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神 作者:冰雪尘
张松离开州牧府以后,仍旧感觉心中郁郁不平。他虽然满腹才华,并且出身名门,然而因为自身长相丑陋,故此也未曾得到刘璋的重用。
若不是仗着自己过人的家世,恐怕张松想要获取如今的地位,更是毫无可能。
张松虽然长相丑陋,却是一个眼高于顶之人,只与那些才华横溢,并且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相交莫逆。
张松朋友并不算多,而法正就是其中的一人。
说起法正此人,可能很多人只知道此人才华出众,智谋高深。然而对于他在历史上的详细事情,却大多都并不十分熟悉。
其实法正在历史上留下的战绩,因为他本人死得太早也并不太多,只不过后人通过其他人对待法正的态度以及评价,才觉得此人智谋过人。
法正乃扶风人氏,当初为了躲避战乱才来到益州。然而法正作为一个外来户,纵然才华横溢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不仅如此,他还受到不少本地人氏的排挤,心中一直郁郁不平。
历史上法正出使刘备之后,就深得刘备喜爱。后来张松与法正合谋迎刘备入益州,法正更是得到了刘备的器重,继而飞黄腾达起来。
法正在刘备帐下的地位,甚至不下于诸葛亮、关羽、张飞。
诸葛亮是个内政人才,法正对于内政的精通却比不上诸葛亮。然而法正为人善出奇谋,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往往能够献上让人意料不到的计策。
先主传中就提到: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由此可见,对于刘备而言,法正在军事上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诸葛亮,不然也不会被称之为谋主了。
刘备对于法正的器重也是毋庸置疑,法正乃是有恩报恩、有怨抱怨之人。
后来法正得到刘备的重用后,以前给过法正小恩小惠的人,都得到了他加倍的回报;相反,那些曾经与法正有旧怨的人,也都得到了法正的报复。
法正报复他人可以算得上是公报私仇,诸葛亮主管内政非常注重境内的法制。饶是如此,诸葛亮对于法正的违法举动,也毫无办法。
因为他知道,法正深得刘备器重,若是真要追究法正的罪责,最终不但不会使得法正受到惩戒,反而可能因此结怨于法正。
历史上法正的战绩并不太多,其中一个就是他帮助刘备夺取汉中,用计使得黄忠斩了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渊。
当时刘备抢夺了刘璋的基业占据益州,曹操却是一举降伏张鲁占据汉中。
法正认为曹操打下汉中却没有继续进攻益州,只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一定是内部有了****。
而夏侯渊、张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汉中,应该趁此良机立即发兵夺取汉中。
法正认为:若是夺去了汉中之地,上,可以讨伐曹操,尊崇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打持久战。
刘备被法正说动,就率领诸将进攻汉中。
随后刘备南渡沔水,于定军山、兴势山山麓扎营,与率军前来的夏侯渊部对峙。当时夏侯渊驻守南线据点走马谷,张郃驻守东线据点广石。
法正采取声东击西之计,让刘备将万余精兵分作十队,趁夜轮番进攻广石。
张郃为了抵挡刘军,只得率亲兵搏战。张郃虽然没有丢失据点,却也抵挡不住刘备军的轮番攻击,于是向夏侯渊要求增援。
夏侯渊当即将精兵分拨一半去支援张郃,自己却继续固守南线。
随后刘备派兵偷袭走马谷,放火烧毁了曹军阵地前的鹿角,夏侯渊亲自率四百军士出营救火、修补鹿角。
此时法正见夏侯渊出寨救火,当即瞅准时机提议全力进攻夏侯渊。刘备于是命黄忠居高临下,从后方擂鼓突袭。
夏侯渊猝不及防被黄忠斩杀,曹军溃败,刘备从此占据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
可以说,定军山一战奠定了刘备占据整个益州,三分天下的基础,也铸造了蜀中大将黄忠的威名。
三国时期虽然名将无数,然而能够斩杀像夏侯渊这等名将之人,却没有几个。很多人都记住了黄忠阵斩夏侯渊的事情,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是法正的谋划。
对于法正的才华,就连曹操也都赞叹不已。
陈寿对于法正的评价更是非常之高,他直接把法正与曹操麾下的郭嘉、程昱相提并论。
法正虽然善于奇谋,却品德有亏,睚眦必报。无独有偶,程昱亦是性格急躁,为人阴沉,喜欢与人结怨;郭嘉却是不喜拘束,行为不检点。
陈寿将这三个人并列在一起,却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只不过法正英年早逝,他只比诸葛亮大五岁,却很早就病逝了。
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而后被追谥为翼侯。这也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
后来关羽战死,刘备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麾下群臣大多进谏,刘备全都不听。彝陵之战蜀军战败,刘备退回白帝,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诸葛亮当时就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诸葛亮这句话,对于法正的评价不可谓不高。由此可以看出,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甚至要高过诸葛亮。
其实这句话也并非毫无根据,当初刘备与曹操交战,战局不利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没有人胆敢劝谏让刘备撤退。
当时矢下如雨,法正却直接跑到刘备跟前。
刘备就说:“孝直避箭。”
法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
刘备惧怕法正有失,只得无奈的说道:“孝直,吾与汝俱去。”
法正听到刘备愿意撤兵以后,这才跟随刘备离开。如此一来,在别人都不敢去劝谏的情况下,法正却劝说刘备回心转意了。
这不仅表现了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也可以看出法正劝人的能力。
然而,无论法正是个多么智谋出众之人,现在却只能当一介县令,空有才华却不得施展。
张松离开州牧府以后,仍旧感觉心中郁郁不平。他虽然满腹才华,并且出身名门,然而因为自身长相丑陋,故此也未曾得到刘璋的重用。
若不是仗着自己过人的家世,恐怕张松想要获取如今的地位,更是毫无可能。
张松虽然长相丑陋,却是一个眼高于顶之人,只与那些才华横溢,并且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相交莫逆。
张松朋友并不算多,而法正就是其中的一人。
说起法正此人,可能很多人只知道此人才华出众,智谋高深。然而对于他在历史上的详细事情,却大多都并不十分熟悉。
其实法正在历史上留下的战绩,因为他本人死得太早也并不太多,只不过后人通过其他人对待法正的态度以及评价,才觉得此人智谋过人。
法正乃扶风人氏,当初为了躲避战乱才来到益州。然而法正作为一个外来户,纵然才华横溢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不仅如此,他还受到不少本地人氏的排挤,心中一直郁郁不平。
历史上法正出使刘备之后,就深得刘备喜爱。后来张松与法正合谋迎刘备入益州,法正更是得到了刘备的器重,继而飞黄腾达起来。
法正在刘备帐下的地位,甚至不下于诸葛亮、关羽、张飞。
诸葛亮是个内政人才,法正对于内政的精通却比不上诸葛亮。然而法正为人善出奇谋,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往往能够献上让人意料不到的计策。
先主传中就提到: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由此可见,对于刘备而言,法正在军事上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诸葛亮,不然也不会被称之为谋主了。
刘备对于法正的器重也是毋庸置疑,法正乃是有恩报恩、有怨抱怨之人。
后来法正得到刘备的重用后,以前给过法正小恩小惠的人,都得到了他加倍的回报;相反,那些曾经与法正有旧怨的人,也都得到了法正的报复。
法正报复他人可以算得上是公报私仇,诸葛亮主管内政非常注重境内的法制。饶是如此,诸葛亮对于法正的违法举动,也毫无办法。
因为他知道,法正深得刘备器重,若是真要追究法正的罪责,最终不但不会使得法正受到惩戒,反而可能因此结怨于法正。
历史上法正的战绩并不太多,其中一个就是他帮助刘备夺取汉中,用计使得黄忠斩了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渊。
当时刘备抢夺了刘璋的基业占据益州,曹操却是一举降伏张鲁占据汉中。
法正认为曹操打下汉中却没有继续进攻益州,只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一定是内部有了****。
而夏侯渊、张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汉中,应该趁此良机立即发兵夺取汉中。
法正认为:若是夺去了汉中之地,上,可以讨伐曹操,尊崇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打持久战。
刘备被法正说动,就率领诸将进攻汉中。
随后刘备南渡沔水,于定军山、兴势山山麓扎营,与率军前来的夏侯渊部对峙。当时夏侯渊驻守南线据点走马谷,张郃驻守东线据点广石。
法正采取声东击西之计,让刘备将万余精兵分作十队,趁夜轮番进攻广石。
张郃为了抵挡刘军,只得率亲兵搏战。张郃虽然没有丢失据点,却也抵挡不住刘备军的轮番攻击,于是向夏侯渊要求增援。
夏侯渊当即将精兵分拨一半去支援张郃,自己却继续固守南线。
随后刘备派兵偷袭走马谷,放火烧毁了曹军阵地前的鹿角,夏侯渊亲自率四百军士出营救火、修补鹿角。
此时法正见夏侯渊出寨救火,当即瞅准时机提议全力进攻夏侯渊。刘备于是命黄忠居高临下,从后方擂鼓突袭。
夏侯渊猝不及防被黄忠斩杀,曹军溃败,刘备从此占据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
可以说,定军山一战奠定了刘备占据整个益州,三分天下的基础,也铸造了蜀中大将黄忠的威名。
三国时期虽然名将无数,然而能够斩杀像夏侯渊这等名将之人,却没有几个。很多人都记住了黄忠阵斩夏侯渊的事情,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是法正的谋划。
对于法正的才华,就连曹操也都赞叹不已。
陈寿对于法正的评价更是非常之高,他直接把法正与曹操麾下的郭嘉、程昱相提并论。
法正虽然善于奇谋,却品德有亏,睚眦必报。无独有偶,程昱亦是性格急躁,为人阴沉,喜欢与人结怨;郭嘉却是不喜拘束,行为不检点。
陈寿将这三个人并列在一起,却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只不过法正英年早逝,他只比诸葛亮大五岁,却很早就病逝了。
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而后被追谥为翼侯。这也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
后来关羽战死,刘备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麾下群臣大多进谏,刘备全都不听。彝陵之战蜀军战败,刘备退回白帝,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诸葛亮当时就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诸葛亮这句话,对于法正的评价不可谓不高。由此可以看出,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甚至要高过诸葛亮。
其实这句话也并非毫无根据,当初刘备与曹操交战,战局不利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没有人胆敢劝谏让刘备撤退。
当时矢下如雨,法正却直接跑到刘备跟前。
刘备就说:“孝直避箭。”
法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
刘备惧怕法正有失,只得无奈的说道:“孝直,吾与汝俱去。”
法正听到刘备愿意撤兵以后,这才跟随刘备离开。如此一来,在别人都不敢去劝谏的情况下,法正却劝说刘备回心转意了。
这不仅表现了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也可以看出法正劝人的能力。
然而,无论法正是个多么智谋出众之人,现在却只能当一介县令,空有才华却不得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