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零二 作者:样样稀松
槟榔屿位于马来西亚北部,马六甲海峡北海口,槟城是槟榔屿的首府。1786年,马来亚吉打苏丹把槟榔屿割让给英国,1819年英国人侵略新加坡,1824年的《英荷条约》,马六甲被移交给英国人,这三个海峡殖民地开始了它们历史的英国统治时期。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当地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也影响到旅居当地的华侨华人。
从1786年槟榔屿开埠以来,华侨华人就积极参加该岛的开发建设。随着槟榔屿的繁荣发展,华侨华人人数越来越多,1902年的华人户口调查中合计二十四万多名。由于华侨华人人口的增多,各类华侨社团如嘉应会馆、广东暨汀州会馆、汀州会馆、琼州会馆、平章会馆(闽粤华人联合会馆)等会馆相继成立。各类宗亲组织如:邱、谢、林、陈、王、伍、梁等姓氏的宗祠家庙及“五福书院”、“南华书院”等华文学校也在同时期陆续设置。
与此同时,华人工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清朝末期计有轮船公司八家,机器粉厂八家,杂货店七十六间,零售烟酒及洋货行业各有五十间,等等。蓬勃发展的华侨社会,为陈文强计划在槟榔屿宣传革命思想,发动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
《革命军》一出,即以高昂的革命激情,把长期蕴蓄在人民群众心中的阶级仇、民族恨,无所顾忌地呼喊出来,它旗帜鲜明、大胆泼辣地“劝动天下造反”,犹如一声春雷,炸开了万马齐喑的中国大地,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的欢迎,而且华侨也极为喜欢,其开导华侨风气,为力甚大。
而《革命军》的作者邹容一到槟城,消息便迅速传开,很多华侨都赶到刚刚创刊的《光华日报》报社,以一睹这位革命军中马前卒的风采。
其中尤以槟榔屿闽商吴世荣、黄金庆等最为热情,诚挚邀请邹容至小兰亭俱乐部演讲宣传。而邹容充满激请、富有感染力的讲演,深深地感动了吴世荣、黄金庆及在场的社友陈新政、邱明昶等。
早在1896年,当地华侨林华谦、黄金庆等便创设了《槟城新报》,其中大多宣传保皇立宪主张。黄金庆还开了一家“维新书店”,取义戊戌维新之意。邹容到达槟榔屿宣传民主革命后,黄金庆改弦更张,力主《槟城新报》改变其保皇立场,宣传民主、民族革命的思想,但未获得成功,便愤然退出该报,而与邹容等洽谈注资入股于《光华报》。
当时,康梁保皇派的力量还是很大的,当然,这也与海外华侨们的心理有关。保皇派不仅将光绪塑造成千古名君,并且把改良和革命混淆起来。更有诱惑力的是他们还带着很多清朝官员穿戴的袍褂靴帽,在华侨中卖官骛爵。
凡是三品官以下的爵位,他们都有权封赠。封赠官阶的大小,按你捐款的多寡来决定。很多华侨中的上层都参加了保皇党,他们出钱参加保皇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希望有朝一日,保皇党在清朝掌握了大权,能够得到一官半职;一个是将来回国探亲时,可以穿起官袍顶戴,炫耀乡里。
而且,有些华侨虽然对复兴会的主张不表示反对,但思想上有顾虑,不敢出来支持,觉得清朝*虽然应该打倒,但推翻清朝这件事总是大逆不道,是“造反”,要是清朝打不倒,将来回到祖国,难免有性命之忧。
相对于华侨上层的顾虑重重,下层华侨则没有什么顾忌,自身所受到的苦难经历,使他们更有改变现状的迫切性。特别是年轻人,思想比较激进,也就更偏向于革命。
而为了行事方便,虽然《光华报》宣传并鼓吹复兴会的革命理论和思想,却并不以机关报的形式示之于人,而是具有商业与中立性质,在起初的一个月内也没有立刻开始招收会员。但成立了槟城阅书报社,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把它作为复兴会的外围组织,一样得到了壮大发展。
“在星加坡,一些华侨大商,穿起满清的官服,得意洋洋地拍照片呢!”黄金庆有些鄙视地摇头。
“所以才要广为宣传革命,报刊是‘舆论之母’,人群有先觉者,有后觉者。先觉者必须掖进后觉,一起前进。”邹容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改良派的报刊杂志当时虽然很多,有时也是一副慷慨陈词的面孔,说得天花乱坠,但不能切中时弊,没有远大目光和卓越见识,早晚会被人们识破其真面目。”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读书研究和深入思考,再有与陈文强的书信交流,成为复兴会会的邹容比以前沉稳了许多,虽然在演讲时为了感染观众,情绪是激情四射,但在考虑问题时,已经少了很多冲动激愤。
吴世荣却有些气愤,哼了一声,说道:“这群奴性难改的东西,可是蛊惑了不少人。对满清还存有幻想,还不是顾及自己的身家。”
作为槟榔屿第三代华人的吴世荣,祖籍福建海澄。他约二十一岁时,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大笔遗产,与黄金庆性情相近,极具有侠义心肠,扶危济困,受人称赞。邹容年轻,又有激情,演说时很有感染力,吴世荣深喜之,并受其革命学说的影响,不仅利用自己的声望,主动担任了槟城阅书报社社长,还表示愿以万贯家财为革命事业排忧解难。
“象吴先生、黄先生这样忧国忧民的豪富,并肯毁家纾难的,还是少了。”邹容慨叹道:“倒是些普通民众的慷慨支持,更令余感动。”
“你说的是林振正吧!”黄金庆点了点头,说道:“这个人心直豪爽,认准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
“还有很多象他一样的华侨。”邹容点了点头,说道:“本身便不富裕,却再三表示要捐出血汗钱来支持革命。为了不使他们的积极性受挫,也让吴、黄两位先生能更有目的,更名正言顺地为革命奔走,我向上级做了请示。”
上级?黄金庆和吴世荣脸色一正,虽然早有预感,邹容等人背后有资金和理论支持,但邹容一直不说,两人也不好追问。现在,邹容要把话挑明,显然是对他们真正地信任了。
“没错,就是复兴会。”邹容向吴、黄二位拱了拱手,歉意地说道:“组织的计划,并规定我不可轻易泄露,可不是不信任二位。对于二位的革命热情,我是万分钦佩的。”
“家有家法,门有门规。复兴会如此审慎,可见组织严密,非一般团体可比。”黄金庆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邹老弟无须抱歉。”
“是啊!”吴世荣点了点头,说道:“日久见人心嘛,又是组织上的规定,我等岂有怨言。”
邹容笑着连连点头,然后正容说道:“上级的批准应该没有问题,在槟城将成立南洋第一个复兴会分部,将招收会员,从而聚积力量。同时,也使目标更明确,工作更具体,大家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名正言顺,那就更好办了。”吴世荣有些兴奋,眼中熠熠放光,“从槟城开始,向马来亚各埠扩展,再向整个南洋发展,与那些保皇党争一短长。”
“虽然不容易,但张明旗帜,再图发展,确实避免了华侨思想上的混淆。”黄金庆也表示赞同,“很多华侨心向革命,却没有一个象样的革命团体来组织、引导,实在是一个弊端。”
“我向上级的报告中,已经推荐二位担任槟城复兴会的正副会长。”邹容说道:“论在此地的人望和名声,再挑不出比二位更合适的了,还望二位不要推辞。”
“黄兄为正,我愿为副。”吴世荣抢先说道:“另外,我的瑞福国别墅可捐与组织,作为聚集、会议之所。”
“应该吴兄为正才对。”黄金庆谦逊地推辞,“我力薄才弱,实在是难当会长之职。”
“二位先生不必争了。”邹容笑道:“二位如此谦让,我倒觉得谁正谁副是小事,二位肯定能精诚团结,使槟城复兴会得到迅猛发展。另外……”
有人进来通报,打断了邹容的话,也让他有些疑惑。徐壮师,很陌生的名字,不知道前来干什么。
………………
槟榔屿位于马来西亚北部,马六甲海峡北海口,槟城是槟榔屿的首府。1786年,马来亚吉打苏丹把槟榔屿割让给英国,1819年英国人侵略新加坡,1824年的《英荷条约》,马六甲被移交给英国人,这三个海峡殖民地开始了它们历史的英国统治时期。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当地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也影响到旅居当地的华侨华人。
从1786年槟榔屿开埠以来,华侨华人就积极参加该岛的开发建设。随着槟榔屿的繁荣发展,华侨华人人数越来越多,1902年的华人户口调查中合计二十四万多名。由于华侨华人人口的增多,各类华侨社团如嘉应会馆、广东暨汀州会馆、汀州会馆、琼州会馆、平章会馆(闽粤华人联合会馆)等会馆相继成立。各类宗亲组织如:邱、谢、林、陈、王、伍、梁等姓氏的宗祠家庙及“五福书院”、“南华书院”等华文学校也在同时期陆续设置。
与此同时,华人工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清朝末期计有轮船公司八家,机器粉厂八家,杂货店七十六间,零售烟酒及洋货行业各有五十间,等等。蓬勃发展的华侨社会,为陈文强计划在槟榔屿宣传革命思想,发动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
《革命军》一出,即以高昂的革命激情,把长期蕴蓄在人民群众心中的阶级仇、民族恨,无所顾忌地呼喊出来,它旗帜鲜明、大胆泼辣地“劝动天下造反”,犹如一声春雷,炸开了万马齐喑的中国大地,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的欢迎,而且华侨也极为喜欢,其开导华侨风气,为力甚大。
而《革命军》的作者邹容一到槟城,消息便迅速传开,很多华侨都赶到刚刚创刊的《光华日报》报社,以一睹这位革命军中马前卒的风采。
其中尤以槟榔屿闽商吴世荣、黄金庆等最为热情,诚挚邀请邹容至小兰亭俱乐部演讲宣传。而邹容充满激请、富有感染力的讲演,深深地感动了吴世荣、黄金庆及在场的社友陈新政、邱明昶等。
早在1896年,当地华侨林华谦、黄金庆等便创设了《槟城新报》,其中大多宣传保皇立宪主张。黄金庆还开了一家“维新书店”,取义戊戌维新之意。邹容到达槟榔屿宣传民主革命后,黄金庆改弦更张,力主《槟城新报》改变其保皇立场,宣传民主、民族革命的思想,但未获得成功,便愤然退出该报,而与邹容等洽谈注资入股于《光华报》。
当时,康梁保皇派的力量还是很大的,当然,这也与海外华侨们的心理有关。保皇派不仅将光绪塑造成千古名君,并且把改良和革命混淆起来。更有诱惑力的是他们还带着很多清朝官员穿戴的袍褂靴帽,在华侨中卖官骛爵。
凡是三品官以下的爵位,他们都有权封赠。封赠官阶的大小,按你捐款的多寡来决定。很多华侨中的上层都参加了保皇党,他们出钱参加保皇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希望有朝一日,保皇党在清朝掌握了大权,能够得到一官半职;一个是将来回国探亲时,可以穿起官袍顶戴,炫耀乡里。
而且,有些华侨虽然对复兴会的主张不表示反对,但思想上有顾虑,不敢出来支持,觉得清朝*虽然应该打倒,但推翻清朝这件事总是大逆不道,是“造反”,要是清朝打不倒,将来回到祖国,难免有性命之忧。
相对于华侨上层的顾虑重重,下层华侨则没有什么顾忌,自身所受到的苦难经历,使他们更有改变现状的迫切性。特别是年轻人,思想比较激进,也就更偏向于革命。
而为了行事方便,虽然《光华报》宣传并鼓吹复兴会的革命理论和思想,却并不以机关报的形式示之于人,而是具有商业与中立性质,在起初的一个月内也没有立刻开始招收会员。但成立了槟城阅书报社,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把它作为复兴会的外围组织,一样得到了壮大发展。
“在星加坡,一些华侨大商,穿起满清的官服,得意洋洋地拍照片呢!”黄金庆有些鄙视地摇头。
“所以才要广为宣传革命,报刊是‘舆论之母’,人群有先觉者,有后觉者。先觉者必须掖进后觉,一起前进。”邹容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改良派的报刊杂志当时虽然很多,有时也是一副慷慨陈词的面孔,说得天花乱坠,但不能切中时弊,没有远大目光和卓越见识,早晚会被人们识破其真面目。”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读书研究和深入思考,再有与陈文强的书信交流,成为复兴会会的邹容比以前沉稳了许多,虽然在演讲时为了感染观众,情绪是激情四射,但在考虑问题时,已经少了很多冲动激愤。
吴世荣却有些气愤,哼了一声,说道:“这群奴性难改的东西,可是蛊惑了不少人。对满清还存有幻想,还不是顾及自己的身家。”
作为槟榔屿第三代华人的吴世荣,祖籍福建海澄。他约二十一岁时,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大笔遗产,与黄金庆性情相近,极具有侠义心肠,扶危济困,受人称赞。邹容年轻,又有激情,演说时很有感染力,吴世荣深喜之,并受其革命学说的影响,不仅利用自己的声望,主动担任了槟城阅书报社社长,还表示愿以万贯家财为革命事业排忧解难。
“象吴先生、黄先生这样忧国忧民的豪富,并肯毁家纾难的,还是少了。”邹容慨叹道:“倒是些普通民众的慷慨支持,更令余感动。”
“你说的是林振正吧!”黄金庆点了点头,说道:“这个人心直豪爽,认准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
“还有很多象他一样的华侨。”邹容点了点头,说道:“本身便不富裕,却再三表示要捐出血汗钱来支持革命。为了不使他们的积极性受挫,也让吴、黄两位先生能更有目的,更名正言顺地为革命奔走,我向上级做了请示。”
上级?黄金庆和吴世荣脸色一正,虽然早有预感,邹容等人背后有资金和理论支持,但邹容一直不说,两人也不好追问。现在,邹容要把话挑明,显然是对他们真正地信任了。
“没错,就是复兴会。”邹容向吴、黄二位拱了拱手,歉意地说道:“组织的计划,并规定我不可轻易泄露,可不是不信任二位。对于二位的革命热情,我是万分钦佩的。”
“家有家法,门有门规。复兴会如此审慎,可见组织严密,非一般团体可比。”黄金庆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邹老弟无须抱歉。”
“是啊!”吴世荣点了点头,说道:“日久见人心嘛,又是组织上的规定,我等岂有怨言。”
邹容笑着连连点头,然后正容说道:“上级的批准应该没有问题,在槟城将成立南洋第一个复兴会分部,将招收会员,从而聚积力量。同时,也使目标更明确,工作更具体,大家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名正言顺,那就更好办了。”吴世荣有些兴奋,眼中熠熠放光,“从槟城开始,向马来亚各埠扩展,再向整个南洋发展,与那些保皇党争一短长。”
“虽然不容易,但张明旗帜,再图发展,确实避免了华侨思想上的混淆。”黄金庆也表示赞同,“很多华侨心向革命,却没有一个象样的革命团体来组织、引导,实在是一个弊端。”
“我向上级的报告中,已经推荐二位担任槟城复兴会的正副会长。”邹容说道:“论在此地的人望和名声,再挑不出比二位更合适的了,还望二位不要推辞。”
“黄兄为正,我愿为副。”吴世荣抢先说道:“另外,我的瑞福国别墅可捐与组织,作为聚集、会议之所。”
“应该吴兄为正才对。”黄金庆谦逊地推辞,“我力薄才弱,实在是难当会长之职。”
“二位先生不必争了。”邹容笑道:“二位如此谦让,我倒觉得谁正谁副是小事,二位肯定能精诚团结,使槟城复兴会得到迅猛发展。另外……”
有人进来通报,打断了邹容的话,也让他有些疑惑。徐壮师,很陌生的名字,不知道前来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