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要让他干什么。朱棣继续前行,朱瞻基给了他一个安慰的眼神,却什么提示也没有。
他不敢亦步亦趋,待几位内阁笑着跟了上去,他坠在了队伍的最后。
来到谨身殿,朱棣也并没直接喊他上前问话,而是先让上了早膳,赏了几位内阁大学士一同进膳。
趁着朱棣入内更衣,朱瞻基才喊了黄渊上前,笑道:“我向皇爷爷推荐了由你担任西征的行军司马,这一次,你可要给我好好表现。”
黄渊的心里的第一时间不是惊喜,而是恐慌。御驾亲征的行军司马,这可是整个西征的大总管。
他以为,这个职位是杨荣的,也只有杨荣才有这个资格。
指挥使虽然也算一个要职,但是担任大军的行军司马,是远远不够的。
他望向了杨荣,却发现杨荣并没有气恼的表情,反倒是有一种想要试探他深浅的跃跃yu试感。
而几位内阁大学士都是一副看好戏的表情,这让他很快冷静了下来。
虽然资历差了许多,但是跟随太孙一起下西洋,上千条船,十万人的后勤他都处理妥当了,如今并无心虚之感。
朱瞻基看他冷静了下来,也暗自点了点头。
指挥使相当于后世的师级将领,而御驾亲征的行军司马,不说一定要是个集团军司令这样的将领才能担任,最少也要是个军级将领以上。
朱瞻基推荐黄渊,是非常信任他的能力,但是朱棣会不会许以要职,还要看他今天的表现了。
虽然已经在家吃过早餐,但是这个时候,黄渊得了赏食,自然不会标新立异说不吃,所以又吃了一小碗粥和两个包子。
等朱棣放下了筷子,所有人立刻都放下了筷子,擦了擦嘴巴。
自然有内侍上前收拾了餐具,残羹,而众人移坐,来到了谨身殿的大殿。
朱棣在龙椅上坐了下来,也没有铺垫,直接就说道:“太孙推荐你为朕的行军司马,朕也看了你在出海三年间做出的成绩,但是有些问题,还是要亲自考量一番,朕才会放心,”
黄渊长揖道:“微臣年纪尚幼,恐难当此责,请陛下深思。”
(今天一万二,还有一章,稍晚一点)
第三十八章 处政与安排(修)
黄渊的推却当然不是真的推却,而是君臣奏对的前奏。
对于黄渊这样一个年纪不到三十,却已经位高权重的“年轻人”来说。贸然被提到一个高位,位居要职,不能表现的太过于急切,显得没品。
他要先推却,然后朱棣这个皇帝要示以重视,然后才能“勉强”地接受皇上的恩宠。
虽然朱瞻基对这一套不以为然,但是世情如此,他也不会在这不起眼的地方跟“潮流”作对。
两人你来我往一番,朱棣表现出了自己的重视,黄渊表现出了自己的谦逊,朱棣这才满意地将话题jiāo给了早就等的不耐烦的杨荣。
杨荣开口道:“黄尚书在南征期间,以广州湾为大营,为整个南征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如今西征,又以黄尚书为后军主帅,调集各方兵力,粮草。
黄指挥使家学渊源,不知君以为,如今陛下yu亲征,这大军集结,粮草运送,何为轻?何为重?何为急,何为缓?”
受过朱瞻基特训过的黄渊,已经有了后世军需管理的经验,远胜这个时代一切粗放管理的管理经验,他行礼道:“小臣以为,这军中后勤,分为战略后勤、战役后勤、战术后勤。战略后勤为重,且为缓;战役后勤为轻,且为急;战术后勤既重且急。”
杨荣有些意外地看了看黄渊,又看了一眼朱瞻基,看到朱棣大有兴趣,他不敢再掉以轻心,又问:“何为战略后勤、战役后勤、战术后勤?”
朱棣一听这样的话,就知道黄渊此人是朱瞻基培养出来的新式大将,也只有他,才会整日将战略,战术挂在嘴上,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将一切弄的清清楚楚,有的放矢。
相比之下,杨荣处理辎重供应,更偏向于老式管理方式,包括目前担任粮草总兵官的黄渊,也都是如此。
杨荣并非完全没有受过新式思维的冲击,接受
要让他干什么。朱棣继续前行,朱瞻基给了他一个安慰的眼神,却什么提示也没有。
他不敢亦步亦趋,待几位内阁笑着跟了上去,他坠在了队伍的最后。
来到谨身殿,朱棣也并没直接喊他上前问话,而是先让上了早膳,赏了几位内阁大学士一同进膳。
趁着朱棣入内更衣,朱瞻基才喊了黄渊上前,笑道:“我向皇爷爷推荐了由你担任西征的行军司马,这一次,你可要给我好好表现。”
黄渊的心里的第一时间不是惊喜,而是恐慌。御驾亲征的行军司马,这可是整个西征的大总管。
他以为,这个职位是杨荣的,也只有杨荣才有这个资格。
指挥使虽然也算一个要职,但是担任大军的行军司马,是远远不够的。
他望向了杨荣,却发现杨荣并没有气恼的表情,反倒是有一种想要试探他深浅的跃跃yu试感。
而几位内阁大学士都是一副看好戏的表情,这让他很快冷静了下来。
虽然资历差了许多,但是跟随太孙一起下西洋,上千条船,十万人的后勤他都处理妥当了,如今并无心虚之感。
朱瞻基看他冷静了下来,也暗自点了点头。
指挥使相当于后世的师级将领,而御驾亲征的行军司马,不说一定要是个集团军司令这样的将领才能担任,最少也要是个军级将领以上。
朱瞻基推荐黄渊,是非常信任他的能力,但是朱棣会不会许以要职,还要看他今天的表现了。
虽然已经在家吃过早餐,但是这个时候,黄渊得了赏食,自然不会标新立异说不吃,所以又吃了一小碗粥和两个包子。
等朱棣放下了筷子,所有人立刻都放下了筷子,擦了擦嘴巴。
自然有内侍上前收拾了餐具,残羹,而众人移坐,来到了谨身殿的大殿。
朱棣在龙椅上坐了下来,也没有铺垫,直接就说道:“太孙推荐你为朕的行军司马,朕也看了你在出海三年间做出的成绩,但是有些问题,还是要亲自考量一番,朕才会放心,”
黄渊长揖道:“微臣年纪尚幼,恐难当此责,请陛下深思。”
(今天一万二,还有一章,稍晚一点)
第三十八章 处政与安排(修)
黄渊的推却当然不是真的推却,而是君臣奏对的前奏。
对于黄渊这样一个年纪不到三十,却已经位高权重的“年轻人”来说。贸然被提到一个高位,位居要职,不能表现的太过于急切,显得没品。
他要先推却,然后朱棣这个皇帝要示以重视,然后才能“勉强”地接受皇上的恩宠。
虽然朱瞻基对这一套不以为然,但是世情如此,他也不会在这不起眼的地方跟“潮流”作对。
两人你来我往一番,朱棣表现出了自己的重视,黄渊表现出了自己的谦逊,朱棣这才满意地将话题jiāo给了早就等的不耐烦的杨荣。
杨荣开口道:“黄尚书在南征期间,以广州湾为大营,为整个南征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如今西征,又以黄尚书为后军主帅,调集各方兵力,粮草。
黄指挥使家学渊源,不知君以为,如今陛下yu亲征,这大军集结,粮草运送,何为轻?何为重?何为急,何为缓?”
受过朱瞻基特训过的黄渊,已经有了后世军需管理的经验,远胜这个时代一切粗放管理的管理经验,他行礼道:“小臣以为,这军中后勤,分为战略后勤、战役后勤、战术后勤。战略后勤为重,且为缓;战役后勤为轻,且为急;战术后勤既重且急。”
杨荣有些意外地看了看黄渊,又看了一眼朱瞻基,看到朱棣大有兴趣,他不敢再掉以轻心,又问:“何为战略后勤、战役后勤、战术后勤?”
朱棣一听这样的话,就知道黄渊此人是朱瞻基培养出来的新式大将,也只有他,才会整日将战略,战术挂在嘴上,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将一切弄的清清楚楚,有的放矢。
相比之下,杨荣处理辎重供应,更偏向于老式管理方式,包括目前担任粮草总兵官的黄渊,也都是如此。
杨荣并非完全没有受过新式思维的冲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