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 作者:老白牛

    老规矩,依瞬乡军军律,每次快到扎营之地时,总是各部的炊事车先期到达。

    舜乡军每个千总与把总均设有千总部与把总部,内各有配属的马车若干,装载部内总内一些辎重营帐之物,内还有供部内军士食用几天的粮草。

    平日部内有运输任务就靠这些马车,设有军需官,负责部内各总的军需粮草,不过他们的身份是独立的,只对孙三杰的辎重千总负责。各部的火兵也设在里面,装备有专门的炊事车,不必搭锅,就可以在车上造饭,这代表舜乡军达到很高的专业化进程。

    当舜乡军与陈永福大部到达郏县,依各自的方位安营扎寨时,各部的火兵正忙个不停,面和面,面团在手不断变幻形状。

    随后这些面团被分为基本相同的等份,擀成圆饼形状,撒上碎葱、细姜、盐及麻油等物,放在炊事车上的平底锅上烤烙。

    滋滋声响不断,香气扑鼻,一个个金黄色的大饼就这样成了。

    依份量,其实吃一个大饼就能吃饱,更不用说余者炊事车上还有干肉、咸蛋等物。那些沥干的肉块放入沸水煮制,放入一些食盐、葱蒜、渣皮等料,会合一些干菜沸煮,大寒的天气,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分外舒服。

    这些干肉用纸袋包装,储藏良好,约可放置三个月左右。一般突然出征的舜乡军战士配给炒面加干肉,或者大饼加干肉。一条炒面袋,约可维持一个军士七到十五天的需求。

    所以闲着没事,各部火兵们都在大力制作炒面。其实相比干肉,王斗更倾向于多给军士配给一些奶酪奶粉之物,营养与热量更高,不过原地区奶酪供求不易,还是未来再说吧。

    火兵们动作很快,在各部军士安营扎寨不久,他们的饭菜已成,各部将士,全部按秩序排队领取自己的饭食,军官军士都是如此。舜乡军成军几年来,这种做法已是习以为常。

    饭菜的香味,引得陈永福军的士兵们垂涎欲滴,他们学着舜乡军的样子,也是个个排队领取伙食。出征前已经言明,他们的饭食由舜乡军供给,几日随同行军,对舜乡军的作派,他们从不习惯到慢慢习惯。

    对他们的待遇,王斗给他们下等军士的饭食,一张大饼,不够可加,一碗肉汤,内有一些肉丝,也没有咸蛋,不过陈永福军将士都表示满意。

    往日陈永福营兵食用的是一种叫做餮饭的军粮,便是将米煮熟后放到水曝晒,反复几次,最后得到一些干米饭。食用时取热水泡软煮熟就可以吃了。

    除了这平日的口粮外,大军行粮便是杂饼、蒸饼,加上一些硬盐块,醋干等物,马匹会配上一些干酪用以紧急解渴之用。

    放眼大明北地,基本上军粮都是如此。这几类军粮携带方便,不过味道当然不怎么样,而且此时军队经常断粮断饷,连上面几种伙食都难吃到,军士要求更不会那么高。

    对舜乡军的餐餐能吃饱,天天有肉汤,连陈永福前锋营的军官都表示羡慕,更不用说他们的普通士兵了。随同舜乡军出征的这些天,很多人都觉得,冲着这天天能吃饱的日子,这趟出征,就值了。

    对陈永福来说,舜乡军内的一切都透着新奇,拿这炊事车来说,行动便捷,提供的伙食又快又好,依他的估算,一辆炊事车一个时辰之内至少可提供二百余人的饭食,满足一总军士的需求,对他传统的“埋锅做饭”认知是个强劲的冲击。、

    对吃饭时王斗自己排队领取饭食,陈永福更表示惊讶,他唯一的解释,便是王斗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宵衣旰食,怪不得其部所战无有不胜。

    当然,对王斗不将粮草分开让他们领取,而让军将们排队领取饭食的做法,陈永福营一些军官不是没有看法,认为这样有让自己军队成为舜乡军附庸的危险。个人私下的心语,则是舜乡军不将粮草给他们,他们如何克扣粮草,饱私囊?

    不过陈永福沉默,王斗也说得好,军士集吃饭、行军、作战就可以尽量节省时间,抓住战机,减少不应有的损失。陈永福都没有说什么,他们更不好说什么。而且舜乡军的炊事车确实便利,大大节省了他们“埋锅做饭”的时间,使行军度比往日快了不少,将士们还吃得更好,尽量保持了行军作战的能力。

    这几天吃饭陈永福都与王斗在一起,吃的便是军上等军士的饭食,只有他的儿子陈德,领着家丁押运后军民夫,落在了大军的几日行程之外。

    没办法,那些业余的后军民夫,他们的行军度,可不能与专业的舜乡军辎重队相比。

    舜乡军人多,此时的安营扎寨,便是占据郏县城内西、北、南三面,陈永福的前锋营占据了郏县城东。吃过晚饭后,王斗与陈永福聚在郏县的县衙内议事。

    往日威严的衙门已被烧毁一半,还好这个大堂还算完整,作为舜乡军与陈永福前锋营的联合指挥部。

    ……………..

    几根粗若儿臂的蜡烛下,王斗与陈永福并排坐在主座上,余者的舜乡军将领,温方亮,高史银,李光衡,温达兴,赵暄,孙三杰,吴争春、沈士奇、高寻等人,坐于堂内的右下。陈永福营内几个千总、把总的,则坐于堂内的左下。

    明以左为贵,王斗此举,也是尊重陈永福的意思,不过看王斗麾下将星云集,个个身披精良的甲胄,身上还有保暖的红棉翻羊毛大氅,装备如此精良,锐气隐隐逼人而来,反观自己的部下…….

    陈永福内心是什么滋味,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舜乡军没有与流寇交过手,对他们的战力战术不是很了解,这方面,陈永福当然很有言权。

    对王斗让自己先介绍流寇情况,陈永福当然很高兴,说实在,他虽为河南副总兵,但与舜乡军同行出征后,这风头都被王斗部压了下去。自己军士与之相比各方面大大不如,陈永福等人内心说痛快,那是不可能的。

    看着舜乡军各将,副总兵沉稳坐

    缓缓道:“贼之遍伍,大致伍长、什长、哨总、部总、掌旗、都尉为序。流贼只占,最擅伏击,其左右埋伏,更番迭承,防不胜防”。

    “作战时贼阵五重,饥民处外,次步卒,次马军,又次骁骑,老营家口处内,若战破其三重,骁骑殊死拼斗。若是不敌,贼马军、骁骑、老营立时脱逃,他们精锐不失,转战别处,片刻又集兵数万。”

    “此些精贼,人人有马,或跨马二三匹,官兵不过马三步七,追逐极难。若是追得紧,粮草不易,倏忽之间,贼老营精骑又至,官兵每每大败。”

    陈永福说道:“贼擅用细作,或携药囊者蔡为医卜,或缁流黄冠,或为乞丐戏术,观各城虚实,或为饥民饥军内应。他们盈千盈百,往来城,不知是贼是兵。”

    他看了王斗一眼:“城西那数千灾民,难保内多流贼细作,须得严防。”

    王斗沉吟,陈永福说的与自己从史书了解的李自成等农民军情况大致相同,他们一般的战法就是很难与官兵硬碰硬,而是极善撤退诱敌,是游击战的高手。

    依陈永福的说法,李自成等人的打法与清兵正好相反,却是饥民在前,精锐在后,这样的作战风格,击溃其部容易,想歼灭却难。因为略略见势不妙,李自成就带着骨干跑了。反正原等地处处水火,有骨干在手,轻易又可聚起十几万、几十万的“大军”。

    听了陈永福的话,王斗更深体会到讨寇是政治问题,而非军事问题,除非自己镇守河南,又有大量粮米救济,讨平一个地方巩固一个地方,否则流寇是剿不完,这火是救不过来的。

    而李自成等人擅长打埋伏,却是这十年间锻炼出来的,这种能力恐怕已经深入骨髓了。舜乡军没有与之作战过,没摸清他们底细战术之前,还是慎重为好,稳扎稳打,决不能轻言冒进。

    等习惯他们的战术后,再找个机会,一次给李自成等人一个狠的。

    “末将大致探明,汝州的流贼,以敌将李过、刘芳亮、郝摇旗为,内似有流贼老营数百,精骑两千,胁从之众三万余。不过流贼营伍混乱,确切的编伍详情,确难以探明”。

    “流贼围攻汝州甚急,知州钱祚征,闻听援兵将至,非常振奋,希望我军快救援,救民于水火。”

    舜乡军每次作战前,军情报都要尽量做到到位,为大军的攻击提供详尽的考量。所以接在陈永福之后,便是舜乡军的情报司大使温达兴禀报自己探来的汝州军情。

    他的夜不收千总随李光衡、孙三杰等人先期到达郏县,隔开了汝州农民军哨骑对郏县官兵方面的侦测。而且还有一队的夜不收,已经到达汝州附近,对那边的农民军展开详细的侦察,务必探明当地农民军的兵力,还有领军将领等敌方情报。

    不过温达兴估计官兵到达长噶、禹州等地时,汝州的农民军对官兵的来援,或许已经得到了风声。他们会如何反应,这需要参谋司各员的推断。

    对舜乡军的情报能力,陈永福表示叹服,大明现在的官兵,不论对上清兵,还是对上流寇,基本上都是睁眼瞎,这也是他们屡次伏的原因。

    不过听了温达兴的话,他还是脸色难看,他沉吟道:“李过、刘芳亮、郝摇旗?这些都是闯贼的心腹大将,随从多年。李过为闯贼亲侄,其人沉稳,刘芳亮久经战阵,计谋出众,郝摇旗更是一员猛将,作战骁悍。虽非闯贼亲至,不过有这三人在汝州,王将军,这仗不好打。”

    对陈永福来说,他没见识过舜乡军的战斗力,他久居河南之地,与李自成等人打过很多交道,对他部下情况了解甚多:“河南府诸地流贼号称十数万,依本将估算,连贼老营在内,精骑约有四、五千。余者或为步卒,或为裹胁之饥民。”

    “那些饥民,不难应对,不过贼竟有精骑两千在汝州,有老营数百,还有胁从之众三万余……”

    王斗瞟向陈永福,看他脸上颇有忧虑之色,显是担忧这些农民军在汝州的精锐。

    依王斗的估算,目前李自成军最强悍的应该就是他老营的一千多人。那些人随李自成转战各地,战场拼杀经验约有十年左右,算是职业军人,论起精锐度,应该有清国马甲,巴牙喇兵的武力。

    除了这些,便是这几个月新从投降官兵,或是当地马贼,杆子招收的精骑了,这些算是骁骑。随后又是有马的人,一律称为马军,余者是步卒或是饥民。

    对原官兵来说,李自成的老营比他们各营的家丁厉害得多,那些“骁骑”,现在的战斗力也与普通官兵不相上下,甚至强一些。加上余者的胁从军往往达到几万人,人多势众,怪不得原官兵往往落败。

    看陈永福的神情,显然对这次汝州之援不看好,麾下各将也是人人担忧,没想到汝州流贼竟有三、四万,是官兵的好几倍,这次怕是凶多吉少。

    王斗营内各将却不以为意,凶悍的dz他们都打过,区区流贼又算什么?

    高史银猛地站起来,对陈永福抱了抱拳,然后对王斗高声道:“将军,军情如火,末将愿率麾下军士先行开拔,作为前锋,击溃汝州之贼,救援当地百姓。”

    王斗却是沉吟,高史银的风格就是敢打敢拼,他不怀疑其部的战斗力,不过面对善于奔走伏击的流寇,过于凶猛,却是有利有弊。作为前锋人马,王斗认为温方亮、李光衡,甚至是吴争春与高寻都不错,他们为人谨慎些……

    不过高史银再三请求,考虑他如虹的士气与战心,王斗最后还是答应了他的恳请。他交代高史银稳扎稳打,不要过于贪功,路上如遇到流寇,击溃便是,不要追得太猛,以免了埋伏。

    高史银兴奋地答应了。

    ……

    第二天,高史银就领自己的千总开拔,先期往汝州逼去,他近千人都是老军,人人有马。千总部的随军马车,也有供部内军士食用几天的粮草。汝州到郏县不远,王斗的主力大军随后跟上,没什么好担忧的。

    温达兴的夜不收队眼下在郏县、汝州,甚至宜阳、登封一带活动,随时可以为高史银的先头部队提供情报

章节目录

明末边军一小兵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老白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白牛并收藏明末边军一小兵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