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零二 作者:样样稀松
在乱局中抓住机会,从来都是陈文强的强项。
现在的同盟会陷入了混乱,保皇党也闹扎猛凑热闹,抨击北辰,攻击同盟会。而一直为陈文强所反对的革命党联合,却在此时被他重视起来。
既然北辰抛开了东京同盟会,在南洋另行组建中华革命党,那被扔下的同盟会这个壳,陈文强倒是很乐意捡起来。毕竟同盟会在东京还是发展了一些中国留学生,其中有不少是日本军校毕业的,而且同盟会在民众之中还是很有知名度的。
联合?并购?借壳上市?部分收购?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陈文强都觉得能使复兴会的实力增长,影响扩大。都是革命党,求同存异是大有可能的。之前他不赞成联合,有着种种原因。现在呢,可以说是联合,但凭实力,凭形势,复兴会完全可以占据主导地位。
船在江水中喷着烟雾向前航行,沿江的山峦、河滩、城镇尽收眼底,景色各异。有时候出了峡谷,江流失去约束,骤然宽阔,水也浅了,在石滩上发出欢畅的喧哗。可转过一个弯,山又将它锁起来,使它恢复了些许平静。
又是两个多月的时间,陈文强才算是把事情都安排妥当。从铁路修筑到产业扩大经营,还与人合股开设工厂企业、开发矿产。比如长沙纱厂、岳阳肥皂厂、萍乡煤矿等,依托已经修好的铁路。实业的活力开始迸发。
至于编练新军,陈文强不必亲历亲为,也没有推荐过于激进的标统。但中下层的军官则由复兴会湖湘支部列出名单,同陈文强安插了很多会员。这些会员都是秘密发展的,在湖北武备学堂、武高等学堂、陆军测绘学堂等军事学堂学习过,由陈文强这个教练处帮办前去挑选,自然是名正言顺,不惹人怀疑。
陈文强与蔡锷交谈过几回,已经探悉到了很多信息。知道他虽然不是革命党,但对革命却是同情的。尽管蔡锷的思想有些超前。那就是“军人不党”,陈文强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而在军事方面,蔡锷更是无可挑剔。
至于驻扎于衡阳的那个标,标统姜明经由张之洞任命。论军事才能。留学日本的姜明经自然不是庸碌之辈,关键是张之洞对他比较放心。对此,陈文强也不太在意。尽管现在姜明经既不是革命党,也谈不上同情革命,但时间还长,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可以慢慢来。即便最后不能争取,陈文强也比较有信心靠着渗透进新军队伍的复兴会会员解决掉他。
革命要成功,肯定是要四方响应的。不管你是革命党。还是同情革命,或是投机革命,或是对现实不满、期望用革命来改变。抑或是形势使然。总之,革命需要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奢求每个人都忠诚、无私是不可能的。
探悉人的心理,抓住弱点、要点,陈文强依靠着这个强大的能力,虽然不能说是无往而不利。可却是他创下如此大的基业,在交往中游刃有余的关键所在。
脚步声从身后响起。杜月生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醒目的是左手上包着纱布绷带,隐隐还能看到渗出的血渍。
这就是陈文强令人敬畏、慑服的手段,除了城府极深的枭雄,几乎没人能瞒过他什么。杜月生在铁路巡警帮办的位置上本来干得不错,可却有一个毛病——好赌,竟然挪用了公款。陈文强把他拿下来,还要严厉处置,他为了证明已经知错悔改,剁下了一节手指,算是暂时平息了陈文强的怒火。
“大哥——”杜月生到底还年轻,虽然比较圆滑,但还称不上老练和成熟,走到近前,小心翼翼地打着招呼。
陈文强看了他一眼,目光说不上多么严厉,但杜月生还是觉得心中一紧。杀伐果决,有多少触犯帮规、怀有异心的家伙被无情处置,杜月生可是很清楚的。
“回到上海,在李老手下好好做事。”陈文强淡淡地说道:“李老的年纪渐渐大了,需要你们这些后辈为他分担些工作。”
“是,兄弟明白。”杜月生恭谨地答道。
陈文强沉默着望向岸边,好半晌没有说话。就在杜月生有些不安,想要开口的时候,他沉声说道:“这次放你一马,是因为你没有犯必死的帮规。你也知道我最恨什么,最不能容忍什么吧?”
“大哥最恨的是吃里扒里的叛徒。”杜月生很干脆地回答道:“还有生出异心的小人。”
“你知道就好。”陈文强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你有野心,想成大事,我很赞赏,也在帮你。可你缺乏应有的自制力,令我非常失望。”
“兄弟辜负了大哥的栽培,现在万分地知错了。”杜月生低下头,确有悔恨之意。
陈文强摆了摆手,说道:“吃一堑长一智,你如果能从此吸取教训,以后还有腾达的机会。怕就怕你屡教不改——”
“兄弟定痛改前非,否则不劳大哥动手,自己便无脸活于世上。”杜月生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嗯,我相信你能说到做到。”陈文强缓和了下语气,说道:“请个先生,闲时多认几个字,多读几本书,把心性磨一磨。以后呢,这江湖会大变样,咱们要准备好去适应。”
“是,大哥的话,兄弟全都记在心里。”杜月生躬身应道。
“跟在我身边的时间太短,你要跟着李老学,学他的沉稳老练。”陈文强的话语转成了谆谆教导,“当然,你也可以给我打电报,写信。年轻是资本,犯了错还有改正的机会……”
…………
陈文强离开武昌。走长江而入海,一来是应查理宋的电报所请,前往澳门与同盟会首脑黄兴会面;二来琼州的事务积压。需他去处理;最后呢,他也有暂避琼州,躲开清廷内部政潮影响的心理。
之前,清廷官制改革便是你争我夺,如今硝烟虽然散去,但奕劻、袁世凯与瞿鸿禨等人矛盾已经完全明朗化,双方已是势不两立。都想去对方而后快。
客观的说,瞿鸿禨并非是什么卑鄙小人。他出身于耕读世家,多年的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培育了他忧国恤民的清廉品格和“为天地立身、为生民请命”的士人风骨。
而且,瞿鸿禨曾经为官多年。后来回籍守丧数年后,居然没有盘缠还朝复官,最后只能将自家的老宅出卖换取路费。这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晚清,这无疑是可与包拯相媲美的的清官榜样和道德楷模。
也正因为瞿鸿禨清廉自守,在奕劻和袁世凯的官场逻辑中,是一个不可拉拢的人,更就是一块必须搬走的又硬又臭的大石头。
当时,奕劻是首席军机大臣。袁世凯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又掌管北洋新军,两人勾结在一起当然是权倾朝野。而清高的瞿鸿禨这边。真正得到慈禧太后宠信则是在庚子之难后,他在西安为代慈禧代拟诏旨,由此成为军机重臣的。自知势单力孤的瞿鸿禨,为了抗衡奕、袁组合,便引岑春煊以作奥援。
岑春煊出身豪门,气度当然不凡。但和其它贵公子不一样的是。岑春煊为人有胆有识,做事很有魄力。当时地方总督里即有“北袁南岑”之称。和瞿鸿禨一样,岑春煊对钱财这些身外之物毫无贪恋之心。
正因为类似的经历和志趣,瞿鸿禨在与奕劻等人进行党争的时候,很自然地拉拢到了岑春煊,经过他的运作,岑春煊直入朝廷中枢,获任邮传部尚书,这也标志着瞿岑联盟的建立。
瞿岑联盟攻势凌厉,先是使邮传部侍郎朱宝奎罢官去职,又由御史赵启霖上奏弹劾奕劻父子受贿卖官的劣行,要求将他们查办。
赵御史揭发的这个事情,其实在前不久的一家报纸就已经披露了。其实这两个事情结合到一起看,就很容易看出其中的来龙去脉---赵启霖是瞿鸿禨的同乡,而那家名叫《京报》的主笔汪康年则是瞿鸿禨的门生。很明显,瞿岑联盟又出招了。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事情的缘由是一九零七年四月,朝廷任命东三省的督抚。其中徐世昌为总督,唐绍仪、朱家宝和段芝贵分别为巡抚,这等于是奕劻、袁世凯集团把东三省划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下。对此,瞿鸿禨当然不服。
其它人都没什么大问题,主要是段芝贵的把柄被人抓了。原来,这个段芝贵乃北洋武备学堂出身,此人善于逢迎,因而在袁世凯编练北洋新军的时候颇受重视,据说还曾拜袁世凯为义父,显系袁世凯之私党。有一次奕劻的公子,也就是后来农工商部的尚书戴振前来天津,袁世凯命段芝贵好生接待。
段芝贵心领神会,他在设宴给载振接风的时候,将当时的名伶杨翠喜请来助兴。这翠喜姑娘色艺俱佳,把载振是看得目瞪口呆,神魂颠倒。段芝贵也不是傻子,事后便一掷千金的将翠喜买下,并给了她一笔价值不菲的妆奁费,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送给载振。载振这下高兴得是合不拢嘴,于是回去后便在老爸奕劻面前大力夸张段芝贵,这样段芝贵便连升三级,由候补道摇身一变,成了署理黑龙江巡抚。
这事情被捅出来后,奕劻、袁世凯集团很是难堪,最后朝廷只得下令彻查此事,最后段芝贵鸡飞蛋打,巡抚位子的屁股没坐热便被撵了下来。至于载振,在这风头上也不敢明纳翠喜,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美人离己而去,最后嫁给了某盐商。
所幸的是,朝廷最后还是网开一面,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将载振之事了结。不过,“事出有因”的结果是赵启霖被免职,原因是轻听轻信;而“查无实据”的结果便是载振被弄得灰头土脸,最后也只好辞职了事。至于段芝贵,这位行贿者因为还有其他问题,最后是被查处革职,永不叙用。
面对瞿岑联盟的步步紧逼,奕劻、袁世凯决定要反击了。不过,相对于瞿岑“激于义愤”式的书生手段,奕劻的反击可就老道多了。
他首先指使杨士琦在军机处档案里精心查找,将当年瞿鸿禨保举康有为、梁启超的三份奏折和岑春煊保举立宪党人张謇(翁同龢的门生)的奏折翻出。随后奕劻带着这些证据去见慈禧太后。奕劻在慈禧太后面前的一番搬弄,虽然没有将瞿鸿禨和岑春煊立刻掰倒,但足以让慈禧太后感到警觉了。
正值革命军在广西、云南声势大张,袁世凯便在慈禧太后大夸了岑春煊一番,然后推荐岑春煊任两广总督,前去摆平那些事。慈禧太后说岑春煊不愿去外地任职,似乎有所犹豫。这时,袁世凯说了一句话:“君命犹天命,臣子宁敢自择地。春煊渥蒙宠遇,尤不当如此。”
于是,岑春煊无奈离京,被打发到广州去了。这次,岑春煊又故伎重演,他到了上海后便称病不行,想在上海静观事态能否好转。但事态真的会象他所想的那样有所转机,他能够有机会再入中枢吗?
…………
尽管不知道这股政潮、党争会以何种结局收场,但陈文强是看好袁世凯这个枭雄的。瞿、岑前景不妙,这是他得出的大致判断。
虽然这可能对陈文强的直接影响不是很大,但岑春煊若不能赴广就任,两广总督换谁接替,却对西南的革命形势有紧密关系。所以,他想先赶到广州,把巡警总办的位置坐实,并且提前打探到相关的情报。而革命军想要再度打开出海口,想要再次接受巨量物资的补给,也需要他的运筹调度。
就这样,陈文强沿长江顺流而下,在上海换船而未停留,避免了与岑春煊的见面。入海航行,再度返回了他在南方的根基琼州。
……………(未完待续)
在乱局中抓住机会,从来都是陈文强的强项。
现在的同盟会陷入了混乱,保皇党也闹扎猛凑热闹,抨击北辰,攻击同盟会。而一直为陈文强所反对的革命党联合,却在此时被他重视起来。
既然北辰抛开了东京同盟会,在南洋另行组建中华革命党,那被扔下的同盟会这个壳,陈文强倒是很乐意捡起来。毕竟同盟会在东京还是发展了一些中国留学生,其中有不少是日本军校毕业的,而且同盟会在民众之中还是很有知名度的。
联合?并购?借壳上市?部分收购?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陈文强都觉得能使复兴会的实力增长,影响扩大。都是革命党,求同存异是大有可能的。之前他不赞成联合,有着种种原因。现在呢,可以说是联合,但凭实力,凭形势,复兴会完全可以占据主导地位。
船在江水中喷着烟雾向前航行,沿江的山峦、河滩、城镇尽收眼底,景色各异。有时候出了峡谷,江流失去约束,骤然宽阔,水也浅了,在石滩上发出欢畅的喧哗。可转过一个弯,山又将它锁起来,使它恢复了些许平静。
又是两个多月的时间,陈文强才算是把事情都安排妥当。从铁路修筑到产业扩大经营,还与人合股开设工厂企业、开发矿产。比如长沙纱厂、岳阳肥皂厂、萍乡煤矿等,依托已经修好的铁路。实业的活力开始迸发。
至于编练新军,陈文强不必亲历亲为,也没有推荐过于激进的标统。但中下层的军官则由复兴会湖湘支部列出名单,同陈文强安插了很多会员。这些会员都是秘密发展的,在湖北武备学堂、武高等学堂、陆军测绘学堂等军事学堂学习过,由陈文强这个教练处帮办前去挑选,自然是名正言顺,不惹人怀疑。
陈文强与蔡锷交谈过几回,已经探悉到了很多信息。知道他虽然不是革命党,但对革命却是同情的。尽管蔡锷的思想有些超前。那就是“军人不党”,陈文强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而在军事方面,蔡锷更是无可挑剔。
至于驻扎于衡阳的那个标,标统姜明经由张之洞任命。论军事才能。留学日本的姜明经自然不是庸碌之辈,关键是张之洞对他比较放心。对此,陈文强也不太在意。尽管现在姜明经既不是革命党,也谈不上同情革命,但时间还长,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可以慢慢来。即便最后不能争取,陈文强也比较有信心靠着渗透进新军队伍的复兴会会员解决掉他。
革命要成功,肯定是要四方响应的。不管你是革命党。还是同情革命,或是投机革命,或是对现实不满、期望用革命来改变。抑或是形势使然。总之,革命需要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奢求每个人都忠诚、无私是不可能的。
探悉人的心理,抓住弱点、要点,陈文强依靠着这个强大的能力,虽然不能说是无往而不利。可却是他创下如此大的基业,在交往中游刃有余的关键所在。
脚步声从身后响起。杜月生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醒目的是左手上包着纱布绷带,隐隐还能看到渗出的血渍。
这就是陈文强令人敬畏、慑服的手段,除了城府极深的枭雄,几乎没人能瞒过他什么。杜月生在铁路巡警帮办的位置上本来干得不错,可却有一个毛病——好赌,竟然挪用了公款。陈文强把他拿下来,还要严厉处置,他为了证明已经知错悔改,剁下了一节手指,算是暂时平息了陈文强的怒火。
“大哥——”杜月生到底还年轻,虽然比较圆滑,但还称不上老练和成熟,走到近前,小心翼翼地打着招呼。
陈文强看了他一眼,目光说不上多么严厉,但杜月生还是觉得心中一紧。杀伐果决,有多少触犯帮规、怀有异心的家伙被无情处置,杜月生可是很清楚的。
“回到上海,在李老手下好好做事。”陈文强淡淡地说道:“李老的年纪渐渐大了,需要你们这些后辈为他分担些工作。”
“是,兄弟明白。”杜月生恭谨地答道。
陈文强沉默着望向岸边,好半晌没有说话。就在杜月生有些不安,想要开口的时候,他沉声说道:“这次放你一马,是因为你没有犯必死的帮规。你也知道我最恨什么,最不能容忍什么吧?”
“大哥最恨的是吃里扒里的叛徒。”杜月生很干脆地回答道:“还有生出异心的小人。”
“你知道就好。”陈文强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你有野心,想成大事,我很赞赏,也在帮你。可你缺乏应有的自制力,令我非常失望。”
“兄弟辜负了大哥的栽培,现在万分地知错了。”杜月生低下头,确有悔恨之意。
陈文强摆了摆手,说道:“吃一堑长一智,你如果能从此吸取教训,以后还有腾达的机会。怕就怕你屡教不改——”
“兄弟定痛改前非,否则不劳大哥动手,自己便无脸活于世上。”杜月生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嗯,我相信你能说到做到。”陈文强缓和了下语气,说道:“请个先生,闲时多认几个字,多读几本书,把心性磨一磨。以后呢,这江湖会大变样,咱们要准备好去适应。”
“是,大哥的话,兄弟全都记在心里。”杜月生躬身应道。
“跟在我身边的时间太短,你要跟着李老学,学他的沉稳老练。”陈文强的话语转成了谆谆教导,“当然,你也可以给我打电报,写信。年轻是资本,犯了错还有改正的机会……”
…………
陈文强离开武昌。走长江而入海,一来是应查理宋的电报所请,前往澳门与同盟会首脑黄兴会面;二来琼州的事务积压。需他去处理;最后呢,他也有暂避琼州,躲开清廷内部政潮影响的心理。
之前,清廷官制改革便是你争我夺,如今硝烟虽然散去,但奕劻、袁世凯与瞿鸿禨等人矛盾已经完全明朗化,双方已是势不两立。都想去对方而后快。
客观的说,瞿鸿禨并非是什么卑鄙小人。他出身于耕读世家,多年的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培育了他忧国恤民的清廉品格和“为天地立身、为生民请命”的士人风骨。
而且,瞿鸿禨曾经为官多年。后来回籍守丧数年后,居然没有盘缠还朝复官,最后只能将自家的老宅出卖换取路费。这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晚清,这无疑是可与包拯相媲美的的清官榜样和道德楷模。
也正因为瞿鸿禨清廉自守,在奕劻和袁世凯的官场逻辑中,是一个不可拉拢的人,更就是一块必须搬走的又硬又臭的大石头。
当时,奕劻是首席军机大臣。袁世凯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又掌管北洋新军,两人勾结在一起当然是权倾朝野。而清高的瞿鸿禨这边。真正得到慈禧太后宠信则是在庚子之难后,他在西安为代慈禧代拟诏旨,由此成为军机重臣的。自知势单力孤的瞿鸿禨,为了抗衡奕、袁组合,便引岑春煊以作奥援。
岑春煊出身豪门,气度当然不凡。但和其它贵公子不一样的是。岑春煊为人有胆有识,做事很有魄力。当时地方总督里即有“北袁南岑”之称。和瞿鸿禨一样,岑春煊对钱财这些身外之物毫无贪恋之心。
正因为类似的经历和志趣,瞿鸿禨在与奕劻等人进行党争的时候,很自然地拉拢到了岑春煊,经过他的运作,岑春煊直入朝廷中枢,获任邮传部尚书,这也标志着瞿岑联盟的建立。
瞿岑联盟攻势凌厉,先是使邮传部侍郎朱宝奎罢官去职,又由御史赵启霖上奏弹劾奕劻父子受贿卖官的劣行,要求将他们查办。
赵御史揭发的这个事情,其实在前不久的一家报纸就已经披露了。其实这两个事情结合到一起看,就很容易看出其中的来龙去脉---赵启霖是瞿鸿禨的同乡,而那家名叫《京报》的主笔汪康年则是瞿鸿禨的门生。很明显,瞿岑联盟又出招了。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事情的缘由是一九零七年四月,朝廷任命东三省的督抚。其中徐世昌为总督,唐绍仪、朱家宝和段芝贵分别为巡抚,这等于是奕劻、袁世凯集团把东三省划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下。对此,瞿鸿禨当然不服。
其它人都没什么大问题,主要是段芝贵的把柄被人抓了。原来,这个段芝贵乃北洋武备学堂出身,此人善于逢迎,因而在袁世凯编练北洋新军的时候颇受重视,据说还曾拜袁世凯为义父,显系袁世凯之私党。有一次奕劻的公子,也就是后来农工商部的尚书戴振前来天津,袁世凯命段芝贵好生接待。
段芝贵心领神会,他在设宴给载振接风的时候,将当时的名伶杨翠喜请来助兴。这翠喜姑娘色艺俱佳,把载振是看得目瞪口呆,神魂颠倒。段芝贵也不是傻子,事后便一掷千金的将翠喜买下,并给了她一笔价值不菲的妆奁费,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送给载振。载振这下高兴得是合不拢嘴,于是回去后便在老爸奕劻面前大力夸张段芝贵,这样段芝贵便连升三级,由候补道摇身一变,成了署理黑龙江巡抚。
这事情被捅出来后,奕劻、袁世凯集团很是难堪,最后朝廷只得下令彻查此事,最后段芝贵鸡飞蛋打,巡抚位子的屁股没坐热便被撵了下来。至于载振,在这风头上也不敢明纳翠喜,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美人离己而去,最后嫁给了某盐商。
所幸的是,朝廷最后还是网开一面,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将载振之事了结。不过,“事出有因”的结果是赵启霖被免职,原因是轻听轻信;而“查无实据”的结果便是载振被弄得灰头土脸,最后也只好辞职了事。至于段芝贵,这位行贿者因为还有其他问题,最后是被查处革职,永不叙用。
面对瞿岑联盟的步步紧逼,奕劻、袁世凯决定要反击了。不过,相对于瞿岑“激于义愤”式的书生手段,奕劻的反击可就老道多了。
他首先指使杨士琦在军机处档案里精心查找,将当年瞿鸿禨保举康有为、梁启超的三份奏折和岑春煊保举立宪党人张謇(翁同龢的门生)的奏折翻出。随后奕劻带着这些证据去见慈禧太后。奕劻在慈禧太后面前的一番搬弄,虽然没有将瞿鸿禨和岑春煊立刻掰倒,但足以让慈禧太后感到警觉了。
正值革命军在广西、云南声势大张,袁世凯便在慈禧太后大夸了岑春煊一番,然后推荐岑春煊任两广总督,前去摆平那些事。慈禧太后说岑春煊不愿去外地任职,似乎有所犹豫。这时,袁世凯说了一句话:“君命犹天命,臣子宁敢自择地。春煊渥蒙宠遇,尤不当如此。”
于是,岑春煊无奈离京,被打发到广州去了。这次,岑春煊又故伎重演,他到了上海后便称病不行,想在上海静观事态能否好转。但事态真的会象他所想的那样有所转机,他能够有机会再入中枢吗?
…………
尽管不知道这股政潮、党争会以何种结局收场,但陈文强是看好袁世凯这个枭雄的。瞿、岑前景不妙,这是他得出的大致判断。
虽然这可能对陈文强的直接影响不是很大,但岑春煊若不能赴广就任,两广总督换谁接替,却对西南的革命形势有紧密关系。所以,他想先赶到广州,把巡警总办的位置坐实,并且提前打探到相关的情报。而革命军想要再度打开出海口,想要再次接受巨量物资的补给,也需要他的运筹调度。
就这样,陈文强沿长江顺流而下,在上海换船而未停留,避免了与岑春煊的见面。入海航行,再度返回了他在南方的根基琼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