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了京城,闹出什么事来,朱瞻基到底是管还是不管呢?
管,一个晚辈管严了,对自己名声不好,管的松了,有损朱瞻基的声誉。
所以朱棣干脆让他们都不许来京城。
在京城这边,基本上都是曾经跟朱瞻基一起出海的各大王府的继承人们。他们大多是朱瞻基的平辈,就是有几个叔叔辈的,也都是一些低调之人。
仅仅是为了以后能在海外分一个好地方,这个时候也没有人敢触朱瞻基的霉头。
“二十四那天,我就已经安排了各路人马,将《国家与民族》的那些节选内容,刻印成报,占据了背面整整一页。正面也按照瞻基你的意思,头版头条是大明欢庆春节,大明今年新施行的一些政策法规。”
朱瞻基点了点头,跟朱有炖说道:“如今报纸印制成本高昂,虽然留了四个底角来给內监的蒸汽机,轻便马车做广告,但是想要保本依旧很难。不过,在以后的运输成本统计出来以后,就要统计一下报纸应该推广几个版面才最划算。”
朱有炖惊讶地问道:“如今报纸最贵的成本就是纸张,印的越多,岂不是亏的越多?”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不能这样来计算,当运营成本稳定了以后,就要想办法开源节流来维持收支平衡。不要小看了广告的作用,要知道,皇家报纸面对的可是整个大明百姓。在报纸上做一次广告,就等于整个大明的人都能看到。先试几次,以后你就知道,那些商户恐怕会愿意出大价钱来做广告了。”
看着朱瞻基的笑脸,朱有炖迟疑了一下说道:“说到这件事,我倒是真遇到了一件怪事,不知道瞻基还记得第三舰队的陈武吗?”
陈武是朱瞻基东征东瀛期间认识的一个参将,他是泉州人,这几年一直在负责大明对东番的驻军和移民。
东番也就是后世的台湾,因为朱元璋曾经将岛上的汉民都迁移回来,让整个岛荒芜了下来。
这几年第三舰队在东番建立了两个海军卫,迁移了超过二十万人,不过相对那么大的一个岛,几十万人远远不够。
如今的东番岛,因为对土人的笼络比较滞后,还谈不上自给自足,仅仅能维持两个军卫的生活。
一南一北两处军卫,可以给朝廷的南洋贸易舰队进行补给和维护。
不仅仅是东番,这个世界上现在跟大明进行贸易的每个国家,都比不上大明的底蕴和技术。
不过正是因为这种依赖xing,才能给大明带来源源不断的贸易利润。
陈武作为如今东番岛的最高官员,过年也来到了京城履职,朱瞻基还接待了他一次。
“陈武什么事?”
“他前几日来找我,询问在报纸上做广告的耗费,我说一次要两千枚银币,这么高的价格似乎并没有吓到他,反而很有兴趣。
我当时就奇怪了,他一个驻军的参将,为什么会关注报纸上做广告的事儿。问他才知道,原来他也想在报纸上做广告,想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去东番岛。”
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来,没有想到陈武还有这个聪明劲儿。不过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报纸在官员中的影响已经不小了。虽然现在报纸连一期还没有刊印,但是聪明人都看到了报纸的作用。
“他有没有说如何募集这笔资金?”
两千枚银币虽然不是一笔大数目,但是也绝对不少。他想做广告没关系,但是如果敢动用军费,那朱瞻基倒是要找他算算账了。
他问清楚了广告的耗费后,倒是顺嘴提了一句。说福建那边成立了一个东番会,这个东番会为了开发东番,愿意出这笔银子。”
又扯出了一个东番会,这让朱瞻基关注了起来,他招了招手,刘万就连忙来到了他的身边。
“你让孙林过来一趟,带上东番会的情报。”
刘万去了,朱有炖问道:“这个东番会我倒是知道一点,不过是一些小商人成立的互助会,集中多家的财力,物力来开发东番。像这样的互助会,大明已经有了不少,特别是在宁波,各种各样的商会,多不胜数。”
朱瞻基笑了笑,没有回答,心中涌出了
了京城,闹出什么事来,朱瞻基到底是管还是不管呢?
管,一个晚辈管严了,对自己名声不好,管的松了,有损朱瞻基的声誉。
所以朱棣干脆让他们都不许来京城。
在京城这边,基本上都是曾经跟朱瞻基一起出海的各大王府的继承人们。他们大多是朱瞻基的平辈,就是有几个叔叔辈的,也都是一些低调之人。
仅仅是为了以后能在海外分一个好地方,这个时候也没有人敢触朱瞻基的霉头。
“二十四那天,我就已经安排了各路人马,将《国家与民族》的那些节选内容,刻印成报,占据了背面整整一页。正面也按照瞻基你的意思,头版头条是大明欢庆春节,大明今年新施行的一些政策法规。”
朱瞻基点了点头,跟朱有炖说道:“如今报纸印制成本高昂,虽然留了四个底角来给內监的蒸汽机,轻便马车做广告,但是想要保本依旧很难。不过,在以后的运输成本统计出来以后,就要统计一下报纸应该推广几个版面才最划算。”
朱有炖惊讶地问道:“如今报纸最贵的成本就是纸张,印的越多,岂不是亏的越多?”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不能这样来计算,当运营成本稳定了以后,就要想办法开源节流来维持收支平衡。不要小看了广告的作用,要知道,皇家报纸面对的可是整个大明百姓。在报纸上做一次广告,就等于整个大明的人都能看到。先试几次,以后你就知道,那些商户恐怕会愿意出大价钱来做广告了。”
看着朱瞻基的笑脸,朱有炖迟疑了一下说道:“说到这件事,我倒是真遇到了一件怪事,不知道瞻基还记得第三舰队的陈武吗?”
陈武是朱瞻基东征东瀛期间认识的一个参将,他是泉州人,这几年一直在负责大明对东番的驻军和移民。
东番也就是后世的台湾,因为朱元璋曾经将岛上的汉民都迁移回来,让整个岛荒芜了下来。
这几年第三舰队在东番建立了两个海军卫,迁移了超过二十万人,不过相对那么大的一个岛,几十万人远远不够。
如今的东番岛,因为对土人的笼络比较滞后,还谈不上自给自足,仅仅能维持两个军卫的生活。
一南一北两处军卫,可以给朝廷的南洋贸易舰队进行补给和维护。
不仅仅是东番,这个世界上现在跟大明进行贸易的每个国家,都比不上大明的底蕴和技术。
不过正是因为这种依赖xing,才能给大明带来源源不断的贸易利润。
陈武作为如今东番岛的最高官员,过年也来到了京城履职,朱瞻基还接待了他一次。
“陈武什么事?”
“他前几日来找我,询问在报纸上做广告的耗费,我说一次要两千枚银币,这么高的价格似乎并没有吓到他,反而很有兴趣。
我当时就奇怪了,他一个驻军的参将,为什么会关注报纸上做广告的事儿。问他才知道,原来他也想在报纸上做广告,想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去东番岛。”
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来,没有想到陈武还有这个聪明劲儿。不过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报纸在官员中的影响已经不小了。虽然现在报纸连一期还没有刊印,但是聪明人都看到了报纸的作用。
“他有没有说如何募集这笔资金?”
两千枚银币虽然不是一笔大数目,但是也绝对不少。他想做广告没关系,但是如果敢动用军费,那朱瞻基倒是要找他算算账了。
他问清楚了广告的耗费后,倒是顺嘴提了一句。说福建那边成立了一个东番会,这个东番会为了开发东番,愿意出这笔银子。”
又扯出了一个东番会,这让朱瞻基关注了起来,他招了招手,刘万就连忙来到了他的身边。
“你让孙林过来一趟,带上东番会的情报。”
刘万去了,朱有炖问道:“这个东番会我倒是知道一点,不过是一些小商人成立的互助会,集中多家的财力,物力来开发东番。像这样的互助会,大明已经有了不少,特别是在宁波,各种各样的商会,多不胜数。”
朱瞻基笑了笑,没有回答,心中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