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朱瞻基立刻站了起来,陪笑说道:“皇爷爷当然没有做错,但是上位者的信息封锁,不能什么事都封锁。像这种关系到对外政策的决策,必须要让下面的人知道皇爷爷的心里在想什么,这样才不会让他们胡乱猜测,做出一些违背了皇爷爷意愿的举动。”
朱棣这才嗯了一声,跟朱瞻基介绍了他关于漠南各卫所的计划安排。
从朱元璋将元变成北元,在漠南设置了十七个卫所和都司,并且在北元的游牧地域,也设置了羁縻卫所。
到了永乐年间,这些卫所已经扩张到一百七十多个,不过现在因为站,大都名存实亡。
现在朱棣并没有撤销卫所之意,只是想用这些士兵来打仗,打完了之后再回去。
可是到最后,因为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卫所除了靠近北平的几座,在他死后,其余全部撤销。
现在有了朱瞻基的督促,他也答应了下来,不管这次战果如何,回军之时,就是卫所复置之时。
越过了黄河,大军继续北行,朱瞻基在参加军务会议的同时,朱棣也经常会问他的意见了。
众大臣和各军将领开始还有些不以为然,只以为这是朱棣在有意培养太孙。
但是朱瞻基有意地在各种事务上都开始逐渐表现自己,他也慢慢引起了众大臣和将领的关注。
不过,为了不让自己在现阶段就成为所有人的靶子,他的表现只能说在及格线以上。
比如针对草原的民族政策,朱棣就安在了自己的身上,这不是抢朱瞻基的功劳,而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针对草原的盟旗制还好,但是减丁制度和儒家开化制度,那都是在历史上要被归纳为暴政,并且要得罪一大批人的事情。
朱棣把得罪人的事安排在自己的身上,说是自己的意见,对朱瞻基的名誉就不会有影响。
不管朱棣拥有再大的权力,不管朱瞻基拥有来自后世的丰富经验,史书总是控制在文人的手里,而现在的文人,可以说就是儒家。
朱棣再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文人都杀了,那岂不是国家大乱。
所以有些事情,哪怕是大权在握的皇帝,也力不能及。
朱棣现在对朱瞻基几乎是言听计从,但是朱瞻基更需要注意在权力面前的定位。
朱棣老当益壮,他对权力的重视跟朱元璋一样,即便是愿意对朱瞻基放权,也不会让朱瞻基动他的核心权力。
所谓的核心权力,就是军队和朝政。
我给你的,你才能要,我不给你,你不能争。
权力之争也是古代皇权时代,太子大部分都不得善终的主要矛盾所在和原因。
所以他哪怕得到了朱棣的允许,可以参与一些国家大事发表意见,但是他也注意地不去抢权。
何况,他也看不上现在这种受到重重制约的权力。
他更怕自己陷入到这种繁杂的关系纠纷之中之后,不得不成为权力的奴隶。
加上他已经决定了两年后就开始发展对外征略,想要在如今的朝廷之外另起炉灶。所以他不仅没有急着加强自己在军队和朝廷的影响力,反而有些避嫌地不与任何官员建立私jiāo。
这种行为也让朱棣对他更喜欢了,一个有能力,还不争权的孙子,才是好孙子。
要不然,就会像太子一样,被他防备和忌讳,找到机会就要敲打一番。
大军抵达济南府的时候,在济南府进行了休整。骑马和坐船的军士受得了,但是那些步行的军士连续行军了快半个月,早就疲惫不堪了。
五天之后,大军才又重新出发。这一次一鼓作气,与二月十五抵达了北平城。
在元朝被朱元璋推翻以后,元大都仅剩下了不到十万居民。
朱元璋当政时期,从山东,河北等地移富户填北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平的人口将将达到二十万。
在原本的历史上,朱棣迁都北平,又一次大型移民,在永乐十六年,人口超过了五十万,到了朱瞻基时期,人口超过了南京,达到了一百万。
而南京由原来的一百二十万人口,只剩下了不到九十万。
但是现在,北平只是一
朱瞻基立刻站了起来,陪笑说道:“皇爷爷当然没有做错,但是上位者的信息封锁,不能什么事都封锁。像这种关系到对外政策的决策,必须要让下面的人知道皇爷爷的心里在想什么,这样才不会让他们胡乱猜测,做出一些违背了皇爷爷意愿的举动。”
朱棣这才嗯了一声,跟朱瞻基介绍了他关于漠南各卫所的计划安排。
从朱元璋将元变成北元,在漠南设置了十七个卫所和都司,并且在北元的游牧地域,也设置了羁縻卫所。
到了永乐年间,这些卫所已经扩张到一百七十多个,不过现在因为站,大都名存实亡。
现在朱棣并没有撤销卫所之意,只是想用这些士兵来打仗,打完了之后再回去。
可是到最后,因为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卫所除了靠近北平的几座,在他死后,其余全部撤销。
现在有了朱瞻基的督促,他也答应了下来,不管这次战果如何,回军之时,就是卫所复置之时。
越过了黄河,大军继续北行,朱瞻基在参加军务会议的同时,朱棣也经常会问他的意见了。
众大臣和各军将领开始还有些不以为然,只以为这是朱棣在有意培养太孙。
但是朱瞻基有意地在各种事务上都开始逐渐表现自己,他也慢慢引起了众大臣和将领的关注。
不过,为了不让自己在现阶段就成为所有人的靶子,他的表现只能说在及格线以上。
比如针对草原的民族政策,朱棣就安在了自己的身上,这不是抢朱瞻基的功劳,而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针对草原的盟旗制还好,但是减丁制度和儒家开化制度,那都是在历史上要被归纳为暴政,并且要得罪一大批人的事情。
朱棣把得罪人的事安排在自己的身上,说是自己的意见,对朱瞻基的名誉就不会有影响。
不管朱棣拥有再大的权力,不管朱瞻基拥有来自后世的丰富经验,史书总是控制在文人的手里,而现在的文人,可以说就是儒家。
朱棣再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文人都杀了,那岂不是国家大乱。
所以有些事情,哪怕是大权在握的皇帝,也力不能及。
朱棣现在对朱瞻基几乎是言听计从,但是朱瞻基更需要注意在权力面前的定位。
朱棣老当益壮,他对权力的重视跟朱元璋一样,即便是愿意对朱瞻基放权,也不会让朱瞻基动他的核心权力。
所谓的核心权力,就是军队和朝政。
我给你的,你才能要,我不给你,你不能争。
权力之争也是古代皇权时代,太子大部分都不得善终的主要矛盾所在和原因。
所以他哪怕得到了朱棣的允许,可以参与一些国家大事发表意见,但是他也注意地不去抢权。
何况,他也看不上现在这种受到重重制约的权力。
他更怕自己陷入到这种繁杂的关系纠纷之中之后,不得不成为权力的奴隶。
加上他已经决定了两年后就开始发展对外征略,想要在如今的朝廷之外另起炉灶。所以他不仅没有急着加强自己在军队和朝廷的影响力,反而有些避嫌地不与任何官员建立私jiāo。
这种行为也让朱棣对他更喜欢了,一个有能力,还不争权的孙子,才是好孙子。
要不然,就会像太子一样,被他防备和忌讳,找到机会就要敲打一番。
大军抵达济南府的时候,在济南府进行了休整。骑马和坐船的军士受得了,但是那些步行的军士连续行军了快半个月,早就疲惫不堪了。
五天之后,大军才又重新出发。这一次一鼓作气,与二月十五抵达了北平城。
在元朝被朱元璋推翻以后,元大都仅剩下了不到十万居民。
朱元璋当政时期,从山东,河北等地移富户填北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平的人口将将达到二十万。
在原本的历史上,朱棣迁都北平,又一次大型移民,在永乐十六年,人口超过了五十万,到了朱瞻基时期,人口超过了南京,达到了一百万。
而南京由原来的一百二十万人口,只剩下了不到九十万。
但是现在,北平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