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死那帮死渣男! 作者:温凉盏
出版社有出版社的考虑,人家做书是想赚钱的,网上早早有了结局自然不利于纸书销售,很多出版社还强制要求作者出版后三个月才放结局,《女帝》的出版社却没有这样要求,只是小小地抱怨她更新太快而已,这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包小包自然不会生气。
反而是看到红茶的抱怨,包小包才有些羞赧地发现,她好像对《女帝》的出版太过忽略了。
昨天《女帝》上市,她居然都是被红茶敲了才想起来,而直到现在她也还没配合出版社做出任何宣传,人家出版社那边可是各种宣传都做足了的,许多读者都是看了出版社的宣传才知道《女帝》要出版,相比起来,她只在久远以前发过一条微博,简直懒惰地令人发指。
因此,羞赧过后,包小包直接在《女帝》的文案和新更章节里宣传了下,然后想了想,又打开许久不用的私人录音设备,录了首清唱的歌。
录好歌后,她将歌上传至五歌,然后发了条微博。
包小包99:《女帝》纸书出版了,各大网店和书店均有售,分普通版和精装版两种,精装版小贵,但有《关河令》等三首歌cd附赠,歌是重录的,跟网络版本略有不同,大家根据需要入手吧:d另,广告例行有福利,送上一首歌给你们[链接]
包小包的米分丝中其实还是书米分和歌米分占多数,这次一看包小包又有新歌,许多人都激动地点开链接赶紧去听歌。
因为录歌的决定下地比较仓促,包小包就没有填词,而是直接选了首大众耳熟能详的词,而且还是现代有了广为传唱版本的词——苏轼《水调歌头》
看到熟悉的词,点开链接的米分丝们惊讶了下,而点击播放之后,音响中传出的女声唱的,则是与现行版本完全不同的曲调,歌声更加清越,如同水面之上茫茫江月照旅人。
唯一不变的,或许就是歌声中的感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4|63.62.61.9.25|
因为没有伴奏,歌者本身的嗓音便更加突出了起来,整首歌听起来或许不如由伴奏时那么完整圆润,但声音里的情感却似乎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来。
包小包在唱歌的时候运用了精神力,且精神力又刚刚突破ss级,因此即便歌声效果比不上歌姬,但歌声里的感染力也非普通歌手能比,而且就是比起之前唱《关河令》那三首时的时候,其感染力也只会更强,再加上这首歌又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思亲之作,感染力更加上了一个层次。
于是,毫无疑问的,包小包版的《水调歌头》再次红遍微博,进而红遍网络。
而《女帝》的销量也如编辑红茶期待的那般,一路上扬,上市后没几天就空降各大网上书店畅销榜首。精装版因为担心定价太贵卖不出去,因此刚开始只印了两千册,结果《水调歌头》一火,歌迷米分丝队伍再次壮大。
在传播方式上,歌曲可比书强多了,歌迷数量也比书迷更加容易增长,而为了听歌而买书的歌迷也不在少数,再加上部分同样喜欢听歌也不差钱的书米分,因此原本担心滞销的精装版反而先卖断了货。
这也很正常,买了精装版的歌迷们自然是第一时间听歌,不说cd版是在专业录音棚录制的,就是那些力求还原宋时原味的人工奏乐,也跟包小包之前用软件凑活弄出来的伴奏决然不同,不是说人工奏乐更好听,而是人工奏乐与歌声更加和谐配套了。
因此,cd版的整体质量比之网络版本强了很多。
而且不说cd,书本身质量就不错,不管是文字质量,还是出版社的装订、纸张质量,再加上包小包亲自绘制的封面也美地不要不要的,因此整体来说,精装版虽然小贵,但物有所值。
歌迷米分上网一repo,自然带动了销量,于是精装版很快供不应求,因为出版社之前放出过消息,说之后的三册也都会有带cd的精装版,许多歌迷就催着出版社赶紧出剩下三册,甚至还有人说要把《水调歌头》也收录进cd。
如此一来,出版社不得不紧急加印,当然,这是出版社巴不得看到的结果,因此干起活来心里也是高兴的。
再说,看《女帝》这销量上升的势头,完全就是一本出版大红书的节奏,负责《女帝》出版的主编这时候已经搓着手默默计算起《女帝》的最终销量了,十万?二十万?五十万?甚
至……一百万?!
网络信息时代,出版业也成了夕阳产业,能把书卖出百万册的,那绝对是大神级别的人物,而且这基本属于传统作家,网络写手出身的作家能有这销量的屈指可数。
而对出版新人来说,别说一百万了,就是十万销量,也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之前出版社虽然看好《女帝》,但也只想着能有五六万就不错了,如果《女帝》真能达到十万销量,绝对是超出出版社的期待值。
但看《女帝》如今的势头,五六万完全没压力,十万似乎也没那么遥远,二十万……努努力或许也没问题,至于再多的……主编也就只敢想想了。
不过,光想可没用,一本书销量如何,除了书本身之外,营销更是重中之重,甚至有时候一本书命运如何,完全看它有没有碰上一个好的书商。
原本出版社虽然也挺看好《女帝》,但到底还不算太重视,所做的宣传也不过是比普通网文出版书多了一点而已,此时一看这销售势头,主编立刻决定:加大宣传攻势!
所谓的宣传自然不仅仅是明晃晃摆在明面上的广告,营销是门学问,善于挖掘书籍特点,根据书本身做学问,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只会做狂轰滥炸似的打广告,那是蠢人壕的做法。
因此,除了常规宣传之外,出版社别的非常规方法也没少用,种种效果叠加之下,《女帝》销量再度猛增,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则使得《女帝》彻底成为今年出版界的大红文。
《女帝》出版不久,首都一家地方性小报上报导了一则新闻:华夏顶尖学府t大的一位历史系老教授近日在给学生列出必读书目时,竟然指定了一篇网文!而且,他还不仅仅是自己这么干,甚至还给自己的几个同事推荐,以至最后除了这位老教授外,又有三位历史系和文学系的教授将这篇网文推荐给了自己的学生!不过这三位教授只是推荐,倒没像那位老教授一样要求学生必须通读。
但即便这样也很吓人了好么?!
t大哎!全国所有家长和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t大的四位教授推荐学生读的书,居然是一篇网文?!
这篇网文,自然就是《女帝》,而这篇新闻刊登的当日,就刺激了《女帝》在首都各大书店的地面销售量,购买人群则是中老年人和家长为主。
再怎么说,这则新闻也只是刊登在一个地方报纸上,报纸东西如今更是几乎只有老年人和中年人看,因此这新闻虽然会促进《女帝》部分销量,但是在年轻人中和网上,如果没有人幕后推动,可能也就掀不起什么水花了,毕竟这世上每时每刻都有比这更离奇更吸引眼球的事情发生着。
但是,就是那么凑巧,出版《女帝》的出版社居然发现了这则新闻。
简直就是瞌睡就给送枕头啊!《女帝》的主编喜滋滋地想着,然后,毫不犹豫地紧紧抓住这枕头,让《女帝》彻底扬名!
于是,这则原本只是刊载在地方报纸上的新闻很快出现在了网上,最初是被一个小网站转载,而后,有心推动之下,这则转载很快在网上红了起来。
可是,最先转载的人特有意思地故意抹去了原文出处,那家地方小报虽然有网站,可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网站上的文章跟报纸严重不同步,三个月更新一次就不错了,这刚刚刊载两天的新闻自然还没有录到网上,于是,如此一来,全网就只能找到那一个最先转载的出处,还是个没说清原出处的转载。
而且,不知是疏忽还是故意,报纸原文偏偏没有指明t大那四位教授的姓名,却又将《女帝》的书名写地格外显眼。
对于疑心强的网民来说,这就足够他们质疑这条新闻的真实性了。毕竟这年头造假简直太常见,连暴露在大众目光之下的明星都能造假身高、学历、出身、奖项等等一切能够抬高自己的东西而很久不被戳穿,为了销量,一篇出版文在宣传的时候吹地厉害点儿,简直再正常不过。
你要低调点儿吹吧,估计也没人理会,可你偏偏吹地人尽皆知,那就别怪英明神武的网民们运用火眼金睛来玩“大家来找茬”了。
尤其尤其,还是在包小包因为《破灭》而惹了一堆黑的情况下。
普通人可能还会谨慎地等等确切消息再发嘲讽,可对黑子,尤其是刚刚被打脸,急需找回面子的黑子来说,有一点疑点就足够部分情绪主导脑子的人高/潮了。
对出版社的动作一无所知,又除了推文扫文发文几乎不怎么上网的包小包,还是看自己微博的评论,才知道《女帝》登报的事,而且,还不是从米分丝口中,而是黑子口中。
照例发了一条推文博,没过十分钟,再一刷新,就发现今天的评论增长地比平常快得多。
难道今天推的文特别符合大众口味?
包小包一边纳闷一边点开评论,然后就看到针对推文的评论可怜兮兮地被淹没在一堆黑子的评论中,而黑子的话,则让她有些摸不着头脑。
“吹什么不好吹t大,就一网文还想贴人家t大教授,奉劝你,可悠着点儿吧!”
“一没原文出处,二没t大教授的姓名,三《女帝》书名标的那么显眼,这广告打地有点儿明显啊。”
……
不过,有黑子,自然也有为包小包辩护的人。
一个读者就自曝自己就是t大历史系的本科生,据她所说,报纸上那位老教授不带本科生也不带研究生,也就带带博士生的,而众所周知,一个导师带的博士生,基本只有一两个人,这位老教授也不例外。
因此,一般t大历史系的学生还真不知道这事儿。而这位读者,则是看到网上的报导之后,发现新闻里居然是自己在追的文,又看到有人质疑,才特地壮着胆子跟自己老师打听,又拐弯抹角地绕了几圈,才知道报纸上的老教授居然是系里那个基本半退休,只带博士生的老教授,而报纸上所说的另外三位,也无一不是年过花甲的老教授,也都是只带带研究生和博士生,因此知道的人才那么少。
刚刚求证了消息的真实性,正准备到处澄清呢,就看到包小包微博下的黑子□□,于是这位读者毫不犹豫地打脸啪啪啪,将自己所知一股脑儿地倒出来,根本没用包小包或者出版社出手,打脸打地及时又干脆。
部分黑子捂脸退下,但依旧有死鸭子嘴硬地不承认这读者所说,哪怕对方把学生证都po出来也视而不见。
好在,这时候出版社的后续动作也来了。
出版社很干脆,打听清楚报纸上的教授具体是哪几位后,刚开始直接大手笔地疏通关系,联系首都台一个读书节目,想让这节目做了一个专访。访的,自然就是那几位老教授。
然而让出版社没想到的是,这节目最终能做成,居然不是靠出版社的关系,也不是靠电视台的面子——人家老教授是真正的业界大牛,又是半退休的养老状态,压根不稀罕上电视出名好么?
因此,刚开始电视台没说清节目要求,邀请人上节目时,人家其实是拒绝的。
最后能节目能做成,还是出版社方面机灵,提醒电视台的人试试说下具体要谈的话题,尤其说下做节目的原因是网上有人质疑新闻真假,再次发了邀请,才请动了几位教授出山。
于是,包小包微博下黑子正跟人t大历史系小姑娘大战三百回合时,首都台的谈话节目开始了。
出版社有出版社的考虑,人家做书是想赚钱的,网上早早有了结局自然不利于纸书销售,很多出版社还强制要求作者出版后三个月才放结局,《女帝》的出版社却没有这样要求,只是小小地抱怨她更新太快而已,这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包小包自然不会生气。
反而是看到红茶的抱怨,包小包才有些羞赧地发现,她好像对《女帝》的出版太过忽略了。
昨天《女帝》上市,她居然都是被红茶敲了才想起来,而直到现在她也还没配合出版社做出任何宣传,人家出版社那边可是各种宣传都做足了的,许多读者都是看了出版社的宣传才知道《女帝》要出版,相比起来,她只在久远以前发过一条微博,简直懒惰地令人发指。
因此,羞赧过后,包小包直接在《女帝》的文案和新更章节里宣传了下,然后想了想,又打开许久不用的私人录音设备,录了首清唱的歌。
录好歌后,她将歌上传至五歌,然后发了条微博。
包小包99:《女帝》纸书出版了,各大网店和书店均有售,分普通版和精装版两种,精装版小贵,但有《关河令》等三首歌cd附赠,歌是重录的,跟网络版本略有不同,大家根据需要入手吧:d另,广告例行有福利,送上一首歌给你们[链接]
包小包的米分丝中其实还是书米分和歌米分占多数,这次一看包小包又有新歌,许多人都激动地点开链接赶紧去听歌。
因为录歌的决定下地比较仓促,包小包就没有填词,而是直接选了首大众耳熟能详的词,而且还是现代有了广为传唱版本的词——苏轼《水调歌头》
看到熟悉的词,点开链接的米分丝们惊讶了下,而点击播放之后,音响中传出的女声唱的,则是与现行版本完全不同的曲调,歌声更加清越,如同水面之上茫茫江月照旅人。
唯一不变的,或许就是歌声中的感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4|63.62.61.9.25|
因为没有伴奏,歌者本身的嗓音便更加突出了起来,整首歌听起来或许不如由伴奏时那么完整圆润,但声音里的情感却似乎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来。
包小包在唱歌的时候运用了精神力,且精神力又刚刚突破ss级,因此即便歌声效果比不上歌姬,但歌声里的感染力也非普通歌手能比,而且就是比起之前唱《关河令》那三首时的时候,其感染力也只会更强,再加上这首歌又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思亲之作,感染力更加上了一个层次。
于是,毫无疑问的,包小包版的《水调歌头》再次红遍微博,进而红遍网络。
而《女帝》的销量也如编辑红茶期待的那般,一路上扬,上市后没几天就空降各大网上书店畅销榜首。精装版因为担心定价太贵卖不出去,因此刚开始只印了两千册,结果《水调歌头》一火,歌迷米分丝队伍再次壮大。
在传播方式上,歌曲可比书强多了,歌迷数量也比书迷更加容易增长,而为了听歌而买书的歌迷也不在少数,再加上部分同样喜欢听歌也不差钱的书米分,因此原本担心滞销的精装版反而先卖断了货。
这也很正常,买了精装版的歌迷们自然是第一时间听歌,不说cd版是在专业录音棚录制的,就是那些力求还原宋时原味的人工奏乐,也跟包小包之前用软件凑活弄出来的伴奏决然不同,不是说人工奏乐更好听,而是人工奏乐与歌声更加和谐配套了。
因此,cd版的整体质量比之网络版本强了很多。
而且不说cd,书本身质量就不错,不管是文字质量,还是出版社的装订、纸张质量,再加上包小包亲自绘制的封面也美地不要不要的,因此整体来说,精装版虽然小贵,但物有所值。
歌迷米分上网一repo,自然带动了销量,于是精装版很快供不应求,因为出版社之前放出过消息,说之后的三册也都会有带cd的精装版,许多歌迷就催着出版社赶紧出剩下三册,甚至还有人说要把《水调歌头》也收录进cd。
如此一来,出版社不得不紧急加印,当然,这是出版社巴不得看到的结果,因此干起活来心里也是高兴的。
再说,看《女帝》这销量上升的势头,完全就是一本出版大红书的节奏,负责《女帝》出版的主编这时候已经搓着手默默计算起《女帝》的最终销量了,十万?二十万?五十万?甚
至……一百万?!
网络信息时代,出版业也成了夕阳产业,能把书卖出百万册的,那绝对是大神级别的人物,而且这基本属于传统作家,网络写手出身的作家能有这销量的屈指可数。
而对出版新人来说,别说一百万了,就是十万销量,也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之前出版社虽然看好《女帝》,但也只想着能有五六万就不错了,如果《女帝》真能达到十万销量,绝对是超出出版社的期待值。
但看《女帝》如今的势头,五六万完全没压力,十万似乎也没那么遥远,二十万……努努力或许也没问题,至于再多的……主编也就只敢想想了。
不过,光想可没用,一本书销量如何,除了书本身之外,营销更是重中之重,甚至有时候一本书命运如何,完全看它有没有碰上一个好的书商。
原本出版社虽然也挺看好《女帝》,但到底还不算太重视,所做的宣传也不过是比普通网文出版书多了一点而已,此时一看这销售势头,主编立刻决定:加大宣传攻势!
所谓的宣传自然不仅仅是明晃晃摆在明面上的广告,营销是门学问,善于挖掘书籍特点,根据书本身做学问,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只会做狂轰滥炸似的打广告,那是蠢人壕的做法。
因此,除了常规宣传之外,出版社别的非常规方法也没少用,种种效果叠加之下,《女帝》销量再度猛增,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则使得《女帝》彻底成为今年出版界的大红文。
《女帝》出版不久,首都一家地方性小报上报导了一则新闻:华夏顶尖学府t大的一位历史系老教授近日在给学生列出必读书目时,竟然指定了一篇网文!而且,他还不仅仅是自己这么干,甚至还给自己的几个同事推荐,以至最后除了这位老教授外,又有三位历史系和文学系的教授将这篇网文推荐给了自己的学生!不过这三位教授只是推荐,倒没像那位老教授一样要求学生必须通读。
但即便这样也很吓人了好么?!
t大哎!全国所有家长和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t大的四位教授推荐学生读的书,居然是一篇网文?!
这篇网文,自然就是《女帝》,而这篇新闻刊登的当日,就刺激了《女帝》在首都各大书店的地面销售量,购买人群则是中老年人和家长为主。
再怎么说,这则新闻也只是刊登在一个地方报纸上,报纸东西如今更是几乎只有老年人和中年人看,因此这新闻虽然会促进《女帝》部分销量,但是在年轻人中和网上,如果没有人幕后推动,可能也就掀不起什么水花了,毕竟这世上每时每刻都有比这更离奇更吸引眼球的事情发生着。
但是,就是那么凑巧,出版《女帝》的出版社居然发现了这则新闻。
简直就是瞌睡就给送枕头啊!《女帝》的主编喜滋滋地想着,然后,毫不犹豫地紧紧抓住这枕头,让《女帝》彻底扬名!
于是,这则原本只是刊载在地方报纸上的新闻很快出现在了网上,最初是被一个小网站转载,而后,有心推动之下,这则转载很快在网上红了起来。
可是,最先转载的人特有意思地故意抹去了原文出处,那家地方小报虽然有网站,可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网站上的文章跟报纸严重不同步,三个月更新一次就不错了,这刚刚刊载两天的新闻自然还没有录到网上,于是,如此一来,全网就只能找到那一个最先转载的出处,还是个没说清原出处的转载。
而且,不知是疏忽还是故意,报纸原文偏偏没有指明t大那四位教授的姓名,却又将《女帝》的书名写地格外显眼。
对于疑心强的网民来说,这就足够他们质疑这条新闻的真实性了。毕竟这年头造假简直太常见,连暴露在大众目光之下的明星都能造假身高、学历、出身、奖项等等一切能够抬高自己的东西而很久不被戳穿,为了销量,一篇出版文在宣传的时候吹地厉害点儿,简直再正常不过。
你要低调点儿吹吧,估计也没人理会,可你偏偏吹地人尽皆知,那就别怪英明神武的网民们运用火眼金睛来玩“大家来找茬”了。
尤其尤其,还是在包小包因为《破灭》而惹了一堆黑的情况下。
普通人可能还会谨慎地等等确切消息再发嘲讽,可对黑子,尤其是刚刚被打脸,急需找回面子的黑子来说,有一点疑点就足够部分情绪主导脑子的人高/潮了。
对出版社的动作一无所知,又除了推文扫文发文几乎不怎么上网的包小包,还是看自己微博的评论,才知道《女帝》登报的事,而且,还不是从米分丝口中,而是黑子口中。
照例发了一条推文博,没过十分钟,再一刷新,就发现今天的评论增长地比平常快得多。
难道今天推的文特别符合大众口味?
包小包一边纳闷一边点开评论,然后就看到针对推文的评论可怜兮兮地被淹没在一堆黑子的评论中,而黑子的话,则让她有些摸不着头脑。
“吹什么不好吹t大,就一网文还想贴人家t大教授,奉劝你,可悠着点儿吧!”
“一没原文出处,二没t大教授的姓名,三《女帝》书名标的那么显眼,这广告打地有点儿明显啊。”
……
不过,有黑子,自然也有为包小包辩护的人。
一个读者就自曝自己就是t大历史系的本科生,据她所说,报纸上那位老教授不带本科生也不带研究生,也就带带博士生的,而众所周知,一个导师带的博士生,基本只有一两个人,这位老教授也不例外。
因此,一般t大历史系的学生还真不知道这事儿。而这位读者,则是看到网上的报导之后,发现新闻里居然是自己在追的文,又看到有人质疑,才特地壮着胆子跟自己老师打听,又拐弯抹角地绕了几圈,才知道报纸上的老教授居然是系里那个基本半退休,只带博士生的老教授,而报纸上所说的另外三位,也无一不是年过花甲的老教授,也都是只带带研究生和博士生,因此知道的人才那么少。
刚刚求证了消息的真实性,正准备到处澄清呢,就看到包小包微博下的黑子□□,于是这位读者毫不犹豫地打脸啪啪啪,将自己所知一股脑儿地倒出来,根本没用包小包或者出版社出手,打脸打地及时又干脆。
部分黑子捂脸退下,但依旧有死鸭子嘴硬地不承认这读者所说,哪怕对方把学生证都po出来也视而不见。
好在,这时候出版社的后续动作也来了。
出版社很干脆,打听清楚报纸上的教授具体是哪几位后,刚开始直接大手笔地疏通关系,联系首都台一个读书节目,想让这节目做了一个专访。访的,自然就是那几位老教授。
然而让出版社没想到的是,这节目最终能做成,居然不是靠出版社的关系,也不是靠电视台的面子——人家老教授是真正的业界大牛,又是半退休的养老状态,压根不稀罕上电视出名好么?
因此,刚开始电视台没说清节目要求,邀请人上节目时,人家其实是拒绝的。
最后能节目能做成,还是出版社方面机灵,提醒电视台的人试试说下具体要谈的话题,尤其说下做节目的原因是网上有人质疑新闻真假,再次发了邀请,才请动了几位教授出山。
于是,包小包微博下黑子正跟人t大历史系小姑娘大战三百回合时,首都台的谈话节目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