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 作者:雨天下雨
咸丰六年,西历1856年3月,天京。
林成庭意气风发的率领部将出城,然后带着他的两万新军直奔镇江而去!
来天京前,他不过是一个检点,但是攻破江南大营后,由东王杨秀清大力举荐,其一举越过丞相而被封为镇胡侯,成为当代太平天国内仅有的十余位几位王侯之一,这对于一个太平天国内旁系出身的将领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
林成庭虽然是老广西出身,但是早期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层将领,一直到两年前兵败泗安后,他才是卧薪藏胆,同时他大力提倡并使用火器也是得到了杨秀清的支持。
1854年再一次兵败浙北后,林成庭身受重伤狼狈逃回皖南,但是这个人比曾国藩还要顽强,屡战屡败的他再一次镇定思痛:要想击败余胜军,就必须以敌为师。
于是乎他几乎是全面仿效了余胜军编练新军,此前支持他的杨秀清也没有因为他兵败浙北就抛弃了他,反而是再一次大力支持他办新军,甚至为林成庭提供了大量金银用以从洋人手中购入洋枪。
一边编练新军,一边平定皖南各地,加上又有杨秀清这个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的支持,他的新军迅速成形,很快就是膨胀到了一万五千人的规模,再加上乱七八糟的辅兵以及炮灰之类的,总人数超过了两万人。
这支花了他一年多时间编练的新军,几乎就是余胜军的翻版,士兵以及军官们的军服样式和余胜军一摸一样。就是颜色从余胜军的深蓝色变成了青灰色而已。
武器上,他自然是没办法获得大量的米尼步枪。但是也从洋人手中购入了将近六千余支的洋枪,其他部队则是继续装备火绳枪。火炮通过缴获自清军以及自造,也是让他凑出了四十门大小不一的火炮。
而部队的详细军制更是和余胜军一字不差,彻底摒弃了太平军的军制,就连称呼都是没改就直接套用了排、连、营、团的称呼。
当然了,林成庭毕竟不是林哲,太平军也不是余胜军,就和清军办新军一样,他们可以仿效余胜军的编制和外观的一切东西,但是一些内在的东西却是他们学不来的。
比如说士兵的素质问题。余胜军的士兵都是固定从浙江的中南部几个府县,尤其是余胜军的老家绍兴府为征召地,对兵源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而且为了保证士兵能够安心作战,余胜军不仅仅按时给士兵发放饷银,同时其中部分的饷银发放还是由余胜军的粮饷局直接派人送到士兵的家人手中。
而清军和太平军自然不是这样,清廷办的新军目前有三种,一种是八旗新军,一种是绿营新军,这两种新军都是从原来的八旗、绿营士兵挑选。说是择优而录但实际上士兵还是原来那些士兵,使用的武器也依旧以火绳枪为主,只有少量洋枪,这两种新军大体上只是换了个新军的名头。实际上和原来的旧军没有任何区别。
而第三种就是李鸿章在江淮地区编练的新军了,这支被朝廷称为江淮军的新军倒是要好的多,编制和军服之类这些外表的东西就不说了。基本直接照抄余胜军的,不过称呼上倒是没和太平军的林成庭一般无耻直接沿用排、连、营、团这些称呼。而是用了湘军中的棚、哨、营的称呼。
士兵都是就地招募的新兵,据说募兵章程也是仿效余胜军。只要良家子。
武器用的是清一色的洋枪样炮,甚至还聘请了洋人帮忙训练。
不过人数实在太少,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现在也就四千多人而已,而且一次大规模实战都没打过,一直在苏皖晃悠小打小闹。
至于林成庭的这支新军,人家更干脆,士兵的军饷都是不给的,只管饭,而士兵来源其实也和其他太平军差不多,部分是挟裹,部分是来投军的,所以林成庭的这支新军成本是最低的,只需要花钱买洋枪就好了。
士兵如此,军官同样如此,余胜军的军官是花费了几年时间自行慢慢培养的,而清廷和太平军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以及教官来培养这些新军的军官,基本上他们的军官还是原来的旧军军官。
士兵、军官的素质再加上一些战术理念上的差异,实际上不管是林成庭还是李鸿章,他们都没能学到余胜军的精髓,顶多是徒有其表而已。
不过林成庭到底不是那些慵懒无能的清军将领,他招募的新兵素质虽然要差一些,但是他对新军的训练却非常上心,说起训练的话,估计要甩八旗、绿营新军八条街那么远,就算是李鸿章的江淮军也是不如。
如果没有良好的训练他也不能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就攻破江南大营了。
如今他踏过江南大营的营地,直奔镇江而去,他要和吴汝孝里应外合把苏南地区的残余清军给一股脑灭掉。
只是自从离开天京东进后,林成庭的脸上就是看不出意气风发的表情,反而是时常露出担心神色,而到了句容后,整个人就是更加谨慎保守了。
细心的几个属下也是看出了他在担心,行军布置都是相当谨慎和保守,生怕遭遇埋伏了一样,跟随他多年的李琮安上去轻声问道:“侯爷,如今我们大军一路东去,那些清妖必定心惊胆颤,解困镇江之围举手之间,为何还愁眉不展?”
林成庭听罢却是冷哼一声:“我等东进的敌人只是区区那几万清妖吗?”
李琮安听见这话,突然想起来什么一样,当即就是面露惊慌道:“难道林哲率军西进镇江了?不是说他和清廷闹翻了吗,他怎么还会出兵帮那些清妖?”
“他有没有和清廷闹翻我不知道,但是我却是知道我们要东进。就一定会遇上他!”
林成庭这几年一直把林哲视为人生中的最大对手,也只有林哲才能够挡住自己的东进步伐。这一点在他击溃江南大营后就更加确定了。
当初进攻江南大营时,他只有区区两万不到的兵力。但是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攻破了清军江南大营,由此可见这些清军的战斗力实在太渣,他现在已经是没有把这些清军放在眼里了。
天下之大,能够和他林成庭一战的,唯有林哲和他的余胜军了!
面对余胜军,林成庭知道自己不管多么谨慎都是不为过的 ,前两次南下浙北,每一次都是自己看似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但是后来呢。每次都惨败而归,而他绝对不能容忍自己失败第三次!
林成庭率领两万太平天国新军东进,先是抵达了镇江之外击溃了镇江外围的近万清军,随后会同镇江内归属吴汝孝所部的近万太平军继续东进丹阳。
向荣在这里汇集了江南大营残兵两万余试图死守,而原本围困常州的黄宗汉也是亲自率领本部一万五千余紧急驰援丹阳,试图阻拦太平军南下。
另外一边,太平军的另外一支主力部队,即秦日纲所部近三万人也是同时东进,不过他们没有和林成庭一起。而是直接渡江直奔扬州的江北大营而去。
如此从地图上看,可以发现太平军是沿着长江两岸,一南一北齐头并进!
于此同时在上海,林哲也是仔细听着余胜军信任督练处总办许鹏安的汇报。
“目前贼军林成庭部两万余。吴汝孝麾下一部万余正在疾驰丹阳而去,官军驻防丹阳的是江南大营残兵两万余,另外黄抚台的一万五千抚标营已经紧急驰援丹阳。但是根据之前我们得到的一系列消息来推测,丹阳那边官军怕是要挡不住。
就算暂时能够挡住。但是在常州的吴汝孝还有两万余人,万一他们也是西进丹阳的话。前后夹击之下官军必灭!”
“而扬州那边,根据我们探知的消息贼军前锋已经抵达扬州,目前扬州的江北大营虽然兵力众多,但是面对秦日纲这等悍将,怕也是要危险!”
林哲听到这里轻轻点头,然后道:“朝廷的新军呢,那支江淮军在那里?难道李鸿章要坐视江北大营失陷不成?”
“暂时我们还无法得知江淮军的消息,不过半个月前该军还在清江浦一带,就算要驰援扬州恐怕也是赶不上的!”
看着许鹏安在地图上表示出来的各方态势,这让林哲知道,修生养息一年多后余胜军又要打仗了。
过去一年多来,虽然清军和太平军持续爆发战争,但实际上和林哲关系不大。
他屯兵苏州以东不出,黄宗汉虽然能力也不错,但是奈何兵少将寡,勉强收复了常州府大部分地区后,面对吴汝孝亲自率军两万兵力防守的常州孤城,攻打了小半年也没拿下来,只能和以往一样在城外和他们进行对持。
太平军中的林成庭去年虽然在安徽征战连连,但是却一点南下浙北的心思都没有,所以林哲自然也不会主动去找林成庭的晦气。
这就让余胜军获得了极为宝贵的训练、扩军时间,从1854年底开始,余胜军已经累计扩军到五个混成团。
分别是第一混成团到第五混成团,每个混成团辖有三个步兵营、两个炮兵连、一个辎重营,一个侦察用的骑兵排,以及其他军乐队、伙夫、马夫等人。
另外编成了一个骑兵团,辖有四个骑兵连。
不计算马夫、伙夫这些辅助人员的话,单纯的战斗部队有一万一千余人。
此外水师营有两千余人,采用风帆蒸汽明轮混合动力的大型战舰四艘,采用纯蒸汽动力、暗轮推进的八十吨小型炮舰八艘,另外还有十多艘旧式的风帆老船。
水路相加,使得余胜军的正规兵力有一万三千多人。
此外除了这些正规军外,余胜军里头还有一支极为特殊的仆从军,那就是协防团。
协防团最开始是在苏州之战了为了解决兵力不足,而从俘虏里挑选并编成,虽然战斗力渣了点,但是打比他们更渣的太平军和清军还是可以的,所以后来也没有裁掉,反而是又从俘虏里头挑选了近三千人,和原来的协防团士兵们一起分别组建了三个协防团。
这三个协防团都是只有三个纯步兵营,并没有配属骑兵、炮兵等兵种,因此并不具备单独作战的能力,他们的定位非常明确,那就是协同余胜军作战,充当炮灰。
由于士兵来源于俘虏,不发军饷也不用给安家费也不用给抚恤金之类的,人力成本几乎等于零,武器也是使用缴获的火绳枪以及刀剑等冷兵器,唯一的花费就是粮食了,可以说养军成本相当低。
不过一分钱一分货,这些炮灰的战斗力,在实战中用处不大。
如今太平军东进,尤其是里头还有着林成庭的新军,这不由得林哲不重视,他们击败了江南大营林哲不管,但是他们要继续东进常州甚至苏州一直打到上海来,那么这就不是林哲可以容忍的了。
“传令下去,让上海驻军以及松江那边的驻军做好准备,明日我亲自领军增援苏州!”林哲对许鹏安下了命令后,站起来走向窗边,看着玻璃窗外繁忙的码头以及黄浦江上的诸多船只。
窗外的繁华是他的数年精血所在,不管清军还是太平军,谁想要破坏商贸区的发展,就是他林哲的敌人!(未完待续。。)
ps: 今天上来一看,分类推荐榜和点击榜都掉下去了,同学们给个助攻投个推荐票,月票榜之类的上不去,这推荐榜总不能也上不去吧!u
咸丰六年,西历1856年3月,天京。
林成庭意气风发的率领部将出城,然后带着他的两万新军直奔镇江而去!
来天京前,他不过是一个检点,但是攻破江南大营后,由东王杨秀清大力举荐,其一举越过丞相而被封为镇胡侯,成为当代太平天国内仅有的十余位几位王侯之一,这对于一个太平天国内旁系出身的将领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
林成庭虽然是老广西出身,但是早期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层将领,一直到两年前兵败泗安后,他才是卧薪藏胆,同时他大力提倡并使用火器也是得到了杨秀清的支持。
1854年再一次兵败浙北后,林成庭身受重伤狼狈逃回皖南,但是这个人比曾国藩还要顽强,屡战屡败的他再一次镇定思痛:要想击败余胜军,就必须以敌为师。
于是乎他几乎是全面仿效了余胜军编练新军,此前支持他的杨秀清也没有因为他兵败浙北就抛弃了他,反而是再一次大力支持他办新军,甚至为林成庭提供了大量金银用以从洋人手中购入洋枪。
一边编练新军,一边平定皖南各地,加上又有杨秀清这个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的支持,他的新军迅速成形,很快就是膨胀到了一万五千人的规模,再加上乱七八糟的辅兵以及炮灰之类的,总人数超过了两万人。
这支花了他一年多时间编练的新军,几乎就是余胜军的翻版,士兵以及军官们的军服样式和余胜军一摸一样。就是颜色从余胜军的深蓝色变成了青灰色而已。
武器上,他自然是没办法获得大量的米尼步枪。但是也从洋人手中购入了将近六千余支的洋枪,其他部队则是继续装备火绳枪。火炮通过缴获自清军以及自造,也是让他凑出了四十门大小不一的火炮。
而部队的详细军制更是和余胜军一字不差,彻底摒弃了太平军的军制,就连称呼都是没改就直接套用了排、连、营、团的称呼。
当然了,林成庭毕竟不是林哲,太平军也不是余胜军,就和清军办新军一样,他们可以仿效余胜军的编制和外观的一切东西,但是一些内在的东西却是他们学不来的。
比如说士兵的素质问题。余胜军的士兵都是固定从浙江的中南部几个府县,尤其是余胜军的老家绍兴府为征召地,对兵源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而且为了保证士兵能够安心作战,余胜军不仅仅按时给士兵发放饷银,同时其中部分的饷银发放还是由余胜军的粮饷局直接派人送到士兵的家人手中。
而清军和太平军自然不是这样,清廷办的新军目前有三种,一种是八旗新军,一种是绿营新军,这两种新军都是从原来的八旗、绿营士兵挑选。说是择优而录但实际上士兵还是原来那些士兵,使用的武器也依旧以火绳枪为主,只有少量洋枪,这两种新军大体上只是换了个新军的名头。实际上和原来的旧军没有任何区别。
而第三种就是李鸿章在江淮地区编练的新军了,这支被朝廷称为江淮军的新军倒是要好的多,编制和军服之类这些外表的东西就不说了。基本直接照抄余胜军的,不过称呼上倒是没和太平军的林成庭一般无耻直接沿用排、连、营、团这些称呼。而是用了湘军中的棚、哨、营的称呼。
士兵都是就地招募的新兵,据说募兵章程也是仿效余胜军。只要良家子。
武器用的是清一色的洋枪样炮,甚至还聘请了洋人帮忙训练。
不过人数实在太少,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现在也就四千多人而已,而且一次大规模实战都没打过,一直在苏皖晃悠小打小闹。
至于林成庭的这支新军,人家更干脆,士兵的军饷都是不给的,只管饭,而士兵来源其实也和其他太平军差不多,部分是挟裹,部分是来投军的,所以林成庭的这支新军成本是最低的,只需要花钱买洋枪就好了。
士兵如此,军官同样如此,余胜军的军官是花费了几年时间自行慢慢培养的,而清廷和太平军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以及教官来培养这些新军的军官,基本上他们的军官还是原来的旧军军官。
士兵、军官的素质再加上一些战术理念上的差异,实际上不管是林成庭还是李鸿章,他们都没能学到余胜军的精髓,顶多是徒有其表而已。
不过林成庭到底不是那些慵懒无能的清军将领,他招募的新兵素质虽然要差一些,但是他对新军的训练却非常上心,说起训练的话,估计要甩八旗、绿营新军八条街那么远,就算是李鸿章的江淮军也是不如。
如果没有良好的训练他也不能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就攻破江南大营了。
如今他踏过江南大营的营地,直奔镇江而去,他要和吴汝孝里应外合把苏南地区的残余清军给一股脑灭掉。
只是自从离开天京东进后,林成庭的脸上就是看不出意气风发的表情,反而是时常露出担心神色,而到了句容后,整个人就是更加谨慎保守了。
细心的几个属下也是看出了他在担心,行军布置都是相当谨慎和保守,生怕遭遇埋伏了一样,跟随他多年的李琮安上去轻声问道:“侯爷,如今我们大军一路东去,那些清妖必定心惊胆颤,解困镇江之围举手之间,为何还愁眉不展?”
林成庭听罢却是冷哼一声:“我等东进的敌人只是区区那几万清妖吗?”
李琮安听见这话,突然想起来什么一样,当即就是面露惊慌道:“难道林哲率军西进镇江了?不是说他和清廷闹翻了吗,他怎么还会出兵帮那些清妖?”
“他有没有和清廷闹翻我不知道,但是我却是知道我们要东进。就一定会遇上他!”
林成庭这几年一直把林哲视为人生中的最大对手,也只有林哲才能够挡住自己的东进步伐。这一点在他击溃江南大营后就更加确定了。
当初进攻江南大营时,他只有区区两万不到的兵力。但是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攻破了清军江南大营,由此可见这些清军的战斗力实在太渣,他现在已经是没有把这些清军放在眼里了。
天下之大,能够和他林成庭一战的,唯有林哲和他的余胜军了!
面对余胜军,林成庭知道自己不管多么谨慎都是不为过的 ,前两次南下浙北,每一次都是自己看似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但是后来呢。每次都惨败而归,而他绝对不能容忍自己失败第三次!
林成庭率领两万太平天国新军东进,先是抵达了镇江之外击溃了镇江外围的近万清军,随后会同镇江内归属吴汝孝所部的近万太平军继续东进丹阳。
向荣在这里汇集了江南大营残兵两万余试图死守,而原本围困常州的黄宗汉也是亲自率领本部一万五千余紧急驰援丹阳,试图阻拦太平军南下。
另外一边,太平军的另外一支主力部队,即秦日纲所部近三万人也是同时东进,不过他们没有和林成庭一起。而是直接渡江直奔扬州的江北大营而去。
如此从地图上看,可以发现太平军是沿着长江两岸,一南一北齐头并进!
于此同时在上海,林哲也是仔细听着余胜军信任督练处总办许鹏安的汇报。
“目前贼军林成庭部两万余。吴汝孝麾下一部万余正在疾驰丹阳而去,官军驻防丹阳的是江南大营残兵两万余,另外黄抚台的一万五千抚标营已经紧急驰援丹阳。但是根据之前我们得到的一系列消息来推测,丹阳那边官军怕是要挡不住。
就算暂时能够挡住。但是在常州的吴汝孝还有两万余人,万一他们也是西进丹阳的话。前后夹击之下官军必灭!”
“而扬州那边,根据我们探知的消息贼军前锋已经抵达扬州,目前扬州的江北大营虽然兵力众多,但是面对秦日纲这等悍将,怕也是要危险!”
林哲听到这里轻轻点头,然后道:“朝廷的新军呢,那支江淮军在那里?难道李鸿章要坐视江北大营失陷不成?”
“暂时我们还无法得知江淮军的消息,不过半个月前该军还在清江浦一带,就算要驰援扬州恐怕也是赶不上的!”
看着许鹏安在地图上表示出来的各方态势,这让林哲知道,修生养息一年多后余胜军又要打仗了。
过去一年多来,虽然清军和太平军持续爆发战争,但实际上和林哲关系不大。
他屯兵苏州以东不出,黄宗汉虽然能力也不错,但是奈何兵少将寡,勉强收复了常州府大部分地区后,面对吴汝孝亲自率军两万兵力防守的常州孤城,攻打了小半年也没拿下来,只能和以往一样在城外和他们进行对持。
太平军中的林成庭去年虽然在安徽征战连连,但是却一点南下浙北的心思都没有,所以林哲自然也不会主动去找林成庭的晦气。
这就让余胜军获得了极为宝贵的训练、扩军时间,从1854年底开始,余胜军已经累计扩军到五个混成团。
分别是第一混成团到第五混成团,每个混成团辖有三个步兵营、两个炮兵连、一个辎重营,一个侦察用的骑兵排,以及其他军乐队、伙夫、马夫等人。
另外编成了一个骑兵团,辖有四个骑兵连。
不计算马夫、伙夫这些辅助人员的话,单纯的战斗部队有一万一千余人。
此外水师营有两千余人,采用风帆蒸汽明轮混合动力的大型战舰四艘,采用纯蒸汽动力、暗轮推进的八十吨小型炮舰八艘,另外还有十多艘旧式的风帆老船。
水路相加,使得余胜军的正规兵力有一万三千多人。
此外除了这些正规军外,余胜军里头还有一支极为特殊的仆从军,那就是协防团。
协防团最开始是在苏州之战了为了解决兵力不足,而从俘虏里挑选并编成,虽然战斗力渣了点,但是打比他们更渣的太平军和清军还是可以的,所以后来也没有裁掉,反而是又从俘虏里头挑选了近三千人,和原来的协防团士兵们一起分别组建了三个协防团。
这三个协防团都是只有三个纯步兵营,并没有配属骑兵、炮兵等兵种,因此并不具备单独作战的能力,他们的定位非常明确,那就是协同余胜军作战,充当炮灰。
由于士兵来源于俘虏,不发军饷也不用给安家费也不用给抚恤金之类的,人力成本几乎等于零,武器也是使用缴获的火绳枪以及刀剑等冷兵器,唯一的花费就是粮食了,可以说养军成本相当低。
不过一分钱一分货,这些炮灰的战斗力,在实战中用处不大。
如今太平军东进,尤其是里头还有着林成庭的新军,这不由得林哲不重视,他们击败了江南大营林哲不管,但是他们要继续东进常州甚至苏州一直打到上海来,那么这就不是林哲可以容忍的了。
“传令下去,让上海驻军以及松江那边的驻军做好准备,明日我亲自领军增援苏州!”林哲对许鹏安下了命令后,站起来走向窗边,看着玻璃窗外繁忙的码头以及黄浦江上的诸多船只。
窗外的繁华是他的数年精血所在,不管清军还是太平军,谁想要破坏商贸区的发展,就是他林哲的敌人!(未完待续。。)
ps: 今天上来一看,分类推荐榜和点击榜都掉下去了,同学们给个助攻投个推荐票,月票榜之类的上不去,这推荐榜总不能也上不去吧!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