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除了面对自由上的压迫,他们还要面临残酷的精神压榨,甚至内体上的凌辱,没有一点人权。
不过他们也给大明皇室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朱棣能够五次北伐,收复云南和jiāo趾,主要就是依靠他们赚取的利润。
这项利润,是任何亲王都不敢觊觎的。但是朱瞻基通过海贸拓展的商路,却给其他皇室成员指出了另外一条路。
依靠自己的皇室身份,拿到进出口的批文,甚至根本不需要他们来做生意,只要肯卖出批文,就有无数的商户愿意花钱买。
虽然朱高燧的态度和蔼不是因为认命,只是想要从如今內监的锅里分一杯羹,但是朱瞻基也是乐见其成。
身为一个太孙,一个未来的皇帝,他从来没有想过把所有的生意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大明想要发展,仅仅只肥一家是发展不起来的。
只有把所有人的目光都从那有限的土地上转移开来,整个社会的商业氛围才能更好。
他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认为天下的财富是有限的,你多一点,其他人就少一点。
全民商业氛围的提升,才能促进大明国力的增长。
而且,当一个坐地收钱的裁决者,远远要比风里来雨里去的商家赚的更多。
别的不说,等开放海禁,光是关税,每年都不知道要收多少钱,何况还有商税。
所以,如果能把朱高燧的兴趣从夺嫡转移到做生意,赚钱方面来,朱瞻基其实是高兴的。
当然,他也不会一开始就表现的比朱高燧还积极,甚至还要故意为难一番,最起码也要让朱高燧承他的情。
虽然他还没有考虑好以后该如何应付这些皇家的蛀虫,但是绝对不会像原本的历史一样,让大明朝承担几十万朱家人的衣食住行。
他们这些人虽然比不上后来的几百万旗人腐败,但是清朝的时候已经有了红薯,玉米,土豆,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而明朝呢,恰逢小冰河时期,无数农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要养活几十万锦衣玉食的朱家人,这个负担比清朝的时候更重。
能够让他们自己想到赚钱,那是最好的。
虽然朱元璋不允许这些藩王做生意,当官,但是在朱瞻基看来,那都是该推翻的错误政策。
宋代的王安石虽然手段有些激进和错误,但是这个人的见识在当时的时代是非常先进的。
他在宋代就已经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宣言。
来到这个时代十几年,朱瞻基虽然觉得这个时代有许多观念比较僵硬,但是也并不是电视上演的那样,祖宗确定的法律就不能变。
建文帝上台就变了朱元璋的许多政策,朱棣上台更是将大明律几乎重新修改了一遍。
那些天天喊着祖宗大于天的人,其实就是一些腐儒而已。
真正的文人,其实都一直在不停地研究历史的得失,想要寻找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
特别是现在还是明初,儒家还没有完全占据发言权,所以变法的阻力其实并不大。
但是有些东西想要改变,却比变法更难,比如观念。
有了这样的想法,朱瞻基在跟朱高燧的jiāo谈中,就能占据引导地位了。
寒暄了一阵,进行了一番没有营养的对话,朱高燧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将话题转移到了他感兴趣的方面。“外界传言,此次北征,瞻基拿出了近五百万两白银,充当军资?”
朱瞻基点了点头。“确有此事。为了这次北征,我拿出了三百万两白银,二十万两黄金。”
朱高燧根本没有想到朱瞻基没有丝毫隐瞒,直接就回答了他的问题。所以他也一时之间被惊呆了,倒吸了一口凉气。
赵时春见朱高燧失态,连忙说道:“太孙殿下高义,如此巨额财富,实在骇人听闻啊!”
朱高燧这才反应了过来,说道:“这么多银钱,我这一辈子还从未见过。”
朱瞻基笑道:“所谓银钱,一不能吃二不能穿,我等出身皇家,不愁吃穿,再多银钱又有何益?将这些银钱jiāo于皇祖父,能换来三
除了面对自由上的压迫,他们还要面临残酷的精神压榨,甚至内体上的凌辱,没有一点人权。
不过他们也给大明皇室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朱棣能够五次北伐,收复云南和jiāo趾,主要就是依靠他们赚取的利润。
这项利润,是任何亲王都不敢觊觎的。但是朱瞻基通过海贸拓展的商路,却给其他皇室成员指出了另外一条路。
依靠自己的皇室身份,拿到进出口的批文,甚至根本不需要他们来做生意,只要肯卖出批文,就有无数的商户愿意花钱买。
虽然朱高燧的态度和蔼不是因为认命,只是想要从如今內监的锅里分一杯羹,但是朱瞻基也是乐见其成。
身为一个太孙,一个未来的皇帝,他从来没有想过把所有的生意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大明想要发展,仅仅只肥一家是发展不起来的。
只有把所有人的目光都从那有限的土地上转移开来,整个社会的商业氛围才能更好。
他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认为天下的财富是有限的,你多一点,其他人就少一点。
全民商业氛围的提升,才能促进大明国力的增长。
而且,当一个坐地收钱的裁决者,远远要比风里来雨里去的商家赚的更多。
别的不说,等开放海禁,光是关税,每年都不知道要收多少钱,何况还有商税。
所以,如果能把朱高燧的兴趣从夺嫡转移到做生意,赚钱方面来,朱瞻基其实是高兴的。
当然,他也不会一开始就表现的比朱高燧还积极,甚至还要故意为难一番,最起码也要让朱高燧承他的情。
虽然他还没有考虑好以后该如何应付这些皇家的蛀虫,但是绝对不会像原本的历史一样,让大明朝承担几十万朱家人的衣食住行。
他们这些人虽然比不上后来的几百万旗人腐败,但是清朝的时候已经有了红薯,玉米,土豆,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而明朝呢,恰逢小冰河时期,无数农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要养活几十万锦衣玉食的朱家人,这个负担比清朝的时候更重。
能够让他们自己想到赚钱,那是最好的。
虽然朱元璋不允许这些藩王做生意,当官,但是在朱瞻基看来,那都是该推翻的错误政策。
宋代的王安石虽然手段有些激进和错误,但是这个人的见识在当时的时代是非常先进的。
他在宋代就已经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宣言。
来到这个时代十几年,朱瞻基虽然觉得这个时代有许多观念比较僵硬,但是也并不是电视上演的那样,祖宗确定的法律就不能变。
建文帝上台就变了朱元璋的许多政策,朱棣上台更是将大明律几乎重新修改了一遍。
那些天天喊着祖宗大于天的人,其实就是一些腐儒而已。
真正的文人,其实都一直在不停地研究历史的得失,想要寻找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
特别是现在还是明初,儒家还没有完全占据发言权,所以变法的阻力其实并不大。
但是有些东西想要改变,却比变法更难,比如观念。
有了这样的想法,朱瞻基在跟朱高燧的jiāo谈中,就能占据引导地位了。
寒暄了一阵,进行了一番没有营养的对话,朱高燧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将话题转移到了他感兴趣的方面。“外界传言,此次北征,瞻基拿出了近五百万两白银,充当军资?”
朱瞻基点了点头。“确有此事。为了这次北征,我拿出了三百万两白银,二十万两黄金。”
朱高燧根本没有想到朱瞻基没有丝毫隐瞒,直接就回答了他的问题。所以他也一时之间被惊呆了,倒吸了一口凉气。
赵时春见朱高燧失态,连忙说道:“太孙殿下高义,如此巨额财富,实在骇人听闻啊!”
朱高燧这才反应了过来,说道:“这么多银钱,我这一辈子还从未见过。”
朱瞻基笑道:“所谓银钱,一不能吃二不能穿,我等出身皇家,不愁吃穿,再多银钱又有何益?将这些银钱jiāo于皇祖父,能换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