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大明 作者:北冥老鱼
以坚船利炮做为依仗,大肆在它国的沿海肆虐,甚至直接派兵入侵它国的内部,这种做法简直就与后世西方各国一模一样,虽然周重心中对西方的欧洲各国十分痛恨,但是他现在却不知不觉的学习西方各国的做法,将这种痛苦提前释放在大明内边的国家头上。
神周带着舰队封锁倭国的下马海峡,直接切断了九州岛与本州岛的联系,然后对大内氏的沿海地区朝廷炮击,以这种方法逼迫大内义兴将石见国割让给大明,这种做法就是后世典型的欧洲强盗做法,而且现在神周做的是理直气壮,与大内义兴谈判之时也是强硬之极,丝毫没有半分的退让,逼着对方同意自己提出的条件。
面对神周这种蛮横的做法,大内义兴就算是老奸巨滑,可却也无计可施,最后衡量了半天的得失,终于还是同意了神周的蛮横要求,承认石见国归大明统治,日后大内氏绝对不会再踏入石见国半步。
有了大内义兴这个承诺,神周也是个爽快人,立刻带着舰队离开了下关海峡,几个月后,得到消息的周重派来正式的官员,一边接管石见国的管理,一边与大内义兴签订了正式的条约,条约中除了之前割让石见国的要求外,另外还提出不少的条件,比如大内义兴放开海禁,允许大明的商船在他的领土内停靠,同时大明也给了大内义兴一个通商权,大明运往大内义兴领地内的货物,大内氏有优先购买权等等。
这份条约的签订地点被周重强硬的要求在下关海峡一条船上签订。然后被他恶趣味的命名为。不过真正说起来。整个下关条约除了让大内义兴割让石见国有些不平等外。其它的条约对大内义兴来说也有一些好处,比如与大明的通商权,那是倭国所有大名都想抓在手中的权力,以前周重只与足利一辉互相通商,现在就多了一个大内义兴,光凭这一个条约,就能让大内义兴短时间积累大量的财富,这对于四处征战的大内义兴而言。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使得他对割让石见国也不再那么排斥了。
签订过下关条约后,石见国终于真正的落入到大明手中,紧接着刚刚在南洋找到两个金矿的徐纳被紧急召回,然后在周重亲自向他解释了一下倭国银矿的估计产量后,徐纳立刻带着一帮学生就跑到了石见国,满山遍野的寻找银矿。
石见银矿做为亚洲地区最大的银矿之一,而且又有周重这个作弊器的指点,结徐纳很快就在大森地区那些零星的银矿区找到一座大矿,这座矿藏是银、铜伴生矿。其中白银储量十分可观,至少整个大明都找不到这么大的银矿。而且也比较容易开采,这个发现让周重是欣喜若狂,当下加紧向石见国派遣军队与官员,组织银矿的开采工作。
银矿的开采说麻烦也麻烦,说简单也简单,周重手中有钱也有懂技术的工匠,唯独缺的就是开采的矿工,不过这也不是问题,石见国的倭人数量也不在少数,周围的一些零星小银矿也有不少的矿工,现在石见地区的银矿都收归大明所有,那些矿工自然也就是大明的,另外也可以从外界招募,毕竟石见地区吃不上饭的倭人也不在少数,只要是矿上管饭,就会有不少的倭人愿意到矿上做工。
不过周重派到石见地区的官员却没有就近在石见国招募矿工,而是让人到朝鲜招募了上万人的朝鲜劳工来倭国探矿。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减少朝鲜那边的本地人数量,另外石见国毕竟是倭人的地盘,若是只有倭人,也不利于统治,所以那些跟着周重已经学坏了的官员就想到这个掺沙子的做法,将大批的朝鲜人迁移到石见做工,本来朝鲜人就恨透了倭人,现在到了倭人的地盘上,两帮人肯定会发生冲突,到时大明坐在仲裁者的位子上,自然也就好管理多了。
周重虽然不想让别人知道石见发现大银矿的消息,但石见国毕竟是在倭国的领土上,周围全都是倭人,想要保密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这个消息很快就传播了出去,结果使得大内义兴是后悔莫及,想要毁约却又不敢,最后只好强自忍下这口恶气,不过他做为一代枭雄,自然不是那么容易就死心了,而是在暗中等待机会,只要大明露出丝毫的破绽,他就会扑上去把石见国重新夺回来。
不过相比大内义兴的忍耐,周围的一些倭国大名却没那么好的耐心,在银矿如此大的利益之下,他们虽然明知道大明的军队不好惹,但依然抱着一丝幻想,特别是大内义兴的老对手尼子经久,这个老谋深算的家伙也在背后煽动一些大名,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倭国大名组建成一支三万人的联军攻打石见国。
说起尼子经久,这个人能够与大内义兴这样的一代枭雄做对,自然也不是简单人物,他占据着出云、伯耆、备后等数个小国,实力并不比大内氏差,之前甚至还受到大内义兴的邀请,一起去京都帮助细川高国,但是战后他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这使得尼子经久对大内义兴怀恨在心,于是策划了对大内氏的战争,可惜他在面对大内义兴时却还有些差距,一战之下大败而回,甚至连儿子也死在了战场了,这使得尼子氏与大内氏就结下了不解之仇。
尼子经久擅长于谋算,做事向来都是谋定而后动,此次对于攻打大明占据的石见国,尼子经久同样也是如此,比如他虽然在背后教唆那些大名联合起来攻打石见,但其实他却没有参与进来,而是准备坐在后面看好戏,若是大名的联军可以打败大明军队,那就说明大明的军队虚有其表,他立刻就会组织军队攻入石见,打败其它的竞争者独占石见银矿,若是大明军队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厉害,那么他就会立刻派人与大明人接触,然后主动与其交好,毕竟他也想从对大明的贸易中分得一些好处。
神周对于九州岛西部的情况几乎是两眼一摸黑,自然不知道这些倭人大名的联军背后有尼子经久在支持,甚至他连尼子经久是谁都不清楚。不过这没关系,反正他也早就料到了,只要银矿的消息传出去后,肯定会引来一些人的觊觎,所以他也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比如之前在从朝鲜招募劳工时,也从朝鲜调集来一批驻守在朝鲜的大明军队。
驻守朝鲜的军队都是从大明边军之中挑选出来的,毕竟朝鲜内附之后,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可能引发一些叛乱,所以必须要有一批强力的军队进行弹压,而且边军距离朝鲜这边也最近,所以正德就从辽东一带调集了一些边军进入朝鲜,这些边军常年与草原人打仗,战斗力比京营还要强悍的多,镇压朝鲜自然不在话下。
周重手中全都是海军,而且海军陆战队也正在组建之中,暂时还不能用,所以每当遇到这种需要陆战的时候,他就只能向正德求助,于是朝鲜的驻守军队就被正德暂时调给了神周,协助他守住石见国,毕竟对于石见的那座银矿,正德也是十分的眼馋,若是日后产量上去了,他就再也不用为缺钱而发愁了。
其实神周的海军也是可以用来进行陆战的,比如船上的海军大都装备着弓箭和火枪等武器,特别是火枪的装备率,比之边军要高的多,再加上船上的火炮也可以暂时卸下来,所以海军在陆上的战斗力其实并不比边军差。
不过周重之所以向正德求助,然后将边军引入到石见国的守卫之中,其实还是之前受到王守仁的点醒,那就是为了减少朝廷,特别是正德对他的猜忌,虽然正德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而且又是周重的哥哥,但是正德毕竟是大明的皇帝,若是周重在海外发展的实力太过强大,而且又不受朝廷的节制,哪怕到时周重没有谋反之心,恐怕也会引来朝廷的猜忌,所以从王守仁点醒过他之后,周重就会处处小心,哪怕是占据了倭国的石见国,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引入朝廷的力量,这样就不用担心朝廷的猜忌了。
边军的战斗力自然不是吹的,更何况那些被尼子经久鼓动的大名也都不是什么太过强大的势力,所以他们组建的联军虽然达到了三万,但却是一群东拼西凑的乌合之众,甚至联合之后战斗力非但没有上升,反而还有所下降,毕竟光是几个大名之间为了军队控制权的争斗,就足以把整个联军的战斗力降到了最低。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倭国联军在益田城下与大明的军队发生了攻防战,本来边军的将领是想与倭人野战的,但是神周却觉得没有必要,只需要借助益田城的城墙消耗倭人的兵力就行了,大明士兵的宝贵生命,不能消耗在这种无谓的战争中。
以坚船利炮做为依仗,大肆在它国的沿海肆虐,甚至直接派兵入侵它国的内部,这种做法简直就与后世西方各国一模一样,虽然周重心中对西方的欧洲各国十分痛恨,但是他现在却不知不觉的学习西方各国的做法,将这种痛苦提前释放在大明内边的国家头上。
神周带着舰队封锁倭国的下马海峡,直接切断了九州岛与本州岛的联系,然后对大内氏的沿海地区朝廷炮击,以这种方法逼迫大内义兴将石见国割让给大明,这种做法就是后世典型的欧洲强盗做法,而且现在神周做的是理直气壮,与大内义兴谈判之时也是强硬之极,丝毫没有半分的退让,逼着对方同意自己提出的条件。
面对神周这种蛮横的做法,大内义兴就算是老奸巨滑,可却也无计可施,最后衡量了半天的得失,终于还是同意了神周的蛮横要求,承认石见国归大明统治,日后大内氏绝对不会再踏入石见国半步。
有了大内义兴这个承诺,神周也是个爽快人,立刻带着舰队离开了下关海峡,几个月后,得到消息的周重派来正式的官员,一边接管石见国的管理,一边与大内义兴签订了正式的条约,条约中除了之前割让石见国的要求外,另外还提出不少的条件,比如大内义兴放开海禁,允许大明的商船在他的领土内停靠,同时大明也给了大内义兴一个通商权,大明运往大内义兴领地内的货物,大内氏有优先购买权等等。
这份条约的签订地点被周重强硬的要求在下关海峡一条船上签订。然后被他恶趣味的命名为。不过真正说起来。整个下关条约除了让大内义兴割让石见国有些不平等外。其它的条约对大内义兴来说也有一些好处,比如与大明的通商权,那是倭国所有大名都想抓在手中的权力,以前周重只与足利一辉互相通商,现在就多了一个大内义兴,光凭这一个条约,就能让大内义兴短时间积累大量的财富,这对于四处征战的大内义兴而言。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使得他对割让石见国也不再那么排斥了。
签订过下关条约后,石见国终于真正的落入到大明手中,紧接着刚刚在南洋找到两个金矿的徐纳被紧急召回,然后在周重亲自向他解释了一下倭国银矿的估计产量后,徐纳立刻带着一帮学生就跑到了石见国,满山遍野的寻找银矿。
石见银矿做为亚洲地区最大的银矿之一,而且又有周重这个作弊器的指点,结徐纳很快就在大森地区那些零星的银矿区找到一座大矿,这座矿藏是银、铜伴生矿。其中白银储量十分可观,至少整个大明都找不到这么大的银矿。而且也比较容易开采,这个发现让周重是欣喜若狂,当下加紧向石见国派遣军队与官员,组织银矿的开采工作。
银矿的开采说麻烦也麻烦,说简单也简单,周重手中有钱也有懂技术的工匠,唯独缺的就是开采的矿工,不过这也不是问题,石见国的倭人数量也不在少数,周围的一些零星小银矿也有不少的矿工,现在石见地区的银矿都收归大明所有,那些矿工自然也就是大明的,另外也可以从外界招募,毕竟石见地区吃不上饭的倭人也不在少数,只要是矿上管饭,就会有不少的倭人愿意到矿上做工。
不过周重派到石见地区的官员却没有就近在石见国招募矿工,而是让人到朝鲜招募了上万人的朝鲜劳工来倭国探矿。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减少朝鲜那边的本地人数量,另外石见国毕竟是倭人的地盘,若是只有倭人,也不利于统治,所以那些跟着周重已经学坏了的官员就想到这个掺沙子的做法,将大批的朝鲜人迁移到石见做工,本来朝鲜人就恨透了倭人,现在到了倭人的地盘上,两帮人肯定会发生冲突,到时大明坐在仲裁者的位子上,自然也就好管理多了。
周重虽然不想让别人知道石见发现大银矿的消息,但石见国毕竟是在倭国的领土上,周围全都是倭人,想要保密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这个消息很快就传播了出去,结果使得大内义兴是后悔莫及,想要毁约却又不敢,最后只好强自忍下这口恶气,不过他做为一代枭雄,自然不是那么容易就死心了,而是在暗中等待机会,只要大明露出丝毫的破绽,他就会扑上去把石见国重新夺回来。
不过相比大内义兴的忍耐,周围的一些倭国大名却没那么好的耐心,在银矿如此大的利益之下,他们虽然明知道大明的军队不好惹,但依然抱着一丝幻想,特别是大内义兴的老对手尼子经久,这个老谋深算的家伙也在背后煽动一些大名,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倭国大名组建成一支三万人的联军攻打石见国。
说起尼子经久,这个人能够与大内义兴这样的一代枭雄做对,自然也不是简单人物,他占据着出云、伯耆、备后等数个小国,实力并不比大内氏差,之前甚至还受到大内义兴的邀请,一起去京都帮助细川高国,但是战后他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这使得尼子经久对大内义兴怀恨在心,于是策划了对大内氏的战争,可惜他在面对大内义兴时却还有些差距,一战之下大败而回,甚至连儿子也死在了战场了,这使得尼子氏与大内氏就结下了不解之仇。
尼子经久擅长于谋算,做事向来都是谋定而后动,此次对于攻打大明占据的石见国,尼子经久同样也是如此,比如他虽然在背后教唆那些大名联合起来攻打石见,但其实他却没有参与进来,而是准备坐在后面看好戏,若是大名的联军可以打败大明军队,那就说明大明的军队虚有其表,他立刻就会组织军队攻入石见,打败其它的竞争者独占石见银矿,若是大明军队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厉害,那么他就会立刻派人与大明人接触,然后主动与其交好,毕竟他也想从对大明的贸易中分得一些好处。
神周对于九州岛西部的情况几乎是两眼一摸黑,自然不知道这些倭人大名的联军背后有尼子经久在支持,甚至他连尼子经久是谁都不清楚。不过这没关系,反正他也早就料到了,只要银矿的消息传出去后,肯定会引来一些人的觊觎,所以他也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比如之前在从朝鲜招募劳工时,也从朝鲜调集来一批驻守在朝鲜的大明军队。
驻守朝鲜的军队都是从大明边军之中挑选出来的,毕竟朝鲜内附之后,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可能引发一些叛乱,所以必须要有一批强力的军队进行弹压,而且边军距离朝鲜这边也最近,所以正德就从辽东一带调集了一些边军进入朝鲜,这些边军常年与草原人打仗,战斗力比京营还要强悍的多,镇压朝鲜自然不在话下。
周重手中全都是海军,而且海军陆战队也正在组建之中,暂时还不能用,所以每当遇到这种需要陆战的时候,他就只能向正德求助,于是朝鲜的驻守军队就被正德暂时调给了神周,协助他守住石见国,毕竟对于石见的那座银矿,正德也是十分的眼馋,若是日后产量上去了,他就再也不用为缺钱而发愁了。
其实神周的海军也是可以用来进行陆战的,比如船上的海军大都装备着弓箭和火枪等武器,特别是火枪的装备率,比之边军要高的多,再加上船上的火炮也可以暂时卸下来,所以海军在陆上的战斗力其实并不比边军差。
不过周重之所以向正德求助,然后将边军引入到石见国的守卫之中,其实还是之前受到王守仁的点醒,那就是为了减少朝廷,特别是正德对他的猜忌,虽然正德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而且又是周重的哥哥,但是正德毕竟是大明的皇帝,若是周重在海外发展的实力太过强大,而且又不受朝廷的节制,哪怕到时周重没有谋反之心,恐怕也会引来朝廷的猜忌,所以从王守仁点醒过他之后,周重就会处处小心,哪怕是占据了倭国的石见国,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引入朝廷的力量,这样就不用担心朝廷的猜忌了。
边军的战斗力自然不是吹的,更何况那些被尼子经久鼓动的大名也都不是什么太过强大的势力,所以他们组建的联军虽然达到了三万,但却是一群东拼西凑的乌合之众,甚至联合之后战斗力非但没有上升,反而还有所下降,毕竟光是几个大名之间为了军队控制权的争斗,就足以把整个联军的战斗力降到了最低。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倭国联军在益田城下与大明的军队发生了攻防战,本来边军的将领是想与倭人野战的,但是神周却觉得没有必要,只需要借助益田城的城墙消耗倭人的兵力就行了,大明士兵的宝贵生命,不能消耗在这种无谓的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