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山雨欲来风满楼(11)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作者:我的伤心谁做主
张彦斩钉截铁的说道:“如今天下局势已定,那些跳梁小丑,根本不足为虑,如今国库入不敷出,改革势在必行!”
众人听了以后,都是一番面面相觑,他们都早已经适应了三公九卿的制度,如果突然间更改了过来,只怕很大程度上会适应不了,而且权力过于分散,官阶也会相应变低,对于他们这些手握朝中重权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张彦说的都是实情,之前国库空虚,是张彦靠着卖官鬻爵赚来了不少钱,这才填满了国库,但是随着用钱的地方增加,加上张彦在平定凉州的时候所用到的钱财,国库是入不敷出。
而且赋税都是一年上缴一次,如果国库里面剩余的钱财无法支撑到明年二月份,那么朝廷将会面临发不出俸禄的尴尬境地。
大厅内的这几个大臣,都是张彦可以推心置腹的大臣,几个人都沉默不语。
“怎么?你们都哑巴了?这份改革的方案,本王写的很详细,你们要是有什么意见的话,都尽管提出来,千万别藏着掖着。”张彦道。
这时,大司农陈群开口说道:“改革势在必行,燕王的改革方案写的也很详细,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看的懂。但是属下有一句话想问燕王,还希望燕王能够予以回答。”
“长文,你有什么话,就尽管问吧!”
陈群道:“其实,我们这些人对改革并没有多少意见,但是在改革方案中,燕王殿下明确的写道要限制皇权,属下以为,皇权应该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把皇权给限制住了,把权力分别交到不同的人手里,这无异于是在限制燕王你自己的权力啊,如今大汉早已经名存实亡,朝廷是在燕王的带领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这些诸位大臣都清楚的事情,而且诸位大臣都盼望着燕王代汉称帝的时刻,可燕王殿下这样一改革,明明是在限制皇权,难道燕王就不想当皇帝?”
其他人也都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张彦,这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能够成为开国的功臣,比什么都重要。
张彦直截了当的说道:“实话跟你们说吧,本王不想当皇帝,本王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被逼出来的。再说,当皇帝又有什么好的?权力?女人?金钱?这些本王都有,而且现在本王也跟皇帝差不多,只是名义上没有过户而已。本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限制皇权,当皇权被限制住以后,皇帝就形同一个傀儡,这样一来,就没人愿意再为了争夺皇位而相互残杀了。这大汉,是姓刘的打下来的,是刘氏的基业,以后,还是刘氏的,本王绝对不会将他夺过来。而且本王能够异姓封王,已经是破天荒的了,子孙也可以世袭,可谓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如果本王当了皇帝,本王可以保证自己的儿子会成为一代明君,可是孙子辈本王却管不住了,等本王百年之后,我的儿子百年之后,谁知道我的孙子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不会是一代明君?如果是昏君的话,那本王的一世英名,岂不是都要毁在我孙子的手里了?而且,本王也会逐渐变老,人越老,就越糊涂,汉武帝英雄盖世,是一代了不起的帝王,可是你们看看他晚年的时候都干了些什么?所以,我觉得这种改革是非常适合的,而且有能者居之,所有人才都会充分的展现出他的才华,充分的得到利用,再也不用为勾心斗角,图谋不轨而费尽心机了,把心思全都用在对国家的治理以及自身的职责上面,岂不是很好吗?”
众人听完之后,自信的品了品其中的意思,似乎也真的是那么回事。只是,他们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罢了。
以前是皇帝说的算,如果改革后,真的实行这种体制,那就不是一个人说的算了,而是大家说的算,不仅削弱了皇权,还大大的增加了朝臣的说话的权力,国家大事都取决于内阁的决定,似乎更加**了。
当然,**这个词他们是不会懂得其中的意思,但在他们心里,这个词确实可以用来形容他们的心理。
张彦接着说道:“而且,每个官员都有一定的任职期限,在任期间,如果表现的非常优异,非常称职,就可以继续连任,如果并不称职的话,那么只好调任,或者贬谪。这样一来,你们人人都有机会来做内阁里的丞相,来决定国家的大事。当然,除此之外,将来,我还准备搞一个议会,专门读力于行政机构之外,负责提出建议,监督在职官员,议员并不参政,却可以对政务提出合理的建议……说的都有些远了,这些都是后话,以后再慢慢告诉你们,现在当务之急,是应该先着手实施改革的计划,自上而下的改革,先从自我做起,你们觉得呢?”
众人再次听完张彦的这一番话,心中似乎都开始憧憬自己的未来了,而且张彦将行政、监察、立法三大机构的权力分开来运作,似乎每一个位置都是比较重要的位置,而且他们将来的每一个决定,都能够决定国家的未来。
这样的做法,似乎对于他们更加有利。如果皇权真的受到限制,那皇帝就形同虚设,谁还会拼死挤破脑袋,去当皇帝?
最后,众人的心理上已经开始慢慢接受了这个既定的现实,那就是改革势在必行。
只是,在一些小的细节方面,还需要再商榷商榷,以免制定出来以后,会惹起众人的不满,和一些官员的不适应。
正在这时,一名锦衣卫从外面走了进来,径直来到张彦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张彦听了以后,便尤为惊诧,立刻对锦衣卫吩咐了一些话,那名锦衣卫连连点头,便很快出去了。
张彦则对众人说道:“诸位,刚刚收到消息,朐县县令糜强,在朐县的港口截获了公孙恭,并且从公孙恭随身携带的行李当中发现了一份伪造的诏书,其中还有两封书信,是分别给江东的孙权,荆州的刘表的,是公孙康亲笔所写,大体是联络孙权、刘表,共同对我军发起进攻,好让我们首尾不能兼顾。这个公孙康,本王还没有去找他的麻烦,他倒是先来找本王的麻烦,幸亏老天有眼,让公孙恭落到了糜强的手里,否则的话,后果不堪想象。”
“公孙康不除,辽东将永无宁曰,属下以为,改革的事情应该先放一放,待平定了辽东,再商榷改革的意见不迟。”陈群道。
其余人也纷纷随声附和着,张彦道:“本王已经派遣徐盛去了幽州,这几曰,应该就会回来了,等徐盛回来之后,本王再着手布置兵力,荡平辽东,将公孙氏的势力,连根拔起。至于改革的事情,就暂且放一放,这段时间里,你们也好仔细的商榷一下,如果有不合适的,可以直接去掉,将最终的方案递交给本王。”
张昭、陈群、王朗、顾雍、董昭等人都纷纷点头称是。
……
公孙恭和糜强一起,终于抵达了彭城,然而,当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情况却出乎了公孙恭的意料,他没有等来相应级别的待遇,等待他的则是暗无天曰的牢房,而且还是专门关押死囚的牢房。
公孙恭很不爽的文糜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糜强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给了公孙恭。
原来,糜强从海贼那里得到了公孙恭的行李,在里面翻出来了伪造的诏书,以及公孙康给孙权、刘表的密信,糜强为了不打草惊蛇,也不想一路上过于麻烦,便把公孙恭给骗到了彭城来,并且派人提前通知张彦。
张彦便让锦衣卫直接将公孙恭押到了天牢,先关押个几天,然后再由廷尉张昭进行审讯。并且派人暗中去击破公孙恭的心理防线。
公孙恭是蜜罐里长大的公子,他父亲公孙度一手开辟了辽东,他哥哥也是经常随父出征的厉害人物,但是他却是个软柿子,吃不得苦,也没有多大的意志力。
在牢房关押了两天,没有获得应有的食物和水之后,公孙恭的心理防线彻底的崩溃了,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所以当张彦派去的人告诉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时候,公孙恭迅速的和公孙康划清了界限,并且把所有的干系都撇的一干二净,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公孙康的身上。
于是,在公孙恭供述完毕公孙康的一切罪行之后,终于得到了释放,并且还让他饱饱的美餐了一顿。
酒足饭饱后,锦衣卫带着公孙恭又去沐浴更衣,然后才带着公孙恭去了燕王府。
在去燕王府的路上,公孙恭一直是战战兢兢的,不知道这个时候让他去见燕王,到底意义何在,而且他的心里满是忐忑,对自己的未来更是充满了疑惑……(未完待续。)
张彦斩钉截铁的说道:“如今天下局势已定,那些跳梁小丑,根本不足为虑,如今国库入不敷出,改革势在必行!”
众人听了以后,都是一番面面相觑,他们都早已经适应了三公九卿的制度,如果突然间更改了过来,只怕很大程度上会适应不了,而且权力过于分散,官阶也会相应变低,对于他们这些手握朝中重权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张彦说的都是实情,之前国库空虚,是张彦靠着卖官鬻爵赚来了不少钱,这才填满了国库,但是随着用钱的地方增加,加上张彦在平定凉州的时候所用到的钱财,国库是入不敷出。
而且赋税都是一年上缴一次,如果国库里面剩余的钱财无法支撑到明年二月份,那么朝廷将会面临发不出俸禄的尴尬境地。
大厅内的这几个大臣,都是张彦可以推心置腹的大臣,几个人都沉默不语。
“怎么?你们都哑巴了?这份改革的方案,本王写的很详细,你们要是有什么意见的话,都尽管提出来,千万别藏着掖着。”张彦道。
这时,大司农陈群开口说道:“改革势在必行,燕王的改革方案写的也很详细,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看的懂。但是属下有一句话想问燕王,还希望燕王能够予以回答。”
“长文,你有什么话,就尽管问吧!”
陈群道:“其实,我们这些人对改革并没有多少意见,但是在改革方案中,燕王殿下明确的写道要限制皇权,属下以为,皇权应该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把皇权给限制住了,把权力分别交到不同的人手里,这无异于是在限制燕王你自己的权力啊,如今大汉早已经名存实亡,朝廷是在燕王的带领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这些诸位大臣都清楚的事情,而且诸位大臣都盼望着燕王代汉称帝的时刻,可燕王殿下这样一改革,明明是在限制皇权,难道燕王就不想当皇帝?”
其他人也都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张彦,这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能够成为开国的功臣,比什么都重要。
张彦直截了当的说道:“实话跟你们说吧,本王不想当皇帝,本王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被逼出来的。再说,当皇帝又有什么好的?权力?女人?金钱?这些本王都有,而且现在本王也跟皇帝差不多,只是名义上没有过户而已。本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限制皇权,当皇权被限制住以后,皇帝就形同一个傀儡,这样一来,就没人愿意再为了争夺皇位而相互残杀了。这大汉,是姓刘的打下来的,是刘氏的基业,以后,还是刘氏的,本王绝对不会将他夺过来。而且本王能够异姓封王,已经是破天荒的了,子孙也可以世袭,可谓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如果本王当了皇帝,本王可以保证自己的儿子会成为一代明君,可是孙子辈本王却管不住了,等本王百年之后,我的儿子百年之后,谁知道我的孙子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不会是一代明君?如果是昏君的话,那本王的一世英名,岂不是都要毁在我孙子的手里了?而且,本王也会逐渐变老,人越老,就越糊涂,汉武帝英雄盖世,是一代了不起的帝王,可是你们看看他晚年的时候都干了些什么?所以,我觉得这种改革是非常适合的,而且有能者居之,所有人才都会充分的展现出他的才华,充分的得到利用,再也不用为勾心斗角,图谋不轨而费尽心机了,把心思全都用在对国家的治理以及自身的职责上面,岂不是很好吗?”
众人听完之后,自信的品了品其中的意思,似乎也真的是那么回事。只是,他们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罢了。
以前是皇帝说的算,如果改革后,真的实行这种体制,那就不是一个人说的算了,而是大家说的算,不仅削弱了皇权,还大大的增加了朝臣的说话的权力,国家大事都取决于内阁的决定,似乎更加**了。
当然,**这个词他们是不会懂得其中的意思,但在他们心里,这个词确实可以用来形容他们的心理。
张彦接着说道:“而且,每个官员都有一定的任职期限,在任期间,如果表现的非常优异,非常称职,就可以继续连任,如果并不称职的话,那么只好调任,或者贬谪。这样一来,你们人人都有机会来做内阁里的丞相,来决定国家的大事。当然,除此之外,将来,我还准备搞一个议会,专门读力于行政机构之外,负责提出建议,监督在职官员,议员并不参政,却可以对政务提出合理的建议……说的都有些远了,这些都是后话,以后再慢慢告诉你们,现在当务之急,是应该先着手实施改革的计划,自上而下的改革,先从自我做起,你们觉得呢?”
众人再次听完张彦的这一番话,心中似乎都开始憧憬自己的未来了,而且张彦将行政、监察、立法三大机构的权力分开来运作,似乎每一个位置都是比较重要的位置,而且他们将来的每一个决定,都能够决定国家的未来。
这样的做法,似乎对于他们更加有利。如果皇权真的受到限制,那皇帝就形同虚设,谁还会拼死挤破脑袋,去当皇帝?
最后,众人的心理上已经开始慢慢接受了这个既定的现实,那就是改革势在必行。
只是,在一些小的细节方面,还需要再商榷商榷,以免制定出来以后,会惹起众人的不满,和一些官员的不适应。
正在这时,一名锦衣卫从外面走了进来,径直来到张彦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张彦听了以后,便尤为惊诧,立刻对锦衣卫吩咐了一些话,那名锦衣卫连连点头,便很快出去了。
张彦则对众人说道:“诸位,刚刚收到消息,朐县县令糜强,在朐县的港口截获了公孙恭,并且从公孙恭随身携带的行李当中发现了一份伪造的诏书,其中还有两封书信,是分别给江东的孙权,荆州的刘表的,是公孙康亲笔所写,大体是联络孙权、刘表,共同对我军发起进攻,好让我们首尾不能兼顾。这个公孙康,本王还没有去找他的麻烦,他倒是先来找本王的麻烦,幸亏老天有眼,让公孙恭落到了糜强的手里,否则的话,后果不堪想象。”
“公孙康不除,辽东将永无宁曰,属下以为,改革的事情应该先放一放,待平定了辽东,再商榷改革的意见不迟。”陈群道。
其余人也纷纷随声附和着,张彦道:“本王已经派遣徐盛去了幽州,这几曰,应该就会回来了,等徐盛回来之后,本王再着手布置兵力,荡平辽东,将公孙氏的势力,连根拔起。至于改革的事情,就暂且放一放,这段时间里,你们也好仔细的商榷一下,如果有不合适的,可以直接去掉,将最终的方案递交给本王。”
张昭、陈群、王朗、顾雍、董昭等人都纷纷点头称是。
……
公孙恭和糜强一起,终于抵达了彭城,然而,当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情况却出乎了公孙恭的意料,他没有等来相应级别的待遇,等待他的则是暗无天曰的牢房,而且还是专门关押死囚的牢房。
公孙恭很不爽的文糜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糜强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给了公孙恭。
原来,糜强从海贼那里得到了公孙恭的行李,在里面翻出来了伪造的诏书,以及公孙康给孙权、刘表的密信,糜强为了不打草惊蛇,也不想一路上过于麻烦,便把公孙恭给骗到了彭城来,并且派人提前通知张彦。
张彦便让锦衣卫直接将公孙恭押到了天牢,先关押个几天,然后再由廷尉张昭进行审讯。并且派人暗中去击破公孙恭的心理防线。
公孙恭是蜜罐里长大的公子,他父亲公孙度一手开辟了辽东,他哥哥也是经常随父出征的厉害人物,但是他却是个软柿子,吃不得苦,也没有多大的意志力。
在牢房关押了两天,没有获得应有的食物和水之后,公孙恭的心理防线彻底的崩溃了,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所以当张彦派去的人告诉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时候,公孙恭迅速的和公孙康划清了界限,并且把所有的干系都撇的一干二净,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公孙康的身上。
于是,在公孙恭供述完毕公孙康的一切罪行之后,终于得到了释放,并且还让他饱饱的美餐了一顿。
酒足饭饱后,锦衣卫带着公孙恭又去沐浴更衣,然后才带着公孙恭去了燕王府。
在去燕王府的路上,公孙恭一直是战战兢兢的,不知道这个时候让他去见燕王,到底意义何在,而且他的心里满是忐忑,对自己的未来更是充满了疑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