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惊,他以为郑和会掩过饰非,却没有想到他竟然能直接坦陈。
“所以,大明对南洋各国的政策,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孤早年间就在准备这次西洋之行,目的就是为了让各国真正变成我大明的属国,让我大明的光辉照耀各国。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一手拿着糖,一手拿着刀qiāng。听我大明令者,给一块糖吃,不听者,刀qiāngbi之。”
“殿下是认为臣对南洋各国太过于宽宥?”郑和苦笑道:“殿下却不知臣之所想……”
朱瞻基摊开手说:“我是主帅,你是副帅,所以孤现在希望与你开诚布公,达成一致。现在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听你说。”
郑和见朱瞻基如此说,一时之间反倒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他沉吟了好一会儿说道:“和自永乐元年就开始出海,这十五年见走遍了中州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再也没有见过一个国家有我大明强盛,富饶。臣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个世界一直要有战争,为什么就不能和平相处?但是发觉,只要有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民族存在,战争就会永不停止。
以前的大明并没有绝对优势,只是一个草原,就让大明束手无策。但是自殿下将火qiāng改进,并且能大量生产,如今的大明就有了统一中洲大陆的能力。如果这些国家全部都处于大明的统治之下,是不是,以后就不会再有战争了呢?
所以臣对殿下的计划不仅没有半点意见,还非常支持。以前臣只能听陛下的命令,以安抚为主,不会chā手南洋各国的事务,但是如果把这些国家全部变成大明的疆域,由我大明颁布法令,万民莫有不从,那天下也就没有了战争。”
朱瞻基听到郑和的话,真的有些傻眼了。没有想到,在几百年前的这个时代,竟然就有了郑和这样的和平主义者。
他已经完全摒弃了国家,民族,宗教,成了一个真正的泛爱主义者。
朱瞻基忍不住说道:“想法是好的,但是很难实现。”
郑和问道:“为什么?”
朱瞻基最喜欢这种经验碾压,这是这是他比这个世界上的人唯一强的一点。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后世的人并不比古代的人更强,唯一强的就是经验和多了几百年的阅历。
“首先,这件事要分开来看,一面是其他各国对大明的接受程度,一面是大明具备的管理条件。而这两方面,还都要包括个人与团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首先来看各国对大明的态度,不要说南洋各国和远隔千山万水的西洋各国。仅以鞑靼为例,不是一个民族,不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与大明的融合就有着根本的矛盾。因为距离近,所以大明可以慢慢地影响鞑靼,利用北明山铜矿的利益,将大明和鞑靼联系在一起,但是这并没有解决两个不同民族之间的根本矛盾。
当初的蒙元实行不同等级的管理模式,这已经被证实,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愿意当低等人,这样只会引起不断地抗争。
这只是从大的方向来分析,而具体到了细节方面。大明的管理,鞑靼的管理,都是由个人来实行的,是人就会有私心,就会有自己的利益。不是每个大明人都会维护大明的利益,特别是在大明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相互冲突的时候。
其次,我们再来看大明具备的管理条件。如今从大明传达一条命令到漠北,就需要一个月,而从大明传达一条命令到南洋,不是顺风期间,就需要三个月,而到西洋,更是需要一年多。任何一条命令,传达到西洋的时候,可能早已经过时。
而且,大明的层层管理人员都有私心。这种距离和时间带来的管理难度,会让原本利民的政策,到最后变成了害人。前宋王安石变法,青苗贷本来是利民的,可是最后变成了害民,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了,许多时候,朝廷的政策在州府还能执行,到了县城,就已经变的面目全非。而到了乡镇,只能靠乡老来自我管理。
这还是在大明境内,出了大明,朝廷根本管不了。
惊,他以为郑和会掩过饰非,却没有想到他竟然能直接坦陈。
“所以,大明对南洋各国的政策,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孤早年间就在准备这次西洋之行,目的就是为了让各国真正变成我大明的属国,让我大明的光辉照耀各国。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一手拿着糖,一手拿着刀qiāng。听我大明令者,给一块糖吃,不听者,刀qiāngbi之。”
“殿下是认为臣对南洋各国太过于宽宥?”郑和苦笑道:“殿下却不知臣之所想……”
朱瞻基摊开手说:“我是主帅,你是副帅,所以孤现在希望与你开诚布公,达成一致。现在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听你说。”
郑和见朱瞻基如此说,一时之间反倒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他沉吟了好一会儿说道:“和自永乐元年就开始出海,这十五年见走遍了中州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再也没有见过一个国家有我大明强盛,富饶。臣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个世界一直要有战争,为什么就不能和平相处?但是发觉,只要有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民族存在,战争就会永不停止。
以前的大明并没有绝对优势,只是一个草原,就让大明束手无策。但是自殿下将火qiāng改进,并且能大量生产,如今的大明就有了统一中洲大陆的能力。如果这些国家全部都处于大明的统治之下,是不是,以后就不会再有战争了呢?
所以臣对殿下的计划不仅没有半点意见,还非常支持。以前臣只能听陛下的命令,以安抚为主,不会chā手南洋各国的事务,但是如果把这些国家全部变成大明的疆域,由我大明颁布法令,万民莫有不从,那天下也就没有了战争。”
朱瞻基听到郑和的话,真的有些傻眼了。没有想到,在几百年前的这个时代,竟然就有了郑和这样的和平主义者。
他已经完全摒弃了国家,民族,宗教,成了一个真正的泛爱主义者。
朱瞻基忍不住说道:“想法是好的,但是很难实现。”
郑和问道:“为什么?”
朱瞻基最喜欢这种经验碾压,这是这是他比这个世界上的人唯一强的一点。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后世的人并不比古代的人更强,唯一强的就是经验和多了几百年的阅历。
“首先,这件事要分开来看,一面是其他各国对大明的接受程度,一面是大明具备的管理条件。而这两方面,还都要包括个人与团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首先来看各国对大明的态度,不要说南洋各国和远隔千山万水的西洋各国。仅以鞑靼为例,不是一个民族,不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与大明的融合就有着根本的矛盾。因为距离近,所以大明可以慢慢地影响鞑靼,利用北明山铜矿的利益,将大明和鞑靼联系在一起,但是这并没有解决两个不同民族之间的根本矛盾。
当初的蒙元实行不同等级的管理模式,这已经被证实,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愿意当低等人,这样只会引起不断地抗争。
这只是从大的方向来分析,而具体到了细节方面。大明的管理,鞑靼的管理,都是由个人来实行的,是人就会有私心,就会有自己的利益。不是每个大明人都会维护大明的利益,特别是在大明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相互冲突的时候。
其次,我们再来看大明具备的管理条件。如今从大明传达一条命令到漠北,就需要一个月,而从大明传达一条命令到南洋,不是顺风期间,就需要三个月,而到西洋,更是需要一年多。任何一条命令,传达到西洋的时候,可能早已经过时。
而且,大明的层层管理人员都有私心。这种距离和时间带来的管理难度,会让原本利民的政策,到最后变成了害人。前宋王安石变法,青苗贷本来是利民的,可是最后变成了害民,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了,许多时候,朝廷的政策在州府还能执行,到了县城,就已经变的面目全非。而到了乡镇,只能靠乡老来自我管理。
这还是在大明境内,出了大明,朝廷根本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