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响,不敢突破桎梏。

    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一直不停向前,永不满足的前进动力。

    朱瞻基不指望所有人的思想都能被统一,但是只要那些教育人员,科研人员,能一直抱着这种清醒的认知,那就足够了。

    所以他在得到这些大儒的动作之后,并没有去干涉。除了处理朝政,他最近的精力全部放在了火车上面。

    火车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拉近距离的最有效jiāo通方式。

    但是火车的制造,面临的问题远远超出了朱瞻基的想象。

    因为求大求全,一米六五的宽轨带来的制造困难,远比历史上火车出现的时候更多。

    因为当时的火车都是小火车,车身轻,装载能力有限,根本不能跟如今这将近四米宽的车厢相比。

    虽然火车的车厢大部分是木板制造,但是底盘,承重架,车轮的重量已经不轻。

    车厢里面的座椅,再加上人员,墙壁,车顶,一节车厢的重量,已经达到十吨左右。

    但是蒸汽机的动力按照朱瞻基的估计,最多也就是几十马力。

    这是真正的小马拉大车,不过因为有铁轨的存在,倒也不是拉不动,只是速度慢一点。

    主要的问题还是沉重的车厢对铁轨,不应该是说是木轨的损坏。

    仅仅在下马桥农庄试车的这个阶段,整条木轨就已经换了几次,火车每跑一圈,几乎都能带来损伤。

    这个问题不解决,火车永远不能达到试运行阶段。

    除了这个问题,刹车装置也困扰了工匠们许久,靠气压刹车,在后世已经司空见惯。

    但是如今,设计这套管路,就困扰了工匠们许久。

    这可不是传音装置,传音装置的铜管不在乎压强,但是刹车的钢管,衔接不牢,就会漏气。

    而且,大明虽然有了鱼鳔,动物皮,以及各种树浆制成的胶水,能有效防漏,但是这些胶水对高温的抵抗力都达不到。

    蓝烟虽然是学化学的,却对这方面毫无了解,也不会制作胶水。

    这个还是依靠一个老工匠解决了,他从硫磺和黄铁矿中得到的胶水,虽然耐热度比不上后世的合成胶,但是经过试验,效果还不错。

    在解决了刹车问题之后,回过头来再解决铁轨问题,朱瞻基意识到自己有些太心急了。

    虽然铁轨一开始可以使用宽轨,也预留更宽的通道,但是车厢却没有必要一开始修建的这么大。

    既然是试运行,那么就从小到大,先设计如今的木轨能承受的重量就好了。

    想改大不容易,但是想要改小,就容易的多了。

    首先,车厢被改成了三米宽,高度也降低了半米多。

    承重结构除了车轮缩小三分之一,其他地方被尽量少用钢铁减重,又省了将近一半的重量,重量只有五吨左右。

    十吨的车厢加上人,对木轨的损坏有决定xing作用,但是变成五吨以后,木轨就能承受了。

    即便是木轨上面的铁条容易磨损,但是这个磨损还能控制在承受范围以内。

    二月中旬,工部那边刚制造出了五节车厢,朱瞻基就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把火车开上路了。

    如今的应天府,经历了一番大拆迁。现在可没有什么钉子户,官府一声令下,拿到补偿的百姓立即就赶紧搬家。

    搬的晚了,可是要去坐大牢的。

    当然,朱瞻基也都是着令按照市价补偿,一些店面,也可酌情回迁。

    如今的应天府,虽然火车没有运行,但是道路的修建从去年夏天就开始了。

    如今已经修成了一纵一横两条主路,外加一条环城大道。

    这每一条路都超过了五十米宽,中间是铁路,两边是马路。而且每边的马路都是单行道,靠右行驶。

    在没有汽车的年代,这样的宽度,最少在几十年以内是足够的了。

    东西向的大路是从下马桥农庄开始,一直通到了城西的夹江工业区,长度十八里。

    南北向的大路从南方的聚宝门,一直通到江边的阅江楼码头,长度十八里。

    这两条路都不是单纯的直线,根据应天府的地形,商业区,主要居民点,设置了不

章节目录

我的大明新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摇摇-欲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摇摇-欲坠并收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