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钱眼。
一个守候在旁边的工匠立即将这一块钱范移开,换上了另一块钱范,卡进了凹槽内,然后锻锤就再一次落下。
朱瞻基看的有些胆战心惊,因为只要动作慢一点,他的手臂就有可能被砸瘪。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这样不行,太危险了,这道工序必须改进。”
守候在一边的另一个工匠飞快地把钱范里面的四枚银币扣了出来,把钱范又递给了这个工匠,然后就这样循环地更换着。
被抠出来的银币就放在冲压台旁边的一个篮子里,自有工匠手握一个手钳,夹断了银币背后的排气孔处多余的毛刺。
银币被jiāo到另一个人的手里,这才开始检查银币合不合格,合格的银币就会被工人用一张油纸十个一摞,包起来。
然后凑足十六包,装进一个特制的木盒子里面,一盒银币就是十斤。
一台锻压机就有四组工匠,一组一次冲压四块,一次就是十六块。而且冲压的速度很快,几乎是保持大约十秒钟一次循环,一刻钟的时间,大约是九十次,就能压铸出来一百四十四块银币。
这还只是一台压铸机,要是有十台呢?一天不间断的循环压铸,就能生产十几万块银币。
当然,这只是理论数据,再好的机器也会有损坏的时候,工人也会有疲劳的时候,还有出差错的时候。但是基本计算一下,一天一台机器,安排多几组工人,生产五千块银币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一刻钟的试验时间过去,机器停了下来,其他人都还很轻松,只有更换钱范的工匠因为紧张和频繁地装卸钱范,累的气喘吁吁。
朱瞻基拿起了一块含银量只有九成的合金银币看了看,目前受于工艺的限制,加工精度当然比不上后世的硬币。但是最起码在这个时代,要超出任何一个国家的技术了。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虽然现在银币的锻压问题解决了,但是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安全问题,才能大规模制作。”
(求订阅,求月票)
感谢大隋章德公,孟晓华的打赏,谢谢各位书友的订阅和投票
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经济(求订阅)
朱瞻基观察了一刻钟,主要发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四组人共同工作,但是因为锻锤不是同时上下,所以相互之间有影响。
短时间看不出来,但是工作时间一长,工作人员受到旁边小组的影响,就可能会出现危险。
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只需要在锻锤之间加上隔板就能解决问题,或者将人员对向安排站位,这样影响也会小一些。
其次就是更换钱范这道工序,必须要进行改进。锻锤的重量八十公斤,加上从一米高的高度惯xing下来,能有几百公斤的力度。而且上下都是铁,稍微出点差错,即使要不了命,残废是肯定的。
所以设计一个更换钱范的工序,才能让人放心,因为一出事,不仅影响士气,也会耽搁工作。
这个工序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从旁边垫高钱范,为钱范设计一个可以滑动的卡槽,不用手从上面拿,而是从侧面推拉,就可以了。
朱瞻基提出要求,工匠们很快意领神会,几天之内就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既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下一步,自然是准备原材料和开设钱庄了。
没有官办的钱庄,光是依靠每年的税银,恐怕原材料根本供不上制作的。
银子的熔炼比钢铁容易多了,因为银子的熔点只有九百多度,一般的炉子都能熔炼。
而只需要用钢板制作浇铸的模具,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适合锻压的银板。
关键还是原材料,多的不说,没有几百万银币的储备,根本不可能大范围推广银币。
但是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秋季的税银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收上来,所以朝廷的银子也不多。
朱瞻基现在也没多少银子了。
他的银子去年都给了朱棣,过年的时候收回来了一些,又投入下马桥的建设。
他现在也只能指望,十一月左右的时候,去东瀛和朝鲜的船队回来
钱眼。
一个守候在旁边的工匠立即将这一块钱范移开,换上了另一块钱范,卡进了凹槽内,然后锻锤就再一次落下。
朱瞻基看的有些胆战心惊,因为只要动作慢一点,他的手臂就有可能被砸瘪。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这样不行,太危险了,这道工序必须改进。”
守候在一边的另一个工匠飞快地把钱范里面的四枚银币扣了出来,把钱范又递给了这个工匠,然后就这样循环地更换着。
被抠出来的银币就放在冲压台旁边的一个篮子里,自有工匠手握一个手钳,夹断了银币背后的排气孔处多余的毛刺。
银币被jiāo到另一个人的手里,这才开始检查银币合不合格,合格的银币就会被工人用一张油纸十个一摞,包起来。
然后凑足十六包,装进一个特制的木盒子里面,一盒银币就是十斤。
一台锻压机就有四组工匠,一组一次冲压四块,一次就是十六块。而且冲压的速度很快,几乎是保持大约十秒钟一次循环,一刻钟的时间,大约是九十次,就能压铸出来一百四十四块银币。
这还只是一台压铸机,要是有十台呢?一天不间断的循环压铸,就能生产十几万块银币。
当然,这只是理论数据,再好的机器也会有损坏的时候,工人也会有疲劳的时候,还有出差错的时候。但是基本计算一下,一天一台机器,安排多几组工人,生产五千块银币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一刻钟的试验时间过去,机器停了下来,其他人都还很轻松,只有更换钱范的工匠因为紧张和频繁地装卸钱范,累的气喘吁吁。
朱瞻基拿起了一块含银量只有九成的合金银币看了看,目前受于工艺的限制,加工精度当然比不上后世的硬币。但是最起码在这个时代,要超出任何一个国家的技术了。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虽然现在银币的锻压问题解决了,但是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安全问题,才能大规模制作。”
(求订阅,求月票)
感谢大隋章德公,孟晓华的打赏,谢谢各位书友的订阅和投票
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经济(求订阅)
朱瞻基观察了一刻钟,主要发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四组人共同工作,但是因为锻锤不是同时上下,所以相互之间有影响。
短时间看不出来,但是工作时间一长,工作人员受到旁边小组的影响,就可能会出现危险。
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只需要在锻锤之间加上隔板就能解决问题,或者将人员对向安排站位,这样影响也会小一些。
其次就是更换钱范这道工序,必须要进行改进。锻锤的重量八十公斤,加上从一米高的高度惯xing下来,能有几百公斤的力度。而且上下都是铁,稍微出点差错,即使要不了命,残废是肯定的。
所以设计一个更换钱范的工序,才能让人放心,因为一出事,不仅影响士气,也会耽搁工作。
这个工序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从旁边垫高钱范,为钱范设计一个可以滑动的卡槽,不用手从上面拿,而是从侧面推拉,就可以了。
朱瞻基提出要求,工匠们很快意领神会,几天之内就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既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下一步,自然是准备原材料和开设钱庄了。
没有官办的钱庄,光是依靠每年的税银,恐怕原材料根本供不上制作的。
银子的熔炼比钢铁容易多了,因为银子的熔点只有九百多度,一般的炉子都能熔炼。
而只需要用钢板制作浇铸的模具,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适合锻压的银板。
关键还是原材料,多的不说,没有几百万银币的储备,根本不可能大范围推广银币。
但是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秋季的税银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收上来,所以朝廷的银子也不多。
朱瞻基现在也没多少银子了。
他的银子去年都给了朱棣,过年的时候收回来了一些,又投入下马桥的建设。
他现在也只能指望,十一月左右的时候,去东瀛和朝鲜的船队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