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最后那里却想要独立,不想纳税不可能的。
在东方文明大一统的思想下,像西方那样的完全独立式封藩,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儒家的好处,所以后世的儒家虽然腐化,堕落,但是现在还是可取的。
朱瞻墉的想法在宗室里面不少,但是朱瞻墉的想法在张氏面前是不可能得到允许的。
别的不说,他现在都还没有成年,也没有成亲,就想要独自去海外,连朱瞻基也不会同意。
最起码,也要等朱棣去世了,朱高炽登基,他成亲了,才能封爵封藩。
但是他不行,其他符合条件的宗室和勋贵却很多,如何分配这里面的利益,就连朱棣也头疼。
因为一切开发都只是开端,更重要的是要带着其他人一起发展到底的农业,只有农业逐渐发展起来了,才能养活更多的人。
若只是重视金矿收益,打着去捞一笔就回到大明的想法,这样的人也不能寄予厚望。
金矿总有挖完的一天,将南洲变成大明不能分割的疆域,才是长久之计。
席间,来跟朱瞻基敬酒者络绎不绝,谁都知道,南洲如何划分,他的意见将会至关重要。
这一幕,看的朱高炽都是眼热。
而汉王朱高煦,此刻的眼神里只剩下了失落。
永乐十四年,他被朱棣削藩,发配乐高。原本乐高没有汉王府,他们一家还能住在青州汉王府,但是在山东都指挥使靳荣被调任西北凉州,新任山东都指挥使曹猛以皇上有旨,收回了汉王府。
他们一家寄居在乐高县衙一年有余,才被移居到新汉王府,而新汉王府比原本的规制小了一半有余。
朱高煦现在是一介平民,新汉王府其实是赏给他的大儿子朱瞻壑,在整个宗室内部,他已经完全被边缘化。
纵然他有万般不甘,但是现在太孙朱瞻基势大,不论民间,还是军队,都视太孙为正统。
支持他的靳荣被调走之后,如今他想出乐安,都不能行。若不是这次沾了朱瞻基的光,得到恩赐可以入京,他还被软禁在乐安。
来到应天府,看到如今的应天府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厂。一座座火pào,一杆杆火qiāng被大量生产出来,而这些全部都掌握在他这个侄儿的手里。
他已经认命了。
这次来京,他就想着父皇能顾念父子之情,宽宥他这一支,让他带着儿子们能远离大明,出去当个藩王。
不仅他这样想,赵王朱高燧同样也是这样想,只要还有一点追求,都不愿意像猪一样被圈禁在王府里生孩子。
但是,由于朱棣如今还没有拿定注意,所以,如今谁也没有得到准信。
朱棣坐了一会儿就先行离开,饭前得到朱瞻基给的文档,又听朱瞻基说了那么多改革的想法,朱棣的心里一直还装着这件事。
年纪大了,虽然今日朱家宗室,勋贵汇聚一堂,但是人太多,吵的他脑仁疼。
他一走,朱瞻基身边登时热闹了许多,跟着朱瞻基一起下了一趟西洋的宗室们,各个更是将朱瞻基当做了指望。
就连朱高煦也放下了架子,给朱瞻基敬了一杯酒,但是请求的话一直说不出口,还是朱瞻壑代替他说了他的想法。
作为胜利者,朱瞻基这个时候十分大度,直接应承道:“侄儿带宗室出海,目的就是为了在海外开疆拓土,然后让我朱家子孙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四海扬威。
除了南洲,西洲,还有东洲这几年也要派人过去。不论如何,任何人都有一大块封地,不小于我大明一州一府。”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朱高炽很清楚,封地封在哪里才是最重要的。地盘再大,如果土地荒寂,又没有矿产,还是难以生存。
所以他这个时候顾不得面子,平揖说道:“这几日我也打听了一些海外各地风物。如今南洲人口稀少,没有纷争,各宗室勋贵无不想往南洲。
但是西洲是昆仑奴的地盘,那里东部有大片平原,南部也有不少土地适宜种植,据说还有金矿。故此……还请瞻基在父皇面前多多美言。”
朱瞻基心中一动,这朱高煦的
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最后那里却想要独立,不想纳税不可能的。
在东方文明大一统的思想下,像西方那样的完全独立式封藩,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儒家的好处,所以后世的儒家虽然腐化,堕落,但是现在还是可取的。
朱瞻墉的想法在宗室里面不少,但是朱瞻墉的想法在张氏面前是不可能得到允许的。
别的不说,他现在都还没有成年,也没有成亲,就想要独自去海外,连朱瞻基也不会同意。
最起码,也要等朱棣去世了,朱高炽登基,他成亲了,才能封爵封藩。
但是他不行,其他符合条件的宗室和勋贵却很多,如何分配这里面的利益,就连朱棣也头疼。
因为一切开发都只是开端,更重要的是要带着其他人一起发展到底的农业,只有农业逐渐发展起来了,才能养活更多的人。
若只是重视金矿收益,打着去捞一笔就回到大明的想法,这样的人也不能寄予厚望。
金矿总有挖完的一天,将南洲变成大明不能分割的疆域,才是长久之计。
席间,来跟朱瞻基敬酒者络绎不绝,谁都知道,南洲如何划分,他的意见将会至关重要。
这一幕,看的朱高炽都是眼热。
而汉王朱高煦,此刻的眼神里只剩下了失落。
永乐十四年,他被朱棣削藩,发配乐高。原本乐高没有汉王府,他们一家还能住在青州汉王府,但是在山东都指挥使靳荣被调任西北凉州,新任山东都指挥使曹猛以皇上有旨,收回了汉王府。
他们一家寄居在乐高县衙一年有余,才被移居到新汉王府,而新汉王府比原本的规制小了一半有余。
朱高煦现在是一介平民,新汉王府其实是赏给他的大儿子朱瞻壑,在整个宗室内部,他已经完全被边缘化。
纵然他有万般不甘,但是现在太孙朱瞻基势大,不论民间,还是军队,都视太孙为正统。
支持他的靳荣被调走之后,如今他想出乐安,都不能行。若不是这次沾了朱瞻基的光,得到恩赐可以入京,他还被软禁在乐安。
来到应天府,看到如今的应天府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厂。一座座火pào,一杆杆火qiāng被大量生产出来,而这些全部都掌握在他这个侄儿的手里。
他已经认命了。
这次来京,他就想着父皇能顾念父子之情,宽宥他这一支,让他带着儿子们能远离大明,出去当个藩王。
不仅他这样想,赵王朱高燧同样也是这样想,只要还有一点追求,都不愿意像猪一样被圈禁在王府里生孩子。
但是,由于朱棣如今还没有拿定注意,所以,如今谁也没有得到准信。
朱棣坐了一会儿就先行离开,饭前得到朱瞻基给的文档,又听朱瞻基说了那么多改革的想法,朱棣的心里一直还装着这件事。
年纪大了,虽然今日朱家宗室,勋贵汇聚一堂,但是人太多,吵的他脑仁疼。
他一走,朱瞻基身边登时热闹了许多,跟着朱瞻基一起下了一趟西洋的宗室们,各个更是将朱瞻基当做了指望。
就连朱高煦也放下了架子,给朱瞻基敬了一杯酒,但是请求的话一直说不出口,还是朱瞻壑代替他说了他的想法。
作为胜利者,朱瞻基这个时候十分大度,直接应承道:“侄儿带宗室出海,目的就是为了在海外开疆拓土,然后让我朱家子孙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四海扬威。
除了南洲,西洲,还有东洲这几年也要派人过去。不论如何,任何人都有一大块封地,不小于我大明一州一府。”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朱高炽很清楚,封地封在哪里才是最重要的。地盘再大,如果土地荒寂,又没有矿产,还是难以生存。
所以他这个时候顾不得面子,平揖说道:“这几日我也打听了一些海外各地风物。如今南洲人口稀少,没有纷争,各宗室勋贵无不想往南洲。
但是西洲是昆仑奴的地盘,那里东部有大片平原,南部也有不少土地适宜种植,据说还有金矿。故此……还请瞻基在父皇面前多多美言。”
朱瞻基心中一动,这朱高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