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的老师都是大明著名的大儒,而且还是单独授课。

    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他一开始对古文一窍不通,后面也被培养出来了。

    只是习惯了白话,他也不喜欢用古文的模棱两可来表达。

    哪怕他自己写不好古文的文章,但是鉴赏能力还是有的,分析能力还是有的。

    十分考卷中,要说最合他心意的还是解祯期的文章。

    解祯期的文采毋庸置疑,而且他还很了解朱瞻基的喜好。所以写出来的三篇策论,每一篇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紧贴实际,具有很强的可行xing。

    而原本被划圆圈最多的曾鹤龄,相比之下缺少对时局的详细了解,虽然文章花团锦簇,却言之无物。

    而于谦又是一个极端,他的文章朴实,没有多少华丽辞藻,但是每一篇策论都能切中要点。

    他可不像解祯期一样跟在自己身边好几年,了解自己的xing格,能够迎合自己的喜好。

    因为文采略逊,他的考卷之辈排为了第十。但是在朱瞻基看来,他言之有物,应该排为前三。

    纯以文章来看,第一名应该是解祯期,第二名是于谦,第三名开州刘矩。

    刘矩此人在会试的时候就排名第三,他的文章温醇典雅,笔力遒劲。虽然没有曾鹤龄的花团锦簇,却更为古朴。

    对朱瞻基这个实用主义者来说,他更喜欢刘矩的文章。

    将心目中的前三甲挑选了出来,朱瞻基递给了礼部尚书吕震。“吕爱卿,以孤的意见,列此三人为状元,榜眼,探花。只是孤一时不能拿定主意,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作为阅卷八人之一,吕震当然看过三人的文章,他犹豫了一下说道:“解祯期家学渊源,文采过人,当为第一。”

    不管怎么说,解缙作为内阁首辅,又备受朱瞻基重视,吕震也想在他面前卖个好。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解祯期的文章的确无可挑剔,才气过人,但是他xing格优柔,当是做学问的大家。”

    众人听出来了朱瞻基的意思,又看了看考卷说道:“既然殿下更重视干才,刘矩此人文章当选第一。”

    朱瞻基笑了笑问道:“为何不能是于谦?”

    胡俨劝道:“殿下,一甲二甲考卷都会刊印全国,于谦此人擅于分析,精于处事,但是这文章嘛……若是将他列为状元,恐怕天下士子不服。”

    朱瞻基的担心也是这一点,要不是于谦的策论能抓住要点,分析问题到位,解决问题思路清晰,光凭他的文采来说,能赐同进士出身就已经不错了。

    也是因为朱瞻基重施政,轻文采,他才能被选到前十来。

    朱瞻基犹豫了一下说道:“孤本就有意引导天下注重时政,轻辞藻,将于谦列为状元,也能引导风气。”

    身为吏部尚书,蹇义对朱瞻基的选择从内心里是支持的。许多进士,除了死读书,读死书,不懂农务,不擅经济,更不要说如何当官了。

    他们即使被选为庶吉士,往往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上任就职。

    如果引导天下士子重视农务,经济,以后的就职培训,也能省不少功夫。

    但是,科考作为全国关注的大事,若是将不能服众的文章选为第一,实在是有失公允。

    所以他还是说道:“殿下,老臣以为,选谁为状元无关紧要,维持朝廷的公正立场,才最重要。”

    顾佐也长揖说道:“殿下,臣也看了三人文章,单从文章上来看,解祯期大家风范,刘矩古朴遒劲,而于谦文章略显干涩。纵然于谦此人潜力更大,也需多加培养。”

    其他人一一发表意见,都不赞成将于谦列为状元。

    朱瞻基也不是不能接受大臣意见的人,贸然将于谦提拔太高,只会让他以后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他沉吟了一下,说道:“那就将解祯期列为状元,刘矩列为榜眼,于谦列为探花。其他人等,按照你们的意见,依次排名。”

    众臣纷纷躬身:“殿下英明。”

    既然不能将于谦列为状元,那么榜眼还是探花,都无所谓了。

    因为按例,状元是授从六品翰林修撰,榜眼和探花都是

章节目录

我的大明新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摇摇-欲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摇摇-欲坠并收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