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我在这里陪着父亲。”
郑芳大惊道:“三弟,切勿自作主张,如今大兄尚未返回,我们都应听从大兄指示。”
郑薄却问道:“我郑家阳奉yin违,已经不是一日两日,如此行为,形同谋反。即便是陛下宽宏大量,那其他勋贵又怎会放过这个机会!如此大罪,没有见血,陛下又如何能轻饶我等?
事已至此,我郑家不舍一人,又如何能让众人息怒!舍一命而救家族,我也算死得其所……”
这个时代,儿子对父亲动手,已经是大逆不道。郑薄即便活着,今后也是千夫所指。
从决定动手的一瞬间,郑薄就已经想到了自己的命运。
但是,他不后悔。因为他救了整个家族!
郑芳却道:“如今大兄,陛下都无消息传来,三弟即便有了决绝之心,也当让陛下知道,让天下人知道我郑家只是父亲失心疯,而其他人都是忠心耿耿。何况……三弟难道就不想再去应天府看看绪儿他们吗?”
郑薄的情绪冷静了下来,伸手抱起了父亲的身体,回首说道:“我带父亲到后院独居,等待陛下圣裁。这几日,不要让任何人打扰了我们。”
郑芳这才稍微放下心来,道:“为君是大孝,为父是小孝,三弟切勿自作主张,事情或有转机。”
但是这话郑薄并没有听在心里,他不会让自己成为千夫所指之人,为家族蒙羞,为子女蒙羞。
河中都督府的傍晚,在应天府却已经夜深,但是针对西域的电报房里,咯咯哒哒的电报机指针却不停地划动了起来。
接收到这些信息的工作人员不敢怠慢,一条条消息被迅速地传到他们的上司那里,然后被送入宫中。
“陛下,康居传来的消息,郑宏图谋不轨,却被两个儿子劝阻。如今郑宏已经被软禁起来。郑芳传来忏悔书,恭候圣裁。”
接到消息,朱瞻基楞了一下,忍不住一笑。
国泰民安了四十年,大明内部一团和气,让他都有些无聊了。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郑宏,可是还没有等他出手,事情竟然已经摆平了。
这未免有一种虎头蛇尾,我裤子脱了,你却来亲戚了的挫败感。
不过从内心来说,朱瞻基还是挺欣慰的,毕竟,不用生灵涂炭了。
如果郑家真的反叛,绑架上河中百姓来跟朝廷作对,即便安排的再好,也会杀的尸山血海,只会便宜了其他民族。
“着通政司,锦衣卫押送郑宏来京。这次郑宏叛逆,郑家众人能明白事理,以国为重,当免其家族罪。不过……令郑英明日见驾……”
郑英是郑宏的长子,一直留在京城。下午才命人将他监控起来,但是现在既然郑家二子,三子大义灭亲,自然要命郑英回去继续爵位了。
“让锦衣卫明日一早将对郑英的分析呈报上来。”
要派郑英回去继承爵位,但是也要确定此人的忠诚。要再是个白眼狼,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掌权。
另外,让不让郑英直接接任河中总督一职,朱瞻基也有了其他想法。
按照目前的分封制,这河中总督一职应该是郑家人接任,这是帝国稳定的基础。
如果不让他接任,这就容易触及到宗室和勋贵们的神经。
当初的朱允炆削藩,就导致丢了江山,而当初还只是二十多个宗室。
现在的大明亲王就有一百零一个,郡王数百,勋贵家族数百,受封武将数千。
一旦政策出现变化,他们的反对声肯定是最大的。朱瞻基再厉害也需要这些武将,勋贵,宗室的支持才能管理这个国家。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种稳定的社会层次确定,所以人人才会支持朱瞻基。
文官们虽然不涉及分封,但是他们现在逐渐形成了以内务府贸易为代表的一大群体,以大明工业发展为代表的一大群体,他们虽然没有封地,但是他们能获得的利益并不比武将们少太多。
所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朱瞻基还是决定不要打破现在的规则,但是也要试探一番。
这套规则虽然看似有些僵硬,却非常稳定。在这个世界生产力解放还没有达到最有效的层次
我在这里陪着父亲。”
郑芳大惊道:“三弟,切勿自作主张,如今大兄尚未返回,我们都应听从大兄指示。”
郑薄却问道:“我郑家阳奉yin违,已经不是一日两日,如此行为,形同谋反。即便是陛下宽宏大量,那其他勋贵又怎会放过这个机会!如此大罪,没有见血,陛下又如何能轻饶我等?
事已至此,我郑家不舍一人,又如何能让众人息怒!舍一命而救家族,我也算死得其所……”
这个时代,儿子对父亲动手,已经是大逆不道。郑薄即便活着,今后也是千夫所指。
从决定动手的一瞬间,郑薄就已经想到了自己的命运。
但是,他不后悔。因为他救了整个家族!
郑芳却道:“如今大兄,陛下都无消息传来,三弟即便有了决绝之心,也当让陛下知道,让天下人知道我郑家只是父亲失心疯,而其他人都是忠心耿耿。何况……三弟难道就不想再去应天府看看绪儿他们吗?”
郑薄的情绪冷静了下来,伸手抱起了父亲的身体,回首说道:“我带父亲到后院独居,等待陛下圣裁。这几日,不要让任何人打扰了我们。”
郑芳这才稍微放下心来,道:“为君是大孝,为父是小孝,三弟切勿自作主张,事情或有转机。”
但是这话郑薄并没有听在心里,他不会让自己成为千夫所指之人,为家族蒙羞,为子女蒙羞。
河中都督府的傍晚,在应天府却已经夜深,但是针对西域的电报房里,咯咯哒哒的电报机指针却不停地划动了起来。
接收到这些信息的工作人员不敢怠慢,一条条消息被迅速地传到他们的上司那里,然后被送入宫中。
“陛下,康居传来的消息,郑宏图谋不轨,却被两个儿子劝阻。如今郑宏已经被软禁起来。郑芳传来忏悔书,恭候圣裁。”
接到消息,朱瞻基楞了一下,忍不住一笑。
国泰民安了四十年,大明内部一团和气,让他都有些无聊了。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郑宏,可是还没有等他出手,事情竟然已经摆平了。
这未免有一种虎头蛇尾,我裤子脱了,你却来亲戚了的挫败感。
不过从内心来说,朱瞻基还是挺欣慰的,毕竟,不用生灵涂炭了。
如果郑家真的反叛,绑架上河中百姓来跟朝廷作对,即便安排的再好,也会杀的尸山血海,只会便宜了其他民族。
“着通政司,锦衣卫押送郑宏来京。这次郑宏叛逆,郑家众人能明白事理,以国为重,当免其家族罪。不过……令郑英明日见驾……”
郑英是郑宏的长子,一直留在京城。下午才命人将他监控起来,但是现在既然郑家二子,三子大义灭亲,自然要命郑英回去继续爵位了。
“让锦衣卫明日一早将对郑英的分析呈报上来。”
要派郑英回去继承爵位,但是也要确定此人的忠诚。要再是个白眼狼,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掌权。
另外,让不让郑英直接接任河中总督一职,朱瞻基也有了其他想法。
按照目前的分封制,这河中总督一职应该是郑家人接任,这是帝国稳定的基础。
如果不让他接任,这就容易触及到宗室和勋贵们的神经。
当初的朱允炆削藩,就导致丢了江山,而当初还只是二十多个宗室。
现在的大明亲王就有一百零一个,郡王数百,勋贵家族数百,受封武将数千。
一旦政策出现变化,他们的反对声肯定是最大的。朱瞻基再厉害也需要这些武将,勋贵,宗室的支持才能管理这个国家。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种稳定的社会层次确定,所以人人才会支持朱瞻基。
文官们虽然不涉及分封,但是他们现在逐渐形成了以内务府贸易为代表的一大群体,以大明工业发展为代表的一大群体,他们虽然没有封地,但是他们能获得的利益并不比武将们少太多。
所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朱瞻基还是决定不要打破现在的规则,但是也要试探一番。
这套规则虽然看似有些僵硬,却非常稳定。在这个世界生产力解放还没有达到最有效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