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玩机械 作者:古代机械
车子肯定就要用推或拉带动,如果能减少提车把用的力,就可以让推车的人更省力。雷晓飞现在就沿着这个思路,寻思攻克这道难关。
要让车子不用提就可以推着走,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轮子。但要如何增加轮子呢?要增加多少轮子才合适呢?
独轮的车子就一定要提着推,在出力提的情况下,还要用力就平衡。两轮的车子,如果两只轮子在横向,就不用就平衡,但也要提着推;如果两只轮子在纵向,就不用提着推,但要就平衡。只有三个或以上轮子的车子,可以不用提着推,也不用就平衡,所以,雷晓飞就朝这个方向思考。
要做三只轮子以上的车子,就要解决一道难题。雷晓飞记得在前世争议“木牛流马”是否如书中说的那样有四只轮子时,有人就提出了疑问,四只轮子在弯曲的栈道上能拐弯吗?
精通机械的雷晓飞清楚,独轮的车子,整辆车与地面接触的只是一个点;两轮的车子,两个轮与地面的接触点就形成了一条线;而有三只或以上轮子的车,与地面接触的点就形成了一个面。
与地面接触只有一个点的车子,可以随时随地的随意转弯。而与地面的接触点形成了线和面的车子,转弯就麻烦了,在没有转向轮的情形之下,这些车子的转弯,唯有就把整辆车的一边提起后再转。所以,要做三个或以上轮子的车子,就一定要做转向轮,才能自由地转变车子的方向。
在雷晓飞的前世,转向轮又叫做万向轮,意思是说轮子可以向任何的方向旋转。要达到万向的效果,就要运用平面轴承的原理,但在当代哪有制造平面轴承的条件?单是那滚珠,已经没法加工。
那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方向的问题呢?雷晓飞连续设计了好几套方案,但这些方案连他自己都不满意,先后被他否决了。他就这样蹲在“农具社”里,一直构思下去,连午饭也忘了吃。“农具社”里的人见他思考得那样深入,也就不敢惊动他,生怕打断了他的思路。
冥思苦想之下,终于让雷晓飞找到了一个折衷的方法,就是把车子做成既能像独轮车一样,提着推动前行,又能像三轮以上的车子一样,不用提就推着走。
其实,雷晓飞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在独轮车的两只脚上,各装了一只小轮子,这样,独轮车就变成了三轮车。这种三轮车,在直路上,就三轮着地推着走,拐弯时,只需提起车把,当作“鸡公车”用就行。
这样的车子,在当三轮车用时,就能省力;在当独轮车用时,又能灵活转弯,一身兼容了两种车子的长处。虽然,这样的三轮车并不算完美,但用起来已经比独轮车好用多了,也省力多了。
在当前这个条件下,雷晓飞尽能力也只能做到如此水平,只是不知与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相比,孰劣孰优?
雷晓飞试验过了三轮车后,又对其中的一些细节作了人性化改动。比如车的把手,当独轮车用时,车把手的位置要低于人手垂直的高度才方向工作,而当三轮用时,因车把手下面的两个轮子要着地后才省力,所以低于人手垂直高度的那个位置,推起车来就不方便,于是,雷晓飞就在原来的把手上,再添加了一级把手,方便后种运作使用。
三轮车研制成功以后,雷晓飞马上就向社会推广。因为这工具确是好用,不久,巴蜀就到处都能见到了这种雷晓飞设计的“木牛流马”巴蜀的民众,还为这种三只轮子的车子,命了一个名字叫“飞车”
巴蜀民众起这个名字的含义,一是形容这种工具的运输速度快。当然啦,它搬运一次,就抵上常人挑四、五倍的重量,那还不是提高了效率?二是为了纪念这工具的设计者雷晓飞。
“木牛流马”制作完成后,雷晓飞因在制作的过程中,曾经想到过绞盘,就又给码头设计了一种带棘轮的绞盘,用来牵引负重回码头的货船,让货船不用再由十个八个大汉,像拔河般用力扯缆绳,才能靠岸。
搞些发明创造来造福民众,一直是雷晓飞最有兴趣的事,所以,他在巴蜀的这段闲暇的时间里,乐不思疲地投入了其中。而且,雷晓飞每发明了一样玩意后,都能通过发明过程中的联想,发明下一种玩意,这样的灵感泉涌不断,一发就不可收拾。
如受到做好了的绞盘启发,雷晓飞又根据绞盘的原理,做了个缩小版的绞盘,用于收放船上的铁锚。船上系铁锚的铁链,又启发了他用铁链来为一些山区做了不少浮桥。
现在,我们的雷小哥的想头就更大了。他见到了当代的船容积太小,运送的货物有限,就想研制只“巨无霸”的大船出来,改善当代的航运事业制船可就是大工程啰。雷晓飞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行,但他仗着自己会点木工,算精通机械,了解一些力学,还有不少前世的先进见识,就搜罗了一班造船匠,合计起了这个庞然大物的构想来。
因为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巨无霸”大船设计的进度缓慢,造船匠们往往因一些技术的问题,斗个脸红耳赤,最后只能让雷晓飞定断。
雷晓飞很喜欢这种学术争论的气氛,有争论才证明了这班人能投入,有思想。而且,争论也能让人进步。反正自己又不急,让这班人从争论中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后,再生产也不迟。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雷晓飞的设计还没有拿下,皇上的圣旨已经先找上了他。而且,还是连续两份的紧急圣旨,让他不得不放下了这个造船的伟大构思。
其实说两份圣旨的点不合适,两份虽然都是皇上的亲笔书,但第一份却不是以圣旨的形式发出的,而是借用丐帮的“飞鸽传书”传来的。
那天,忙碌了一天的雷晓飞才吃过午饭,准备例行的午休时,丐原的通讯员就匆匆到来,把一份“飞鸽传书”奉上,并说,是皇上的紧急传书。
雷晓飞这个后世先进社会过来的人,明白通讯的重要性,所以他时时都带着丐帮的通讯员在身旁。
雷晓飞接过了丐帮通讯员说的皇上紧急传书后,雷晓飞就纳闷了,皇上不是有千里接力的传递圣旨机制吗?为什么还要用丐帮的“飞鸽传书”呢?
雷晓飞打开传书一看后,马上就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传书只是一句话,写着:晓飞皇儿,马上收拾行装,组织巴蜀的军队待命,把巴蜀的事交待下去,随时准备离蜀,圣旨随后就到。
既然已经下圣旨,为何又要先传书呢?雷晓飞稍思索了一下,想是因事态紧急,皇上就传书先让他准备好,能在接旨后马上出发。
什么事这么紧急呢?还要出动自己那组建才不久,并且数量不多的军队,不会是暴乱吧?雷晓飞的心忐忑不安地胡思乱想起来既然事情紧急到了如此地步,雷晓飞一刻也不敢耽误,马上就下令了部队集合。同时,他还让丐帮的通讯员立即召集在青城的所有通讯员集中,全天候密切关注到来的信息和随时准备发出信息。
随后,雷晓飞把谭巡抚等几个委员会的负责人召来,把皇上传书的事给他们说出。然后按照皇上传书的吩咐,就向几人交待自己已经策划好的、巴蜀下一步的治理规划和工作。
车子肯定就要用推或拉带动,如果能减少提车把用的力,就可以让推车的人更省力。雷晓飞现在就沿着这个思路,寻思攻克这道难关。
要让车子不用提就可以推着走,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轮子。但要如何增加轮子呢?要增加多少轮子才合适呢?
独轮的车子就一定要提着推,在出力提的情况下,还要用力就平衡。两轮的车子,如果两只轮子在横向,就不用就平衡,但也要提着推;如果两只轮子在纵向,就不用提着推,但要就平衡。只有三个或以上轮子的车子,可以不用提着推,也不用就平衡,所以,雷晓飞就朝这个方向思考。
要做三只轮子以上的车子,就要解决一道难题。雷晓飞记得在前世争议“木牛流马”是否如书中说的那样有四只轮子时,有人就提出了疑问,四只轮子在弯曲的栈道上能拐弯吗?
精通机械的雷晓飞清楚,独轮的车子,整辆车与地面接触的只是一个点;两轮的车子,两个轮与地面的接触点就形成了一条线;而有三只或以上轮子的车,与地面接触的点就形成了一个面。
与地面接触只有一个点的车子,可以随时随地的随意转弯。而与地面的接触点形成了线和面的车子,转弯就麻烦了,在没有转向轮的情形之下,这些车子的转弯,唯有就把整辆车的一边提起后再转。所以,要做三个或以上轮子的车子,就一定要做转向轮,才能自由地转变车子的方向。
在雷晓飞的前世,转向轮又叫做万向轮,意思是说轮子可以向任何的方向旋转。要达到万向的效果,就要运用平面轴承的原理,但在当代哪有制造平面轴承的条件?单是那滚珠,已经没法加工。
那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方向的问题呢?雷晓飞连续设计了好几套方案,但这些方案连他自己都不满意,先后被他否决了。他就这样蹲在“农具社”里,一直构思下去,连午饭也忘了吃。“农具社”里的人见他思考得那样深入,也就不敢惊动他,生怕打断了他的思路。
冥思苦想之下,终于让雷晓飞找到了一个折衷的方法,就是把车子做成既能像独轮车一样,提着推动前行,又能像三轮以上的车子一样,不用提就推着走。
其实,雷晓飞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在独轮车的两只脚上,各装了一只小轮子,这样,独轮车就变成了三轮车。这种三轮车,在直路上,就三轮着地推着走,拐弯时,只需提起车把,当作“鸡公车”用就行。
这样的车子,在当三轮车用时,就能省力;在当独轮车用时,又能灵活转弯,一身兼容了两种车子的长处。虽然,这样的三轮车并不算完美,但用起来已经比独轮车好用多了,也省力多了。
在当前这个条件下,雷晓飞尽能力也只能做到如此水平,只是不知与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相比,孰劣孰优?
雷晓飞试验过了三轮车后,又对其中的一些细节作了人性化改动。比如车的把手,当独轮车用时,车把手的位置要低于人手垂直的高度才方向工作,而当三轮用时,因车把手下面的两个轮子要着地后才省力,所以低于人手垂直高度的那个位置,推起车来就不方便,于是,雷晓飞就在原来的把手上,再添加了一级把手,方便后种运作使用。
三轮车研制成功以后,雷晓飞马上就向社会推广。因为这工具确是好用,不久,巴蜀就到处都能见到了这种雷晓飞设计的“木牛流马”巴蜀的民众,还为这种三只轮子的车子,命了一个名字叫“飞车”
巴蜀民众起这个名字的含义,一是形容这种工具的运输速度快。当然啦,它搬运一次,就抵上常人挑四、五倍的重量,那还不是提高了效率?二是为了纪念这工具的设计者雷晓飞。
“木牛流马”制作完成后,雷晓飞因在制作的过程中,曾经想到过绞盘,就又给码头设计了一种带棘轮的绞盘,用来牵引负重回码头的货船,让货船不用再由十个八个大汉,像拔河般用力扯缆绳,才能靠岸。
搞些发明创造来造福民众,一直是雷晓飞最有兴趣的事,所以,他在巴蜀的这段闲暇的时间里,乐不思疲地投入了其中。而且,雷晓飞每发明了一样玩意后,都能通过发明过程中的联想,发明下一种玩意,这样的灵感泉涌不断,一发就不可收拾。
如受到做好了的绞盘启发,雷晓飞又根据绞盘的原理,做了个缩小版的绞盘,用于收放船上的铁锚。船上系铁锚的铁链,又启发了他用铁链来为一些山区做了不少浮桥。
现在,我们的雷小哥的想头就更大了。他见到了当代的船容积太小,运送的货物有限,就想研制只“巨无霸”的大船出来,改善当代的航运事业制船可就是大工程啰。雷晓飞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行,但他仗着自己会点木工,算精通机械,了解一些力学,还有不少前世的先进见识,就搜罗了一班造船匠,合计起了这个庞然大物的构想来。
因为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巨无霸”大船设计的进度缓慢,造船匠们往往因一些技术的问题,斗个脸红耳赤,最后只能让雷晓飞定断。
雷晓飞很喜欢这种学术争论的气氛,有争论才证明了这班人能投入,有思想。而且,争论也能让人进步。反正自己又不急,让这班人从争论中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后,再生产也不迟。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雷晓飞的设计还没有拿下,皇上的圣旨已经先找上了他。而且,还是连续两份的紧急圣旨,让他不得不放下了这个造船的伟大构思。
其实说两份圣旨的点不合适,两份虽然都是皇上的亲笔书,但第一份却不是以圣旨的形式发出的,而是借用丐帮的“飞鸽传书”传来的。
那天,忙碌了一天的雷晓飞才吃过午饭,准备例行的午休时,丐原的通讯员就匆匆到来,把一份“飞鸽传书”奉上,并说,是皇上的紧急传书。
雷晓飞这个后世先进社会过来的人,明白通讯的重要性,所以他时时都带着丐帮的通讯员在身旁。
雷晓飞接过了丐帮通讯员说的皇上紧急传书后,雷晓飞就纳闷了,皇上不是有千里接力的传递圣旨机制吗?为什么还要用丐帮的“飞鸽传书”呢?
雷晓飞打开传书一看后,马上就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传书只是一句话,写着:晓飞皇儿,马上收拾行装,组织巴蜀的军队待命,把巴蜀的事交待下去,随时准备离蜀,圣旨随后就到。
既然已经下圣旨,为何又要先传书呢?雷晓飞稍思索了一下,想是因事态紧急,皇上就传书先让他准备好,能在接旨后马上出发。
什么事这么紧急呢?还要出动自己那组建才不久,并且数量不多的军队,不会是暴乱吧?雷晓飞的心忐忑不安地胡思乱想起来既然事情紧急到了如此地步,雷晓飞一刻也不敢耽误,马上就下令了部队集合。同时,他还让丐帮的通讯员立即召集在青城的所有通讯员集中,全天候密切关注到来的信息和随时准备发出信息。
随后,雷晓飞把谭巡抚等几个委员会的负责人召来,把皇上传书的事给他们说出。然后按照皇上传书的吩咐,就向几人交待自己已经策划好的、巴蜀下一步的治理规划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