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 作者:雾十
卫玠很纳闷,他哥怎么能这么八卦?都远离京城了,这些事儿到底是谁告诉他的?!不过,腹诽归腹诽,在回信里,卫玠也隐晦的回了栆哥,阿翁心里有数。
广陵王并没有在楚王被审判的时候一并问责。这倒不是卫家弄不死他,又或者是忘记了他,而是卫老爷子发现拿这货钓鱼,真是太TMD管用了!
之前在调查广陵王与楚王勾结的时候,卫家派出去调查的人意外的发现,和广陵王私下有联系的并不止楚王一个。也不知道是广陵王自己勾搭的,还是人人都想利用一下人蠢又好骗的广陵王,广陵王的人脉比卫老爷子想象的还要广一些。
卫老爷子都不需要怎么试探谁有野心,又或者谁近期内就准备动手,单只看谁接触了广陵王就可以摸到不少消息。
所以,广陵王就这样“幸运”的没有被楚王抖出来。
楚王一开始还想提醒广陵王这里面有问题,结果蠢货广陵王害怕楚王最终还是会把他给供出来,主动作死,跑去楚王府,拿楚王世子威胁了一通被软禁起来的楚王。
楚王:……麻痹的,老子倒是要看看日后你会怎么死!
楚王长这么大,还没被谁如此威胁过。他怒极反笑,假装答应下了广陵王的要求,并把提醒他注意卫瓘的话变成了:“我学过一些医术,那日在殿下见羊皇后,也不知道她自己发现没有,她好像怀孕了,应该是在父皇驾崩之前有的,再多一段日子,这孩子可就要稳住了。殿下您要小心啊,这是来自叔叔我最后的‘善意’。”
楚王和他的幕僚岐盛学的一样善于挑拨人,他对囚禁了他的晋惠帝没好感,对广陵王也没好感,索性就开始了继续挑拨,想看他们两败俱伤,痛不欲生的表情。
顺便一说,岐盛因为楚王的事儿,已接□□脆利索的弄死了。这个很好理解,对于皇家来说,主子犯错,永远都不可能是主子真的错了,而是身边的人教坏了他们。不管主子会不会死,这些身边出坏主意的人肯定必须死。
贾谧倒是因为帮着楚王世子而躲过一劫,如今正在继续帮着楚王世子,好比小心翼翼的掩盖了他们做过什么之类的。楚王虽然被软禁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要是一个不小心让他知道他是被他儿子给坑了,他肯定也不会让楚王世子好过的。贾谧为了自己能好好活下去,也会尽力帮着楚王世子,彻底扫清一切证据。
这边听了楚王话的广陵王,立时就慌了,他和他阿娘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皇后有孕,嫡子还会远吗?
有了嫡子,他广陵王又算什么?
广陵王走了没多久,汝南王就来到了。
汝南王单纯就是来嘚瑟的,他大概是所有人里最恨楚王的了,也是觉得宗正府判的太轻的人。但是没办法,他要在新帝面前卖好,知道新帝是个对自家人心善的,便不能显得自己太暴虐。所以,汝南王选择了软禁楚王,然后用三天两头的来刺激楚王作为消遣。
“大侄孙,你说你辛苦谋算为的是什么?不外乎我屁股下面的这个位置,但是你猜怎么着?”
楚王看着他得意忘形的叔公嗤笑,心想着日后有你哭的时候,嘴上也乐于配合,想多从汝南王口中听到更多外面的消息:“怎么着?你依旧坐的好好的?”
“错错错,这种显而易见的事情,说了又有什么意思呢?”汝南王摇头晃脑,环胸,终于不卖官司,扔下了重磅炸弹,“你辛苦谋划,没得到的东西,有人请辞了。你说你要是能等个几个月,对方一请辞,你不就顺理成章上位了?何苦有今时今日。”
本来好好坐在那里的楚王,一下站了起来,面目狰狞的看着门外的汝南王:“你说谁请辞了?”
他辛苦谋划,想要却没得到的东西,原来只需要等几个月,就有人主动放弃,他就可以得到了?
“不管是谁,你现在也得不到了,不是吗?”汝南王快意极了,他来刺激楚王的目的终于到达了。
然后,汝南王就笑着离开了王府。
没告诉楚王想知道的答案,他当然是故意的,他憋死他个小兔崽子!
作者有话要说: 另外一个八王很快就要出场啦~
☆、第111章 古代一百零一十一点都不友好:
辅政大臣谁请辞了?
这个问题其实挺好猜的。毕竟辅政大臣一共就四个。
汝南王:刚刚大仇得报,肯定不会主动辞职,除非他疯了;
王济:作为西晋第一蛇精病,他倒是有可能干得出来这种抽风的事情,但王家和他老婆常山公主肯定不会同意他当甩手掌柜的,所以不太可能是他。
卫瓘:在卫家的下一代还没有办法顶上来的时候,卫老爷子哪怕再年迈,也会坚持下去;
所以,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选了——王戎。
是的,王戎正是第四位辅政大臣,他的请辞既在情理之中,又在众人的意料之外。这位年少时,和另外六个基友组队出道,弄了个红透魏晋半边天的偶像组合——竹林时代,额,不对,是竹林七贤的名士,其实一直都是个让人看不透的人。
最起码对于卫玠来说是这样,因为他所了解的王戎形象,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中。
卫玠对王戎的第一印象是,王济总爱夸他的那句,我妹子似王戎早慧。
王济这话的重点肯定是在夸卫玠的,但顺便也是在无形中捧了王戎的,王济骄傲又毒舌,嫌少有能真正折服他的人,而王戎很显然便是这个很少里的一员。
后来,卫玠无意中听过王戎夸王济是“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简单来说就是,王戎觉得王济如瑶林琼树那样出众。
卫玠表示:两个中老年大叔这些互夸,这的不害臊吗?
再后来,卫玠从拓跋六修口中知道了王戎夸人的基本套路,也就知道了这不是王戎和王济夸张,夸起人来不要命,而是这个年头的文人夸人都是这种夸张范儿的,什么词儿好,就往上堆砌什么,习惯了,也就不会觉得脸红了。
好比王戎夸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夸“荀勖”是“谓裴頠拙于用长,荀勖工于用短,陈道宁纟畟纟畟(谡谡)如束长竿”。
哪怕见到一个酒垆(酒店、酒肆)追忆往昔,说话的风格都是“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
讲真,在流行四六骈文的年代里,卫玠真的是长了不少见识,原来夸人还能这么夸。
咳,卫玠对王戎的第二印象,是王戎和卫玠已故的二姨夫和峤一样,以抠门出名。就是那个卖李还要钻了核的,生怕别人栽种出好李,让他家的李没路可走。(……)
但紧接着,因为王济与和峤的砍李树事件,卫玠对王戎却又有了翻天覆地的新认知——孝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的典故尤言在耳,卫玠自己也真真切切经历了只因为王氏和王戎的母亲交好,吝啬如斯的王戎就可以眼睛都不眨一下的送上自己最引以为傲的李园,帮着王家和王济解围。
与王衍、王戎真的结识之后,卫玠又发现,王戎真不愧是竹林七贤,谈吐幽默,清赏简要,足以对得起他被历史书记载了一笔又一笔的文坛大咖的身份。
竹林七贤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这就是七个避世的高人。
但其实竹林七贤虽然都好玄学,但在政治倾向上是有很大不同的,好比嵇康和阮籍就是最符合大众印象的那种,他们始终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放弃礼教,返璞归真),对被司马集团所控制下的魏朝,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无论你征召我多少次,都对不起了,大爷我就是对那些功名利禄没兴趣。
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则主张自然与名教合一,在嵇康一曲广陵散自此终结血洒刑场后,向秀选择了被迫出仕;阮咸也选择了出仕,却和向秀一样,不为晋武帝所重用;
山涛四十岁的时候选择出仕,投靠了司马师,一路扶摇直上,位极人臣,可惜,司马师大业未成就病死了;唯有王戎,历经几朝,在风雨飘摇中,地位始终超然,他也是竹林七贤中活的最长的,七贤的子孙后代在他和山涛的帮助下,都不至于混的特别惨。
卫玠想起他曾听过的有文人对王戎的不屑,觉得竹林七贤中就王戎功利心最重,又贪财吝啬,实在是堕了竹林七贤的名声。
但卫玠看到的却是,潇洒走完人生路的阮籍和嵇康等人的子孙后代,都是王戎和山涛在照拂。
嵇康虽然是因为得罪了钟会被构陷而死,但他死时确确实实是背负着罪名的,他的儿子嵇绍当时还是个孩子,他将嵇绍托付给了山涛,山涛对嵇绍视若亲子,真的抚养嵇绍长大成才,于是有了“嵇绍不孤”的成语典故。
但是山涛也早早的去世了,历史上嵇绍能以罪臣之子的身份,混到晋惠帝身边当侍郎,走的能是谁的路子呢?只能是王戎的。
在这个平行世界,也是在王戎和卫瓘的帮忙,才成全了嵇绍的今时今日。
卫玠实在是不能理解那些背后说王戎不是的人的想法。
在卫玠看来,谁也没有立场去说竹林七贤当年的分道扬镳孰对孰错,嵇康、阮籍成全了他们心中的高义,王戎、山涛则照顾了所有人的子孙后代,让他们不至于没有活路。
只能说是不同性格的不同活法,他们都活的挺开心,这才是真正的竹林七炫,顺着本心而为,并没有对错。
而就在卫玠觉得他已经足够了解王戎的时候,王戎却急流勇退,请辞了。
这不仅仅是这个平行世界的王戎的独特选择,在真正的历史上,王戎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他不理世事、寄情于山水的时间,要比平行世界的时间早上近十年,并且,他也没能悠闲多少时间,便在晋武帝死后,再一次被朝廷征兆,又因为女婿裴頠被赵王所害有过短暂的被罢免期,再然后又重新起复……在宦海起起伏伏。
所以,在如今这个情况下,王戎请辞,卫玠和所有人一样,先是觉得不可思议,后再联想了一下历史,就又觉得也没那么值得惊讶了,确实是像王戎能干的出来的事情。
只不过历史上,王戎的避世,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觉得国将大乱。如今呢?还是因为他对这个国家不算看好吗?
卫老爷子有白话版《晋书》这个作弊器,也熟知王戎的套路,当即便下了拜帖,亲自登门求问。
王戎却给出了令卫瓘十分意外的回答:“若我不退,谁来替伯玉(卫瓘的字)钓鱼?”
“恩?”卫老爷子心中一怔。
“有广陵王这个饵,还是不够重,唯有能真正给出让他们心动的位置,那些隐藏在暗涌下的黑手,才会真正现出原形啊。”
王戎因为广陵王当年批发玉佩的事情,对广陵王各种看不上,兼之想看他倒霉,就对广陵王多加关注了一些,也就自然而然的看出了卫瓘的打算。他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下定决心要帮卫瓘一把。辅政之臣的位置,对于无论野心是仅止步于辅政之臣,还是想要借辅政之臣为跳板所求更多的人来说,都足够重要了。哪怕明知道这是个坑,也会义无反顾的跳下去的那种重要。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卫瓘也懂了王戎的意思。
纵使卫瓘计策再多,面对那些混不吝手握重兵的王爷,又能如何呢?一力降十会,若对方学历史上的楚王和清河王那样,直接先灭了卫家满门,卫老爷子也是没辙的。哪怕如今他们手上也有身为大将军的王济的兵马,有了一拼之力,但卫老爷子主观上还是不太想兵戎相见,导致生灵涂炭。
所以,王戎给出的办法才是最合适的,用一块实实在在的肥肉,引得这些王爷们先自相残杀,内耗一番。然后卫瓘才好浑水摸鱼。
若一开始按照卫瓘的计策,只以广陵王为饵,不是不可以,但要费事儿很多,还加大了风险。
“若不是知道朝中还有一个你,能把握好这个度,我是断然不会请辞的。”王戎对卫瓘直言不讳,因为卫玠,王戎和卫瓘私下里的关系要比历史上好很多,“只有你能懂我,并且能把它做到最好。”
卫瓘张了张口,准备说些什么。
王戎却先一步猜到了他想要说什么,直接打断他道:“若你请辞,我却是断然是没有办法做到你能做到的份儿上的。你是知道我的性格的,我胆小,说不定在强压下会撒手不管,我真的干的出来的。我与你不同,你从一开始追随的就是司马家,而我只是没有办法下的选择,我对司马家一直有心结。”
司马家害死了王戎的至交好友嵇康,虽然只是间接伤害,却已经够王戎记司马家一辈子了。他能尽心辅佐到这一步,也不过是为了王家和至交好友的孩子而已。
“所以,我退。请不要再劝我了。我认识的卫伯玉可不是不懂得何为壮士断腕的人。”
“待清理了朝中弊病,必请濬冲(王戎的字)归朝。”卫瓘郑重其事的许下重诺。
王戎却再一次拒绝了:“我更愿意寄情于山水。”嵇绍已经成长为足以接过王戎照拂后代重任的人了,他退的很安心。
“我会替你照拂后代。”卫瓘是为王戎做些事什么,总觉得不安心。
这一次王戎没再拒绝,只言:“恨没能与君早结识。”
“如今尤不晚。”
“对,不晚,不晚,当浮一大白。”
作者有话要说: 注1:王戎文中夸王济的话,其实是用来夸王衍的,但是,咳,蠢作者设计大纲的时候有写王戎也夸过王济的,但如今实在是找不到原文了,so,借用一下,希望亲亲们能够不要介意。
注2:文中王戎对司马家复杂的感觉是作者胡乱揣测的,请勿当真。
☆、第112章 古代一百零一十二点都不友好:
王戎提出请辞的时候,朝臣虽然惊讶,却还没有太大的波动。
直至王戎真的退了,才算是正儿八经的震惊朝野。
不少大臣脸上都挂着“王戎竟然真的退了”的不可思议,已经到手的辅政之位说不要就不要?陛下竟然也真的同意了……这是几个意思?陛下已经坐不住要限制大臣手上的权利?那为什么要从王戎开刀?难得不应该是从汝南王那种好欺负的开始吗?咳,如今的朝政时局真是神秘莫测啊,皇会玩,我们不懂。
晋惠帝:“恩?玩什么?上朝什么的,朕已经不想玩了,太累。”
幸好上朝不是天天上,要不然晋惠帝就真的要罢工了。晋惠帝私下里和他的皇后抱怨了好久,当皇帝还不如当太子,最起码太子不用经常去上朝。
“……”羊皇后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其实太子也需要上朝,只是你爹当初怕你丢人,才特别允许了你只需要偶尔上朝。
“当皇帝每天还要那么辛苦的盖章,也好累啊。”晋惠帝继续抱怨。
“……”羊皇后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她丈夫只是当个橡皮图章,盖一下就完事,真正皇帝需要操心的可不只是盖,还需要看和思考,把握天下大事。晋惠帝有忠心耿耿的嵇绍帮他解决这些,已经是皇帝中十分幸福的那一个了。既不用自己干活,还不用担心嵇绍会糊弄他,或者是生出什么歹心。
晋惠帝把曲面桌上的东西一推,耍赖一样的趴在桌上,两手伸直,无所事事的耷拉着,对皇后表示:“可不可以不当皇帝,当回太子啊。”
这一次羊皇后终于有的说了:“不可以!”事实上,卫瓘等老臣为了保住晋惠帝的皇位,正在绞尽脑汁、呕心沥血。
“QAQ你凶朕!”晋惠帝觉得这个日子没办法过了。
羊皇后也是一愣,因为她也是自己开口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语气竟然那么冷硬,她从未有过这样,不管心里再怎么着急生气,她的语气也一直是柔软无害的,这是她的伪装,也是她的保护色,这还是第一次她的脾气不受自己控制。
卫玠很纳闷,他哥怎么能这么八卦?都远离京城了,这些事儿到底是谁告诉他的?!不过,腹诽归腹诽,在回信里,卫玠也隐晦的回了栆哥,阿翁心里有数。
广陵王并没有在楚王被审判的时候一并问责。这倒不是卫家弄不死他,又或者是忘记了他,而是卫老爷子发现拿这货钓鱼,真是太TMD管用了!
之前在调查广陵王与楚王勾结的时候,卫家派出去调查的人意外的发现,和广陵王私下有联系的并不止楚王一个。也不知道是广陵王自己勾搭的,还是人人都想利用一下人蠢又好骗的广陵王,广陵王的人脉比卫老爷子想象的还要广一些。
卫老爷子都不需要怎么试探谁有野心,又或者谁近期内就准备动手,单只看谁接触了广陵王就可以摸到不少消息。
所以,广陵王就这样“幸运”的没有被楚王抖出来。
楚王一开始还想提醒广陵王这里面有问题,结果蠢货广陵王害怕楚王最终还是会把他给供出来,主动作死,跑去楚王府,拿楚王世子威胁了一通被软禁起来的楚王。
楚王:……麻痹的,老子倒是要看看日后你会怎么死!
楚王长这么大,还没被谁如此威胁过。他怒极反笑,假装答应下了广陵王的要求,并把提醒他注意卫瓘的话变成了:“我学过一些医术,那日在殿下见羊皇后,也不知道她自己发现没有,她好像怀孕了,应该是在父皇驾崩之前有的,再多一段日子,这孩子可就要稳住了。殿下您要小心啊,这是来自叔叔我最后的‘善意’。”
楚王和他的幕僚岐盛学的一样善于挑拨人,他对囚禁了他的晋惠帝没好感,对广陵王也没好感,索性就开始了继续挑拨,想看他们两败俱伤,痛不欲生的表情。
顺便一说,岐盛因为楚王的事儿,已接□□脆利索的弄死了。这个很好理解,对于皇家来说,主子犯错,永远都不可能是主子真的错了,而是身边的人教坏了他们。不管主子会不会死,这些身边出坏主意的人肯定必须死。
贾谧倒是因为帮着楚王世子而躲过一劫,如今正在继续帮着楚王世子,好比小心翼翼的掩盖了他们做过什么之类的。楚王虽然被软禁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要是一个不小心让他知道他是被他儿子给坑了,他肯定也不会让楚王世子好过的。贾谧为了自己能好好活下去,也会尽力帮着楚王世子,彻底扫清一切证据。
这边听了楚王话的广陵王,立时就慌了,他和他阿娘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皇后有孕,嫡子还会远吗?
有了嫡子,他广陵王又算什么?
广陵王走了没多久,汝南王就来到了。
汝南王单纯就是来嘚瑟的,他大概是所有人里最恨楚王的了,也是觉得宗正府判的太轻的人。但是没办法,他要在新帝面前卖好,知道新帝是个对自家人心善的,便不能显得自己太暴虐。所以,汝南王选择了软禁楚王,然后用三天两头的来刺激楚王作为消遣。
“大侄孙,你说你辛苦谋算为的是什么?不外乎我屁股下面的这个位置,但是你猜怎么着?”
楚王看着他得意忘形的叔公嗤笑,心想着日后有你哭的时候,嘴上也乐于配合,想多从汝南王口中听到更多外面的消息:“怎么着?你依旧坐的好好的?”
“错错错,这种显而易见的事情,说了又有什么意思呢?”汝南王摇头晃脑,环胸,终于不卖官司,扔下了重磅炸弹,“你辛苦谋划,没得到的东西,有人请辞了。你说你要是能等个几个月,对方一请辞,你不就顺理成章上位了?何苦有今时今日。”
本来好好坐在那里的楚王,一下站了起来,面目狰狞的看着门外的汝南王:“你说谁请辞了?”
他辛苦谋划,想要却没得到的东西,原来只需要等几个月,就有人主动放弃,他就可以得到了?
“不管是谁,你现在也得不到了,不是吗?”汝南王快意极了,他来刺激楚王的目的终于到达了。
然后,汝南王就笑着离开了王府。
没告诉楚王想知道的答案,他当然是故意的,他憋死他个小兔崽子!
作者有话要说: 另外一个八王很快就要出场啦~
☆、第111章 古代一百零一十一点都不友好:
辅政大臣谁请辞了?
这个问题其实挺好猜的。毕竟辅政大臣一共就四个。
汝南王:刚刚大仇得报,肯定不会主动辞职,除非他疯了;
王济:作为西晋第一蛇精病,他倒是有可能干得出来这种抽风的事情,但王家和他老婆常山公主肯定不会同意他当甩手掌柜的,所以不太可能是他。
卫瓘:在卫家的下一代还没有办法顶上来的时候,卫老爷子哪怕再年迈,也会坚持下去;
所以,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选了——王戎。
是的,王戎正是第四位辅政大臣,他的请辞既在情理之中,又在众人的意料之外。这位年少时,和另外六个基友组队出道,弄了个红透魏晋半边天的偶像组合——竹林时代,额,不对,是竹林七贤的名士,其实一直都是个让人看不透的人。
最起码对于卫玠来说是这样,因为他所了解的王戎形象,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中。
卫玠对王戎的第一印象是,王济总爱夸他的那句,我妹子似王戎早慧。
王济这话的重点肯定是在夸卫玠的,但顺便也是在无形中捧了王戎的,王济骄傲又毒舌,嫌少有能真正折服他的人,而王戎很显然便是这个很少里的一员。
后来,卫玠无意中听过王戎夸王济是“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简单来说就是,王戎觉得王济如瑶林琼树那样出众。
卫玠表示:两个中老年大叔这些互夸,这的不害臊吗?
再后来,卫玠从拓跋六修口中知道了王戎夸人的基本套路,也就知道了这不是王戎和王济夸张,夸起人来不要命,而是这个年头的文人夸人都是这种夸张范儿的,什么词儿好,就往上堆砌什么,习惯了,也就不会觉得脸红了。
好比王戎夸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夸“荀勖”是“谓裴頠拙于用长,荀勖工于用短,陈道宁纟畟纟畟(谡谡)如束长竿”。
哪怕见到一个酒垆(酒店、酒肆)追忆往昔,说话的风格都是“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
讲真,在流行四六骈文的年代里,卫玠真的是长了不少见识,原来夸人还能这么夸。
咳,卫玠对王戎的第二印象,是王戎和卫玠已故的二姨夫和峤一样,以抠门出名。就是那个卖李还要钻了核的,生怕别人栽种出好李,让他家的李没路可走。(……)
但紧接着,因为王济与和峤的砍李树事件,卫玠对王戎却又有了翻天覆地的新认知——孝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的典故尤言在耳,卫玠自己也真真切切经历了只因为王氏和王戎的母亲交好,吝啬如斯的王戎就可以眼睛都不眨一下的送上自己最引以为傲的李园,帮着王家和王济解围。
与王衍、王戎真的结识之后,卫玠又发现,王戎真不愧是竹林七贤,谈吐幽默,清赏简要,足以对得起他被历史书记载了一笔又一笔的文坛大咖的身份。
竹林七贤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这就是七个避世的高人。
但其实竹林七贤虽然都好玄学,但在政治倾向上是有很大不同的,好比嵇康和阮籍就是最符合大众印象的那种,他们始终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放弃礼教,返璞归真),对被司马集团所控制下的魏朝,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无论你征召我多少次,都对不起了,大爷我就是对那些功名利禄没兴趣。
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则主张自然与名教合一,在嵇康一曲广陵散自此终结血洒刑场后,向秀选择了被迫出仕;阮咸也选择了出仕,却和向秀一样,不为晋武帝所重用;
山涛四十岁的时候选择出仕,投靠了司马师,一路扶摇直上,位极人臣,可惜,司马师大业未成就病死了;唯有王戎,历经几朝,在风雨飘摇中,地位始终超然,他也是竹林七贤中活的最长的,七贤的子孙后代在他和山涛的帮助下,都不至于混的特别惨。
卫玠想起他曾听过的有文人对王戎的不屑,觉得竹林七贤中就王戎功利心最重,又贪财吝啬,实在是堕了竹林七贤的名声。
但卫玠看到的却是,潇洒走完人生路的阮籍和嵇康等人的子孙后代,都是王戎和山涛在照拂。
嵇康虽然是因为得罪了钟会被构陷而死,但他死时确确实实是背负着罪名的,他的儿子嵇绍当时还是个孩子,他将嵇绍托付给了山涛,山涛对嵇绍视若亲子,真的抚养嵇绍长大成才,于是有了“嵇绍不孤”的成语典故。
但是山涛也早早的去世了,历史上嵇绍能以罪臣之子的身份,混到晋惠帝身边当侍郎,走的能是谁的路子呢?只能是王戎的。
在这个平行世界,也是在王戎和卫瓘的帮忙,才成全了嵇绍的今时今日。
卫玠实在是不能理解那些背后说王戎不是的人的想法。
在卫玠看来,谁也没有立场去说竹林七贤当年的分道扬镳孰对孰错,嵇康、阮籍成全了他们心中的高义,王戎、山涛则照顾了所有人的子孙后代,让他们不至于没有活路。
只能说是不同性格的不同活法,他们都活的挺开心,这才是真正的竹林七炫,顺着本心而为,并没有对错。
而就在卫玠觉得他已经足够了解王戎的时候,王戎却急流勇退,请辞了。
这不仅仅是这个平行世界的王戎的独特选择,在真正的历史上,王戎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他不理世事、寄情于山水的时间,要比平行世界的时间早上近十年,并且,他也没能悠闲多少时间,便在晋武帝死后,再一次被朝廷征兆,又因为女婿裴頠被赵王所害有过短暂的被罢免期,再然后又重新起复……在宦海起起伏伏。
所以,在如今这个情况下,王戎请辞,卫玠和所有人一样,先是觉得不可思议,后再联想了一下历史,就又觉得也没那么值得惊讶了,确实是像王戎能干的出来的事情。
只不过历史上,王戎的避世,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觉得国将大乱。如今呢?还是因为他对这个国家不算看好吗?
卫老爷子有白话版《晋书》这个作弊器,也熟知王戎的套路,当即便下了拜帖,亲自登门求问。
王戎却给出了令卫瓘十分意外的回答:“若我不退,谁来替伯玉(卫瓘的字)钓鱼?”
“恩?”卫老爷子心中一怔。
“有广陵王这个饵,还是不够重,唯有能真正给出让他们心动的位置,那些隐藏在暗涌下的黑手,才会真正现出原形啊。”
王戎因为广陵王当年批发玉佩的事情,对广陵王各种看不上,兼之想看他倒霉,就对广陵王多加关注了一些,也就自然而然的看出了卫瓘的打算。他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下定决心要帮卫瓘一把。辅政之臣的位置,对于无论野心是仅止步于辅政之臣,还是想要借辅政之臣为跳板所求更多的人来说,都足够重要了。哪怕明知道这是个坑,也会义无反顾的跳下去的那种重要。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卫瓘也懂了王戎的意思。
纵使卫瓘计策再多,面对那些混不吝手握重兵的王爷,又能如何呢?一力降十会,若对方学历史上的楚王和清河王那样,直接先灭了卫家满门,卫老爷子也是没辙的。哪怕如今他们手上也有身为大将军的王济的兵马,有了一拼之力,但卫老爷子主观上还是不太想兵戎相见,导致生灵涂炭。
所以,王戎给出的办法才是最合适的,用一块实实在在的肥肉,引得这些王爷们先自相残杀,内耗一番。然后卫瓘才好浑水摸鱼。
若一开始按照卫瓘的计策,只以广陵王为饵,不是不可以,但要费事儿很多,还加大了风险。
“若不是知道朝中还有一个你,能把握好这个度,我是断然不会请辞的。”王戎对卫瓘直言不讳,因为卫玠,王戎和卫瓘私下里的关系要比历史上好很多,“只有你能懂我,并且能把它做到最好。”
卫瓘张了张口,准备说些什么。
王戎却先一步猜到了他想要说什么,直接打断他道:“若你请辞,我却是断然是没有办法做到你能做到的份儿上的。你是知道我的性格的,我胆小,说不定在强压下会撒手不管,我真的干的出来的。我与你不同,你从一开始追随的就是司马家,而我只是没有办法下的选择,我对司马家一直有心结。”
司马家害死了王戎的至交好友嵇康,虽然只是间接伤害,却已经够王戎记司马家一辈子了。他能尽心辅佐到这一步,也不过是为了王家和至交好友的孩子而已。
“所以,我退。请不要再劝我了。我认识的卫伯玉可不是不懂得何为壮士断腕的人。”
“待清理了朝中弊病,必请濬冲(王戎的字)归朝。”卫瓘郑重其事的许下重诺。
王戎却再一次拒绝了:“我更愿意寄情于山水。”嵇绍已经成长为足以接过王戎照拂后代重任的人了,他退的很安心。
“我会替你照拂后代。”卫瓘是为王戎做些事什么,总觉得不安心。
这一次王戎没再拒绝,只言:“恨没能与君早结识。”
“如今尤不晚。”
“对,不晚,不晚,当浮一大白。”
作者有话要说: 注1:王戎文中夸王济的话,其实是用来夸王衍的,但是,咳,蠢作者设计大纲的时候有写王戎也夸过王济的,但如今实在是找不到原文了,so,借用一下,希望亲亲们能够不要介意。
注2:文中王戎对司马家复杂的感觉是作者胡乱揣测的,请勿当真。
☆、第112章 古代一百零一十二点都不友好:
王戎提出请辞的时候,朝臣虽然惊讶,却还没有太大的波动。
直至王戎真的退了,才算是正儿八经的震惊朝野。
不少大臣脸上都挂着“王戎竟然真的退了”的不可思议,已经到手的辅政之位说不要就不要?陛下竟然也真的同意了……这是几个意思?陛下已经坐不住要限制大臣手上的权利?那为什么要从王戎开刀?难得不应该是从汝南王那种好欺负的开始吗?咳,如今的朝政时局真是神秘莫测啊,皇会玩,我们不懂。
晋惠帝:“恩?玩什么?上朝什么的,朕已经不想玩了,太累。”
幸好上朝不是天天上,要不然晋惠帝就真的要罢工了。晋惠帝私下里和他的皇后抱怨了好久,当皇帝还不如当太子,最起码太子不用经常去上朝。
“……”羊皇后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其实太子也需要上朝,只是你爹当初怕你丢人,才特别允许了你只需要偶尔上朝。
“当皇帝每天还要那么辛苦的盖章,也好累啊。”晋惠帝继续抱怨。
“……”羊皇后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她丈夫只是当个橡皮图章,盖一下就完事,真正皇帝需要操心的可不只是盖,还需要看和思考,把握天下大事。晋惠帝有忠心耿耿的嵇绍帮他解决这些,已经是皇帝中十分幸福的那一个了。既不用自己干活,还不用担心嵇绍会糊弄他,或者是生出什么歹心。
晋惠帝把曲面桌上的东西一推,耍赖一样的趴在桌上,两手伸直,无所事事的耷拉着,对皇后表示:“可不可以不当皇帝,当回太子啊。”
这一次羊皇后终于有的说了:“不可以!”事实上,卫瓘等老臣为了保住晋惠帝的皇位,正在绞尽脑汁、呕心沥血。
“QAQ你凶朕!”晋惠帝觉得这个日子没办法过了。
羊皇后也是一愣,因为她也是自己开口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语气竟然那么冷硬,她从未有过这样,不管心里再怎么着急生气,她的语气也一直是柔软无害的,这是她的伪装,也是她的保护色,这还是第一次她的脾气不受自己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