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让他带着宋武参观工业区?他在南方几个月,这段时间关北城的工业区规模扩大两倍有余,他自己进去恐怕都找不着北,还要他带人参观?
撂挑子不干?
明显不符合廖七少爷的行事作风,参观就参观,找个熟悉的人,前方带路!
于是,原本是廖祁庭带路,宋武参观,变成了家化厂的陆经理做“地陪”,廖七少爷和宋少帅一起参观……
工业区也不是白参观,在启程返回南六省之前,宋武和李谨言口头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包括在南方建立工业区,从关北购买机械,引进技术开厂等。
如今欧洲工业开始陆续转向军工,加上一些限制,想要大批量的购买机械车床并不是件容易事。
美国人倒是愿意卖,但宋舟和宋武都没太多和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再者说,随着欧洲开始限制对外机械出口,美国洋行的价格不说一天三变也是节节攀高。
参观过关北的机械厂之后,宋武就决定从北六省购买机械,只凭他自己无法同李谨言签订正式合同,必须经过宋舟同意他才能动用这么大一笔资金。
如今的南六省就像是三年前的北六省,少帅只是少帅,坐镇的始终是宋大帅。
宋武离开前终于提起被关起来的南方情报人员。让李谨言惊讶的是,他提起这个人不是为了让楼逍放了他,而是杀了他。
“来之前已经查明,他背地里投靠了英国人。”宋武的脸上在笑,笑容却未达眼底,“这样的人该杀。另外还有一件事……”
宋武凑到楼逍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长风兄,若你信得过,可以到大连的战俘营去查一个叫织子的女人。”宋武说道:“不出意外,她被抓起来时应该在大岛义昌身边。”
“日本人?”
“这个女人是日本人没错,但我和你提起的那些人却是不折不扣的华夏人。”
“为什么告诉我这些?”
“为了这个国家。”宋武端正了神情,“我必须承认,我至今仍想和你一较高下。但是,不能驱除外侮,强国富民,争起来又有什么意思?”
楼逍没有出声,只是看着宋武,敬了一个军礼,“一路顺风。”
宋武回礼,“多谢,保重!”
汽笛声中,列车驶出站台,李谨言站在楼逍身畔,看着火车一路远去,想起宋武刚刚的话也有些失神。
驱逐外侮,强国富民,应该是这个时代所有华夏人的希望吧……
心思飘忽间,手腕被握住,抬起头,只能看到楼少帅那双深黑色的眸子。
“回家。”
李谨言笑了,“好,回家。”
三月三十日,辛慈终于收到国内的电报,隔日便以德意志驻华全权公使的身份联合奥匈帝国驻华全权公使,共同照会华夏政府,愿意将两国在华夏设立的租界与华夏政府实行共管。
名为共管,实则是将租界内的两国驻军全部撤离,除领事馆中工作人员,其余“政府”人员也一概撤走。协议达成后,华夏可在租界内驻军,租界警察也由华夏政府管理指派。
在保证两国在华侨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同时放弃平民在华夏的治外法权,即除外交人员外,两国侨民不再于华夏享有领事裁判权,必须遵守华夏法律。
四月二日,华夏民主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正式签署协议,这份被后世称为“乙卯条约”的协定,被视为华夏收回各国租借的开端,也成为日后部分历史学家认定华夏在一战时同德国结盟的一个有力证据。
乙卯条约一出,英法等协约国犹如被当头砸了一棒。让英法等国陷入了十分尴尬境地。
他们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本国在华夏的租界,但德奥首开先例,他们若想继续同华夏政府保持“友好”关系,就必须慎重考虑是不是该做出让步。
德国在华夏只有天津和汉口两个租界,奥匈帝国更是只有天津一个租界,不说英国,光是法国的在华租界数量,就超过了两国的总和。
加上德国被英国舰队封锁了海上贸易,这些租界的存在与否并不能对德国本土产生多大的影响,而英法则不然,一旦和德奥一样与华夏政府实行租界共管,他们失去的利益绝不是一星半点。
但若不做出让步,恐怕华夏当真会倒向同盟国一方。
华夏同俄国接壤,一旦华夏对俄国宣战,德国必将配合加大东线的攻击力度,到时,战场的局势将如何发展,没有人能预料得到,唯一能肯定的是,协约国军队在西线承受的压力必然骤增。
朱尔典立刻给国内发了电报,法国公使康德也同时行动,俄国公使库朋斯齐也没落半步,就在这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身为中立国的意大利,竟然也紧随德奥脚步,宣布将天津意租界同华夏实行共管。
确认消息属实,朱尔典气得差点吐血,白厅不是有消息说意大利正秘密同协约国接触吗?怎么会突然做出这个决定?
事实上意大利也有些无奈,毕竟抛给协约国的媚眼还没得到回应,和德国签订的盟约就摆在那里,德国人人开口了,不答应行吗?况且华夏的商品对意大利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只是放弃一个对本土没有多大影响的租界,完全不成问题。
就这样,继华德奥三国协定之后,华意条约也随之签订,鉴于意大利在不久后加入了协约国,凡尔赛会议上,华夏代表面对英法美等国代表的责问,态度鲜明的表示:“当初同华夏签订乙卯条约的不只是德意志和奥匈帝国,还有意大利!”
在乙卯条约的影响下,楼逍遇刺的风波渐渐淡出国人的视野,虽然主谋尚未查明,但对此刻的北六省和华夏来说,这件事悬而未决或许比查得一清二楚更加有力。
况且悬而未决只是对外,事实上,真正的幕后主使早已浮出水面。在楼逍遇刺之前,日本参谋本部曾向华夏派遣了一名叫做本庄繁的武官,他原本的目的地是欧洲,因为土肥原身死,便主动向上级请命前来华夏。
在京城,本庄繁见到了坂西武官,进而拜在坂西门下。他的华夏语说得极好,成为继土肥原之后又一名深得坂西赞赏的日本谍报人员。
本庄繁也同土肥原一样,将目光盯准了北六省,只不过他的野心和胆量比土肥原更甚,直接将楼逍定为了目标。
“楼逍死,则华夏将乱,朝鲜之乱可立解,楼逍活,则可趁机挑拨英华矛盾,于帝国也百利而无一害。”
日本人一直在冒险,在赌博,坂西武官将本庄繁的话原封不动的发回了国内,得到了准许照计划实行的命令。
就这样,本庄繁开始四处奔走,在京城,在上海,他比土肥原更加小心谨慎,但却终究百密一疏,为了同华夏帮派人员联系,他找到了一名在浪人口中极富“爱国精神”的日本商人日向,而日向的背后,却是今井一郎。
可惜日向只能打听出本庄繁买通杀手,是为刺杀一名华夏官员,刺杀目标具体是谁,却是在北六省刺杀事件之后才得知。
宋武将本庄繁的存在告诉了楼逍,而楼逍也借此得知了今井一郎等人的存在。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月,欧洲的战事持续焦灼,同盟国和协约国都在寻求一举击溃对方的机会,德国将目光投注在与俄国对战的东线,英法趁德国专注于东线战事时,在西线频频发动攻击,可惜碍于战术陈旧和没有能突破德军堑壕防守的强大火力,联军非但没能取得预期的战果,反而让己方损失惨重,几十万人死在了进攻的路上。
华德奥三国协约签订后,德国开始大规模派遣军队进入东普鲁士,按照德军总参谋部制定的计划,德国将组织起近二十个师的战斗群对东线俄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力图将俄军逼至波兰境内包围全歼。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为配合德军攻势,也开始调动军队牵制俄军。
驻华公使辛慈给楼逍发来电报,希望华夏能够兑现之前的承诺,给予德国一定程度的支持。
楼少帅的回电很快,电报中只有短短两个字:“可以。”
这封电报,和一战爆发前,德皇威廉二世给奥匈帝国使者的口头承诺,共同被称为历史上最有名的两张“空头支票”。
辛慈得到答复,立刻电告国内,德军在东普鲁士的军队很快就对俄军发动了进攻。
电报发出后,楼逍随即召开军事会议。
“少帅,真去打老毛子?”
第二师师长杜豫章眉头一皱,打老毛子绝对没问题,但之前和俄国谈判结束也签了份协议,马上就打的话是不是会被外人诟病?
第一师师长钱伯喜却没想那么多,既然少帅要打那就打。至于和老毛子签的那份东西,愿意承认,那就是合约,不愿意承认,那就是张废纸。别说他姓钱的不地道,这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就这么回事?
大智若愚,说的就是钱伯喜这样的人。
同样列席会议的第八师师长卫宗国和第十师师长杜澜倾同钱伯喜的意见一致,少帅下令,他们绝对没二话带兵上战场!之前那帮洋人欺负华夏的时候,和他们讲过什么道义?
第五十六师师长唐玉璜和第六十一师师长庞天逸,更希望楼少帅能将主攻的任务交给他们。
虽说两个师已经融入了北六省的军队体系,算是站稳了脚,但是,还不够!
想要更进一步,军功才是最实在,最拿得出手的!
让他带着宋武参观工业区?他在南方几个月,这段时间关北城的工业区规模扩大两倍有余,他自己进去恐怕都找不着北,还要他带人参观?
撂挑子不干?
明显不符合廖七少爷的行事作风,参观就参观,找个熟悉的人,前方带路!
于是,原本是廖祁庭带路,宋武参观,变成了家化厂的陆经理做“地陪”,廖七少爷和宋少帅一起参观……
工业区也不是白参观,在启程返回南六省之前,宋武和李谨言口头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包括在南方建立工业区,从关北购买机械,引进技术开厂等。
如今欧洲工业开始陆续转向军工,加上一些限制,想要大批量的购买机械车床并不是件容易事。
美国人倒是愿意卖,但宋舟和宋武都没太多和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再者说,随着欧洲开始限制对外机械出口,美国洋行的价格不说一天三变也是节节攀高。
参观过关北的机械厂之后,宋武就决定从北六省购买机械,只凭他自己无法同李谨言签订正式合同,必须经过宋舟同意他才能动用这么大一笔资金。
如今的南六省就像是三年前的北六省,少帅只是少帅,坐镇的始终是宋大帅。
宋武离开前终于提起被关起来的南方情报人员。让李谨言惊讶的是,他提起这个人不是为了让楼逍放了他,而是杀了他。
“来之前已经查明,他背地里投靠了英国人。”宋武的脸上在笑,笑容却未达眼底,“这样的人该杀。另外还有一件事……”
宋武凑到楼逍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长风兄,若你信得过,可以到大连的战俘营去查一个叫织子的女人。”宋武说道:“不出意外,她被抓起来时应该在大岛义昌身边。”
“日本人?”
“这个女人是日本人没错,但我和你提起的那些人却是不折不扣的华夏人。”
“为什么告诉我这些?”
“为了这个国家。”宋武端正了神情,“我必须承认,我至今仍想和你一较高下。但是,不能驱除外侮,强国富民,争起来又有什么意思?”
楼逍没有出声,只是看着宋武,敬了一个军礼,“一路顺风。”
宋武回礼,“多谢,保重!”
汽笛声中,列车驶出站台,李谨言站在楼逍身畔,看着火车一路远去,想起宋武刚刚的话也有些失神。
驱逐外侮,强国富民,应该是这个时代所有华夏人的希望吧……
心思飘忽间,手腕被握住,抬起头,只能看到楼少帅那双深黑色的眸子。
“回家。”
李谨言笑了,“好,回家。”
三月三十日,辛慈终于收到国内的电报,隔日便以德意志驻华全权公使的身份联合奥匈帝国驻华全权公使,共同照会华夏政府,愿意将两国在华夏设立的租界与华夏政府实行共管。
名为共管,实则是将租界内的两国驻军全部撤离,除领事馆中工作人员,其余“政府”人员也一概撤走。协议达成后,华夏可在租界内驻军,租界警察也由华夏政府管理指派。
在保证两国在华侨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同时放弃平民在华夏的治外法权,即除外交人员外,两国侨民不再于华夏享有领事裁判权,必须遵守华夏法律。
四月二日,华夏民主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正式签署协议,这份被后世称为“乙卯条约”的协定,被视为华夏收回各国租借的开端,也成为日后部分历史学家认定华夏在一战时同德国结盟的一个有力证据。
乙卯条约一出,英法等协约国犹如被当头砸了一棒。让英法等国陷入了十分尴尬境地。
他们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本国在华夏的租界,但德奥首开先例,他们若想继续同华夏政府保持“友好”关系,就必须慎重考虑是不是该做出让步。
德国在华夏只有天津和汉口两个租界,奥匈帝国更是只有天津一个租界,不说英国,光是法国的在华租界数量,就超过了两国的总和。
加上德国被英国舰队封锁了海上贸易,这些租界的存在与否并不能对德国本土产生多大的影响,而英法则不然,一旦和德奥一样与华夏政府实行租界共管,他们失去的利益绝不是一星半点。
但若不做出让步,恐怕华夏当真会倒向同盟国一方。
华夏同俄国接壤,一旦华夏对俄国宣战,德国必将配合加大东线的攻击力度,到时,战场的局势将如何发展,没有人能预料得到,唯一能肯定的是,协约国军队在西线承受的压力必然骤增。
朱尔典立刻给国内发了电报,法国公使康德也同时行动,俄国公使库朋斯齐也没落半步,就在这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身为中立国的意大利,竟然也紧随德奥脚步,宣布将天津意租界同华夏实行共管。
确认消息属实,朱尔典气得差点吐血,白厅不是有消息说意大利正秘密同协约国接触吗?怎么会突然做出这个决定?
事实上意大利也有些无奈,毕竟抛给协约国的媚眼还没得到回应,和德国签订的盟约就摆在那里,德国人人开口了,不答应行吗?况且华夏的商品对意大利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只是放弃一个对本土没有多大影响的租界,完全不成问题。
就这样,继华德奥三国协定之后,华意条约也随之签订,鉴于意大利在不久后加入了协约国,凡尔赛会议上,华夏代表面对英法美等国代表的责问,态度鲜明的表示:“当初同华夏签订乙卯条约的不只是德意志和奥匈帝国,还有意大利!”
在乙卯条约的影响下,楼逍遇刺的风波渐渐淡出国人的视野,虽然主谋尚未查明,但对此刻的北六省和华夏来说,这件事悬而未决或许比查得一清二楚更加有力。
况且悬而未决只是对外,事实上,真正的幕后主使早已浮出水面。在楼逍遇刺之前,日本参谋本部曾向华夏派遣了一名叫做本庄繁的武官,他原本的目的地是欧洲,因为土肥原身死,便主动向上级请命前来华夏。
在京城,本庄繁见到了坂西武官,进而拜在坂西门下。他的华夏语说得极好,成为继土肥原之后又一名深得坂西赞赏的日本谍报人员。
本庄繁也同土肥原一样,将目光盯准了北六省,只不过他的野心和胆量比土肥原更甚,直接将楼逍定为了目标。
“楼逍死,则华夏将乱,朝鲜之乱可立解,楼逍活,则可趁机挑拨英华矛盾,于帝国也百利而无一害。”
日本人一直在冒险,在赌博,坂西武官将本庄繁的话原封不动的发回了国内,得到了准许照计划实行的命令。
就这样,本庄繁开始四处奔走,在京城,在上海,他比土肥原更加小心谨慎,但却终究百密一疏,为了同华夏帮派人员联系,他找到了一名在浪人口中极富“爱国精神”的日本商人日向,而日向的背后,却是今井一郎。
可惜日向只能打听出本庄繁买通杀手,是为刺杀一名华夏官员,刺杀目标具体是谁,却是在北六省刺杀事件之后才得知。
宋武将本庄繁的存在告诉了楼逍,而楼逍也借此得知了今井一郎等人的存在。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月,欧洲的战事持续焦灼,同盟国和协约国都在寻求一举击溃对方的机会,德国将目光投注在与俄国对战的东线,英法趁德国专注于东线战事时,在西线频频发动攻击,可惜碍于战术陈旧和没有能突破德军堑壕防守的强大火力,联军非但没能取得预期的战果,反而让己方损失惨重,几十万人死在了进攻的路上。
华德奥三国协约签订后,德国开始大规模派遣军队进入东普鲁士,按照德军总参谋部制定的计划,德国将组织起近二十个师的战斗群对东线俄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力图将俄军逼至波兰境内包围全歼。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为配合德军攻势,也开始调动军队牵制俄军。
驻华公使辛慈给楼逍发来电报,希望华夏能够兑现之前的承诺,给予德国一定程度的支持。
楼少帅的回电很快,电报中只有短短两个字:“可以。”
这封电报,和一战爆发前,德皇威廉二世给奥匈帝国使者的口头承诺,共同被称为历史上最有名的两张“空头支票”。
辛慈得到答复,立刻电告国内,德军在东普鲁士的军队很快就对俄军发动了进攻。
电报发出后,楼逍随即召开军事会议。
“少帅,真去打老毛子?”
第二师师长杜豫章眉头一皱,打老毛子绝对没问题,但之前和俄国谈判结束也签了份协议,马上就打的话是不是会被外人诟病?
第一师师长钱伯喜却没想那么多,既然少帅要打那就打。至于和老毛子签的那份东西,愿意承认,那就是合约,不愿意承认,那就是张废纸。别说他姓钱的不地道,这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就这么回事?
大智若愚,说的就是钱伯喜这样的人。
同样列席会议的第八师师长卫宗国和第十师师长杜澜倾同钱伯喜的意见一致,少帅下令,他们绝对没二话带兵上战场!之前那帮洋人欺负华夏的时候,和他们讲过什么道义?
第五十六师师长唐玉璜和第六十一师师长庞天逸,更希望楼少帅能将主攻的任务交给他们。
虽说两个师已经融入了北六省的军队体系,算是站稳了脚,但是,还不够!
想要更进一步,军功才是最实在,最拿得出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