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三帝国 作者:龙灵骑士
日本联合舰队损失惨重,大本营临时换将,山本五十六再一次走马上任,准备带着失去了制空权的日本海军进行垂死挣扎……怎么看这都是一幕看起来颇具悲惨色彩的画面。就在德国海军雄赳赳气昂昂迈向大洋的时候,日本海军在大洋中央被赶回了自己的老家。
山下奉文将军得到了232师团的加强之后,在马来部署了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他吸取了之前岛屿争夺战中,日本军队被美国海空军碾压在海滩的教训,将主力部队部署在了岛屿的核心位置。他的计划就是在丛林和山地对美国部队进行反击。
可惜他和日本高层,都低估了美国海军在最近几次海战之中损失,结果在山下奉文等着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时候,事实上美国海军已经返航珍珠港,而海军陆战队则在附近的岛屿和澳大利亚修整。宝贵的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的过去,日本人在等联合舰队重整旗鼓,美国人在等自己的新航母服役。
当然,这个世界上有人不用等待,或者说,有人的等待时间已经过去了。吕特晏斯在日本海军重创了美国海军的第3天,就率领自己可怕的航母舰队,浩浩荡荡的从威廉军港出发了,他要率领舰队绕过北海,执行一个空袭冰岛的作战任务。
和日美海战相比,德国海军的家底显然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雄厚,尽管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上取得的战果和太平洋战场相比毫不逊色,可是这依旧难以掩饰德国海军主力战舰数量上的不足。吕特晏斯这一次率领的是德国海军公海舰队主力,满打满算也只有三艘航母随行。
卑斯麦号航母上一次出航之后就送进船厂大修,提尔比茨号航母也在接受现代化改装,吕特晏斯只能把旗舰换到了帝国号航母上,带着最老的齐柏林号还有普鲁士号杀气腾腾的起航,向着冰岛的方向航行而去。
最近吕特晏斯可谓是喜忧各半,他的舰队再也不用因为油料紧张陷入不能出航的尴尬境地,这让他欢欣鼓舞。他甚至提出了各种各样与英国海军决战的计划,希望可以完成彻底击败英国皇家海军,让德意志海军登顶世界第一的梦想。可是当德国情报部门确认了美国海军正在执行的造舰计划的时候,他这个德国海军公海舰队司令,立刻就陷入了愁云惨淡之中。
一份来自陆军情报部门的消息中显示,美国海军正在同时建造10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这种航母之中有4艘采用了特殊的舰艏设计,明显是为大西洋海况准备的。得到了这个情报的德国海军司令部,被美国那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彻底震惊了,他们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要想登顶世界第一海军的宝座,似乎击败英国皇家海军是远远不够的。
谁能想到,在美国全面动员开始进入战争状态的时候,竟然拥有了同时生产上千辆坦克还有近万架飞机以及近百艘船舶的能力。这些武器设备甚至比德国摧毁的美国武器还多,这不免让知道这一情况的人都有了一种悲观的感觉。
这个时候,大家才想起为什么元首坚持要在攻击法国之后,咬着牙扛着巨大损失的压力,不顾苏联大兵压境,铁了心的要在英国打一场登陆战——如果不是打垮了英国本土,现在德国可能已经被淹没在美国制造的飞机大炮的海洋之中了。
“即便我们拥有3000名王牌飞行员,也无法顶住如此可怕的消耗。”这是空军指挥官凯瑟琳元帅看到了美国飞机生产总数之后,有些凝重的说辞。他甚至悲观的认为,德国空军即便是现在也只能算勉强和美国有一战之力,想要保持优势的话,至少还要再增加2000架战斗机和4000架轰炸机。
吕特晏斯看了一眼港口那边,正在栖装的恶龙号航母还有布吕歇尔号航母,然后随着航母的移动最终收回了目光。他现在手里满打满算也才凑出了7艘航空母舰,而美国人不算已经被击沉的,眼看着要拥有10艘以上的航母了——这海军方面的资源较量,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的节奏啊。
可惜的是现在他不知道,如果放在历史上,他吕特晏斯手里只有一艘可怜兮兮的战列舰,连美国航母舰队都没见到,就被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围追堵截,凭借运气逆天换侥幸换掉了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之后,没几天就被消灭在了大西洋上。
现在他手里有7艘航母可以用来作战,已经是他的元首费尽心思为他置办下来的尽可能多的家当了。德国可不是美国那样的两洋巨岛资源丰富的天选之国,不可能丢下陆军来优先发展海空军,这注定了德国只能和中国一样奉行大陆军主义,陆军是永远占据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的。
这一次吕特晏斯甚至没有雷德尔海军元帅号战列舰随行,这艘战舰在炮击了冰岛之后就没有返回德国,而是奉命前往北部英国进行了一次友好访问,然后在利物浦补充了油料之后,南下到达直布罗陀,在那里进行维修。德国海军正在努力让自己适应全球海军的新角色,这也难免造成了兵力分散的弊端,不过目前来看德国海军在大西洋海域没有天敌,所以这种程度的分散兵力,还在德国高层的容忍范围之外。
“让驱逐舰分队雷达开机,搜索附近海域。”吕特晏斯看着自己的舰队开出了威廉军港之后,下达了这一次出航的第一个战斗命令,海军航空兵的舰载侦察机已经准备就绪,停在甲板上等待起飞的位置上,随时都能够冲上天空,整个舰队一切正常,没过多久就开出了20节以上的航速来。
海军出航与其说是在烧油料,不如说是在烧钱更形象一些,重油动不动就会消耗掉数万吨之多,这些油料如果换成汽油柴油,可能够一个坦克军好几周的行动消耗了。加上设备磨损和维护,弹药的消耗还有人员的耗费——比起陆军和空军来,海军才可以算是真真正正的奢侈品消费。
仅仅是在吕特晏斯坐镇的帝国号航空母舰上,巨大的食堂里,每天都要在7点之前准备出超过1600份早餐,然后在12点之前准备出同样数量的午餐——如果有战斗任务,可能这个时间还会更紧一些。整个战舰由上万吨的钢铁建造而成,每一条焊缝每一个铆钉每天都要检查,这不是一场和敌人的战争,而是一场和自己的较量。
“起飞反潜直升机,巡逻附近海域……让巡逻机起飞,警戒附近的空域……抓紧时间训练,出航一次可不太容易!”吕特晏斯看着忙碌的舰桥上的各部门军官,继续吩咐道。
表面上看,海军紧张的油料储备似乎得到了缓解,可是德国缺油的情况也只是得到了一部分缓解而已。元首在《战时经济发展报告》上简直是信口开河,竟然承诺在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巴黎、鹿特丹还有华沙等核心城市率先开始实行取消燃油消费限制。这个举措让平民们叫好的同时,一下子让德国多了整整300万辆民用机动车,油耗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军方对这个取消限油令的措施非常不满,因为这个举措让德国燃油储备在利比亚油田扩大产能之后,依旧没有多储备一滴油料。古德里安甚至都写信询问阿卡多为什么要在这种时候拆军方的台,不过阿卡多回信之后,他就再没提过有关油料国策的话题。
其实阿卡多也是无奈之举,他至少要拿出一部分战争红利分给民众,才有底气调和战争给德国带来的各种国内矛盾。他和他的宣传部门一直在宣扬战争带来的种种好处,可是那些相信元首的人们,需要亲眼看见那些好处。
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阿卡多其实已经在解禁很多限制产业了。首先是最重要的粮食产业,阿卡多在德军攻入乌克兰的时候,就解放了本国限制粮食交易的战时限令。那个时候德国军方也曾经不满了一阵,可是随后稳定的粮食价格还有国内支持元首的呼声高涨,那一次取消限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紧接着,吃到了甜头的阿卡多再一次玩起了这种手段,他随后取消了限酒令,允许德国国内还有法国等地在周末公开出售各种类型的美酒。这个举措再一次让第三帝国沸腾起来,战争似乎距离他们越来越远,美好的生活也似乎已经开始了。
更加大胆的阿卡多随后就拿出了钢铁产量的百分之二十,分配给企业家们生产更多的民用产品。这也是后来为什么莱纳斯可以控制一部分挪威铁矿石的根本原因——虽然过程之中有些不愉快,可是阿卡多还是感觉到了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手段,可以获得更多德国人民的支持。
于是这一次,油料方面,他开始了同样的改革。
日本联合舰队损失惨重,大本营临时换将,山本五十六再一次走马上任,准备带着失去了制空权的日本海军进行垂死挣扎……怎么看这都是一幕看起来颇具悲惨色彩的画面。就在德国海军雄赳赳气昂昂迈向大洋的时候,日本海军在大洋中央被赶回了自己的老家。
山下奉文将军得到了232师团的加强之后,在马来部署了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他吸取了之前岛屿争夺战中,日本军队被美国海空军碾压在海滩的教训,将主力部队部署在了岛屿的核心位置。他的计划就是在丛林和山地对美国部队进行反击。
可惜他和日本高层,都低估了美国海军在最近几次海战之中损失,结果在山下奉文等着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时候,事实上美国海军已经返航珍珠港,而海军陆战队则在附近的岛屿和澳大利亚修整。宝贵的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的过去,日本人在等联合舰队重整旗鼓,美国人在等自己的新航母服役。
当然,这个世界上有人不用等待,或者说,有人的等待时间已经过去了。吕特晏斯在日本海军重创了美国海军的第3天,就率领自己可怕的航母舰队,浩浩荡荡的从威廉军港出发了,他要率领舰队绕过北海,执行一个空袭冰岛的作战任务。
和日美海战相比,德国海军的家底显然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雄厚,尽管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上取得的战果和太平洋战场相比毫不逊色,可是这依旧难以掩饰德国海军主力战舰数量上的不足。吕特晏斯这一次率领的是德国海军公海舰队主力,满打满算也只有三艘航母随行。
卑斯麦号航母上一次出航之后就送进船厂大修,提尔比茨号航母也在接受现代化改装,吕特晏斯只能把旗舰换到了帝国号航母上,带着最老的齐柏林号还有普鲁士号杀气腾腾的起航,向着冰岛的方向航行而去。
最近吕特晏斯可谓是喜忧各半,他的舰队再也不用因为油料紧张陷入不能出航的尴尬境地,这让他欢欣鼓舞。他甚至提出了各种各样与英国海军决战的计划,希望可以完成彻底击败英国皇家海军,让德意志海军登顶世界第一的梦想。可是当德国情报部门确认了美国海军正在执行的造舰计划的时候,他这个德国海军公海舰队司令,立刻就陷入了愁云惨淡之中。
一份来自陆军情报部门的消息中显示,美国海军正在同时建造10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这种航母之中有4艘采用了特殊的舰艏设计,明显是为大西洋海况准备的。得到了这个情报的德国海军司令部,被美国那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彻底震惊了,他们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要想登顶世界第一海军的宝座,似乎击败英国皇家海军是远远不够的。
谁能想到,在美国全面动员开始进入战争状态的时候,竟然拥有了同时生产上千辆坦克还有近万架飞机以及近百艘船舶的能力。这些武器设备甚至比德国摧毁的美国武器还多,这不免让知道这一情况的人都有了一种悲观的感觉。
这个时候,大家才想起为什么元首坚持要在攻击法国之后,咬着牙扛着巨大损失的压力,不顾苏联大兵压境,铁了心的要在英国打一场登陆战——如果不是打垮了英国本土,现在德国可能已经被淹没在美国制造的飞机大炮的海洋之中了。
“即便我们拥有3000名王牌飞行员,也无法顶住如此可怕的消耗。”这是空军指挥官凯瑟琳元帅看到了美国飞机生产总数之后,有些凝重的说辞。他甚至悲观的认为,德国空军即便是现在也只能算勉强和美国有一战之力,想要保持优势的话,至少还要再增加2000架战斗机和4000架轰炸机。
吕特晏斯看了一眼港口那边,正在栖装的恶龙号航母还有布吕歇尔号航母,然后随着航母的移动最终收回了目光。他现在手里满打满算也才凑出了7艘航空母舰,而美国人不算已经被击沉的,眼看着要拥有10艘以上的航母了——这海军方面的资源较量,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的节奏啊。
可惜的是现在他不知道,如果放在历史上,他吕特晏斯手里只有一艘可怜兮兮的战列舰,连美国航母舰队都没见到,就被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围追堵截,凭借运气逆天换侥幸换掉了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之后,没几天就被消灭在了大西洋上。
现在他手里有7艘航母可以用来作战,已经是他的元首费尽心思为他置办下来的尽可能多的家当了。德国可不是美国那样的两洋巨岛资源丰富的天选之国,不可能丢下陆军来优先发展海空军,这注定了德国只能和中国一样奉行大陆军主义,陆军是永远占据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的。
这一次吕特晏斯甚至没有雷德尔海军元帅号战列舰随行,这艘战舰在炮击了冰岛之后就没有返回德国,而是奉命前往北部英国进行了一次友好访问,然后在利物浦补充了油料之后,南下到达直布罗陀,在那里进行维修。德国海军正在努力让自己适应全球海军的新角色,这也难免造成了兵力分散的弊端,不过目前来看德国海军在大西洋海域没有天敌,所以这种程度的分散兵力,还在德国高层的容忍范围之外。
“让驱逐舰分队雷达开机,搜索附近海域。”吕特晏斯看着自己的舰队开出了威廉军港之后,下达了这一次出航的第一个战斗命令,海军航空兵的舰载侦察机已经准备就绪,停在甲板上等待起飞的位置上,随时都能够冲上天空,整个舰队一切正常,没过多久就开出了20节以上的航速来。
海军出航与其说是在烧油料,不如说是在烧钱更形象一些,重油动不动就会消耗掉数万吨之多,这些油料如果换成汽油柴油,可能够一个坦克军好几周的行动消耗了。加上设备磨损和维护,弹药的消耗还有人员的耗费——比起陆军和空军来,海军才可以算是真真正正的奢侈品消费。
仅仅是在吕特晏斯坐镇的帝国号航空母舰上,巨大的食堂里,每天都要在7点之前准备出超过1600份早餐,然后在12点之前准备出同样数量的午餐——如果有战斗任务,可能这个时间还会更紧一些。整个战舰由上万吨的钢铁建造而成,每一条焊缝每一个铆钉每天都要检查,这不是一场和敌人的战争,而是一场和自己的较量。
“起飞反潜直升机,巡逻附近海域……让巡逻机起飞,警戒附近的空域……抓紧时间训练,出航一次可不太容易!”吕特晏斯看着忙碌的舰桥上的各部门军官,继续吩咐道。
表面上看,海军紧张的油料储备似乎得到了缓解,可是德国缺油的情况也只是得到了一部分缓解而已。元首在《战时经济发展报告》上简直是信口开河,竟然承诺在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巴黎、鹿特丹还有华沙等核心城市率先开始实行取消燃油消费限制。这个举措让平民们叫好的同时,一下子让德国多了整整300万辆民用机动车,油耗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军方对这个取消限油令的措施非常不满,因为这个举措让德国燃油储备在利比亚油田扩大产能之后,依旧没有多储备一滴油料。古德里安甚至都写信询问阿卡多为什么要在这种时候拆军方的台,不过阿卡多回信之后,他就再没提过有关油料国策的话题。
其实阿卡多也是无奈之举,他至少要拿出一部分战争红利分给民众,才有底气调和战争给德国带来的各种国内矛盾。他和他的宣传部门一直在宣扬战争带来的种种好处,可是那些相信元首的人们,需要亲眼看见那些好处。
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阿卡多其实已经在解禁很多限制产业了。首先是最重要的粮食产业,阿卡多在德军攻入乌克兰的时候,就解放了本国限制粮食交易的战时限令。那个时候德国军方也曾经不满了一阵,可是随后稳定的粮食价格还有国内支持元首的呼声高涨,那一次取消限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紧接着,吃到了甜头的阿卡多再一次玩起了这种手段,他随后取消了限酒令,允许德国国内还有法国等地在周末公开出售各种类型的美酒。这个举措再一次让第三帝国沸腾起来,战争似乎距离他们越来越远,美好的生活也似乎已经开始了。
更加大胆的阿卡多随后就拿出了钢铁产量的百分之二十,分配给企业家们生产更多的民用产品。这也是后来为什么莱纳斯可以控制一部分挪威铁矿石的根本原因——虽然过程之中有些不愉快,可是阿卡多还是感觉到了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手段,可以获得更多德国人民的支持。
于是这一次,油料方面,他开始了同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