《辩才论》,也终于算是顺利的快要写完了,卫玠作为有幸成为第一批听到它的学生,自然是赚到了。
裴頠来太学讲学,备受欢迎,不止学生,连博士(老师)都来了,刚刚来和卫玠打招呼的欧阳建就是其中之一。
欧阳健是石崇的外甥,和裴頠一样,都是古代研究唯物辩证的先驱。
六年前,卫玠就想过要是欧阳建能和裴頠认识一下,说不定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结果后来根本不需要卫玠从中牵线搭桥,裴頠和欧阳建就作为同好认识了,并且聊的火热。朝着唯物主义哲学这个在如今看来还不算是正道的理论狂奔而去,拉都拉不住。
哲学重要吗?
哲学当然重要。它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思潮。物理、化学、政治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在一长串的身份介绍时,最后肯定都会挂一个哲学家的身份。牛顿是哲学家、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作者)是哲学家、富兰克林(发现了电)是哲学家,欧洲各国的启蒙运动几乎都离不开这些哲学先驱。
比起很多小说里写的,什么也不准备,就直接跳跃似的先变法,发展工业、商业,卫玠却反而觉得最先应该做的是提高教育,在读书人心中种下一个“不断创新”的种子。
一个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能够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
而一个社会的发展,一个时代的进步,甚至是让一个民族屹立在世界之端,却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百年或者更久,没有捷径,也没有办法跳过。
不少人看到了工业革命,看到了大航海,看到了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却看不到促使这一切发生的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而是几百上千年、数辈人文化的积累与沉淀,是先有了启蒙运动潜移默化了人们的思维,无数辈商人努力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大量的教育培养出了能够发明、继承各种各样工业技术的人,这才在量的积累下,不失时机的促成了质的飞跃。
卫玠觉得他能做到的,也就是通过“卫玠”这个古代美男在历史上必然会有的影响性,带动思想启蒙。
一人力小,众人势大。
卫玠不准备一个人去做这种事,而是准备拉上一帮子人一起做。
好比卫玠的朋友们,魏晋的名士风气,已经为百花齐放的学识未来开了一个很好的头,这是在很多年代都很难做到的事情。
也好比傻皇帝晋惠帝。有个傻皇帝,是忠臣的不幸,也是能臣的幸运,他们可以在国家这张白布上任意挥洒,将它改变成为了社会进步而有的模样,不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扭曲脸孔。
不管成功与否,卫玠都会尽己所能,希望能在百年后无愧穿越这一遭!
作者有话要说: 不是说发展技术不重要,而是从卫玠的角度来看,在魏晋时期先发展思想启蒙更合适。当时的社会环境还比较开放,更适合学术的百花齐放。等社会风气变了,后面的事情也就更容易发展了。
当然,从蠢作者有限的个人看法里,最重要的还是武力值啊,捶地【喂可惜,卫玠的小身板上不了战场,只能靠其他人了,好比熠姐,好比未来的拓跋六修同学~
PS:只是蠢作者个人不太成熟的想法,纯属YY,请勿当真,么么哒~
☆、第139章 古代一百三十九点都不友好:
课下,裴頠特意留下了卫玠叙旧说事。
“没耽误你吧?”裴頠还是很贴心的,怕因为自己留下卫玠,而导致卫玠没办法赶上接下来的课程,特意询问了一下,若耽误了就晚些时候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