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 作者:人生若初
齐嬷嬷叹了口气,心中也责怪那个眼皮子浅的东西,就算是看不起君家的出生,但要知道舅老爷能坐上那个位子,跟君家的钱怎么都分不开,现在倒好,过河拆桥都没这么快的。当初夫人没有生出儿子的时候就冷言冷语,甚至打算从自己的母家过继孩子过来,简直就是明晃晃打着君家钱财的心思。
等十郎小少爷出生之后,那李氏更是变本加厉,连面子请都不全了。张氏虽然嘴上说的决绝,但毕竟是血缘相连的弟弟,两人一同生活了十几年,没有感情那才是假的。更何况当初继母进门对她还算照顾,父亲离世的时候又再三嘱咐他们姐弟相互扶持,谁知道她一贯的扶持居然就养出了一个白眼狼。
一万两的银子对君家来说确实是不算什么,张氏自己的私房钱都不止这个数,君老爷深深知道为人低调的道理,抱着闷声发大财心思发展到现在,外头都要称他们一声宁邑首富,可见底子十足。
只是这银子她乐意打水漂玩是一件事情,人家直接找上门来,理直气壮的索取那是另一件事情。君家从来没有求到那位所谓的“清贵”弟弟丝毫,他怎么能有这个脸。张氏跟弟媳李氏的相处其实并不多,当初她出嫁的时候这位还没进门,等进门之后最多也不过是逢年过节的情面罢了,但这个女人的浅薄苛刻,她却是十分清楚的。
如果是别人,一万两给了也就给了,但李氏开口来要,她真的直接给了的话,那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别以为她不知道,那李氏说说是书香世家出生,其实不过是没落人家,嫁过来的时候嫁妆都没得多少,她那弟弟的俸禄也就那个数,吃饱穿暖可以,想要挥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是因为如此,这么多年来张氏对家里多有照顾,谁知道对方却觉得自己才是占了便宜的,居然敢狮子大开口。那李氏也是个能生的,现在已经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各个都是养尊处优的,那用的还不是君家的钱。以前张氏不在意,但现在她自己也有了儿子,考虑的自然更多了。
齐嬷嬷皱了皱眉头,小声说道:“如果真的把舅老爷得罪很了,会不会对小少爷以后不利,夫人不是想让小少爷以后走仕途吗?”
张氏也是皱起了眉头,但转念一想,他弟弟说得好听是翰林院院士,其实不过是从六品的翰林院编修,而且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多年,为人迂腐不知道变通,估计除非是上头有人提拔,不然还真升不了官。只是翰林院毕竟是文人眼中的圣地,现在太平年间重文轻武,十郎难免会接触到。
张氏最终还是拿出了五千两银子,唤了人过来说道:“你陪着那个张家的人亲自去一趟京城,记住,要亲手把银票交给舅老爷,并且这般说道……”
旁边的君十郎听着觉得自家母亲身为女子真的浪费了,她一这般的作为,一来是试探一番弟弟是否跟自己离心,敲打敲打那李氏,二来也是将两家的钱财来往放到了明面上,以后谁还能说君家的不是。
君十郎微微叹了口气,觉得自己任重道远,要想家里头不被人欺负轻视,只有走科举出人头地,但要想在官场混出头尤岂是那么容易的,他能依靠的也只有两辈子的经验罢了,以后还得努力再努力才是。
11、读书郎
张氏摆了一手之后,那个传说中的便宜舅舅倒是安静下来,既没有派人上门请罪,自然也没有上门问责,张氏心中已经有些明白,那个看起来有些迂腐的弟弟,早就跟自己离了心,想想也是,自己多年没有回去,那个李氏又不是个省心的,整天吹着枕边风,能不把人吹远了。
不说那边张家如何反应,经过这件事张氏算是明白,她早就嫁为君家妇,按理来说那就是君家的人了,前些年她自己没个儿子,百般容忍那李氏的贪婪,不过也就是为求一个得力的娘家,但现在不同了,只要十郎好好的,她在君家的地位那就是十拿九稳的,再说君老爷对她的好,这么多年下来她也是看得明白。
这边张氏对娘家也慢慢寒了心,更是把一腔希望全部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身上。君老太太君老爷对唯一的孩子难免更加宠溺一些,就算明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但他们其实并不求这孩子能为家里头做多少,只希望他一辈子安乐就足矣。有时候张氏逼得紧了,君老太太难免也给她脸色看,甚至好几次都要把孩子抱到自己身边养着。
幸好君十郎毕竟不是真正的孩子,他知道君家老太太是疼爱自己,更加明白张氏不过是望子成龙,好几次他练字练得累了睡在小书房里头,张氏抱着他轻轻的给揉捏手臂,那细心疼爱是假装不出来的。
因为君十郎自己的坚持,君老太太也毫无办法,君家就是这样,君老爷熬不过君夫人,君夫人熬不过老太太,老太太又是熬不过小孙子,最后还是顺了他们母子的意思,君十郎三岁的时候就在张氏旁边的卧室办了小书房,开始是有模有样的练字起来。
张氏才学不过一般,这么多年下来,管账还成,教导孩子连启蒙都觉得亏待了亲儿子,就在君老爷耳边吹风,想让他找一个有学识的回来,先给孩子启蒙,练字什么的也得有个先生教着,不然的话要是学岔了路子,以后还得改回来不是走了冤枉路。
君老爷自然知道这一点,但这个有学识的人可不是那么好找的,虽然君家有钱,但读书人大部分都是清高自傲的,不愿意为了五斗米折腰,更别说来君家为一个才三岁的孩子启蒙不是。但要是能被金钱打动的,谁知道品行端正否,要是一个不好,以后反倒是会耽搁了孩子的前程。
最后君老爷还是去求了林大人,让他举荐一位愿意来君家的。林大人也知道君家养儿心切,虽然私下里觉得三岁的小儿学不了什么,但这点面子还是乐意给君家。没多久就荐了一个人过来,却是宁邑的秀才出生,只是家中贫苦,连上进赶考的钱财也拿不出来,家里头更有一个生了重病的老母,每天要花费的要钱无数,家里头十分破败。
这位叫做名讳路清河,就住在宁邑郊外的大河村里头,为人品行端方,也有几分学识,给孩子启蒙那肯定是够了。难得的是这位出生贫寒,故而对商贾并不排斥,君老爷一打听之后立刻上门亲自拜访,求得了这位的同意。
路清河才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得了君老爷的资助三年之后自然就能上进赶考,算起来也是年轻有为。三年之后君十郎就满了五岁,达到了青山学院入学的标准,自然也就不愁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这对师生相互间都瞧着有些惊讶。
路清河来之前就知道,自己教导的小少爷是君家盼了许多年才来的小凤凰蛋儿,全家上下宝贝的很,又才是三岁的稚龄。他可是做好准备哄孩子玩儿呢,这样的小少爷不知道难不难伺候。谁知道一见到君十郎倒是心中一惊,孩子确实很小,大概是因为龙凤胎的缘故,身体看起来有几分娇弱,穿着红色的小衣裳更是衬得粉雕玉琢的,是他这么多年见过容貌最出色的孩子了。
当然让路清河惊讶的不是小孩的容貌,而是气度,明明才三岁的孩子,居然带出几分稳重来,双眼之中饱含灵气,更是带着几分大人才有的通透,真真如同仙童一般,君老爷之前的夸赞倒是有几分不虚的。等略略考校,路清河更是感叹自己无奈之举,倒是捡到一个好苗子。
路老师却不知道,这边君十郎也在暗暗惊叹,这位路清河秀才双目清明,印堂宽阔,对待自己的时候带着几分认真,再观风韵气度,却是个光明磊落又不失圆滑的人,这样的人给了他机会的话,肯定能一飞冲天,说不准君老爷还真的给自己找到了个好老师呢。
等这两位行了拜师礼,除了张氏特意给他找来的伴读,齐嬷嬷的小孙子齐家还在之外,丫头嬷嬷们都要在外头等着。路清河也不玩弄那些虚的,问了问他能读些什么书之后就开始教导,刚开始自然是要背书,渐渐的就开始讲义,这位倒是颇有后世因材施教的影子,讲起来生动不已。
君十郎刚开始还挺不习惯古代人的文化,渐渐的也听得入神,路清河总有办法将那些枯燥的故事变得引人入胜起来。这位倒是有些惊讶,毕竟才三岁的孩子,居然一坐就是几个时辰,并不喊苦喊累,刚开始那边君老太太还时不时派了丫头嬷嬷过来探望,生怕小孙子受了委屈,后来君十郎去撒娇了一顿,老太太便绝了这个念头。
“很好,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吧。”虽然君十郎已经有了大名叫做君长宁,但家里头大大小小的还是喜欢唤他十郎,就是路清河也是如此,这会儿师徒已经相处了一年,看了看下头规规矩矩起身行礼的小孩,路清河心中说不出的满意,只是提醒道,“十郎,你天分颇高,就是老师我也是自愧不如,但要切记,多少人小时了了,正因为你聪明,才更要多几分努力。”
君十郎明白路清河是担心自己因为聪明而虚浮,以至于以后反倒是走不远,当下便恭恭敬敬的说道:“是,老师,学生明白了。”
路清河点了点头,一般太过于聪明的孩子总喜欢自作聪明,为人也不够踏实,但自己的这位学生显然脱离了这种规律。他看了看昨天的作业,又说道:“你毕竟年幼,习字尚有几分不足,还要多多练习才是。更有一个,闲暇时候多多看书,要知道学海无涯的道理。”
君十郎自然是点头不已,路清河这才往前头去了,他还要跟君老爷谈一谈学生的事情。君十郎自己动手洗了洗毛笔,那边齐家已经快手快脚的将笔墨纸砚都收拾好,他比君十郎大了五岁,现在已经是九岁的孩子,平时十分勤快:“少爷,现在是要回去还是怎么?”
君十郎想着是不是该去寻一个字帖来练练,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小的缘故,他的字体总是少了几分风骨。好吧,他这个人原本也没有什么风骨可言,但现在可是古代,文人要是没有半点风骨的话,可是要被人看不起的。酌定了主意,君十郎想着晚上就跟君老爷说一下这件事。
齐嬷嬷叹了口气,心中也责怪那个眼皮子浅的东西,就算是看不起君家的出生,但要知道舅老爷能坐上那个位子,跟君家的钱怎么都分不开,现在倒好,过河拆桥都没这么快的。当初夫人没有生出儿子的时候就冷言冷语,甚至打算从自己的母家过继孩子过来,简直就是明晃晃打着君家钱财的心思。
等十郎小少爷出生之后,那李氏更是变本加厉,连面子请都不全了。张氏虽然嘴上说的决绝,但毕竟是血缘相连的弟弟,两人一同生活了十几年,没有感情那才是假的。更何况当初继母进门对她还算照顾,父亲离世的时候又再三嘱咐他们姐弟相互扶持,谁知道她一贯的扶持居然就养出了一个白眼狼。
一万两的银子对君家来说确实是不算什么,张氏自己的私房钱都不止这个数,君老爷深深知道为人低调的道理,抱着闷声发大财心思发展到现在,外头都要称他们一声宁邑首富,可见底子十足。
只是这银子她乐意打水漂玩是一件事情,人家直接找上门来,理直气壮的索取那是另一件事情。君家从来没有求到那位所谓的“清贵”弟弟丝毫,他怎么能有这个脸。张氏跟弟媳李氏的相处其实并不多,当初她出嫁的时候这位还没进门,等进门之后最多也不过是逢年过节的情面罢了,但这个女人的浅薄苛刻,她却是十分清楚的。
如果是别人,一万两给了也就给了,但李氏开口来要,她真的直接给了的话,那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别以为她不知道,那李氏说说是书香世家出生,其实不过是没落人家,嫁过来的时候嫁妆都没得多少,她那弟弟的俸禄也就那个数,吃饱穿暖可以,想要挥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是因为如此,这么多年来张氏对家里多有照顾,谁知道对方却觉得自己才是占了便宜的,居然敢狮子大开口。那李氏也是个能生的,现在已经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各个都是养尊处优的,那用的还不是君家的钱。以前张氏不在意,但现在她自己也有了儿子,考虑的自然更多了。
齐嬷嬷皱了皱眉头,小声说道:“如果真的把舅老爷得罪很了,会不会对小少爷以后不利,夫人不是想让小少爷以后走仕途吗?”
张氏也是皱起了眉头,但转念一想,他弟弟说得好听是翰林院院士,其实不过是从六品的翰林院编修,而且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多年,为人迂腐不知道变通,估计除非是上头有人提拔,不然还真升不了官。只是翰林院毕竟是文人眼中的圣地,现在太平年间重文轻武,十郎难免会接触到。
张氏最终还是拿出了五千两银子,唤了人过来说道:“你陪着那个张家的人亲自去一趟京城,记住,要亲手把银票交给舅老爷,并且这般说道……”
旁边的君十郎听着觉得自家母亲身为女子真的浪费了,她一这般的作为,一来是试探一番弟弟是否跟自己离心,敲打敲打那李氏,二来也是将两家的钱财来往放到了明面上,以后谁还能说君家的不是。
君十郎微微叹了口气,觉得自己任重道远,要想家里头不被人欺负轻视,只有走科举出人头地,但要想在官场混出头尤岂是那么容易的,他能依靠的也只有两辈子的经验罢了,以后还得努力再努力才是。
11、读书郎
张氏摆了一手之后,那个传说中的便宜舅舅倒是安静下来,既没有派人上门请罪,自然也没有上门问责,张氏心中已经有些明白,那个看起来有些迂腐的弟弟,早就跟自己离了心,想想也是,自己多年没有回去,那个李氏又不是个省心的,整天吹着枕边风,能不把人吹远了。
不说那边张家如何反应,经过这件事张氏算是明白,她早就嫁为君家妇,按理来说那就是君家的人了,前些年她自己没个儿子,百般容忍那李氏的贪婪,不过也就是为求一个得力的娘家,但现在不同了,只要十郎好好的,她在君家的地位那就是十拿九稳的,再说君老爷对她的好,这么多年下来她也是看得明白。
这边张氏对娘家也慢慢寒了心,更是把一腔希望全部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身上。君老太太君老爷对唯一的孩子难免更加宠溺一些,就算明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但他们其实并不求这孩子能为家里头做多少,只希望他一辈子安乐就足矣。有时候张氏逼得紧了,君老太太难免也给她脸色看,甚至好几次都要把孩子抱到自己身边养着。
幸好君十郎毕竟不是真正的孩子,他知道君家老太太是疼爱自己,更加明白张氏不过是望子成龙,好几次他练字练得累了睡在小书房里头,张氏抱着他轻轻的给揉捏手臂,那细心疼爱是假装不出来的。
因为君十郎自己的坚持,君老太太也毫无办法,君家就是这样,君老爷熬不过君夫人,君夫人熬不过老太太,老太太又是熬不过小孙子,最后还是顺了他们母子的意思,君十郎三岁的时候就在张氏旁边的卧室办了小书房,开始是有模有样的练字起来。
张氏才学不过一般,这么多年下来,管账还成,教导孩子连启蒙都觉得亏待了亲儿子,就在君老爷耳边吹风,想让他找一个有学识的回来,先给孩子启蒙,练字什么的也得有个先生教着,不然的话要是学岔了路子,以后还得改回来不是走了冤枉路。
君老爷自然知道这一点,但这个有学识的人可不是那么好找的,虽然君家有钱,但读书人大部分都是清高自傲的,不愿意为了五斗米折腰,更别说来君家为一个才三岁的孩子启蒙不是。但要是能被金钱打动的,谁知道品行端正否,要是一个不好,以后反倒是会耽搁了孩子的前程。
最后君老爷还是去求了林大人,让他举荐一位愿意来君家的。林大人也知道君家养儿心切,虽然私下里觉得三岁的小儿学不了什么,但这点面子还是乐意给君家。没多久就荐了一个人过来,却是宁邑的秀才出生,只是家中贫苦,连上进赶考的钱财也拿不出来,家里头更有一个生了重病的老母,每天要花费的要钱无数,家里头十分破败。
这位叫做名讳路清河,就住在宁邑郊外的大河村里头,为人品行端方,也有几分学识,给孩子启蒙那肯定是够了。难得的是这位出生贫寒,故而对商贾并不排斥,君老爷一打听之后立刻上门亲自拜访,求得了这位的同意。
路清河才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得了君老爷的资助三年之后自然就能上进赶考,算起来也是年轻有为。三年之后君十郎就满了五岁,达到了青山学院入学的标准,自然也就不愁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这对师生相互间都瞧着有些惊讶。
路清河来之前就知道,自己教导的小少爷是君家盼了许多年才来的小凤凰蛋儿,全家上下宝贝的很,又才是三岁的稚龄。他可是做好准备哄孩子玩儿呢,这样的小少爷不知道难不难伺候。谁知道一见到君十郎倒是心中一惊,孩子确实很小,大概是因为龙凤胎的缘故,身体看起来有几分娇弱,穿着红色的小衣裳更是衬得粉雕玉琢的,是他这么多年见过容貌最出色的孩子了。
当然让路清河惊讶的不是小孩的容貌,而是气度,明明才三岁的孩子,居然带出几分稳重来,双眼之中饱含灵气,更是带着几分大人才有的通透,真真如同仙童一般,君老爷之前的夸赞倒是有几分不虚的。等略略考校,路清河更是感叹自己无奈之举,倒是捡到一个好苗子。
路老师却不知道,这边君十郎也在暗暗惊叹,这位路清河秀才双目清明,印堂宽阔,对待自己的时候带着几分认真,再观风韵气度,却是个光明磊落又不失圆滑的人,这样的人给了他机会的话,肯定能一飞冲天,说不准君老爷还真的给自己找到了个好老师呢。
等这两位行了拜师礼,除了张氏特意给他找来的伴读,齐嬷嬷的小孙子齐家还在之外,丫头嬷嬷们都要在外头等着。路清河也不玩弄那些虚的,问了问他能读些什么书之后就开始教导,刚开始自然是要背书,渐渐的就开始讲义,这位倒是颇有后世因材施教的影子,讲起来生动不已。
君十郎刚开始还挺不习惯古代人的文化,渐渐的也听得入神,路清河总有办法将那些枯燥的故事变得引人入胜起来。这位倒是有些惊讶,毕竟才三岁的孩子,居然一坐就是几个时辰,并不喊苦喊累,刚开始那边君老太太还时不时派了丫头嬷嬷过来探望,生怕小孙子受了委屈,后来君十郎去撒娇了一顿,老太太便绝了这个念头。
“很好,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吧。”虽然君十郎已经有了大名叫做君长宁,但家里头大大小小的还是喜欢唤他十郎,就是路清河也是如此,这会儿师徒已经相处了一年,看了看下头规规矩矩起身行礼的小孩,路清河心中说不出的满意,只是提醒道,“十郎,你天分颇高,就是老师我也是自愧不如,但要切记,多少人小时了了,正因为你聪明,才更要多几分努力。”
君十郎明白路清河是担心自己因为聪明而虚浮,以至于以后反倒是走不远,当下便恭恭敬敬的说道:“是,老师,学生明白了。”
路清河点了点头,一般太过于聪明的孩子总喜欢自作聪明,为人也不够踏实,但自己的这位学生显然脱离了这种规律。他看了看昨天的作业,又说道:“你毕竟年幼,习字尚有几分不足,还要多多练习才是。更有一个,闲暇时候多多看书,要知道学海无涯的道理。”
君十郎自然是点头不已,路清河这才往前头去了,他还要跟君老爷谈一谈学生的事情。君十郎自己动手洗了洗毛笔,那边齐家已经快手快脚的将笔墨纸砚都收拾好,他比君十郎大了五岁,现在已经是九岁的孩子,平时十分勤快:“少爷,现在是要回去还是怎么?”
君十郎想着是不是该去寻一个字帖来练练,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小的缘故,他的字体总是少了几分风骨。好吧,他这个人原本也没有什么风骨可言,但现在可是古代,文人要是没有半点风骨的话,可是要被人看不起的。酌定了主意,君十郎想着晚上就跟君老爷说一下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