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 作者:汉风雄烈
因为陇海线还没贯通,兰新线还没勘探结束,中国根本没实力在西北大举动兵,但是在远东的太平洋滨海地区和库页岛,英国人希望看到中国力量的显露。为此他们愿意在日本问题上进行让步!
可怜的小日本,东京政府还不知道英国人已经把他们卖掉了。西南军也不知道刘暹虽然为他们争夺下了一大块肥肉,但日本的将来将会在东西对峙中彻底泯灭!
渊边高照对刘暹对中国还感激涕零!这实在是一个讽刺。
……
“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是一个怪胎!”
刘暹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俄国人的警惕。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消息他在事发后的第四天早上就知道了。对于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怪胎’是他这些日子来对其的第一印象。
亚历山大三世由于害怕父亲被暗杀的阴影,继位以来没住在圣彼得堡的冬宫、夏宫,而是躲在了郊外的行宫加特契纳,才短短三个月就被欧洲称为“加特契纳的隐士”。
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十三位皇帝,作为一个专、制帝国的首脑,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以来无意树立新政,也无意过多干涉实际政务。他采取了类似财团董事长式的治国方法:组织任命了一批有能力的人,形成了一个智囊圈子,让这些人对先国家政务进行研究,拿出几个处理方案,然后报呈皇帝本人,再作出最后决定。
这似乎很相似于‘内阁’的一种模式,但两者间真心的有千万的不同。这里的官僚集团是亚历山大三世随意可以任免罢黜的,仅是他个人意志的体现。事实上这群幕僚也彻底扼杀了亚历山大二世扶植起来得俄国民、主幼苗。
由于有亚历山大二世屡遭行刺【不是第一次遇刺】,最后更丧命于人民意志党人的炸弹之下的教训,亚历山大三世和他周围的智囊们一致认为应当加强俄罗斯君主专、制。对社会自由化浪潮加以遏制。
在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之初,就颁布诏书,规定出了一系列强化社会治安。加强君主*的措施,并明确宣布了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的几种情况。此外还加大了对罢工、游行等活动的惩罚。鉴于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是自由思想的策源地,亚历山大三世取消了亚历山大二世给予大学的自治地位。这些实际上都体现了官僚贵族统治集团的意愿。
他对自己父亲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措施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亚历山大三世取消了原有的缙绅会议联席管理制度。本来在俄罗斯的地方,缙绅会议属于地方自治机构,吸收了除贵族和官僚阶层以外的知识分子、商人、乡绅、工人、手工业者、农民和哥萨克等社会阶层,各处缙绅会议的长官组成的联席管理有一定的政务处理权。但在亚历山大三世的统治下,缙绅会议联席制度被地方法院取代,地方法院除司法权以外。还获得了行政权力,警察机关也被划到地方法院管辖之下。这样司法体系基本上控制了地方自治。
亚历山大三世在缙绅会议联系制度被取消后,还进一步开始取消缙绅会议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各地总督的直接执政,把各地总督的权限扩大到总揽一方军政的程度。本来缙绅会议作为地方自治机构,还负担参政和议政等监督政务执行的任务,很相似于议会,如今随着亚历山大三世的上台,地方总督就有权利推翻或者更改缙绅会议的决定,缙绅会议在实际上丧失了存在价值。
亚历山大三世一手扼杀的俄罗斯的‘民主’。同时把官僚集团与贵族集团融合,栽培出了一个他自己都不可能控制的住,能把俄罗斯帝国的根基给掏空的强大势力。
这就好比中国的文官集团和勋贵相互结合。那完全不可阻挡。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来。但刘暹会不知道吗。一战时俄国的惨败是什么造成的,太明了了。
可能用不到十年、八年,沙俄就会变得跟现下的奥匈帝国一样腐朽。只因为比奥匈帝国晚‘堕落’了些时间,所以一战的时候沙俄军队还能压着奥匈军队打!
这些都是后话了。
现下俄罗斯还不到那个程度。
“皇上,如今之沙皇俄国不但处于大战后的实力衰弱期,还处于社会变革的阵痛期。十成的力量能发挥出三四成就是好的了。这三四成力量又能有多少可以应用到中亚、应用到东方来,就非常非常的值得商榷了。
所以现在中国挑衅俄罗斯,威胁不大。唯一要警惕的是后患。
中俄都在实力恢复期,即使现在见了兵戈。也是小打小闹。可怖的是三五年后俄罗斯的实力恢复过来后,他会露出怎样狰狞的面目来。”
刘暹招来手下重臣商议这件事。王闿运虽然是近臣,但没资格参与这个层次的会议。可他算是刘暹的智囊之一。根据刘暹提供的资料、信息,说出了上面的一番话。
真正地威胁在三五年后!
刘暹身为华夏之主,有没有信心在三五年后,与俄国打一场真正地国战?还战而胜之?
英国首相的全权特使考尔克来到北京已经五天了,跟外交部展开了两次密谈。英国抛出了日本的一块利益,在诱使中国与沙俄产生冲突的同时,还希望得到中国的一个保证:兰芳特区只限于婆罗洲一地,不可以继续往南发展。
从去年开始,零星的中国商人出现在了菲律宾、巴达维亚等地,他们手中大多有钱,建立商馆、商栈,与当地的华人合作买地建种植园,涉及海运……
到了今年,只是上半年,出现在马尼拉和巴达维亚的中国商人就比去年全年还要多。随着中国的一统和实力的逐渐强大,中国必然会涉足南洋。
荷兰人是英国的小弟,靠着荷兰人。英国可以牵制住法国人的一部分实力。但同时英国也担负着保护荷兰殖民地的义务。这南洋就是重中之重。当年的海上马车夫,现在就只剩下巴达维亚这一根救命稻草了。
荷兰对于中国的威胁戒备极深!已经不止一次对白厅提出暗示,希望白厅能认真看待中国涉及南洋地区的势头。希望英国能够给中国一定的限制。
不管是当政的英国首相,内阁大臣。还是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象征的伊丽莎白女皇,谁也不认为中国跟俄国这两个巨人会短期内决出胜负。
他们更认为——这是下一场‘百年战争’的开启!只要这一战真正能打起来!
英国人默认了日本西南政权的存在,就等于在说以日本牵制中国策略的抛弃。这对中国而言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今后只要鹿儿岛西南政权还存在一天,中国就可以漠视日本的一切声音。
这是一个让刘暹垂涎的诱饵。他必须吃!
支持西南政权到现在,中国的耗费也是巨大的。继续打下去,全部的耗费加一块都不知道能造几支现下的中国海军了。
所以英国人不愁刘暹不上钩。而他们也想当然的认为中国在感受到沙俄的力量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全心全意的把力量放到荒芜的北方,而不是富庶的南洋。只是现在谈判。英国人把这事儿当成一张牌来打了。
刘暹带着轻松的笑走进庆云殿【瀛台主体建筑涵元殿东配殿】,范德榜等内阁重臣于刘暹见礼,然后各自左右入座。
几句客套唠叨,迅速进入正题。刘暹的考虑跟手下大臣们的考虑果然有不同,两边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但可幸的是目标却都大致统一。对于英国人抛过来的‘带刺玫瑰’,他们都持接受态度。
范德榜、张守炎、沈桂芬、李鸿章等人还认为,中国既有英国在做盟友,秦军还正面打败过法军,那么对付一个俄罗斯,问题不大。
这是内阁大臣们最主流的想法。
沙俄自身是世界强国不假。但名头和震慑力对于中国言可远比不上英法。并且中俄的未来走向战争也符合中国的长远计划。
刘暹对外的态度一直是振兴华夏,重塑天朝的。如果俄国人夺走的那些土地都要不回来的话,那还谈什么‘天朝’呢?
郭嵩焘眼睛微微眯着。就像一个已经瞅准了猎物的猎手。外交部在与考尔克的两次接触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考尔克在南洋事情上的态度并不怎么坚定。郭嵩焘认为这是个可用的地方:
“皇上,考尔克的态度并不坚定。或许英人认为我国只要跟沙俄战争一起,就无力再在南洋掀起风浪。臣以为只需再周磨一二,考尔克就会松口。”
条约这东西在真正的利益面前是很不值一提。可这好歹是‘游戏’规则,擅自撕毁条约是败人品的。能不签订还是不签订的好!而且……
“而且沙俄毕竟是当世列强之一。我国与之若起兵戈,英人当予我国一承诺。”
英国人不插手行,但怎么也要立个字据。
刘暹眼睛都不仅一挑,郭嵩焘还能想到这一招?很好。很不错。可英国人愿意吗?
“事在人为。不试一试,如何能知道不行?”
右手的范德榜这时眼睛闪过一道光。拱手道:“臣附议。”
“沙俄,当今强国。世界大国也。我国与之战争,英人既不愿出力,就当有一诺。”
一帮大臣就像卸掉了一副重担,陡然间神情轻松了许多,又如同找到了宝贝的欣喜,内心里大吐了一口气,是高高兴兴。
只有刘暹的眉头皱了一皱,这还是国家的内阁重臣呢,一个个都没有信心,那国家还怎么能有信心?(未完待续)
因为陇海线还没贯通,兰新线还没勘探结束,中国根本没实力在西北大举动兵,但是在远东的太平洋滨海地区和库页岛,英国人希望看到中国力量的显露。为此他们愿意在日本问题上进行让步!
可怜的小日本,东京政府还不知道英国人已经把他们卖掉了。西南军也不知道刘暹虽然为他们争夺下了一大块肥肉,但日本的将来将会在东西对峙中彻底泯灭!
渊边高照对刘暹对中国还感激涕零!这实在是一个讽刺。
……
“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是一个怪胎!”
刘暹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俄国人的警惕。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消息他在事发后的第四天早上就知道了。对于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怪胎’是他这些日子来对其的第一印象。
亚历山大三世由于害怕父亲被暗杀的阴影,继位以来没住在圣彼得堡的冬宫、夏宫,而是躲在了郊外的行宫加特契纳,才短短三个月就被欧洲称为“加特契纳的隐士”。
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十三位皇帝,作为一个专、制帝国的首脑,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以来无意树立新政,也无意过多干涉实际政务。他采取了类似财团董事长式的治国方法:组织任命了一批有能力的人,形成了一个智囊圈子,让这些人对先国家政务进行研究,拿出几个处理方案,然后报呈皇帝本人,再作出最后决定。
这似乎很相似于‘内阁’的一种模式,但两者间真心的有千万的不同。这里的官僚集团是亚历山大三世随意可以任免罢黜的,仅是他个人意志的体现。事实上这群幕僚也彻底扼杀了亚历山大二世扶植起来得俄国民、主幼苗。
由于有亚历山大二世屡遭行刺【不是第一次遇刺】,最后更丧命于人民意志党人的炸弹之下的教训,亚历山大三世和他周围的智囊们一致认为应当加强俄罗斯君主专、制。对社会自由化浪潮加以遏制。
在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之初,就颁布诏书,规定出了一系列强化社会治安。加强君主*的措施,并明确宣布了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的几种情况。此外还加大了对罢工、游行等活动的惩罚。鉴于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是自由思想的策源地,亚历山大三世取消了亚历山大二世给予大学的自治地位。这些实际上都体现了官僚贵族统治集团的意愿。
他对自己父亲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措施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亚历山大三世取消了原有的缙绅会议联席管理制度。本来在俄罗斯的地方,缙绅会议属于地方自治机构,吸收了除贵族和官僚阶层以外的知识分子、商人、乡绅、工人、手工业者、农民和哥萨克等社会阶层,各处缙绅会议的长官组成的联席管理有一定的政务处理权。但在亚历山大三世的统治下,缙绅会议联席制度被地方法院取代,地方法院除司法权以外。还获得了行政权力,警察机关也被划到地方法院管辖之下。这样司法体系基本上控制了地方自治。
亚历山大三世在缙绅会议联系制度被取消后,还进一步开始取消缙绅会议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各地总督的直接执政,把各地总督的权限扩大到总揽一方军政的程度。本来缙绅会议作为地方自治机构,还负担参政和议政等监督政务执行的任务,很相似于议会,如今随着亚历山大三世的上台,地方总督就有权利推翻或者更改缙绅会议的决定,缙绅会议在实际上丧失了存在价值。
亚历山大三世一手扼杀的俄罗斯的‘民主’。同时把官僚集团与贵族集团融合,栽培出了一个他自己都不可能控制的住,能把俄罗斯帝国的根基给掏空的强大势力。
这就好比中国的文官集团和勋贵相互结合。那完全不可阻挡。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来。但刘暹会不知道吗。一战时俄国的惨败是什么造成的,太明了了。
可能用不到十年、八年,沙俄就会变得跟现下的奥匈帝国一样腐朽。只因为比奥匈帝国晚‘堕落’了些时间,所以一战的时候沙俄军队还能压着奥匈军队打!
这些都是后话了。
现下俄罗斯还不到那个程度。
“皇上,如今之沙皇俄国不但处于大战后的实力衰弱期,还处于社会变革的阵痛期。十成的力量能发挥出三四成就是好的了。这三四成力量又能有多少可以应用到中亚、应用到东方来,就非常非常的值得商榷了。
所以现在中国挑衅俄罗斯,威胁不大。唯一要警惕的是后患。
中俄都在实力恢复期,即使现在见了兵戈。也是小打小闹。可怖的是三五年后俄罗斯的实力恢复过来后,他会露出怎样狰狞的面目来。”
刘暹招来手下重臣商议这件事。王闿运虽然是近臣,但没资格参与这个层次的会议。可他算是刘暹的智囊之一。根据刘暹提供的资料、信息,说出了上面的一番话。
真正地威胁在三五年后!
刘暹身为华夏之主,有没有信心在三五年后,与俄国打一场真正地国战?还战而胜之?
英国首相的全权特使考尔克来到北京已经五天了,跟外交部展开了两次密谈。英国抛出了日本的一块利益,在诱使中国与沙俄产生冲突的同时,还希望得到中国的一个保证:兰芳特区只限于婆罗洲一地,不可以继续往南发展。
从去年开始,零星的中国商人出现在了菲律宾、巴达维亚等地,他们手中大多有钱,建立商馆、商栈,与当地的华人合作买地建种植园,涉及海运……
到了今年,只是上半年,出现在马尼拉和巴达维亚的中国商人就比去年全年还要多。随着中国的一统和实力的逐渐强大,中国必然会涉足南洋。
荷兰人是英国的小弟,靠着荷兰人。英国可以牵制住法国人的一部分实力。但同时英国也担负着保护荷兰殖民地的义务。这南洋就是重中之重。当年的海上马车夫,现在就只剩下巴达维亚这一根救命稻草了。
荷兰对于中国的威胁戒备极深!已经不止一次对白厅提出暗示,希望白厅能认真看待中国涉及南洋地区的势头。希望英国能够给中国一定的限制。
不管是当政的英国首相,内阁大臣。还是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象征的伊丽莎白女皇,谁也不认为中国跟俄国这两个巨人会短期内决出胜负。
他们更认为——这是下一场‘百年战争’的开启!只要这一战真正能打起来!
英国人默认了日本西南政权的存在,就等于在说以日本牵制中国策略的抛弃。这对中国而言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今后只要鹿儿岛西南政权还存在一天,中国就可以漠视日本的一切声音。
这是一个让刘暹垂涎的诱饵。他必须吃!
支持西南政权到现在,中国的耗费也是巨大的。继续打下去,全部的耗费加一块都不知道能造几支现下的中国海军了。
所以英国人不愁刘暹不上钩。而他们也想当然的认为中国在感受到沙俄的力量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全心全意的把力量放到荒芜的北方,而不是富庶的南洋。只是现在谈判。英国人把这事儿当成一张牌来打了。
刘暹带着轻松的笑走进庆云殿【瀛台主体建筑涵元殿东配殿】,范德榜等内阁重臣于刘暹见礼,然后各自左右入座。
几句客套唠叨,迅速进入正题。刘暹的考虑跟手下大臣们的考虑果然有不同,两边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但可幸的是目标却都大致统一。对于英国人抛过来的‘带刺玫瑰’,他们都持接受态度。
范德榜、张守炎、沈桂芬、李鸿章等人还认为,中国既有英国在做盟友,秦军还正面打败过法军,那么对付一个俄罗斯,问题不大。
这是内阁大臣们最主流的想法。
沙俄自身是世界强国不假。但名头和震慑力对于中国言可远比不上英法。并且中俄的未来走向战争也符合中国的长远计划。
刘暹对外的态度一直是振兴华夏,重塑天朝的。如果俄国人夺走的那些土地都要不回来的话,那还谈什么‘天朝’呢?
郭嵩焘眼睛微微眯着。就像一个已经瞅准了猎物的猎手。外交部在与考尔克的两次接触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考尔克在南洋事情上的态度并不怎么坚定。郭嵩焘认为这是个可用的地方:
“皇上,考尔克的态度并不坚定。或许英人认为我国只要跟沙俄战争一起,就无力再在南洋掀起风浪。臣以为只需再周磨一二,考尔克就会松口。”
条约这东西在真正的利益面前是很不值一提。可这好歹是‘游戏’规则,擅自撕毁条约是败人品的。能不签订还是不签订的好!而且……
“而且沙俄毕竟是当世列强之一。我国与之若起兵戈,英人当予我国一承诺。”
英国人不插手行,但怎么也要立个字据。
刘暹眼睛都不仅一挑,郭嵩焘还能想到这一招?很好。很不错。可英国人愿意吗?
“事在人为。不试一试,如何能知道不行?”
右手的范德榜这时眼睛闪过一道光。拱手道:“臣附议。”
“沙俄,当今强国。世界大国也。我国与之战争,英人既不愿出力,就当有一诺。”
一帮大臣就像卸掉了一副重担,陡然间神情轻松了许多,又如同找到了宝贝的欣喜,内心里大吐了一口气,是高高兴兴。
只有刘暹的眉头皱了一皱,这还是国家的内阁重臣呢,一个个都没有信心,那国家还怎么能有信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