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 作者:茶头
随着天气不断转凉,海参崴也变得越发忙碌了。? 冬天的脚步正一天天的临近,大家都换上了秋衣秋裤,尤其是住在帐篷里的民工此时已经分发了军大衣。
海参崴的十月,深夜的温度还不到10摄氏度,而且还经常伴有大风降温天气,这个时间公司员工还可以住在拼装房里,可是在帐篷里的辽民劳工和日本民工,到了晚间就遭罪了。
这段时间,公司为了迎接海参崴第一个冬天,正在做着积极的准备。大面积的秋菜开始收割,成车的秋菜被送进新挖的地窖里储存起来。
数量巨大的青红萝卜、雪里蕻、卷心菜、芥菜头都到了收获的季节。公司特意从现代社会带来了坛子大缸,最大的是直径一米多的酸菜缸,然后把大白菜、卷心菜、雪里蕻,甚至连青椒、芸豆、黄瓜、豇豆、胡萝卜等蔬菜,都腌制成酸菜和泡菜,大大小小的酸菜缸、泡菜坛摆成了百余米方圆,场面非常壮观。
还有大量的大白菜和其它蔬菜,以及切好的萝卜晾晒成干菜,穿成一串串的,在一片空地上挂了一排又一排,随着萧瑟的北风不断的摇曳。
金角湾入海口的那个海湾里,几千名辽民劳工和几千名土著妇女也在趁着入冬前,做着最后的准备。每天十艘武装渔船除了留下两艘负责警戒以外,其余八艘全部出海捕鱼。
两艘捕鲸船和几十艘木质渔船也全部忙碌了起来,不停的有渔船开进港湾。停泊在渔港的码头上,卸下成船的渔获。
几千个土著娘们每天忙十几个小时,但是她们却没有丝毫倦意。看着码头上堆积如山的各种活蹦乱跳的大海鱼,她们的眼睛都红了。作为本地人的她们,太了解这里的冬季是多么的寒冷,多么的漫长了。
从几岁开始,她们就在父母的教诲下,在入冬前要储存足够的食物过冬,而且是越多越好。一旦食物不足,部落里的老人和孩子就会被饿死。所以每到这个时节。往往都是她们最繁忙的时候。
她们看到如此多的渔获,而且还有一船船的海鱼被送来,一个个激动的热泪盈眶。她们不顾劳累,疯了似的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渔获。她们的思维很单纯。作为这个部落的一部分。如果冬天食物不够。首先挨饿的应该就是她们,所以他们生怕部落越冬的粮食不够,拼命的想在入冬前把这些渔获统统收拾利索。
大部分海鱼和鲸肉被她们收拾利索以后。会晾晒成鱼干。有相当一部分鱼类会被腌制成咸鱼,比较大的海鱼会把鱼肉剃下来,送进搅拌机里,活上生粉制成鱼丸,送进旁边的简易冷库里,到了冬天就会放在野外随便冻起来。
公司还有专人捕捞扇贝、海螺、蛏子、蛤蜊、海虹、鲜贝、蚬子、海蚌等各种贝类,也由一些土著妇女处理,然后晾晒起来制成各种干贝。还有很多辽民在浅海中收集野生的海带、海菜晾晒成干海菜,留作冬天的越冬食用。
整个海参崴除了必要的工作还在进行以外,其他工程已经全部结束,机器设备全部封存,而且做了大量的防寒处理。现在四处都在紧张的忙碌,大家都知道,冬天就要来了,他们这是在做入冬前的最后准备。
海参崴的几个储煤点里的原煤,已经堆积如山。几台装载机还在不断的把新运来原煤推到煤堆的最上面,腾出空地等待着新的运煤车的到来。公司已经停了所有的工作,一百多辆卡玛斯自卸车天天都往返于海参崴和露天煤矿,很多时候都是人停车不停,不断的换上新的司机,24小时不停的运煤。
李明站在仓储中心储煤点的旁边,看着那一座座冒尖的煤山,心里也是非常激动。他转过头对身边供热处的处长李天和笑道:“老李,这回我们这几个储煤点的原煤储备应该够了吧?”
李天和点了点头,兴奋的道:“够了……够了……就算是两个冬天都够了,哈哈……现在我们海参崴都是些小规模的锅炉和蒸汽发电机,再就是一些辽民的取暖用煤,足够了……”
这时,身后传来一阵喇叭声,李明回头一看,就看到何浩博胖胖的身子从一辆卡车上跳了下来。说来也奇怪了,大家来到海参崴的这几个月,因为天天起早贪黑的工作,体重都在一直下降,可这个何胖子非但没瘦,还有增加的趋势。
他离得老远就兴奋的喊道:“李明,哈哈……我们的房子就要分了,哈哈……”
李明也是心里一喜,激动的道:“我们的房子已经交工了?”
何胖子跑到李明身边,哈哈大笑道:“那倒是没有,但是房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基础建设都已经全部结束,我刚去那里送货回来,估计再有个几天就差不多了,老任和建委的人都在那里忙活呢。终于有盼头了,哈哈……”
李明听了也很激动,说实话,这几个月挤在拼装房里像民工似的日子,大家实在是有些受够了。好在大家都比较劳累,回到家很快就能睡去。
何胖子拿出烟给大家发了一圈,然后笑着道:“还是劳工们幸福啊,明天就是他们劳工分房的日子。”
旁边的李天和听了顿时一愣,疑惑道:“这么快啊,我记得后期不是临时增加了3000多套劳工独立住房吗。看来这个新的劳工制度,确实让辽民的生产力爆发出来了。”
李明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说道:“早就完工了,这段时间也就是在做一些收尾的工作,而且公司也是故意想把时间往后拖一拖,怎么也得让他们在帐篷里体会下海参崴秋天的滋味吧。别住进这么好的房子。再不知道感恩戴德。”
旁边的何胖子和李天和听了一愣,然后两人相互看了眼对方,同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第二天,所有的辽民突然接到了今天停工一天的命令,正当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各个生产队的队长对宣布了公司的最新指示,那就是今天大家要搬到公司为他们准备的新房。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所有的劳工都大声的欢呼了起来,整个海参崴都能听到劳工的欢呼声。这些天他们在帐篷里可遭老了罪了,半夜的时候。那刺骨的秋刀子风可不是闹着玩的。
大家欢天喜地的收起帐篷。然后迅速的整理好自己的个人用品,排队走向了各自新房的位置。大家都是喜气洋洋,这些天在帐篷里受了不少罪,这回听说公司已经为他们安排好了越冬的房子。都是心怀感激。
刘德贵激动的带着生产队里的辽民兴冲冲地走向新房的地点。大家都在憧憬着新房的样子。很多人心里难免担心,心里祈祷新房子一定要暖和啊。
他们都是生在辽东,这个时代的辽东也不是那么好熬的。天气非常寒冷。刘德贵也在想着自己新房的样子,几天前他就听说他们的新房下来了,他已经几天都没有睡好了,就连做梦都在想着自己的房子。
终于,他们到了新房子的旁边,并排的五间木刻楞木屋,让所有没见过这种房子的辽民心里都不怎么托底,他们老家的房子就算是再旧再破,那也是土坯堆得房子啊,可是这新盖的房子竟然是木头垒起来的。
刘德贵看到这样的房子也是一愣,他转过身对着身后的辽民大声喊道:“愣着干什么,进去啊……”
说完就率先走进了第一间木屋,大家也都跟着进去了,当他们掀开门口的两层厚厚的棉帘子走进木屋后,当他们看到了屋子里面的情景时,木屋中顿时传来一阵欢呼。
这样的房子已经大大的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大家摸着火炕上那厚厚的毛毡,一个个满脸惊骇。这么大的一块毛毡,得花不少的银子吧。有了这么大的一张毛毡,就是躺在冰天雪地里都不见得会冷。
他们打开属于自己的柜子,把自己的行李放进了去,整个柜子分为上下三层,非常的宽敞。最上面的可以放一些自己的日用品,中间比较大的柜子可以放置一些衣物和铺盖,下面还可以放些杂物和鞋子。
有的辽民还跳上火炕去看那两扇玻璃窗,他们以前还没有见过玻璃,所以对两扇小窗户很感兴趣。这么大的火炕睡十个人,简直太宽敞了。辽民不断的在自己的新房里四下走动,一个个兴奋的不能自已。
还有墙上的那几盏油灯,在昏暗的屋子闪烁着昏黄的光芒。他们站在炕上围着油灯看了又看,一直在研究这个油灯是如何亮起来的。
这房子就算是以前他们村子里的富户,住的地方都没有他们这间屋子阔气。两道门上那四个厚厚的棉帘子,再加上屋里这个火炕,就知道这间房子哪怕是最冷的寒冬腊月,屋子里也会温暖如春。
刘德贵看着这间屋子,再想起自己即将分的那间房子,心里也不禁火热了起来。他大声的喊道:“都利索着点儿,把自己的行李归置好了。在这里一样要保持卫生,首长们会定期检查,如果发现卫生不合格,我们会为其它生产队掏茅房的。我可把话撂在这里了,谁要是因为他没弄好影响了大伙,那你就自己去掏,我们可不和你去丢那个人。
再有就是茅房的事情,我们房子后面就有一个茅房,大家千万不要随处淋了,要是被首长发现,会被扣工分的,而且还会影响我们生产队流动红旗的评选。”(未完待续……)
ps: 感谢(稻草人)大大送的金蛋和月票谢谢大大了。感谢keelzhang的月票支持,感谢ㄚ辰呆的打赏,谢谢大家的鼓励,也感谢大家的订阅,谢谢大家
随着天气不断转凉,海参崴也变得越发忙碌了。? 冬天的脚步正一天天的临近,大家都换上了秋衣秋裤,尤其是住在帐篷里的民工此时已经分发了军大衣。
海参崴的十月,深夜的温度还不到10摄氏度,而且还经常伴有大风降温天气,这个时间公司员工还可以住在拼装房里,可是在帐篷里的辽民劳工和日本民工,到了晚间就遭罪了。
这段时间,公司为了迎接海参崴第一个冬天,正在做着积极的准备。大面积的秋菜开始收割,成车的秋菜被送进新挖的地窖里储存起来。
数量巨大的青红萝卜、雪里蕻、卷心菜、芥菜头都到了收获的季节。公司特意从现代社会带来了坛子大缸,最大的是直径一米多的酸菜缸,然后把大白菜、卷心菜、雪里蕻,甚至连青椒、芸豆、黄瓜、豇豆、胡萝卜等蔬菜,都腌制成酸菜和泡菜,大大小小的酸菜缸、泡菜坛摆成了百余米方圆,场面非常壮观。
还有大量的大白菜和其它蔬菜,以及切好的萝卜晾晒成干菜,穿成一串串的,在一片空地上挂了一排又一排,随着萧瑟的北风不断的摇曳。
金角湾入海口的那个海湾里,几千名辽民劳工和几千名土著妇女也在趁着入冬前,做着最后的准备。每天十艘武装渔船除了留下两艘负责警戒以外,其余八艘全部出海捕鱼。
两艘捕鲸船和几十艘木质渔船也全部忙碌了起来,不停的有渔船开进港湾。停泊在渔港的码头上,卸下成船的渔获。
几千个土著娘们每天忙十几个小时,但是她们却没有丝毫倦意。看着码头上堆积如山的各种活蹦乱跳的大海鱼,她们的眼睛都红了。作为本地人的她们,太了解这里的冬季是多么的寒冷,多么的漫长了。
从几岁开始,她们就在父母的教诲下,在入冬前要储存足够的食物过冬,而且是越多越好。一旦食物不足,部落里的老人和孩子就会被饿死。所以每到这个时节。往往都是她们最繁忙的时候。
她们看到如此多的渔获,而且还有一船船的海鱼被送来,一个个激动的热泪盈眶。她们不顾劳累,疯了似的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渔获。她们的思维很单纯。作为这个部落的一部分。如果冬天食物不够。首先挨饿的应该就是她们,所以他们生怕部落越冬的粮食不够,拼命的想在入冬前把这些渔获统统收拾利索。
大部分海鱼和鲸肉被她们收拾利索以后。会晾晒成鱼干。有相当一部分鱼类会被腌制成咸鱼,比较大的海鱼会把鱼肉剃下来,送进搅拌机里,活上生粉制成鱼丸,送进旁边的简易冷库里,到了冬天就会放在野外随便冻起来。
公司还有专人捕捞扇贝、海螺、蛏子、蛤蜊、海虹、鲜贝、蚬子、海蚌等各种贝类,也由一些土著妇女处理,然后晾晒起来制成各种干贝。还有很多辽民在浅海中收集野生的海带、海菜晾晒成干海菜,留作冬天的越冬食用。
整个海参崴除了必要的工作还在进行以外,其他工程已经全部结束,机器设备全部封存,而且做了大量的防寒处理。现在四处都在紧张的忙碌,大家都知道,冬天就要来了,他们这是在做入冬前的最后准备。
海参崴的几个储煤点里的原煤,已经堆积如山。几台装载机还在不断的把新运来原煤推到煤堆的最上面,腾出空地等待着新的运煤车的到来。公司已经停了所有的工作,一百多辆卡玛斯自卸车天天都往返于海参崴和露天煤矿,很多时候都是人停车不停,不断的换上新的司机,24小时不停的运煤。
李明站在仓储中心储煤点的旁边,看着那一座座冒尖的煤山,心里也是非常激动。他转过头对身边供热处的处长李天和笑道:“老李,这回我们这几个储煤点的原煤储备应该够了吧?”
李天和点了点头,兴奋的道:“够了……够了……就算是两个冬天都够了,哈哈……现在我们海参崴都是些小规模的锅炉和蒸汽发电机,再就是一些辽民的取暖用煤,足够了……”
这时,身后传来一阵喇叭声,李明回头一看,就看到何浩博胖胖的身子从一辆卡车上跳了下来。说来也奇怪了,大家来到海参崴的这几个月,因为天天起早贪黑的工作,体重都在一直下降,可这个何胖子非但没瘦,还有增加的趋势。
他离得老远就兴奋的喊道:“李明,哈哈……我们的房子就要分了,哈哈……”
李明也是心里一喜,激动的道:“我们的房子已经交工了?”
何胖子跑到李明身边,哈哈大笑道:“那倒是没有,但是房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基础建设都已经全部结束,我刚去那里送货回来,估计再有个几天就差不多了,老任和建委的人都在那里忙活呢。终于有盼头了,哈哈……”
李明听了也很激动,说实话,这几个月挤在拼装房里像民工似的日子,大家实在是有些受够了。好在大家都比较劳累,回到家很快就能睡去。
何胖子拿出烟给大家发了一圈,然后笑着道:“还是劳工们幸福啊,明天就是他们劳工分房的日子。”
旁边的李天和听了顿时一愣,疑惑道:“这么快啊,我记得后期不是临时增加了3000多套劳工独立住房吗。看来这个新的劳工制度,确实让辽民的生产力爆发出来了。”
李明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说道:“早就完工了,这段时间也就是在做一些收尾的工作,而且公司也是故意想把时间往后拖一拖,怎么也得让他们在帐篷里体会下海参崴秋天的滋味吧。别住进这么好的房子。再不知道感恩戴德。”
旁边的何胖子和李天和听了一愣,然后两人相互看了眼对方,同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第二天,所有的辽民突然接到了今天停工一天的命令,正当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各个生产队的队长对宣布了公司的最新指示,那就是今天大家要搬到公司为他们准备的新房。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所有的劳工都大声的欢呼了起来,整个海参崴都能听到劳工的欢呼声。这些天他们在帐篷里可遭老了罪了,半夜的时候。那刺骨的秋刀子风可不是闹着玩的。
大家欢天喜地的收起帐篷。然后迅速的整理好自己的个人用品,排队走向了各自新房的位置。大家都是喜气洋洋,这些天在帐篷里受了不少罪,这回听说公司已经为他们安排好了越冬的房子。都是心怀感激。
刘德贵激动的带着生产队里的辽民兴冲冲地走向新房的地点。大家都在憧憬着新房的样子。很多人心里难免担心,心里祈祷新房子一定要暖和啊。
他们都是生在辽东,这个时代的辽东也不是那么好熬的。天气非常寒冷。刘德贵也在想着自己新房的样子,几天前他就听说他们的新房下来了,他已经几天都没有睡好了,就连做梦都在想着自己的房子。
终于,他们到了新房子的旁边,并排的五间木刻楞木屋,让所有没见过这种房子的辽民心里都不怎么托底,他们老家的房子就算是再旧再破,那也是土坯堆得房子啊,可是这新盖的房子竟然是木头垒起来的。
刘德贵看到这样的房子也是一愣,他转过身对着身后的辽民大声喊道:“愣着干什么,进去啊……”
说完就率先走进了第一间木屋,大家也都跟着进去了,当他们掀开门口的两层厚厚的棉帘子走进木屋后,当他们看到了屋子里面的情景时,木屋中顿时传来一阵欢呼。
这样的房子已经大大的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大家摸着火炕上那厚厚的毛毡,一个个满脸惊骇。这么大的一块毛毡,得花不少的银子吧。有了这么大的一张毛毡,就是躺在冰天雪地里都不见得会冷。
他们打开属于自己的柜子,把自己的行李放进了去,整个柜子分为上下三层,非常的宽敞。最上面的可以放一些自己的日用品,中间比较大的柜子可以放置一些衣物和铺盖,下面还可以放些杂物和鞋子。
有的辽民还跳上火炕去看那两扇玻璃窗,他们以前还没有见过玻璃,所以对两扇小窗户很感兴趣。这么大的火炕睡十个人,简直太宽敞了。辽民不断的在自己的新房里四下走动,一个个兴奋的不能自已。
还有墙上的那几盏油灯,在昏暗的屋子闪烁着昏黄的光芒。他们站在炕上围着油灯看了又看,一直在研究这个油灯是如何亮起来的。
这房子就算是以前他们村子里的富户,住的地方都没有他们这间屋子阔气。两道门上那四个厚厚的棉帘子,再加上屋里这个火炕,就知道这间房子哪怕是最冷的寒冬腊月,屋子里也会温暖如春。
刘德贵看着这间屋子,再想起自己即将分的那间房子,心里也不禁火热了起来。他大声的喊道:“都利索着点儿,把自己的行李归置好了。在这里一样要保持卫生,首长们会定期检查,如果发现卫生不合格,我们会为其它生产队掏茅房的。我可把话撂在这里了,谁要是因为他没弄好影响了大伙,那你就自己去掏,我们可不和你去丢那个人。
再有就是茅房的事情,我们房子后面就有一个茅房,大家千万不要随处淋了,要是被首长发现,会被扣工分的,而且还会影响我们生产队流动红旗的评选。”(未完待续……)
ps: 感谢(稻草人)大大送的金蛋和月票谢谢大大了。感谢keelzhang的月票支持,感谢ㄚ辰呆的打赏,谢谢大家的鼓励,也感谢大家的订阅,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