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玩机械 作者:古代机械
雷晓飞是在工场里见到正勤皇的。他一见到了正勤皇那一副肃容的神情,就知道肯定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了。而且,从正勤皇那紧锁的眉头来看,这不好的事应该还不小。
正勤皇是在丹枫的带路下过来工场的,看他那风尘仆仆的样子,他应该才刚刚到来此地。以皇上的九五之尊,竟要如此劳动大架,而且还如此行色匆匆,雷晓飞就更是猜测到了事情的紧迫程度。
正勤皇在雷晓飞的带领下,详细参观了他一力打造的兵器工场之后,才在丹枫和雷晓飞的陪同之下,来到了雷晓飞在工地办公兼设计的地方,听到了他介绍各种兵器的制造情况。
正勤皇知道了枪与刀的制造,已经全部完成了兵部的需求,并已经由兵部全部发往各地的部队时,那紧皱的眉才稍缓了缓。当他听到了箭簇也由于日夜不停地生产,虽然只有一套模具,但也已经完成了二十万支箭矢的制作时,马上就指示丹枫,立即把这一批,全部装备到庆安府去。
雷晓飞在当代可以说是一个地理盲,庆安府在何处、属于那一地带他都一无所知。但他却见到了丹枫听了正勤皇的指示时,神色一紧,露出了一丝从来没有在他那里见过的紧张,雷晓飞就更感觉事情重大了。
丹枫亲自匆匆地出去执行正勤皇的指示时,雷晓飞才向正勤皇问道:“父皇,是否有大事发生了?可否告知皇儿,让皇儿替父皇分担?”
正勤皇点了点头,把让他忧心的事,告诉了雷晓飞这位义子。
原来,大批制造兵器的事,虽然已经被雷晓飞做了避人耳目的布置,但还是让忠王从铁资源的收集和兵器的发放中嗅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他坐不住了,暗下与和他有勾结的那几个大华的邻国通气,让他们同时在大华的边境制造麻烦。
现今,大华东边的东瀛、高丽,摆出了蠢蠢欲动的姿态。而大华北面的突厥,更是已经派出了先头部队,陈兵大华的边界。这几处的异动,让大华的东、北边境,同时紧张了起来。
东瀛、高丽这两个国家雷晓飞当然知道,就是他前世的日本和朝鲜。这两个国家对中国这块肥肉,自古都有窥觊的野心。不过,以这两个对中华来说只是袖珍小国的国家,因那人少资源缺的致命缺陷,在远古无先进武器的年代,从来就没有能在中华的身上占到丝毫的便宜,所以雷晓飞现时也不怎么把它们放在眼里。
至于突厥呢,在雷晓飞的前世根本就没有这个国家,他也只是从一些描写古代的武侠小说中,知道这个部落属于中亚地区的一个民族。
在雷晓飞脑中,对这个突厥印象最深的,还是在黄易大师的《大唐双龙传》中描述的一件事,就是在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突厥的颉利可汗率兵20万直唐都长安城外的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震动京师,后来,还是寇仲以强横的武技击伤颉利,才让突厥退兵。
长安就是雷晓飞前世的西安。西安历代都是中华的腹地,在初唐的盛世,能挥兵打到了中原腹地,这个突厥也够强横了。
雷晓飞虽然知道古时候有这么的一个部落,但却一直都不知这个国家或者部落的国土在哪?是在他前世的内蒙古地区?或是在外蒙古地区?还是在山西?
雷晓飞就向正勤皇出言了解这个叫突厥的国家或者部落。
正勤皇向雷晓飞介绍了突厥部落的情况,并说出了这个部落与大华帝国的关系。
突厥是一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这个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这个民族的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恶劣的天气、极少的耕地和野兽出没的自然环境,让他们世代饱受折磨。也正因为这些艰苦的条件,养成了这个民族的剽悍。
为了改变恶劣的生活环境,突厥人长期向四邻的国家发动侵扰,四处掠夺其它部落的资源和人口,让其它部落的人为他们做奴隶。由于长年不断的战事,让这个部落的人很能打仗,他们的战术,是以来去如风的马战最为着称。
突厥本来与大华并不接壤,在正勤皇的父亲那一代时,突厥侵占了与大华北部接壤的契丹族,这样,突厥才与大华有了边界。
在正勤皇的父亲那时,突厥也曾对大华进行过多次的骚扰,不过,其时的大华兵强马壮,每次两国的冲突,都以突厥损兵折将告终。突厥在骚扰多次未果之后,就遣使向大华请和,并每年向大华上贡良马、铁器等方物,并签约再也不犯大华。
突厥归伏的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了正勤皇不能执政前。而正勤皇不能执政的十年来,忠王因争取不到军方的支持,为了起事,就勾结和唆使突厥,双方暗中订下了攻守同盟。
突厥因一直就对大华的军力心怀畏惧,所以这十年来,他们虽然与忠王勾结在边境这一带小打小闹,但始终就不敢大规模行事。
这次,可能是忠王已经感觉到了自己危在旦夕,就不顾一切地鼓动、唆使突厥出兵。也不知他使用什么手段?许下什么条件?突厥终于还是出兵了。
正勤皇估计忠王与他勾结那方的策略,是让东瀛、高丽这两国,牵引大华的军力,然后让突厥视情行事。
这样一来,边境的情形就比较麻烦,假如突厥这边有了突破,东瀛、高丽那边就可能同时起事,忠王的人再在内接应,那大华的王朝就危险了。
听了正勤皇的介绍和分析之后,雷晓飞又向正勤皇问了他憋在心中很久、也曾问过丹枫而没有答案的问题。他问道:“父皇,我就是不明白,既然军权在您的手上,您要对付忠王,那还不中手到拿来的事?何用花费这么多的周折?先把忠王收拾了,再对对付外敌,那就不是不用内外受敌了吗?”
正勤皇告诉了雷晓飞,忠王是他父亲的唯一兄弟,这大华的江山是他们两兄弟一起协助先皇打下来的,只是正勤皇的父亲长子为嫡,所以坐上了皇位。
正勤皇的父亲坐上了皇位之后,好像感觉自己欠了忠王这个弟弟的,就专门为他颁布了一条号令。这条号令的大意是,忠王有生之年,都享受大华第二把交椅的位置,权力比没有即位的太子还要大。
正勤皇还告诉雷晓飞,这个大华第二把交椅的位置,除了免死之外,还享受不能受绑、受困、受辱等等的待遇。
何况,忠王又是开国之王,除了近这十年外,他一直都对国家忠心耿耿,在当朝中有不少的影响力。
碍于这些原因,正勤皇也不好硬动忠王这位王叔,只好就用逐步瓦解的方法,想让他在失去势力之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听了父皇的苦衷之后,雷晓飞不禁感叹古人的教条。忠王现在勾结外族,已经犯下了颠覆国家的大罪,对这样的人,还值得宽容?不能就用另类的手段,比如暗杀、或者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的下毒等等方法来对付他?不过感叹之余,雷晓飞也体会到了正勤皇的宅心仁厚。
雷晓飞沉思了一阵之后,暗下决定无论怎样,都要尽力辅佐面前这位宅心仁厚的老人。毕竟,他当朝无疑就是大华民众之福。如果让让一个勾结外族、连自己的祖宗都可以出卖的人来执政,他能对国民好吗?
雷晓飞是在工场里见到正勤皇的。他一见到了正勤皇那一副肃容的神情,就知道肯定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了。而且,从正勤皇那紧锁的眉头来看,这不好的事应该还不小。
正勤皇是在丹枫的带路下过来工场的,看他那风尘仆仆的样子,他应该才刚刚到来此地。以皇上的九五之尊,竟要如此劳动大架,而且还如此行色匆匆,雷晓飞就更是猜测到了事情的紧迫程度。
正勤皇在雷晓飞的带领下,详细参观了他一力打造的兵器工场之后,才在丹枫和雷晓飞的陪同之下,来到了雷晓飞在工地办公兼设计的地方,听到了他介绍各种兵器的制造情况。
正勤皇知道了枪与刀的制造,已经全部完成了兵部的需求,并已经由兵部全部发往各地的部队时,那紧皱的眉才稍缓了缓。当他听到了箭簇也由于日夜不停地生产,虽然只有一套模具,但也已经完成了二十万支箭矢的制作时,马上就指示丹枫,立即把这一批,全部装备到庆安府去。
雷晓飞在当代可以说是一个地理盲,庆安府在何处、属于那一地带他都一无所知。但他却见到了丹枫听了正勤皇的指示时,神色一紧,露出了一丝从来没有在他那里见过的紧张,雷晓飞就更感觉事情重大了。
丹枫亲自匆匆地出去执行正勤皇的指示时,雷晓飞才向正勤皇问道:“父皇,是否有大事发生了?可否告知皇儿,让皇儿替父皇分担?”
正勤皇点了点头,把让他忧心的事,告诉了雷晓飞这位义子。
原来,大批制造兵器的事,虽然已经被雷晓飞做了避人耳目的布置,但还是让忠王从铁资源的收集和兵器的发放中嗅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他坐不住了,暗下与和他有勾结的那几个大华的邻国通气,让他们同时在大华的边境制造麻烦。
现今,大华东边的东瀛、高丽,摆出了蠢蠢欲动的姿态。而大华北面的突厥,更是已经派出了先头部队,陈兵大华的边界。这几处的异动,让大华的东、北边境,同时紧张了起来。
东瀛、高丽这两个国家雷晓飞当然知道,就是他前世的日本和朝鲜。这两个国家对中国这块肥肉,自古都有窥觊的野心。不过,以这两个对中华来说只是袖珍小国的国家,因那人少资源缺的致命缺陷,在远古无先进武器的年代,从来就没有能在中华的身上占到丝毫的便宜,所以雷晓飞现时也不怎么把它们放在眼里。
至于突厥呢,在雷晓飞的前世根本就没有这个国家,他也只是从一些描写古代的武侠小说中,知道这个部落属于中亚地区的一个民族。
在雷晓飞脑中,对这个突厥印象最深的,还是在黄易大师的《大唐双龙传》中描述的一件事,就是在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突厥的颉利可汗率兵20万直唐都长安城外的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震动京师,后来,还是寇仲以强横的武技击伤颉利,才让突厥退兵。
长安就是雷晓飞前世的西安。西安历代都是中华的腹地,在初唐的盛世,能挥兵打到了中原腹地,这个突厥也够强横了。
雷晓飞虽然知道古时候有这么的一个部落,但却一直都不知这个国家或者部落的国土在哪?是在他前世的内蒙古地区?或是在外蒙古地区?还是在山西?
雷晓飞就向正勤皇出言了解这个叫突厥的国家或者部落。
正勤皇向雷晓飞介绍了突厥部落的情况,并说出了这个部落与大华帝国的关系。
突厥是一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这个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这个民族的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恶劣的天气、极少的耕地和野兽出没的自然环境,让他们世代饱受折磨。也正因为这些艰苦的条件,养成了这个民族的剽悍。
为了改变恶劣的生活环境,突厥人长期向四邻的国家发动侵扰,四处掠夺其它部落的资源和人口,让其它部落的人为他们做奴隶。由于长年不断的战事,让这个部落的人很能打仗,他们的战术,是以来去如风的马战最为着称。
突厥本来与大华并不接壤,在正勤皇的父亲那一代时,突厥侵占了与大华北部接壤的契丹族,这样,突厥才与大华有了边界。
在正勤皇的父亲那时,突厥也曾对大华进行过多次的骚扰,不过,其时的大华兵强马壮,每次两国的冲突,都以突厥损兵折将告终。突厥在骚扰多次未果之后,就遣使向大华请和,并每年向大华上贡良马、铁器等方物,并签约再也不犯大华。
突厥归伏的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了正勤皇不能执政前。而正勤皇不能执政的十年来,忠王因争取不到军方的支持,为了起事,就勾结和唆使突厥,双方暗中订下了攻守同盟。
突厥因一直就对大华的军力心怀畏惧,所以这十年来,他们虽然与忠王勾结在边境这一带小打小闹,但始终就不敢大规模行事。
这次,可能是忠王已经感觉到了自己危在旦夕,就不顾一切地鼓动、唆使突厥出兵。也不知他使用什么手段?许下什么条件?突厥终于还是出兵了。
正勤皇估计忠王与他勾结那方的策略,是让东瀛、高丽这两国,牵引大华的军力,然后让突厥视情行事。
这样一来,边境的情形就比较麻烦,假如突厥这边有了突破,东瀛、高丽那边就可能同时起事,忠王的人再在内接应,那大华的王朝就危险了。
听了正勤皇的介绍和分析之后,雷晓飞又向正勤皇问了他憋在心中很久、也曾问过丹枫而没有答案的问题。他问道:“父皇,我就是不明白,既然军权在您的手上,您要对付忠王,那还不中手到拿来的事?何用花费这么多的周折?先把忠王收拾了,再对对付外敌,那就不是不用内外受敌了吗?”
正勤皇告诉了雷晓飞,忠王是他父亲的唯一兄弟,这大华的江山是他们两兄弟一起协助先皇打下来的,只是正勤皇的父亲长子为嫡,所以坐上了皇位。
正勤皇的父亲坐上了皇位之后,好像感觉自己欠了忠王这个弟弟的,就专门为他颁布了一条号令。这条号令的大意是,忠王有生之年,都享受大华第二把交椅的位置,权力比没有即位的太子还要大。
正勤皇还告诉雷晓飞,这个大华第二把交椅的位置,除了免死之外,还享受不能受绑、受困、受辱等等的待遇。
何况,忠王又是开国之王,除了近这十年外,他一直都对国家忠心耿耿,在当朝中有不少的影响力。
碍于这些原因,正勤皇也不好硬动忠王这位王叔,只好就用逐步瓦解的方法,想让他在失去势力之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听了父皇的苦衷之后,雷晓飞不禁感叹古人的教条。忠王现在勾结外族,已经犯下了颠覆国家的大罪,对这样的人,还值得宽容?不能就用另类的手段,比如暗杀、或者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的下毒等等方法来对付他?不过感叹之余,雷晓飞也体会到了正勤皇的宅心仁厚。
雷晓飞沉思了一阵之后,暗下决定无论怎样,都要尽力辅佐面前这位宅心仁厚的老人。毕竟,他当朝无疑就是大华民众之福。如果让让一个勾结外族、连自己的祖宗都可以出卖的人来执政,他能对国民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