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幺妹 作者:金波滟滟
就在这工夫,鱼丸汤已经好了,大姑早送过来一叠碗,又在每个碗里放进切得细碎的香葱末和香菜末,宁婉用大勺舀了鱼丸汤放到碗里,汤和丸子上面又浮了一层细碎的碧绿,真是赏心悦目,香气四溢!
每人一大碗鱼丸汤,就着大姑蒸的白馒头,还有园子里的瓜果菜蔬,又一碗鸡蛋酱,午饭可以说是十分简单,可是却再好吃不过了。大家个个都吃得肚子发撑,饭后方要起来做事,宁婉却拦住道:“中午正热得很呢,先歇一歇。”
大姑就道:“活计还不少呢。”
“晚上凉时多做一会儿就有了。”大姑和大姐只怕占了家里的便宜,每日晚饭后都不停手地再干一会儿,宁婉心里都有数,拦住了人却将爹正喝的葡萄酒再倒了一碗给大姑,“大姑喜欢吃就多吃一碗。”
先前家里有别家的小媳妇,爹便单与娘在一处吃,眼下皆是自家人,就都在一处了。他前两日连着两天去虎台县,今日在家歇着,上午才补了一觉,中午时于氏就给他和大姐各倒了一杯酒。
大姑却是喜欢这葡萄酒的,笑了一笑,“哪有女人大中午的喝酒?刚已经吃了一碗,这碗也就算了。”
宁婉就说:“女的不也是人?我爹吃了三碗呢!大姑喜欢就吃,这酒还是去年的,今年我酿了给大姑拿家里两坛。”
大姑便果真吃了,先前脸已经红了,现在眉稍眼角都带了水色,瞧着宁婉说:“婉儿越发像你娘了,长得比你两个姐姐还标致。”
于氏就笑,“这孩子也不只长得像我,吃食上也像我,喜欢吃鱼。”她是江南人,从小吃鱼虾长大,到辽东这么多年,虽然习惯都改了,但是依旧喜欢清淡的鱼羹,就比如今天的鱼丸汤。
大姑就笑,“当年郭老爷子想把姑娘嫁二郎,可是二郎一定不肯,却看中了讨饭过来的你。我那时倒宁愿他娶了郭三丫,毕竟有郭老爷子帮扶日子过得能好些,眼下看来二郎是不错的,若是真娶了郭三丫,哪里生得出贤儿、清儿和婉儿这三个水灵灵的侄女儿来!”
宁家三姐妹便都抬眼看向大姑,她们可是第一次听过原来郭老爷子要把女儿嫁给爹,然而爹不愿意的事!就连喜姐儿也将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自己的娘,原来大姑也没在她面前说过!
宁梁虽然喝得微醺,可心里却还清明,立即就“咳!咳!”了两声,“姐姐乱说什么!”
大姑听了又笑,“你们看,二郎不让我说呢!”
宁婉就越觉得有趣想听这段故事,赶紧问:“大姑你说的是郭三丫是嫁到后岗村的那个吗?我见过她回娘家,果然长得比我娘丑多了!”
宁贤和宁清也见过郭家那位姑奶奶的,因此也都点头,“婉儿说得不错,幸亏我爹没娶她,否则我们都要长成丑八怪!”
大姑果然有些喝多了,因此口无遮拦,就又说:“于氏你别生气,当年二郎要是娶了郭家的女儿,要比娶你日子好过多了。”于氏一点嫁妆都没有,在三家村也没有帮忙的人,郭家就是不富裕,也会给女儿准备嫁妆,过日子时也会帮衬帮衬。
于氏其实是知道这段往事的,丈夫早在许多年前就在被窝里告诉她了,因此她一直知道郭家老夫妻对丈夫和她都是不痛快的,表面虽然不说出来,但遇了事就能品出来。且大姑姐一向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这样说,但也对自己不差,眼下便一笑,“二郎就是傻!”
大家便都笑了起来。宁梁见姐姐、媳妇、女儿、外甥女一群女人在说他,自己再反对也没用,索性装做喝多了,“我困了。”一头躺到炕上睡了。大姑和娘便使了个眼色,两人收了笑声,却笑意不减。小辈们也你瞧我我瞧你的,都抿了嘴笑。
第102章 断事
对于爹的往事宁婉先前就是好奇,现在却又心里一动,三家村各姓都是亲戚,宁家大房也不例外,但是论起亲缘,却除了与二房三房出于一姓外,并没有很近的姻亲。( 小说阅读最佳体验尽在【】)自家的奶奶便是爷爷从外面娶回来的,娘也一样,而大姐二姐又都嫁到了远处。就不由得说:“无怪先前我们家遇到什么事在村里常受欺负,除了二房三房不帮忙,恐怕还因为亲戚少的缘故!”
“不错,别看那些老辈人说是铁面公正,其实谁真能做到帮理不帮亲呢?”大姑想了一想,“其实当年村里也有人家想娶我,就是你两个姐姐也不愁嫁的,只是我们都走了,哪个也没帮扶帮扶娘家。”
宁婉此时也想到了这里,再想到先前她也隐约听娘说过村里有人看上了大姐和二姐,而两个姐姐嫁出去了,恐怕也在有人心里记了仇。无怪郭家、余家老辈人看到自家,总带了些不大快意的目光。
宁贤听了,便“呀!”了一声,“我当时可没想到这些,要是……”
宁婉就笑了,“大姐想哪里去了,我倒觉得大姑和姐姐们嫁到外面,才真正帮了娘家呢。”又道:“你们看,我们家的白面都是你们送来的呢,还有爹去虎台县还可以到梨树村里借宿……”
几句话便将喝得有些迷糊的大姑和心思单纯的大姐说得直点头,至于宁清,她精明着呢,大家说这样的话题时一向不开口的。
宁婉果真只是随意想到了往事,想通之后根本不放在心里。眼下的宁家早强大起来,再不必靠亲缘关系在村里立足,不管郭家还是余家,还有宁家二房和三房,他们怎么想已经完全不重要了。这其实才是真正的道理呢!
因此她就又惦记起家里的鱼塘,“当时爹和我买了几百尾鲤鱼、鲫鱼、鲢鱼、草鱼的鱼苗,也不知道现在水塘里还有多少?”又疑问:“不知道冬天鱼会不会冻死?”
大姑就说:“真正的大湖里表面结了冰,底下是不冻的,所以鱼还能活着。不过这个小塘恐怕难了。”
“那怎么办?上冻前我们把鱼都捞出来?只是用网兜很难捞到水池下面的。”
大姑就说:“你听过冬天捕鱼吗?”
宁婉在赵家时,常有人送了冬捕的鱼,因此听人说过有的地方冬天开冰捕鱼,只是她从没见过,“听人说过。大姑,你见过?”
“我虽然没亲眼看见,但是你大姑父年青时去北边的查干湖见过一回。听他说场面十分地宏大,先是祭神,然后在冰上打眼下网……”
这样的稀奇的事,说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聚精会神,忽然听到门前有人喊,“宁家三房的,你们家拴儿掉水里了!”
就在这工夫,鱼丸汤已经好了,大姑早送过来一叠碗,又在每个碗里放进切得细碎的香葱末和香菜末,宁婉用大勺舀了鱼丸汤放到碗里,汤和丸子上面又浮了一层细碎的碧绿,真是赏心悦目,香气四溢!
每人一大碗鱼丸汤,就着大姑蒸的白馒头,还有园子里的瓜果菜蔬,又一碗鸡蛋酱,午饭可以说是十分简单,可是却再好吃不过了。大家个个都吃得肚子发撑,饭后方要起来做事,宁婉却拦住道:“中午正热得很呢,先歇一歇。”
大姑就道:“活计还不少呢。”
“晚上凉时多做一会儿就有了。”大姑和大姐只怕占了家里的便宜,每日晚饭后都不停手地再干一会儿,宁婉心里都有数,拦住了人却将爹正喝的葡萄酒再倒了一碗给大姑,“大姑喜欢吃就多吃一碗。”
先前家里有别家的小媳妇,爹便单与娘在一处吃,眼下皆是自家人,就都在一处了。他前两日连着两天去虎台县,今日在家歇着,上午才补了一觉,中午时于氏就给他和大姐各倒了一杯酒。
大姑却是喜欢这葡萄酒的,笑了一笑,“哪有女人大中午的喝酒?刚已经吃了一碗,这碗也就算了。”
宁婉就说:“女的不也是人?我爹吃了三碗呢!大姑喜欢就吃,这酒还是去年的,今年我酿了给大姑拿家里两坛。”
大姑便果真吃了,先前脸已经红了,现在眉稍眼角都带了水色,瞧着宁婉说:“婉儿越发像你娘了,长得比你两个姐姐还标致。”
于氏就笑,“这孩子也不只长得像我,吃食上也像我,喜欢吃鱼。”她是江南人,从小吃鱼虾长大,到辽东这么多年,虽然习惯都改了,但是依旧喜欢清淡的鱼羹,就比如今天的鱼丸汤。
大姑就笑,“当年郭老爷子想把姑娘嫁二郎,可是二郎一定不肯,却看中了讨饭过来的你。我那时倒宁愿他娶了郭三丫,毕竟有郭老爷子帮扶日子过得能好些,眼下看来二郎是不错的,若是真娶了郭三丫,哪里生得出贤儿、清儿和婉儿这三个水灵灵的侄女儿来!”
宁家三姐妹便都抬眼看向大姑,她们可是第一次听过原来郭老爷子要把女儿嫁给爹,然而爹不愿意的事!就连喜姐儿也将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自己的娘,原来大姑也没在她面前说过!
宁梁虽然喝得微醺,可心里却还清明,立即就“咳!咳!”了两声,“姐姐乱说什么!”
大姑听了又笑,“你们看,二郎不让我说呢!”
宁婉就越觉得有趣想听这段故事,赶紧问:“大姑你说的是郭三丫是嫁到后岗村的那个吗?我见过她回娘家,果然长得比我娘丑多了!”
宁贤和宁清也见过郭家那位姑奶奶的,因此也都点头,“婉儿说得不错,幸亏我爹没娶她,否则我们都要长成丑八怪!”
大姑果然有些喝多了,因此口无遮拦,就又说:“于氏你别生气,当年二郎要是娶了郭家的女儿,要比娶你日子好过多了。”于氏一点嫁妆都没有,在三家村也没有帮忙的人,郭家就是不富裕,也会给女儿准备嫁妆,过日子时也会帮衬帮衬。
于氏其实是知道这段往事的,丈夫早在许多年前就在被窝里告诉她了,因此她一直知道郭家老夫妻对丈夫和她都是不痛快的,表面虽然不说出来,但遇了事就能品出来。且大姑姐一向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这样说,但也对自己不差,眼下便一笑,“二郎就是傻!”
大家便都笑了起来。宁梁见姐姐、媳妇、女儿、外甥女一群女人在说他,自己再反对也没用,索性装做喝多了,“我困了。”一头躺到炕上睡了。大姑和娘便使了个眼色,两人收了笑声,却笑意不减。小辈们也你瞧我我瞧你的,都抿了嘴笑。
第102章 断事
对于爹的往事宁婉先前就是好奇,现在却又心里一动,三家村各姓都是亲戚,宁家大房也不例外,但是论起亲缘,却除了与二房三房出于一姓外,并没有很近的姻亲。( 小说阅读最佳体验尽在【】)自家的奶奶便是爷爷从外面娶回来的,娘也一样,而大姐二姐又都嫁到了远处。就不由得说:“无怪先前我们家遇到什么事在村里常受欺负,除了二房三房不帮忙,恐怕还因为亲戚少的缘故!”
“不错,别看那些老辈人说是铁面公正,其实谁真能做到帮理不帮亲呢?”大姑想了一想,“其实当年村里也有人家想娶我,就是你两个姐姐也不愁嫁的,只是我们都走了,哪个也没帮扶帮扶娘家。”
宁婉此时也想到了这里,再想到先前她也隐约听娘说过村里有人看上了大姐和二姐,而两个姐姐嫁出去了,恐怕也在有人心里记了仇。无怪郭家、余家老辈人看到自家,总带了些不大快意的目光。
宁贤听了,便“呀!”了一声,“我当时可没想到这些,要是……”
宁婉就笑了,“大姐想哪里去了,我倒觉得大姑和姐姐们嫁到外面,才真正帮了娘家呢。”又道:“你们看,我们家的白面都是你们送来的呢,还有爹去虎台县还可以到梨树村里借宿……”
几句话便将喝得有些迷糊的大姑和心思单纯的大姐说得直点头,至于宁清,她精明着呢,大家说这样的话题时一向不开口的。
宁婉果真只是随意想到了往事,想通之后根本不放在心里。眼下的宁家早强大起来,再不必靠亲缘关系在村里立足,不管郭家还是余家,还有宁家二房和三房,他们怎么想已经完全不重要了。这其实才是真正的道理呢!
因此她就又惦记起家里的鱼塘,“当时爹和我买了几百尾鲤鱼、鲫鱼、鲢鱼、草鱼的鱼苗,也不知道现在水塘里还有多少?”又疑问:“不知道冬天鱼会不会冻死?”
大姑就说:“真正的大湖里表面结了冰,底下是不冻的,所以鱼还能活着。不过这个小塘恐怕难了。”
“那怎么办?上冻前我们把鱼都捞出来?只是用网兜很难捞到水池下面的。”
大姑就说:“你听过冬天捕鱼吗?”
宁婉在赵家时,常有人送了冬捕的鱼,因此听人说过有的地方冬天开冰捕鱼,只是她从没见过,“听人说过。大姑,你见过?”
“我虽然没亲眼看见,但是你大姑父年青时去北边的查干湖见过一回。听他说场面十分地宏大,先是祭神,然后在冰上打眼下网……”
这样的稀奇的事,说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聚精会神,忽然听到门前有人喊,“宁家三房的,你们家拴儿掉水里了!”